管理的目标——人类幸福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得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生意?----是希望家人幸福?让人羡慕?光宗耀祖?人生有实现感?对社会贡献?赚钱?还是有了财富后追求永恒不变的幸福?下面讲一下我们在企业管理的目标里,怎么正确面对我们的幸福观。怎样在世间的当下找到我们想要的极乐世界?

管理的目标——幸福观

“爱自即是痛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明]宗喀巴大师

要做生意就想成功,就得赚钱。但是赚钱不是目的,只是我们成功经营后的结果,我们的目的首先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钱本身没有罪过,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是我们用什么方式赚钱,能否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它。

我首先谈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办公司呢?我想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办公司就是为了赚钱。虽然赚钱是公司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我们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我们必然会得出如下结论,即一批人走到一起来,并以我们所说的公司的形式存在,以便能够集体地成就一番单靠个人力量不能成就的事业,即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句话听起来一点也不新鲜,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留意一下周围的企业界,你仍会发现一些人只对金钱感兴趣,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潜藏在追逐利润背后的实际动力是一种要做一点事情的欲望,如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总而言之是要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的欲望。

也就是说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追求幸福

“追求自由幸福是人类自古迄今一切文明活动的根本动力之源。”但是要问“幸福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与看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以致于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感叹道:“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致。

人类现实生活的中心内容以及一切管理行为的终极目标无一不是在追求幸福。但是,如何去认真反思我们业已为常的幸福感受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本质,正确地把握人类身心需求地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过程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我们身心全面持久地幸福指明正确地行为方向。

人类的幸福与痛苦是人类在追求无限自由自主的过程之中与客观现实世界的制约与有限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类自我心理上的感受。

这就是自由与幸福的内在因果规律。在西方最早提出自由和幸福关系,是古希腊雅典伟大的政治家伯利克里:“要自由,才能幸福,要勇敢,才能自由。他所领导的时代被马克思誉为“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自由乃幸福之本,幸福为自由所生。

人类对无限自由地向往与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第一天性。

——这是一条不证自明、当下即了、无须言思的人性第一公理。

自由的需要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是人类追求宇宙人生的一切规律及推动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活动的根本内源动力。认识处理好“自由与秩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管理的根本任务。

幸福是人心理上的感受

如亚里斯多德所说:“幸福为心灵的活动。”不管是幸福痛苦或不苦不乐,全都是人类自身心灵体验的不同表现,不同的生命形式也各有其不同地生命体验。人类的感受是人类身心内外事物交互作用在人类心灵上的反应。

若想追求人类永恒不变地幸福,就应该先去了解“怎样导致幸福的原因?”,而不能仅满足于对现实生活中人,事,物苦乐的直观感受。否则,就会一味地以感性的好恶做取舍。更要注意的是:苦与乐毕竟是自身的感受,人在满足时乐,就必有失去时的苦,失去后苦,也会有得到时乐,纵然是不苦不乐,无关于已,也终难以保持长久,宇宙人生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所以,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无所伏”。可以这么说“真正地自由是感觉不到的,感觉到的自由,必有不自由。”

因此,冷静地观察人感受的真相与起因,可以加深对心物一元本体功能的了解。真正永恒的幸福绝对是超越人的苦乐感受的。----“未经思考的生活没有价值。”

精神快乐

如果人们能暂时地摒弃眼耳鼻舌身等生理感官与外在物质结合而产生的有限短暂的快乐,去深层次全面地静心体验内在精神世界与客体外在世界整体和谐交融结合而产生的身心全方位快乐,将会发现心灵所感受到的幸福更为持久。因此,“万物静观皆自得。”所以僧道中修证者之所以能够超越欲界之乐,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心理与物质基础的。真正的精神之乐实际上是涵括了身心共同之乐,幸福的感受全面强烈以及稳定持久。但是应该清醒的是:精神之乐细腻入微难于言表,而现实的人们的行为惯性日趋物质,即使要求人们暂时静心,也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绝大多数人是必须做到“仓禀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礼义兴”的道理。

幸福致取模式

突破自我身心世界内外的束缚,真正地进入到绝对自由自主的人生至高境界,从有限进入无限,从短暂走向永恒的圆满幸福目标。

这里,我们将来探讨和解释现代管理学中人们需要取向与行为差异的产生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价值取向与自我管理实践。

释迦佛感叹道:“人身暇满难得,佛法难遇难闻”。当然暂且不论宗教文化对生命圆满的方法与实践是否正确可行,仅指“人生之可贵”而言,警醒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建立对自我潜能的自信与自尊,珍惜生命的价值以及难得的发展机遇。

现实幸福之道

1 自我稳定:

*提高自我主观的控制能力----自我主体能态的提高

*了知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因此要尽量维系自我身心结构的稳定与平衡----自我主体能量的持久性

2 团体稳定

人们只有牺牲个体的部分自由,加入协调到团体的大系统中去,才能更安全更省力地保护自我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身心需要也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在生存、爱情、关心和尊重上得到更全面稳定满足。这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必然选择。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道:“孰知夫(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士)恭敬辞礼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3 精神稳定

之所以特别提出精神安宁的需要,是因为这是一种涵括肉体与心灵、自我与自然共同和谐稳定后,而产生的身心内外全面持久的幸福感受。这是人类更大范围的稳定,身心更全面的享受。

这种精神的安宁与愉悦,会导致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并且使得系统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尊、自由、自主、自信、自豪等乐观积极的精神心态。这才是内在真正持久的自我激励方式,是自我身心与社会自然系统全面和谐一致后的自然结果。

精神的安宁是一种不假外求、身心全面而持久的高级快乐。从本质上说,是人类肌体结构健康有序与心理结构安宁有序后的自然产物。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深深去发掘,并予以启发我们每一个人潜在无限地幸福之源,不管是自我稳定(个体)、两性稳定(家庭),还是团体稳定(企业)、精神稳定(社会)等需要,都是为了追求全面持久的幸福,从身体快乐到精神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