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7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和患者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支架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支架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术检查后,择期采用全身麻醉,进行颅内支架置入;内科组采用联合阿司匹林2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3个月,3个月后采用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支架组和內科组1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1%和2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能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且可能对治疗后神经恢复和认知功能的有保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疗效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研究[1]显示,我国接近4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大于50%的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发病因素是因为颅内动脉狭窄。临床既往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但效果较差,治疗后1年内的卒中率仍可高达20%[2]。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引发的脑卒中,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3]。但对颅内动脉狭窄选择支架形还是内科治疗目前的意见还不尽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颅内狭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2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和患者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支架组(n=37例)和内科组(n=35例)。介入组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3.82±4.37)岁;伴随糖尿病25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8例,吸烟患者21例。内科组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4.54±5.38)岁;伴随糖尿病23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5例,吸烟患者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DSA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②患者为TIA或30d内发生卒中但未致残者;③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颅内肿瘤;②慢性完全性颅内动脉闭塞;③对抗凝药物有禁忌;④造影剂过敏;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
1.3方法支架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术检查后,择期采用全身麻醉,进行颅内支架置入,共置入Wingspan支架19
枚,Apollo支架21枚,所有患者术前3~5d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术后3d内在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079,规格:0.5ml:5000IU)5000IU,皮下注射,2次/d,3d后维持术前治疗,连续服用9个月以上。内科组联合阿司匹林(沈阳澳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304,规格:50mg)200mg/d和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75mg)75mg/d治疗3个月,3个月后采用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服用。
1.4观察指标①1年后观察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终点事件包括:与颅内血管狭窄有关的出血、缺血,TIA,卒中,死亡;②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 评分和MMSE评分。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的方式记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终点事件比较支架组和内科组1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1%和2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5)。见表1。
2.2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1年内科组死亡1例,纳入统计34例。治疗后1年支架组的NIHSS和MMSE评分均优于内科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关键是增加狭窄部远端的血流和防止狭窄处血栓形成斑块脱落[4]。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内膜剥脱术等。内科治疗一般是采用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辅助措施加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长期内科治疗曾是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高。但各方面的报道不尽相同。本研究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推测可能是术前规律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支架手术的效果。
综上,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能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且可能对治疗后神经恢复和认知功能的有保护,有进一步纳入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vertebral or basilar artery stenosis.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WASID)Study
Group[J].Stroke,1998,29(7):1389-1392.
[2]Bogousslavsky J,Barnett HJ,Fox AJ,et 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J].Stroke,1986,17 (6):1112-1120.
[3]Du B,Wong EHC,Jing WJ.Long-Term Outcome of Tandem Stenting for Stenoses of the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d Vertebral Ostium[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9,30(4):840-844.
[4]李光宗. 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比较[J]. 白求恩医学院院报,2013,1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