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视点: 足点: 画面: 基面: 基线: 心点: 主点: 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指画者的力足点。 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看景物时可扩展 成很大的画面。 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也称主心,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视者的主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含义
透视,是在平面的基础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 圆锥状投影。人的视域范围,视线和置于视点与物 体之间的平面相交,使物体形状映在平面上,再现 了物体在视觉中被看到的形状,这是对透视的进一 层解释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被称为透视学。
二、运用范围
(1)透视在应用于绘画、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长
2、怎样确定距点的远近
各种远近不同的距点,实际上代表着各种远近不同的视距。对同一景物, 视距愈近视角就会愈大,反之视距愈远视角就会愈小,视距过远,视角 过小,物体就不易看的清晰、准确。视距过近,视角过大,物体就难以 容纳在舒适视域之中。超出舒适视域之外的物象,就会与中间部分产生 不协调的反常关系,以致破坏形体结构上的美感。 所以:一般画面的视角,都应在60 °的最大范围和28 °的最小范围之 间。而以53 °左右为最常用。 要把所画物体都置于舒适视域内,取景画面就应全部包含在60 °视圈 之中。根据图示,距点至心点之长就与心点至画面最远部分(多为最远 一角)之长形成1。5:1的比例。
水平 原线
直立 原线
直角 变线
(二)正式做透视图的方法步骤 1、确定视点的三种位置,并在画稿上通过画面明确下来。 具体的透视作图,第一步就必须对取景画面,视平线,心点 和距点作全面的安排,任缺其一,就不能画出物体的肯定透 视图形。它们的相应关系,除应参照透视模型作全面理解外, 更主要的应从所画内容所需的视觉效果和构图效果出发。
(3)透视的三种类型
将透视归纳为三种的定论,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 芬奇提出的。 1、大气透视(又名色彩透视):指物体由于受大气或空气 的阻隔造成色彩冷暖变化进而影响到物体深度变化的现象。
英 威廉 透纳《古罗马》
。
《月光下的煤港》
法 莫奈 日出印象
意象:表象的一种,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 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 意象造型:是指自然物象或记忆形象,经想象, 意念,情感融合,赋予新的寓意或改造成为心得 形象
真 高 线
X1
CV
X2
基线
②怎么才能在画纸、画布平面上面画出具体的空 间感、立体感的图画呢?
必须运用透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作图时首先在画面上要 有统一的视点、视平线、视心线、心点(主点)。 有了视点、视平线、心点,才能把画中的人物和景物(不 管多复杂)统一在一个空间里。再用求透视高度、宽度、 深度的原理和方法,作出各种不同形象的不同角度的透视 图来。
俯视
平视
透视图形角度
画面、视点位置不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旋转不 同的角度而形成不同的透视图形
透视形象的变化规则
用两个消失点V1,V2的距离作为直径画圆形,位于外侧的,使人看不出它是正方形和正六面体。平行 透视发尽量限定对象物,并设定其相近于V。有角透视法,要把对象纳入V1,V2的内侧来画,若要脱 离这种规则,需要作若干的调整
一点透视
CV
以正方体为例,不管呈何种位置,平行透视中只 存在一个消失点
(3)平行透视的画法要点
任何透视画法中,都必须掌握两个要点:
1、准确画出线的透视方向。2、准确画出线的透视长短。 每一条线的透视方向和透视长短都画准确了,它们构成的面和组成的体 的透视,也就都画准了,再要准确地画出整个物体的复杂形象,自然也 会得心应手。我们在练习人像写生时已经深有体会,特别是在画分成块 面的石膏像时,这种观念更为具体,明确。 (一)在平行透视中如何掌握两个要点 如图例:有街道、房屋、橱窗、广告牌、汽车、电线杆等等。所有这些 物体,都基本上可以概括成方形面和方行体。在平行透视方形平面中, 一共只有两种直线。方形体中也只有三种直线:直立原线(与画面平行, 与地面垂直);水平原线(与画面和地面都平行);直角变线(与画面 垂直、与地面平行)。因此,这三种类型的直线的透视方向,就可这样 1、凡属于原线的,都一律按照实物原来的方向去画,即垂直的仍一律 画成垂直,水平的一律画成水平。 2、凡属直角变线的,一律都画成近宽远窄引向心点集中。
2、消逝透视:指物体由于受距离的增加而造 成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
3、线透视: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 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之为直线透视。 理解: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那么线透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 喻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线透视”称之为“透视”这个 道理了
V1
V
V2
匈牙利 维克多瓦萨里 《维加帕尔》
第二章、透视学原理和方法
一、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 (1)平行透视的概念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垂 直于画面,它们聚焦于一个消失点。
(2)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的特点
具有使画面中的景物表现出集中、对称和稳定的优点;因其表现范围广、 对称感强、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大场景、大场面的题材, 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视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呆板。我们分析一幅画,就看其大的物 体,主要的物体和起主要构图作用的物面是什么透视,也就可以用它作 代表,称这幅画的透视是什么透视。
透视学
透视学
把人的视觉规律——近大远小的规律,运用 到绘画上,在画纸、画布的平面上画出具体 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图画,使人看起来,画 中的人物和景物就同生活中的人物和景物一 样真实和生动,这就是绘画透视学和它的应 用。
意 拉斐尔 雅典学院
①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由于人看东西时,眼睛视角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同样 大小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这样就产生近大 远小的视觉规律。
例如画高大的建筑物,如长江大桥桥头堡或辛亥革命纪念碑, 为了突出其高耸雄伟,视平线就应低至一人左右的视高,距 点也应相对地近一些。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大多在这种视位 置瞻仰这类物体的雄姿,但如画日用品或小机具的广告画, 尽管广告牌设在街头、路口,而且面积宽大,也只宜将画面 视平线升高和将距点放远,以减缓这些物象的透视变形。因 为这类物品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它们的视觉形象,过份的变 形常会被误认为是物体的形体不正常或结构不准确。
的历史,是视觉艺术领域中的技法理论学科。
(2)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 绘画透视是专门研究人的视觉规律在绘画中的艺术 应用的。透视中有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 1、眼—视的器官。画家观察事物的主观条件。 2、视的对象。画家所要描绘和表现的物体形象的 客观依据 3、画面-此处指介于眼与物之间的透视画面,(如 窗玻璃、它是眼在一定位置去观看被视物体形成的 特定透视形,被固定下来的场所。从玻璃窗到取景 框,再到不用取景框而直接描绘对象,可以看到画 家由于技巧的熟练而省却一些中间环节。但作为透 视画面,并未消失其作用。
60视角,视距长为视圈半径长的1。5倍
53---2
1
1。5
37---3 28---4
视 距 53 37 28
90
3、距点测量法
距点法:利用45度角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 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用X点测量)
先确定画幅,视平线,主点(CV)点,X点(距点)到CV点的距离等于CV点到画幅最远 端角的2倍来确定,然后在画幅中确定正方体的底边AB,并使AB与画幅平行,从AB分别 向CV点消失,自B点向X消失,与ACV相交于C,再从C点引水平线与BCV相交得D,由此, 正方体底面四条边ABCD已完成,自A、B、C、D分别向上引垂线,在经过A、B两点的垂 线上分别截取等长于AB的线段,即A,B,。再从A,B,向CV点消失,交得C,D,。再 分别连接A,B,C,D,正方体最后完成。
2、视点、物体、画面三者的关系 画面与视点的关系:由于人的视觉习惯,看物体大多向前“正视”,决 定了代表视向的中视线永远保持与画面相垂直的关系。只有使画面与中 视线垂直,画面的物体形状,才能形成符合正常视觉规律的变形,而不 致产生反常的奇怪变形。也才能保证画面物象的中心能准确地投射到视 网膜中心窝上,得到最清晰的影象。所以,画面和眼睛的关系。就好像 戴在眼前的眼镜一样,它永远随着视向的改变而改变其位置和角度。 画面与地面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画面都与地面垂直。因人们绝大多 数情况身体垂直于地面,因而中视线也保持与地面平行的关系。通常状 况,在透视中称为平视。但在人们视向向上成仰视,或视向向下成俯视 时,画面就不在与地面垂直。全仰或全俯视时,画面与地面变成了互相 平行;半仰或半俯视时,画面就与地面成了倾斜状态 (在未特别说明时,一般都指平视,所以画面也多与地面垂直) 视点与物体的关系:视点、画面、物体三者,除了要保持画面始终处于 其它二者之间,以起“媒介”作用外,可以随作画时的需要,将视点与 物体作各种位置的变动。为了使物体能被置于人眼的舒适视域内,视点 就至少要距离物体最高或最宽之长的1、5倍远,否则物体形象就可能产 生反常现象。
垂 直 视 角 140
焦 点
水平视角180
°
°
150 °
30 °
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主点)和距点外,位置和数量均不固定的许多 其它点 距点:以主点为圆心,在视平线上以视距长为半径作圆且与视平线相交的 两点 天点
余点
主 点
距点
地点
灭点:凡是不平行于画面,但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最终形成的透视投影必然向远方汇集于一点,这点便是灭点(消失点) 包含主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 灭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其在画面上的透视投影必然消失在灭线上(如地平面或与其平行的平面均消失在灭线 地平线上);相互平行的平面必有一条共用灭线;平行于某平面的各种变线,它们的灭点均在该平面的灭线上。 天点:在地平线上方的灭点。 地点:在地平线下方的灭点。 内余点:在主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外余点:不在主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百度文库CV
D, B, C, A,
X
D C
45
B
A
室内作图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X1X2,主点CV。 注;X1X2分别到CV的距离是CV到画幅最远角的距 离的两倍
X2
X1
CV
画幅最远角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4米,在基线上 确定室内深度ad6米(水平量线),通过距点X1, 画出房屋室内深度
视向的划分
平视
俯视
中视线
仰视
斜俯视
斜仰视
在立方体的两点透视中,视距近时,消失点VX,VY距离较小;视距远时, VX,VY距离较大。视距较近,立方体的两垂直面缩短越多,透视角度越陡
VX
VX
VY
VY
视高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变为仰视图、平视 图、和俯视图
仰视 视平线 视高
视角: 指眼睛看物视线所成的角,单眼视角最大范围150 °,双眼180 °。垂直视角140 ° 视锥: 若将从视点发出的所有视线用示意图画出,如图,这样的圆锥体,称为视锥。 视圈: 又称视域,将视锥沿着与中视线相垂直的方向横截成一剖面,即视锥的底面,也就是固定视点 时眼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叫视域。最大范围的视域叫可见视域,60 °以内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中视线针对着的一点即心点,心点附近小范围视域叫视觉中心。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 视圈小。 视心线:也称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它必须与画面垂直。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以称视平线, 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的透视,又称俯视透视。 假设的画面倾斜,视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视距:视点到主点的垂直距离 心点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