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
试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比较摘要: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和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有许多共同之处,亦有许多可探讨的问题。对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弄清二者的关系、性质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清政府所搞的近代化运动,虽然这两次运动都没有成功, 这两次新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两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两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关键词: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国近代化清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政改革洋务派近代化运动资本主义近代化帝国主义侵略正文:洋务运动是在19 世纪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主要领导人物是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他们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成员为了维护自身在清政府存在前提下获得的利益,我认为他们偶然地肩负起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的继续存在的责任,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立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汾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就是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洋务运动所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洋务运动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洋务企业的腐朽性,使得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不可避免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清末新政同样是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实行的,清末新政的改革方面涉及了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然而封建统治阶级实施清末新政的目的根本不在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因而预备立宪并没有能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最终清末“新政”也没能避免破产的命运。下面对这二者的历史背景、具体革新运动内容以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第一、这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惊人地相似。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有着非常类似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民起义斗争的沉重打击。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太平天国进行激烈抗争的时期。洋务派大企业创立时,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仍有太平天国余部、捻军及各少数民族起义继续战斗。在太平军旗与捻军勇猛冲击下,八旗绿营一触即溃,土崩瓦解,清朝政府不得不动员汉族地主组织团练,产生了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军队势力。清末新政比洋务运动晚了四十年。当时,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刚刚被镇压下去,但人民起义斗争仍然没有结束在人民起义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在这种形势下,穷途末路的清朝政府搞起了新政。其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入侵。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逐渐向侵略者靠拢,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洋务派也开始得势。清末新政开始时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攻陷了北京,1901 年清朝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是惊人的相似。第二、二者的宗旨与目的大致相同。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有着相类似的宗旨与目的。洋务运动,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学习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清末新政的实质:也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弦”性质的具体政策上的改革。第三、具体改革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所发展。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大部分内容相类似。不同的是,清末新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前进,有所发展。在机构设置上。1861 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该衙门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机关。清末新政开始时,清廷设立督办政务处,为总指挥部。接着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不同的是因形势所需,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如1906 年设农工商部、民政部、陆军部、海军部等。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期间,办起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厂矿分别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出现,民族工业也掺杂其中了。清末新政,在经济上的努力更为突出。工矿业方面,由于清廷采取奖励政策,洋务运动的老厂矿有所恢复与发展,新的厂矿也大量涌现。相当于以前四十多年总和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金融事业也有所发展。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期间,突出的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清末新政期间,对原有军事工业进行了扩建,普遍增加了经费,更主要的是编练新军。在文化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期间有了一定的重视,1862 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办洋务人才,地方出现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活动。清末新政时,清政府把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政府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流传于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的历史就此结束,而且清廷又令各省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为了人才,清廷还大力派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提倡到欧美各国留学。因此,清末出现了留学洪流。第四、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两次新政,需款甚巨,劳苦大众,捐税累累,如牛负重。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为中国造成并发展了买办阶级、军阀集团与官僚资本。两次新政的军事工业、建新军等,也起到了镇压人民的反动作用。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洋务运动期间,在军事、民用企业中出现了一批产业工人;而清末新政中,由于工矿企业迅速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逐步扩大。其次,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