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提出任务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千沟万壑的地形景观。
3.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危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在哪?位于第几级阶梯?其位置怎样?2.黄土高原跨越的省级区域主要有哪几个?3.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来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4.黄土高原的景观分别是?探究二;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清理过关,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形平坦B.雪上连绵C.千沟万壑D.山脉高大,地面崎岖3.黄土高原的西界是()A.乌鞘岭B.南岭C.太行山D.巫山4.下列省区中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河北省B.山西省C.青海省D.安徽省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A.修建梯田,种植庄稼B.开垦、采矿、修路等C.修建水库,拦蓄洪水D.植树、种草,绿化荒坡二、读图题1.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B省区:CD⑵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⑶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
课堂自评表我学到的知识。
(你觉得自己全部掌握并学会,给5颗星,觉得自己基本学会给4颗,觉得自己还不是很明白,给3颗)结合目标和任务。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塑料板、纸板或木板若干;相同厚度的草皮和土壤;电动吹风机;喷壶;玻璃槽等。
黄土高原视频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讲授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引导学生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或挂图,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简单地介绍把黄土高原。
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
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引导学生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
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黄土高原是何时形成的,形成原因及其重要意义;2.熟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和植被状况;3.学会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生态保护措施以及保护黄土高原的紧迫性。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知道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第四纪晚期以来,气候变干旱,植被逐渐消失,土地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作用下,形成黄土。
黄土高原的形成对于中国和世界乃至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地质学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熟悉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和植被状况•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包括宁夏、陕西、甘肃、山西、青海、河南六个省份。
•地貌特征:该区域地形波状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肥沃丰富,被誉为“世界土地博览会”。
•气候和植被状况: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大气干燥,雨量少,气候干旱。
植被在该区域是稀疏的,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为荒漠化现象提供了条件。
2.3 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生态保护措施以及保护黄土高原的紧迫性•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像退耕还林的生态治理措施、沟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都十分必要。
•生态保护措施:通过重新种植植被、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可以有效地拯救黄土高原的生态。
•保护黄土高原的紧迫性:黄土高原的保护既有社会经济的紧迫需要,更有自然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老师向学生介绍黄土高原相关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堂讲授形式进行系统地学习;2.实物展示法:引导学生在现场实地寻找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加深学习效果;3.经验分享法:邀请有关的学者、专家和人员,向同学们讲解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地质学发展。
四、教学评估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个人总结;2.组织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生态调查,了解更多的生态问题;3.询问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
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下)
通过对比,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几个要素
1)地表植被
2)降水强度
3)地面坡度
4)土壤特性
因为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地面坡度大,土质疏松,因此,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
展示开荒修路、毁林毁草、坡地开荒的照片,请同学们谈谈这些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水土流失的。
理解P30图6.36、图6.37、图6.38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二次备课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由于人类对地表植被的不断破坏,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了一片光秃秃的黄土。究其原因,在于黄土的第二个特性—土质疏松,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被流水侵蚀得支离破碎,切割成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卯。
观察P26图6.29认识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在形成初期黄土塬的分布面积很广,后来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河流的切割,在塬面周围就出现了这样很深的沟谷,后来沟谷进一步加深,完整的塬面就被破坏掉了,变为了狭长的梁,流水侵蚀更为严重的地方,就成为这样独立的峁了。
3.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阅读书本P28,总结水土流失的危害
1)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剧,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过渡:既然黄土高原如此支离破碎,我们必须保护起来。
四受到保护的黄土高原
如何保护黄土高原呢?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1.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2.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周、秦、汉、唐等诸强盛王朝皆曾建都于此,有人用“物华天宝蕴九州之奇珍,人文荟萃展华夏之辉煌”。
八年级地理下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二、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认识跨省区域的方法和思路。
(二)、设计理念:以《地理课程标准》为要求,突显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认识和理解黄土高原各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教材分析:1.黄土高原是本册教材第一个要研究的“跨省区域”,它与前面省级区域的不同,其划分是以自然特征为依据的。
所以黄土高原的范围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并且跨越了多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材在一开始就给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并安排了活动1,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学会查找跨省区域的范围。
2.图8.2“黄土高原景观”。
塬、梁、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3. 67页“活动2”,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关于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教材将时间断面截至目前,而将历史上的因果关系安排活动让学生讨论。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造成黄土高原现状的人为原因包括: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5.图8.5“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
显示的是黄土塬地区,由于其地表平坦广阔,所以这里农业较发达,村镇密集,历史上黄土保存较完好的塬面上大都建有密度较大的村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网作者精心整理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希望这份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优秀4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国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为学习下一节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课共分六个环节进行)一、导入新课引入课题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看完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课堂能够始终围绕问题展开。
二、自主学习位置范围以及地表形态特点这些浅显的基础知识放给学生自己解决,查阅课本自主完成。
这里如果时间允许与黄土高原相关的地理事物可以适当提一提,新旧知识结合,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地理事物的概况。
黄土的形成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辩论课堂通过学生正反两方辩论,化难为易。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通过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视频引入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通过辩论的形式分析黄土形成的风成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小组分任务探究首先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让学生发现本地区出现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然后分组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危害、以及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利用一组实验,把水土流失相关的自然因素地面坡度、降水、地表植被直观的显现出来,然后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特征黄土高原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便水到渠成。
这里我就插播一段甘肃洪灾视频,更直观的认识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降水集中与夏季,再加上黄土质地疏松,便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对于课本69页活动2的对话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然与人为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设计了一个穿越的游戏,带领两意见不一的同学穿越到古代,古时的黄土高原植被繁茂繁衍生息,认识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上人类起到引发和加剧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以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2.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土高原的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
教师可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2.认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3.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4.探索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黄土高原是中国特有的地理地貌形态,在漫长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壮美景观。
黄土高原原本是古老的石灰岩地层,经过长期地势逐渐提升,水平剥蚀,大气侵蚀等力量的作用,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黄土地貌。
与其它地貌相比,黄土地貌具有隆起高原、沟壑纵横和地貌迥异等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千奇百怪,沟壑纵横,丘陵迭起,显得极为壮观。
黄土高原还有着许多景观要素,比如土地、水源、河流、湖泊、草原、山地等等,这些景观构成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风貌。
同时,黄土高原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和诗词歌赋等。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备受关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种植业早已广为人知,其农田蒸发水、土壤养分和光线透射率等诸多因素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农业区。
黄土高原还拥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开坦岛豹、天鹅、大麂、黄羊等。
然而,部分生物种群已经在人类的活动中消失,造成严重影响。
4.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区域。
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土高原拥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玉雕、白描、篆刻、剪纸等等。
在社会经济方面,黄土高原的关建基于其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已逐步成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教学方法1.系统讲授法通过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概貌,形成演化过程、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等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引发其对于黄土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度探究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1]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形区,以其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而闻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图片。
3.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4.案例: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介绍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