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官移植达到了今天的临床应用阶段,使得成千上万的终末期患者重获新生,对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与
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器官移植中提出的伦理学问题很复杂,加快器官移植应用中非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加快器官移植技术研究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器官移植技术定会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
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许多以前不能解决的医学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和伦理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器官移植则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器官移植技术解救了很多人,展现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其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这又直接影响了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现代医学领域的器官移植技术陷于有限和无奈之中。
一、器官移植有关的伦理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除了烈性传染病和某些精神病以外,所有的医疗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受术者知情自愿的基础之上,这也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实践原则。知情同意对于供体而言,就是强调自愿捐献,从尸体上摘除器官和组织,一定要有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对于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更是不言而喻。目前一般来源于受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自愿献出器官的健康者。如果接受者是至亲,而且处于关键时刻,合格的捐献者可能感到压力很大或者被迫成为一个捐献者。他们可能不想成为一个捐献者,但他们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这样做,如果他们不选择这样做,便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以人们必须关心确保给予预计的捐献者以进行自由选择所必需的心理和伦理空间。
2器官来源的伦理学问题:
活体供体器官被摘除以后自身的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据报道迄今已有20%的供肾者死于单肾切除,还有大量的移植中心报告活体供肾者切除一个肾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健康人提供器官,要作出自我牺牲,要冒出现并发症和危及预期寿命的风险。供体“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同时考虑其基本的健康利益不受侵犯。活体供体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器官的商业化。器官作为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是供不应求的,供体器官选择就成为器官移植的关键性问题。哪一种收集方式更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呢?是自愿捐献是推定同意,还是商业化交易?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在甚至有些医院的卫生间门板上公然出现卖肾的广告,甚至某些国家暗地里有器官贸易中心或肾脏贸易市场,有钱人可以买到活体器官;甚至个别国家有专门绑架人口、取出脏器贩卖的匪帮,以及有个别医生滥用脑死亡获取器官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等。
二、解决器官移植中伦理问题的一些策略: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器官移植能够在近20年中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既是科学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更与器官移植法律的完善分不开。在我国,存在着器官移植相关法律不完善,器官移植缺乏监管,捐献器官的供体匮乏等问题,只有加强立法,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3器官分配的伦理学问题
器官是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因此不可能按需分配。其分配标准一直是伦理学讨论的问题之一。 器官移植是救命的技术,而不应该是用来赚钱的技术。优先分配给谁?如果仅依据支付能力来分配器官这种稀缺资源,造成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仅能为富人享有,将穷人排除在外,这是不公正的。政府、社会、医疗机构有责任使穷人也能得到这种技术服务。
尸体供者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从尸体上摘取器官,要有死
者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人死后能否捐献器官,受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在中国的传统道德里,“死要全尸”的观念根深蒂固。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先有约定,如果在死者家属处于极度悲伤时摘取器官则难以接受,在家属情绪好转后所摘取的器官功能又大受影响。因此,尸体供者关键问题是改变公众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另外,还存在对脑死亡概念的争议。死亡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供体器官的质量,心跳呼吸停止之前摘取供体器官,因未受缺血的损害,是最理想供体。按照我国传统的死亡概念,切取有心跳的人的器官,不仅不能为国民接受,而且也是不道德和违法的。
2、树立新的伦理观念:
由于人们还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旧的落后观念和各种偏见的影响,自愿贡献器官者仍为数很少,而这对器官的来源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广泛利用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导向、政府行为、社会公益、精神文明、学校教育等多个层次,宣传医学知识,树立新的伦理道德观,形成自愿捐献器官的风气。管理部门应坚持不懈的宣传器官移植、遗体捐献的意义,向社会公开其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热忱为自愿捐献者服务。另外,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如发放自愿捐献卡片,在驾驶执照、身份证或工作证上增加一项“是否愿意死后捐献器官”;当某病人需作器官移植的时候,必须将自己身后器官捐献给他人作为条件;在存在反对“脑死亡”的现实条件下,先承认两种死亡定义,由病人或其家属来选择;在鉴定“脑死亡”标准有困难的地方,先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