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各大窑口瓷器特征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各大窑口瓷器特征汇总

宋代陶瓷是世界陶瓷发展史的一个巅峰,如果说元青花是一统江山的君临天下,明青花是各领风骚火光乍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到了举世公认的顶峰。宋代不仅出现了哥、官、汝、钧、定五大窑系,还有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青白瓷,吉州窑,建窑等各大窑口并存的盛世。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因窑址在河南汝州,因此而得名。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厚实,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汝窑瓷采用的是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型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为主。

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窑鼓式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径9.5cm。洗作鼓式,

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2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

三如意头足。洗内饰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

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

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色釉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特征,是为传世官

钧窑器代表作品。

官窑: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高16.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8.5厘米。胎呈紫黑色,质坚

细润;器内外满施厚釉,质如美玉。折平口沿,直颈,美人斜肩,

直身内斜收腹,圈口,形状宛如纸槌,故称“纸槌瓶”。器型保存

完好,器型规正,紫口铁足,开片自然美观,薄胎厚秞,聚沫攒

珠,光泽莹润宝光内敛,圈足露胎处呈紫金色,器物石化斑分布

自然到代如点点梅花布满器物全身,更增添岁月印迹古朴自然,

积秞如凝脂莹润可爱,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宝光,是

青瓷古以来巅峰之作无出其右,整个器物应是南宋中晚期官窑青

瓷最成熟巅峰之作品。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耀州窑:

宋代耀州窑以青瓷为主,瓷器纹饰刻得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性格的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黄色。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富,盘、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均有,器物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其中力士炉颇具特色,炉身底座四周跪有力士。

建窑:

1.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

2.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

"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

3.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曜变天目盏,高:7.2cm;口径:12.2cm;底径:3.8cm;现收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国宝级。其釉色润泽,近口沿部位釉较薄,呈褐色,近底及圈足处,釉聚而致油黑发亮。胎质坚细,与同期各建盏最优者。修胎尤其工整。

景德镇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

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宋,通高

24.3cm。

注壶:高21.5cm,口径3.5cm,足径9cm;注

碗:高12.3cm,口径17cm,足径9.8cm。

注壶直口,有盖,盖顶置狮形纽,折肩,

弯流,曲柄,圈足。肩部划花缠枝牡丹。注碗

葵瓣式口,碗体呈六瓣花形,圈足。注壶与碗

通体施青白釉。注壶、注碗组合成套,是温酒

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

温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