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的特性
感觉只是凭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的觉察;而知觉则是对感觉获得讯息作进一步处理。比如通过感觉,我们知道某个物体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属性,而知觉让我们对某个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像,并做出判断,如杯子、苹果、桌子等。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知觉过程非常复杂,它依赖于许多大脑的感觉皮质和联络皮质的协同活动。如视知觉过程是由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视觉中枢时,产生于视觉皮质及其与附近的听觉皮质、躯体感觉皮质交界处的联合区;额叶皮质也参与视知觉的组织活动。这些部位如果受到损伤,会造成其知觉障碍。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依赖于个体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并受个体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心理特点的影响。
∙知觉的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某事物一旦被选为知觉对象,就好像立即从背景中突现出来,被认识得更鲜明、更清晰。一般情况下,面积小的比面积大的、被包围的比包围的、垂直或水平的比倾斜的、暖色的比冷色的,以及同周围明晰度差别大的东西都较容易被选为知觉对象。即使是对同一知觉刺激,如观察者采取的角度或选取的焦点不同,亦可产生截然不同的知觉经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反复等,还受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主观影响。
左图:图形为一立方体,但如你仔细注意时,就会发现,这个立方体与你最接近的一面随时都在改变。此种可以引起截然不同知觉经验的图形,称为可逆图形。事实上,图形本身并末改变,只是由于观察者着眼点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知觉经验。
右图:《黎明与黄昏》-木雕艺术家艾契尔(M.C.Escher)在1938年的一幅著名木刻画。
假如读者先从图面的左侧看起,你会觉得那是一群黑鸟离巢的黎明景象;假如先从图面的右侧看起,就会觉得那是一群白鸟归林的黄昏;假如从图面中间看起,你就会获得既是黑乌又是白鸟、也可能获得忽而黑鸟忽而白鸟的知觉经验。
∙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常称之为知觉经验。知觉经验是相对的。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存在,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以该物
体孤立地作为引起知觉的刺激,而必须同时也看到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这样,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形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在一般情境之下,形象与背景是主副的关系:形象是主题,背景是衬托。另一个例子是知觉对比,是指两种具相对性质的刺激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时,由于两者的彼此影响,致使两刺激所引起的知觉上的差异特别明显的现象。如大胖子和小瘦子两人相伴出现,会使人产生胖者益胖瘦者益瘦的知觉。
中图:形象与背景-图中黑白相对两部分均有可能被视为形象或背景,如将白色部分视为形象,黑色为背景,该形象可解释为烛台或花瓶;相反,则可解释为两个人脸侧面的投影像。
右图:知觉对比-图中A、B两圆半径完全相等,但由于周围环境中其它刺激物的不同,因而产生对比作用,致使观察者在心理上形成A圆小于B圆的知觉经验。
知觉的整体性(完整性)
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例如,一株绿树上开有红花,绿叶是一部分刺激,红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们将红花绿叶合起来,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觉,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知觉并非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的一种认识活动。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经验而知道它的其他属性或特征,从而整个地知觉它。如果感觉的对象是不熟悉的,知觉会更多地依赖于感觉,并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而把它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纯粹是一种心理现象。有时即使引起知觉的刺激是零散的,但所得的知觉经验仍然是整体的。从客观的物理现象看,这三个图形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全是由一些不规则的线和面所堆积而成的。可是,谁都会看出,各图均明确显示其整体意义。
左图由两个三角形重叠,而后又覆盖在三个黑色方块上所形成;
中图是由白方块与黑十字重叠,再覆盖于四个黑色圆上所形成;
右图是由白色圆形与黑十字重叠,再覆盖于一个双边方形上所构成。
我们都会发现,居于各图中间第一层的三角形(左图)、方形(中图)和圆形(右图),虽然在实际上都没有边缘,没有轮廓,可是,在知觉经验上却都是边缘最清楚、轮廓最明确的图形。
像此种刺激本身无轮廓,而在知觉经验上却显示“无中生有”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由主观轮廓的心理现象看,人类的知觉是极为奇妙的。这种现象早为艺术家应用在绘画与美工设计上,使不完整的知觉刺激形成完整的美感。
知觉的组织性
在感觉资料转化为心理性的知觉经验过程中,显然是要对这些资料经过一番主观的选择处理,这种主观的选择处理过程是有组织性的、系统的、合于逻辑的,而不是紊乱的。因此,在心理学中,称此种由感觉转化到知觉的选择处理历程为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认为,知觉组织法则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法则:在知觉场地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各刺激物之间在某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上即倾向于将之归属于一类。如下左图,在方阵中,圆点与斜叉各自相似,很明显地被看成是,由斜叉组成的大方阵当中另有一个由圆点组成的方阵。
此种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
接近法则:有时候,知觉场地中刺激物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各刺激物之间也找不出足以辨别的特征。在此种情境之下,我们常根据以往经验,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藉以增加其特征,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如上右图,A图与B图同样是由20个圆点组成的方阵,如单就各个圆点去看,它们之间不容易找出可供分类组织的特征。但如仔细观察,两图中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尽相等;A图中两点之间的上下距离较其左右间隔为接近,故而看起来,20个点自动组成四个纵列。B图中两点之间的左右间隔较其上下距离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