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瓶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c23712245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瓶颈
姓 名 程 栋 学 号 2009204002 计 算 机 应 用 技 术 信 息 自 动 化 学 院
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瓶颈
当前,世界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 心和基础,具有很强的关联度、感应度和带动度,它是传播知识、处理 知识和生产知识的一种特殊产业.软件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朝阳产 业,在推动经济信息化、知识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所以, 软件产业己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从世界经 济和软件产业的现状来看,世界软件产业正日趋成熟,软件产业已经开 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 力强化自己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力争在世界新的一轮产业竞争中取得竞 争优势。 我国软件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发展速度较快。 但我国软件产业的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还非常小,在软件产品质量、软 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和满足国内市场的能力方面,我国软件业 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2000年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年 增长率均超过23%,2006年产值为4 800亿元,占全球软件产业7.1% 的市场份额。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尚存在4个方面的 瓶颈: (1)从软件产业分类上看。基础软件是瓶颈,软件质量是阻碍中国 软件行业发展瓶颈。 到目前为止,中国6000多家当地软件厂商只有一家获得了CMM最高 等级的5级标准。东软集团是获得5级标准的第一家中国软件厂商。据东 软集团称,它是在去年年底通过CMM 5级认证的。 软件成熟度模型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来 的,将软件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这个模型解释了软件成熟过程的原 则和做法,旨在帮助软件机构改善软件过程的成熟度。据Gartner中国 分公司的分析师Louisa Liu表示,大多数获得CMM认证的软件公司都印 度和美国。许多中国软件公司没有获得CMM认证的资源。Liu说,中国当 地6000至8000家软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是员工不足50个人的小公司。 虽然中国政府对获得CMM 3级以上认证的软件公司提供奖励资金,但是, 这些奖励资金还不够取得更高等级的认证。据Liu说,获得CMM 3及以上 认证的软件公司只能得到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资金。此外,从一个级 别提高到下一个级别的认证往往需要一些时间。例如,香港Bamboo软件 公司首席执行官Gene Kim说, 从第一级到第二级认证一般需要两年时间。 该公司已

经获得了CMM 4级认证,预计在今年9月达到5级。 (2)从软件产业组织上看,大企业、软件产业生态环境不完善是瓶
颈。 软件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目前中国软 件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很多企业流动资金匮乏,用于软环境改 造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更是不足。已投资的项目由于投资强度低而形不成 规模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规模经营,绝大多数软件企业处 于各自为战的生产状态, 开发能力得不到提升。 企业的研发经费也较少, 很多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无法涉足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高端 产品。严重影响了软件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中国软件企 业大多规模偏小,研发实力普遍比较薄弱。品牌影响力弱。 20世纪70年代中期,软件管理工程曾引起广泛注意。当时美国国防 部设专题对软件项目实施不良进行了研究,发现70%项目的失败是因为 管理不善,而非技术实力不够。他们的结论是:管理是影响软件项目研 究开发全局的因素,而技术只影响局部。这个结论历尽验证并得到举世 公认。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只有10%的项 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而我国现今这一现象仍很普遍,我 们的很多软件企业对于软件生产过程的管理知之甚少。软件生产过程的 管理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虽然已经感到管理问题的严重, 但还没有找到控制软件生产过程中风险、质量、进度的有效办法。软件 生产过程的混沌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中国的软件业要 学习国外软件业的“软功夫” ,接受外来的科学运作方式和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中国软件业才能有~个较大的发展,才能逐步形成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能力。 (3)从软件技术上看,缺乏核心技术是瓶颈。 很多软件企业只是依靠国外软件资源进行本地系统集成服务,没有 掌握核心技术,无法与国际软件企业展开竞争。大部分企业自主开发和 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主流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 距大,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后劲、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开拓国际市场遭遇 阻力等系列问题。目前中国应用软件企业没有走出作坊式经营模式,过 于依赖个人作用,项目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形成版本不断更新升级 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近年,我国的IT行业发展迅速,一批知名品牌已经形成,一批实力 与能力兼具的IT公司已然矗立在中国知识经济的潮头。人们在体会着日 益丰富的IT市场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着中国IT行业的信心。但是,敏 锐的

人们、尤其是IT从业者们却日益感受着压力。IT行业是我国与国际 经济接轨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直接面对着国际巨头先进技术和管理、
营销模式的挤压。尤其在技术领域,国际巨头依靠多年经验积累、科技 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等等,几乎处处占先;以至于不少国内著名 IT公司虽然在国内风光一时,实质上却只不过操作着将别人的技术包装 之后、加价卖出的买卖。 当我们的著名国产品牌的计算机安装着英特尔的芯片、预装着微软 的操作系统时,我们不禁心存畏惧地问自己:这种跟随着别人的步伐还 要走多久?我们的IT行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吗?我们具备竞 争力吗?必须承认,目前我们的IT行业是缺乏核心技术的。 信息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时候,我们才迈出自己的脚 步。到我们初步壮大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蕴涵着种种行业 标准的、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的构成中,几乎 所有的产权都被西方IT巨头们所掌握。我们只能适应这样一个现实;暂 时被动的跟随是必须的。 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缺乏核心技术的痛楚:在技术变为价值的链 条中,最重要的利益是由技术持有方占取;技术,是竞争力中最重要的 环节之一。现在,我们已经初步拥有了自己的各方面积累,虽然还比较 弱、但是已经可以有所作为;IT行业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只要 我们能够创新,就有机会。中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全球 所有的巨头公司无不对中国市场寄予着巨大的期望值。在这一场竞争 中,国内的IT企业无论从对需求的理解程度还是对市场心态的把握程度 都占有先天的优势。在针对性开发、个性化定制以及服务等领域,我们 则不仅可以创造出我们的核心技术,更可打造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1990年,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论文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推向了 世界: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 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作者布罗哈 德和哈默的眼中,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 力;其次,核心竞争力对最终产品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其三,一个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 (4)从软件产业要素配置上看,高级人才缺乏、融资难,缺乏软件 测试人才是瓶颈。 在二十一日召开的中国首套系统软件测试培训课程发布会上,与会 专家认为,由于中国软件测试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发 展的瓶颈,并制约了软件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加重了软件产业的开

发和服务成本负担。 统计显示,在中国一百二十多万软件从业人员中,真正能担当软件
测试职责的不超过五万人。在软件业发达国家,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 员之比接近一比一,而在中国该比例仅为一比八左右,很多企业没有专 门的测试职位。 近年来,中国软件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整体规模与软件业 发达的国家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暴露了很多问 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许多软件企业存在着“重开发、轻测试” 的倾向,从而造成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尽快建立 软件测试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进而保障软件业的健康化发展已成为现 阶段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中国软件人才的总体需求潜力巨大,而人才 储备却不够。和己被称为“西方人才库”的印度相比,我国培养的大学 生人数已经不相上下,市场认可的人才数量却不如印度。随着我国软件 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壮大。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10000多家软件企业中,67%的软件企业少于50人,26%的软件企业在 50.300人之问,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软件企业数量 有限,所以说,中国软件人才的总体需求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现有软 件人员不能满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我国今后一段时间 将持续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的现象,而且这个缺口在以20% 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5年缺口将扩至42.5万人。随着我国高等院 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为软件人才市场输送了更多的毕业生人才 以及与大学教育并行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 软件人才供给在2004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 缓解,但与高速发展的软件人才需求相比,继续呈现短缺状态。 从融资渠道来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间接融资。在间 接融资领域,我国银行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 从其所有制、职能、乃至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等各方面原因,使它们不 可能顾及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即使有时愿意给子一定的授信额 度,其审贷程序却十分复杂,所需担保条件极其苛刻。中小民营企业注 册资本金一般较小,银行审贷第一是看注册资本,一旦贷款额度稍大, 便要求业主以资产抵押,并且其抵押品要考虑变现能力,一般不接受厂 房、机器、产品的抵押,业主就只能以房产、车辆去抵押。同样的抵押 国有企业可以凭账面资产取得,而民营企业却被要求进行资产评估、保 险等,不但增大了民营企业的筹资成本,还往往因复杂的贷款程

序而贻 误商机。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各地政府都牵头成立了一 些担保公司,但这些担保公司自身资本有限,其担保能力和担保的覆盖 面也有限。所有这些都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无法得到根本性改
观的原因。 在最近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 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时, 商业银行纷纷收缩贷款规模,出台“谨慎”的贷款限制,首当其冲的就 是民营企业,使得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比以前更大,融资空间比以 前更小,更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 历史再一次将难得的机遇展现在我们面前,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将 其支柱产业计算机软件置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人力资源。中国人和印度人的数学天赋同样为世人瞩目,而他 们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衷心希望业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抓 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我国软件行业乃至信息产业的 发展创造出无愧于后代的辉煌,而不是留下“历史的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