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下的词汇差异《动物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与文化差异---动物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就学会了用马拉车、有驴驮运、用蜂酿蜜等。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成语和习语。
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的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便导致了英汉习语中一部分动物名称的差异。
另外,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影响,中西方在动物名称的使用及互译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词汇着手,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宗教神话的差异2、风俗习惯的差异3、地理环境的差异4、经济生活的差异
一、宗教神话的差异
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俗语等都和基督教有着密切关系。
而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尤以佛教为主。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广泛存在,而在佛教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则相对较少。
中西方对动物词汇应用的不同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差异。
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含有轻蔑嘲笑色彩。
而“猪”在佛教中并无特殊喻意。
类似的差异还有以下几种:
1.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罪孽”的化身。
《圣经》中就多次把“龙”比作引起天下大乱的恶魔撒旦(satan)。
另外“dragon”还含有“警觉、凶猛的看护人”之义,此义源于希腊神话,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而在汉语文化里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四种神灵动物信仰,其中之一便有龙。
“龙”也象征着“华夏儿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古人称君主为“真龙天子”,认为他们是“龙”的化身。
同时,“龙”亦含有“祥和福瑞”“吉祥如意”之意。
另外,“龙”还喻指“才能优异、杰出非凡的人”,如“藏龙卧虎”。
总之,“龙”在东方文化中皆是褒义。
2.sheep、goat
由于《圣经》的影响,sheep和goat在英语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比喻好人,后者比喻坏人。
英语中有关goat的成语,大多贬义。
如:to play the goat=play the fool(瞎胡闹);to get sb's goat(触动肝火)等等。
《圣经》说牧羊人要分辨绵羊和山羊,“把绵羊安置右边,山羊左边”。
据说野山羊常混进羊群里,引诱绵羊,故牧养人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以免混淆。
有一成语便来源于此: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别好坏,分清良莠”。
由此,人们用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这个成语,来比喻to divide good or useful people from bad or useless。
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
3.unicorn
英语中所谓的“麒麟”叫“独角兽”(unicorn),富有很强的宗教喻义。
在基督教中,“独角兽”象征耶稣基督的圣洁和神圣,也象征基督教的福音书(gospel)。
威严的“独角兽”也是苏格兰的象征,所以英国王室纹章的动物图像由雄狮(象征英格兰)和独角兽组成,称作lion and unicorn。
在汉语文化里,“麒麟”历来是“祥瑞”、“高贵”的象征。
另外,麒麟还有杰出人物的喻义,如:“人中麒麟”。
汉语中还用“凤毛麟角”来喻指“稀罕可贵的事物或人才”。
4.phoenix
英语中phoenix 寓意“纯洁”,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
在中国神话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是百鸟之王,象征着皇权。
人们用凤凰比喻皇后,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如“龙凤成祥”。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不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1.bat
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幸福”、“福运”的象征,如旧式家具上的蝙蝠木刻、绣品上的蝙蝠图案等,表现的都是人们企盼吉祥、洪福的美好心愿。
2.magpie
英语中magpie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不休的人。
而在中国喜鹊被视为“吉祥鸟”,人们把它与喜事、吉利、运气联系在一起。
人们常说:“喜鹊叫,喜事到”,喜鹊临门是令人高兴的事。
3.owl
在英语中owl是一种聪明、机智的鸟,带有“聪明”“严肃”等文化内涵,如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聪明),as a grave as a owl(像猫头鹰一样严肃)。
但在中国人心目中由于它夜间叫声凄惨,认为它是不祥之物。
人们一听到猫头鹰叫就会想到厄运或不吉利的事即将来临,所以才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
4.peacock
西方人强调peacock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骄傲),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
而中国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
三、地理环境的差异
1.英语中有许多与fish有关的成语、习语。
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s,go to the sea,if you would fish well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drink like a fish,a whale of a time,like a turtle on its back,clase as a kentish oyster。
这是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多以航海打鱼为生。
因此在动物词汇方面英语中多是与水里的生物有关。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属农耕文化,生活中多以牛羊等牲畜为主。
如“鹤立鸡群、鸡犬不留,路遥知马力”等成语俯首皆是。
2.lion被英国人认为是勇猛的象征,与lion有关的成语不胜枚举,如as brave as lion(如狮般勇敢),to 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险境之中) ,as majestic as a lion(象狮子般威风凛凛)。
因为英国接近非洲,而非洲大陆的狮子很多,因此英国人对狮子很熟悉。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老虎才是百兽之王,是威猛力量的象征。
汉语中常用虎来形容威猛用武和雄心胆量等,诸如虎将、虎威、藏龙卧虎、如虎添翼等等。
英语有关“狮”的习语译成汉语时也常用“虎”代替,如like a ass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to beard the lion in hs den(入虎穴得虎子),come in t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
3.英国有大片热带雨林,人们对鳄鱼很熟悉,有一些习语便来自于鳄鱼,如crocodile tears。
而中国多是内陆,远离热带,因此人们对鳄鱼则比较陌生。
四、经济生活的差异
汉语文化中对马情有独钟,马在农业和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中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都是褒义色彩很浓的词,如“万马奔腾”“老马识途”等。
而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马在英国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像在中国这样大,因此在英语中“马”更多是被当作一种中性动物看待,如eat like a horse,work like a horse,that is a horse of another colour。
英国是一个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们喜欢用羊毛制物,与此有关的成语也很多,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掩人耳目) much cry and little wool(雷声大雨点小)to go for wool and
come home shorn(偷鸡不成蚀把米)。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经历、价值观和民俗心理的不同,造成动物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代表动物形象的符号, 同时也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
只有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
而通过对动物词汇内涵的学习能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中英文化动物之别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不同造成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 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
对该动物喜欢、欣赏, 那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
反之, 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
(1) 同一动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
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表示褒义, 在汉语中却表示贬义, 如狗(dog)、猫头鹰(owl)、熊(bear)。
与人友善的dog 和令人厌恶的狗。
在英汉语言中狗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 都表示家养的, 有四条腿, 可帮人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却差异甚大。
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 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过难关) , a lucky dog (幸运儿) , an old dog (老手)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很显然, 这些说法反映了英国人的文化心理, 他们视狗为可爱的同伴, 人类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
可在汉文化中, 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 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
带有狗字的词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丧家狗、狗仗人势、狗咬狗等。
(2) 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具有贬义, 而在汉语中却含有褒义色彩的也比比皆是, 如, 蝙蝠(bat)孔雀(peacock)、等等。
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骄傲狂妄的peacock 与吉祥美丽的孔雀。
由于英汉民族的审美角度不同, 所以同一动物常常在他们的心目中产生不同的联想。
英国人强调peacock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孔雀般骄傲) ,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
而汉族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 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
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动物,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图腾”(totem) 动物,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所以“宠物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中国人养狗是为了看门防盗,狗素有“看门狗”之说,西方人养狗是为了陪伴自己,人们把狗视为宠物,视为忠实的朋友,所以在中西方人的眼里,对狗的感情就截然不同。
中国人一般厌恶狗的习性,鄙视狗,常用狗来形容坏人坏事,诸如: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 西方人看中狗的跟随与忠诚,喜爱它,赞美它,把它喻作人,亲切地称之为he,英语中关于狗的习语远远超过汉语中的狗的习语,诸如:a lucky dog (幸运儿)、a clever dog (聪明小孩,伶俐的小伙子)、gay (jolly) dog (快活的人)、work like a dog (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his /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 等等。
cat也是西方人“宠物文化”中的重要成员;人们多用cat;来形容女人,称之为she;模特儿走的舞台步就叫catwalk (猫步),old cat 指脾气坏的老太婆,barber's cat 指“面有病容饥色的人”,儿童们常用copy cat 来指“看样学样的人,抄袭别人的人”,形容某人病得很厉害用as sick as a cat;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旨“像热锅上的蚂蚁”;英语中还有一句谚语是:when the cat's away,the mouse will play,意思是“当有权力、能力或影响力的人不在时,其他人就会无法无天、调皮捣蛋了”。
汉语中则没有相似的联想,倒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说。
汉语中对猫没有太多的联想,我们常说某个小孩吃猫食,是说这个小孩的饭量小,还说积习难改的人“猫改不了吃腥”。
下面这则短文是一个“爱猫胜于爱狗”的西方人写的,题目是:cats make much better pets than dogs,不妨一读:
cats are small so they don't need a lot of space.they can do as well in a city apartment as in a house with a yard.they keep themselves clean.they are not as messy as dogs are.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quiet.cats seem to be smarter than dogs. they are certainly more independent.yet cats can be every bit as affectionate as dogs.dogs often seem to love everybody, but cats are more choosy. when a cat loves you,you real feel as though you are somebody special.
除把狗、猫视为宠物以外,也有许多西方人把bird视为宠物,西方人关于bird的联想非常丰富,他们喜欢以bird 喻人,在英国俚语中,bird 还指少女、美女、少妇、女朋友,an odd bird 是一个古怪的人,birdbrain 指愚蠢、轻佻的人,a little bird 指消息灵通的人,暗中提供消息的人,birds of a feather 指志趣相投的人;西方人还以bird 喻“事”,a bird in the bush 指“未到乎的东西;未成定局灼事情”,a bird in hand 则正相反,在俚语中,get the bird 指“被嘘,被喝倒彩,被解雇”。
汉语中对鸟的联想也没有这么丰富,我们常说某人像鸟儿一样会唱歌,说小孩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快活。
另外,西方人还有把pig、snake、horse、ox 等等当成宠物养的,在他们眼里,宠物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只有自己的最好,宠物自然也是自己的最好。
他们无条件地爱它们,但有时却忽视了某些比宠物更重要的东西,譬如亲情、友情,试想如果把对宠物的爱转移一部分到人身上,结果将会如何呢?——这世界将会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