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

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

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

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

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

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

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

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 S=I

国民收入是因变数,决定它的是作为自变数的前期消费和投资或可进一步分解为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等三个因素。以后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

C=a + c Y ,I = x- yr

我的学习思路是模型分析。其实宏观经济的各种模型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建立一种模型是为

了解释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模型与建立模型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学习。

我们经济科学出版的书,先是详细介绍了三个基本市场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张老师当时的目的可能是想让同学们先打好基础,再去分析模型,而高鸿业的红皮书是通过

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时再来介绍这三个基本市场,我觉得这样比较有条理。因为这三个市场

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不断添加到模型中的,是有历史顺序的。

首先是凯恩斯时代的两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的模型

通过此模型可以看出,通过改变总需求使AD线平移,可达到充分就业

第二个模型是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总需求:Y=C+I+G+X

总供给:Y=C+S+T+M

总需求=总供给:C+I+G+X=Y=C+S+T+M

均衡条件:l=S+(T-G)+(M-X)

l=S+(T-G) +(M-X)(总需求=总供给)

I

I>S+(T-G) +(M-X)(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凯恩斯认为I与S不容易改变,所以可以通过改变(T-G),和(M-X)。

使(T-G)<0即财政赤字,可以使收缩的经济扩张,而使(T-G)>0即紧缩财政支出,使过热的

经济收缩。

凯恩斯用比较静态分析的方式来分析这个模型,而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主要是分析产品市场,

假设不论需求量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 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之所以有此假设的历史背景为,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这

是,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是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 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保持不变。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何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在强调政府调控经济的同时,提出了乘数效应,很多同学觉得各种乘数十分之混乱, 其实还是蛮简单的。这里我推导一下。

三部门经济:定量税为 T

消费函数C=a+cYd

Yd=Y+Tr-T

C=a+c(Y-T+Tr)

Y=C+l+G=a+c(Y-T+Tr)+l+G

均衡收入:Y=(a+cTr-cT+G+l"(1-c)

这时候那个符号前面的系数是什么,那他的乘数就是什么,

比如,Tr (转移支付)前面的系数是c/(1-c),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就是c/(1-c)。

注:比例税与定量税的推导思路相同。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货币主义者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的主要陪衬。凯恩斯主义者于

50年代所使用的消费函数模型(即上面的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也没有考虑价格或价格水平。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则认为货币在经济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者很快就乐于赞同货币主义者关于货币至关重要的看法,但是他们认为,在相信

唯有货币至关重要这一点上货币主义者与他们不同。借助与IS-LM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

的综合,争论得以解决。然而在 IS-LM模型中,货币主义者假定了一条非常缺乏弹性的LM 曲线,而凯恩斯主义者则假定一条非常富有弹性的LM曲线。

首先IS曲线为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产品市场均衡得到的曲线,而LM曲线则是货币市场的

均衡。这时引出货币市场。

货币是指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根据流动性不同分为M1,M2 , M3……这个比较简单就

不多说了。

古典主义时期,货币市场包含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间,货币流通完全从属于商品流通,有价证券交易视为投资,与货币流通是没有关系的。凯恩斯革命使得实际领域和货币领域通过货币市场联系起来。

古典主义的利息率决定于时间偏好(因为对未来物品的偏好,而让渡一部分现在物品,需要利息做补偿)和储蓄投资需求,即利率的功能仅在于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货币的供

给需求只决定物价水平,这种二分法基于对未来的准确预期。而凯恩斯理论对未来预期的不

确定性,使人们对货币有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通货不仅为了交易,还为了投机。凯恩斯主义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不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通过增加货币供给

降低利息率,可以增加投资和有效需求。但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使人们对投机

的货币需求无限大,从而利率无法在下降了,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