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研究进展-天然气与石油

合集下载

聚烯烃化学接枝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聚烯烃化学接枝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杭州 化工
20 .7 2 07 3 ( )
聚烯烃化学接枝改性方法 的研究进 展
龚 春 锁 , 巧 宾 刘
( 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 学与化 学工程学院, 天津 305 ) 047
摘要: 接枝 改性是聚烯烃功能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 在赋 予聚烯烃各种官能团方面是一种相 '有效的 3 - 方 法。本 文综述 了聚烯 烃化 学接 枝 改性 方法 的研 究进 展 , 讨 论 了接枝 改性机 理 和 一 些重 要 的控 并
进行 化学 接枝 改性 , 其进行 接枝 极性单 体 , 其 对 使 极性 化 , 用 极性 基 团的极性 和 反应性 , 善其 性 利 改
自由基的反应性, 由于立构位阻, 次甲基 自由基反 应性 低 于亚 甲基 自由基 。综合 考 虑 以上结 果 , 可 以知 道亚 甲基 含 量 高 的聚 烯 烃 其 接枝 更 容 易 , 接
制 接枝 过程 的 因素 。 关 键词 : 烯 烃 ; 学接枝 ; 聚 化 接枝 改性 ; 接枝 机理 聚烯 烃作 为通 用塑 料 , 以产量 大 、 用 面广 以 应 浓度 、 单体 种类 与浓度 等 。大 量研 究 表 明 , 枝 位 接 置与 下列 因素 有关 :1 碳 氢 脱 除 的容 易 程 度 , () 次 甲基 氢 >亚 甲基氢 >甲基 氢 ;2 碳氢 的数量 ;3 () ()
产生聚烯烃 自由基。偶氮型引发剂脱氢能力低于 有机过氧化物型引发剂。在不存在反应单体时, 甲基 与亚 甲基脱氢后 , 向于交联 , 甲基脱氢 倾 次 后, 由于立构位阻而倾 向于裂解。因此在过氧化 物引发剂 的存在下, 聚烯烃 的接枝反应往往伴随
着 副反应 的发 生 , 且与 聚合 物种 类有 关 。P P容 易
表14种pp化学接枝方法的特点项目溶液接枝法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悬浮接枝法原料状态宏观特点常用单体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副反应后处理脱单体生产方式生产成苓环境保护粉末颗粒粉末颗粒粉末粉末均相整体改性蕊霉酬入丙烯酸湍涨揪甘糍瓣姒aa长大于lh短约l嘶曲无少量无或少量多较少较少非均相整体改性非均相局部改性非均相局部改性删等油酯gmast苯乙烯等苯乙烯等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第 3 卷第 3 2 期
21 0 0年 O 3月








Vo . 2 No 3 13 .
Ma . r 2 O O1
J W u a I s 。 Te h . hn nt c.
文 章 编 号 : 6 4—2 6 ( 0 0 0 17 8 9 2 1 ) 3—0 3 0 1—0 6
唐进 伟等 _ 利用 固相 法 在线 性 低 密 度 聚 乙烯 3
( L E) 接 枝 MA, 到 了 接 枝 率 为 1 ~ L DP 上 得 %
2 4 , 胶 含 量 小 于 4 的 I P —— A. . 凝 % D E gM I
于逢 源 等[ 采 用 多组 分 单 体 熔 融接 枝 法 , 4 以 甲基 丙烯 酸 缩 水 甘 油 酯 和 苯 乙 烯 作 为 接 枝 单 体 ,
鲁建 民等 研究 了粉末 态 高 密 度 聚 乙烯 的 辐 射 效应 、 多 种 单体 的 固态 辐 射 接 枝行 为 及其 表 与 征, 并将 其应 用于 聚 乙烯 粉末 涂 料 , 附着 力 和柔 其
韧 性得 到显著 改善. Ek o i 6 用光接枝 的方法 将 A 接枝 到 lh l 等_采 d A 聚 乙烯上 , 改性后 的 P E薄膜 具有 良好 的粘 结性.
0 引 言
聚 乙烯 ( E 质 优 、 廉 、 得 , 用 途 十分 广 P ) 价 易 且
苯 为溶 剂 , 行 了丙 烯 酸与 低 密度 聚 乙烯 ( D E 进 L P )
的溶 液 接枝 聚 合 . 乙烯 接 枝 了丙 烯 酸后 与铝 的 聚 粘 结强 度显著 增 大 , 当接 枝 率 为 7 2 时 , 离强 . 剥

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高品质的聚乙烯需求,气相法聚乙烯合成技术及其催化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气相法聚乙烯是一种聚合应用催化剂,由碱性金属金属氢氧化物的催化反应而产生的。

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这些燃料可以将脱氢和氢替交换等复杂化学反应扩散和活化,从而生成高品质的聚乙烯,以满足当今汽车工业的需求。

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是当前聚乙烯高品质合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这些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又是怎样的呢?在研究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以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为基础的催化剂;二是催化剂模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首先,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关注。

这类催化剂由碱性金属氢氧化物构成,它们具有良好的氢氧化物转化能力和活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聚乙烯气相法合成的转化率和品质。

近年来,研究者着重研究了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其中包括钴催化剂、铂催化剂和钯催化剂,并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表征。

其次,催化剂模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催化剂模拟材料的研究可以从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出发,通过一步步的合成,研究催化剂性能。

有研究者报道,有机酸和醇结合的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可以显著抑制异构体的形成,减少聚乙烯合成后产物中的异构体含量,从而提高聚乙烯的品质。

总之,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已成为现代石油化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研究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的过程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及其模拟材料的合成和研究方面,不断改进催化剂的性能,进而提高聚乙烯合成的品质。

希望未来能有新的突破,以帮助我们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用性。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王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解明;谢海群【期刊名称】《炼油与化工》【年(卷),期】2013(024)002【摘要】聚乙烯由于缺乏极性导致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接枝极性的单体是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的接枝机理,讨论了聚合物主链结构、单体和引发剂对聚乙烯接枝反应的影响及其副反应的抑制方法.【总页数】4页(P4-7)【作者】王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解明;谢海群【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12【相关文献】1.热熔胶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研究进展 [J], 李文;张华华;闫瑞涛;周文娟;陈艳军;张超灿2.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测定—聚乙烯接枝 [J], 袁锦瑶;高峰3.控制聚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李柯燃; 杨锋; 向明4.聚乙烯醇接枝、嵌段改性及新型IPN研究进展 [J], 沙仁满都呼5.通过反应性单体法制备聚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烯-接枝-聚丙烯酸[J], 李化毅;张晓帆;陈商涛;吕英莹;柯毓才;胡友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嵌段与接枝探讨

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嵌段与接枝探讨

1941 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概述1.1 聚烯烃概述聚烯烃是烯烃的聚合物,是由乙烯、丙烯以及环烯烃等的聚合二得到的热塑性树枝的总称。

聚烯烃的应用极为广泛,因为其原料丰富且容易加工成型,加之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在工农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可以用来制造容器、电线电缆、雷达等高频绝缘材料,鉴于其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所以在核物理、天体物理等方面也有较多的应用。

1.2 极性聚合物概述极性聚合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极性聚合物是指分子内有较强强极性键的一种聚合物,而狭义的极性聚合物仅仅只是指偶极不是零的聚合物。

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合成实际上是对聚烯烃功能化改性,两者的结合使所结合成的产品具备了较为特殊的化学性能与物力性能,所以在促进工业发展上有重要的作用。

2 嵌段型聚烯烃—极性聚合物的合成2.1 活性配位聚合法活性配位聚合法在嵌段型聚烯烃—极性聚合物的合成中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只需要依照顺序加入烯烃单体和极性单体使其聚合,便能实现两者的合成,虽然该种方式较为简单,但是对催化剂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难以找到既有较高活性同时又具有活性配位聚合特点,所以该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较少。

不过当前已有学者经过实验探究出来,在20℃之下,利用二价钐催化剂以甲苯为溶剂,进行活性配位聚合,是一种较好的办法,虽然从其反应过程上来看,该种催化剂效果较大,然而客观要求相对较高,故而当前应用也较少。

2.2 从烯烃配位聚合向其他聚合的转化从烯烃配位聚合向其他聚合的转化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对聚烯烃进行处理,形成聚烯烃链,再对聚烯烃链进行化学的处理,使其极性单体能够与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其合成。

当前该种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虽然“活性”自由基聚合发展迅速,因为“活性”自由基种类相对较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探究,但是没有确定某一定统一的最佳的方式,所以该种方式仍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3 大分子偶联反应法大分子偶联反应法主要是将聚乙烯与含反应基团的极性聚合物二者进行偶联,从而制作成共聚物,因为该种研究的客观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所以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数量相对较少。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刘学鹏;张明昌;丁士东;刘伟;汪晓静【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2(040)003【摘要】聚乙烯醇(PVA)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适用温度较低(<120℃),难以满足高温固的需求.以PVA1788、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交联剂乙二醛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接枝改性聚乙烯醇(PVA-1).室内试验评价了添加降失水剂PVA-1的水泥浆的耐温性能、流变性能、稠化性能、抗压强度和防气窜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加有降失水剂PVA-1的水泥浆API失水量可以控制在50 mL以下,抗温能力接近150℃;加有PVA-1的水泥浆稠化时间稍有延长,抗压强度不降低,抗析水能力增强;其与分散剂DZS和缓凝剂DZH的配伍性良好,还能提高水泥浆的防气窜能力.综合分析认为,合成的PVA-1能够满足150℃以下高温固井的需求.【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刘学鹏;张明昌;丁士东;刘伟;汪晓静【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6+.6;TE256+.7【相关文献】1.苯乙烯接枝改性酯化淀粉 /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J], 吴树鸿;郭清兵;何书敏;吴泽怀;赖海文;刘汉涛;郭裕楷2.阳离子化接枝改性淀粉GTS T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J], 弋山;刘平礼;赵立强;苟少华;周良枝3.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 [J], 刘景丽;郝惠军;李秀妹;田惠;王菁;王桂安;曹洪昌4.聚乙烯醇接枝改性淀粉胶粘剂研究 [J], 肖雅婷;李维;何婷;陈桂5.聚乙烯醇接枝、嵌段改性及新型IPN研究进展 [J], 沙仁满都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乙烯的改性

聚乙烯的改性

专业综合实践(综述)系别:轻工工程系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班级: 12工艺331学生姓名:刘彭城学生学号: 1213323113指导教师:徐应林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摘要] 聚乙烯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化学性等成为最主要的聚烯烃塑料品种,大量用于生产薄膜、包装和管材等.但聚乙烯的非极性和低刚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聚乙烯的化学改性的新进展.化学改性包括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关键词] 聚乙烯;化学改性;进展前言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PE分子链上引入其它链节和功能基团,由此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侯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粘结性能等。

1.接枝改性接枝改性是指将具有各种功能的极性单体接枝到PE主链上的一种改性方法.接枝改性后的PE不但保持了其原有特性,同时又增加了其新的功能.常用的接枝单体有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马来酸盐、烯基双酚A醚和活性硅油等.接枝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法、固相法、熔融法、辐射接枝法、光接枝法等.程为庄等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进行了丙烯酸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溶液接枝聚合.聚乙烯接枝了丙烯酸后与铝的粘结强度显著增大,当接枝率为7.2%时,剥离强度由未接枝时的193N/m提高到984N/m.唐进伟等[1]利用固相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接枝MA,得到了接枝率为1%~214%,凝胶含量小于4%的LLDPE2g2MA.于逢源等[2]采用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作为接枝单体,对LDPE进行熔融接枝改性,获得了接枝率为3%的改性低密度聚乙烯.鲁建民等研究了粉末态高密度聚乙烯的辐射效应、与多种单体的固态辐射接枝行为及其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乙烯粉末涂料,其附着力和柔韧性得到显著改善.Elkholdi等采用光接枝的方法将AA接枝到聚乙烯上,改性后的PE薄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2.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通过共聚反应将其它大分子链或官能团引入到PE分子链中,从而改变PE的基本性能.通过共聚反应,可以改变大分子链的柔顺性或使原来的基团带有反应性官能团,可以起到反应性增容剂的作用[3].Ghosh等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将少量的丙烯酸单体共聚物接枝到PE上,与原始的PE相比,改性后的PE具有较高的熔体粘度和较低的熔流动指数.3.交联改性交联改性是指在聚合物大分子链间形成了化学共价键以取代原来的范德华力.由此极大地改善了诸如热变形、耐磨性、粘性形变、耐化学药品性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4].聚乙烯的交联改性方法包括过氧化物交联(化学交联)、高能辐射交联、硅烷接枝交联、紫外光交联[5].1.3.1 过氧化物交联过氧化物交联适用性强、交联制品的性能好,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6].刘新民等[7]研究了过氧化物交联PE的工艺与力学性能.过氧化物交联PE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的增加,交联PE的凝胶含量提高;交联PE的拉伸强度随PE的凝胶含量增加而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同时,炭黑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补强作用,氧化锌的加入有助于交联反应和拉伸强度的提高.1.3.2 辐射交联应用辐射新技术,将聚合物置于辐射场中,在高能射线(γ射线、电子束以及中子束等)的作用下,可以在固态聚合物中形成多种活性粒子,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聚合物内部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使聚合物的诸多性能得到改善[8].王亚珍等[9]采用辐射交联制备的LDPE/EVA混合体系泡沫片材具有表观光滑、柔软、手感好、表观密度较小的特点,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1.3.3 硅烷接枝交联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主要包括接枝和交联两个过程.在接枝过程中,乙烯基硅烷接枝于聚乙烯大分子链上生成接枝聚合物,在交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先水解成硅醇,—OH与邻近的Si—O—H基团缩合形成Si—O—H键,从而使聚乙烯的大分子之间产生交联.张建耀等[10]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接枝交联产物的分子结构、熔融行为.研究发现VTEOS接枝交联PE能力为:LLDPE>HDPE/LLDPE共混物>HDPE;接枝交联使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晶粒变得不均匀.1.3.4 紫外光交联紫外光交联是近年来才开始实现工业应用的新交联方法,通过加入聚乙烯基料中的光引发剂和光交联剂吸收紫外光后发生一系列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进行迅速复合生成三维网状的交联结构.Wu等用紫外光辐射的方法将C—O、C—OH和C=O等含氧基团引入LLDPE的分子链上.结果表明:辐射后LLDPE的分子量变小,和LLDPE相比,其熔体流动指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且亲水性增强.4.氯化及氯磺化改性氯化聚乙烯是聚乙烯分子中的仲碳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生成的一种高分子氯化物,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寒性、阻燃性和优良的电绝缘性.氯磺化聚乙烯是聚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而制得的具有高饱和结构的特种弹性材料,属于高性能橡胶品种.其结构饱和,无发色基团存在,涂膜的抗氧性、耐候性和保色性能优异,且耐酸碱和化学药品的腐蚀,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11].5.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离的导电气体组成,其中包括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游离基等类型的活性粒子.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主要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被打开,并与等离子体中的氧、氮等活性自由基结合,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含有氧、氮等极性基团,由于表面增加了大量的极性基团从而能明显地提高材料表面的粘接性、印刷性、染色性等.Ataeefard等用Ar、O2、N2、CO2气态等离子体处理LDPE表面,结果表明在低气压时O2、Ar、N2、CO2气态等离子体可改善LDPE薄膜的润湿性,其接触角的减小主要与放电量和曝光时间有关;LDPE的表面形貌与等离子体放电量、曝光时间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气体有关,用Ar、N2气态等离子体处理LDPE效果更佳. 总结21世纪新材料发展非常迅速,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PE以其价格低廉、品质优良、适于改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的首选.各种改性技术的引入,使通用PE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低档塑料高性能化应用成为现实.尽管在各种改性PE中可能还存在不完善和缺陷,但是,可以预料经济而有效的PE改性开发研究仍将得到大力发展.参考文献[1] 唐进伟,童身毅.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研究[J].化工科技,2007,15(3):528.[2] 于逢源,肖汉文,徐冰,等.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改性[J].应用化学,2005,22(7):7962799.[3] 李孝三,王德禧.聚烯烃的化学结构改性[J].中国塑料,1990,4(4):17225.[4] 于逢源,肖汉文,徐冰,等.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改性[J].应用化学,2005,22(7):7962799.[5] 胡发亭,郭奕崇.聚乙烯交联改性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14(2):61264.[6] 史伟,王伟明.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的生产工艺[J].工程塑料应用,2004,32(7):26228.[7] 刘新民,许春霞,葛涛,等.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力学性能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3,15(6):14216.[8] 李星,刘东辉,杨明,等.辐射交联聚乙烯薄膜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14(2):528.[9] 王亚珍,张辉,李曙光,等.辐射交联LDPE/EVA混合体系泡沫片材性能的研究[J].塑料,2004,33(1):20232.[10] 张建耀,刘少成.硅烷接枝交联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构研究[J].弹性体,2007,17(4):39243.[11] 孙聚华,邹向阳,金永峰,等.氯磺化聚乙烯的合成[J].弹性体,2008,18(2):34237.。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赵煜摘要:通过液相紫外接枝技术,将单体甲基丙烯酸通过引发剂引发,接枝在低密的聚乙烯片上,并对改性后的聚乙烯进行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粘结强度测试、接触角测量等表征和测试。

并通过对产物的表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接枝程度也会增大;随着极性的减少,接着程度会变小。

关键词:紫外接枝技术,红外光谱,极性引发,接枝程度1.介绍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耐化学性、电绝缘性能、耐辐射性、以及良好的抗水性等。

聚乙烯薄膜、片材及各种注塑成型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制品还需经过粘接、电镀、涂饰、印刷等二次加工。

然而,聚乙烯仅由碳氢原子组成,没有极性元素存在,是非极性高分子材料,表面能很低,不容易和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它与其它材料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力,不可能形成强的氢键或酸-碱作用。

此外聚乙烯表面光滑,结晶度高,在室温下不能被任何溶剂溶解。

这些特性决定了聚乙烯是非常难于粘接的材料,在其表面进行印刷、涂饰等加工都非常困难。

由于其表面的憎水性,聚乙烯不能被用作替代人体器官的高分子材料。

为了克服聚乙烯的这些缺点,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对聚乙烯表面进行改性,赋予其一些新的性能,如吸水性、可粘接性、生物相容性等。

聚合物表面接枝技术特别是紫外光引发接枝技术在最近20年中发展很快,已成为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接枝条件下得到的接枝物的性能往往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单体在不同条件下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片)上接枝物的吸水性,粘结性能以及热学性能都具有巨大差别,因而对聚合物的改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改变紫外辐照时间以及反应溶液体系的极性来研究不同条件下甲基丙烯酸接枝到聚乙烯片的接枝程度和接枝性能。

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高压汞灯紫外辐射装置,接触角测定仪,索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0.0001g),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平板硫化机,微量取液器2.2主要试剂0.6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片)薄片,甲基丙烯酸,丙酮,乙醇,水2.3实验样品制备用硫化机在160±5℃,将聚乙烯粒料预热6min,然后在150kg/cm2压力下保压4min,取出立即置于自来水中淬冷,制成薄片。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油 井水 泥 降 失水 剂 接 枝 改 性 聚 乙烯 醇 ( VA 1 。 室 内试 验 评 价 了添 加 降 失 水 剂 P - 的 水 泥 浆 的 耐 温 性 能 、 变 P _) VA 1 流 性能 、 稠化 性能、 抗压强度和防气窜性能等。试验结果表 明, 加有 降失水剂 P 一 的水泥浆 AP 失水量 可以控制 VA 1 I
第4 0卷 第 3期
21 0 2年 5 Biblioteka 石 油 钻



Vo . 0 No 3 14 .
Ma 2 2 y. O1
P ETR0LE M DRI NG TE U LLI CHNI E QU S
.钻 井 完井 _
d i1 . 9 9 jis. 0 10 9 . 0 2 0 . 1 o :0 3 6 /.sn 1 0 — 8 0 2 1 . 3 0 2
L uX e e g , h n n c a g , n hd n LuWe , n ajn i u pn Z a gMig h n DigS io g , i i Wa gXi ig o ( . i0 P R 5 r I s tt o 1 S f PP f nt ue fPerlu g neig, e ig 1 0 0 , hn ;. olg o 口 i toe m En iern B i n ,0 1 1 C ia 2 C l e fPer— j e to lu E g neig, hn n vri fPerlu Be ig , iig,0 2 9 C ia em n iern C iaU ies yo toem( i n )Be n 1 2 4 , hn ) t j j
wi VA_ r v l ae . er s lss o t a h Ifud lS f h e e tsu r i VA- a t P h 1we ee au td Th e u t h w h tt eAP li So ecm n l ryw t P O t h 1c n b o told u d r5 L, i t e ea u et lr n ei e tt 5 ℃ :h e n l rywih P ec n r le n e Om whl istmp r t r o ea c Sn x o 1 0 e t ec me tsu r t VA一 1 h ssih l o g rt ik nn i , or d cin i o p e sn te g h a d i r v dwa e r cp tt a l t l n e h c e i gtme n e u to n c m r s ig srn t n g y mp o e t rp e iiai o e itn e m o e v r t efud 1S d i v P n r ssa c ; r o e ,h l i O Sa dt e( VA一 )Shg l o p t l t ip ri ga e t i 1 i ihy c m a i ewi ds e sn g n Sa d b h DZ n

聚乙烯薄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聚乙烯薄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聚乙烯薄膜接枝改性的研究陈显辉;郭世平;王涛【摘要】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以二甲苯作为助剂,将接枝单体丙烯酸(AAC)和引发剂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进行接枝反应,对影响接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主要通过改变引发剂类型,引发剂用量,接枝时间和预浸泡温度来提高聚乙烯薄膜的接枝率。

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丙烯酸(AAC)成功接枝到聚乙烯薄膜上。

%With the aid of the principle that ultrasonic wave can promote the grafting reaction, the grafting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grafting monomer acrylic acid (AAC), the initiator an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LDPE).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fting reaction were studied. The type of initiator, amount of initiator, grafting time and pre-soaking temperature were changed to improve the grafting rate. Infrare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rylic acid (AAC) wa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PE film.【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6(045)009【总页数】3页(P2070-2071,2075)【关键词】聚乙烯薄膜;丙烯酸;接枝【作者】陈显辉;郭世平;王涛【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聚乙烯(PE)是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约占塑料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其性能优良、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而被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聚乙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聚乙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聚乙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跟塑料相比,聚乙烯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因此,人们对聚乙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化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目前聚乙烯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并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聚乙烯领域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聚乙烯是一种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乙烯是一种无色、可燃的气体,在化学结构上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由于其结构简单且化学性质稳定,乙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进行高效、持续地连接成链状结构,形成聚乙烯。

聚乙烯具有多种类型,主要根据其分子结构中的支链形态而分类。

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没有或很少的支链,使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相反,低密度聚乙烯(LDPE)具有较多的支链,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柔软性和可拉伸性。

聚乙烯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压聚合法,另一种是低压聚合法。

高压聚合法主要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的聚合反应;低压聚合法则mainly relies on metallocene catalysts, which are based on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hese catalysts offer a high level of control over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llowing for theprecise control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structure.近年来,聚乙烯研究领域取得的很多重要成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密切相关。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研究人员对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催化剂设计、聚合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以此为基础,他们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高效催化剂,并研究了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提高管道聚乙烯涂层粘接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新进展

提高管道聚乙烯涂层粘接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新进展
点 。 文 章 还 对 影 响 接 枝 物 粘 接 性 能 的 关 键 因素 进 行 了探 讨
关键词 :油 气管道 ;防腐 ;聚 乙烯涂层 ;紫 外光接枝 技 术 ;粘接 性 能
中 图分 类号 :T 3 51 Q 2.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2 6 (0 6 3 0 0 - 6 0 1 2 0 2 0 )0 - 0 1 0
长距 离 输 油 输 气 管 道 的建 设 和 维 护 对 国 民 经 济 的发 展 有着 重 要 的影 响 ,如 已 建 成 的 西 气 东 输
工 程 ,管 道 的 内外 涂 层 体 系是 输 油 输 气 管 道 工 程
的基 本 构 成 之一 ,涂 层 质量 的好 坏 关 系 到 管 道 是
聚烯烃 材 料 的表面 极性 。
0 引 言
聚烯 烃 f 主要 是 聚 乙烯 与 聚 丙 烯)是 一类 性 能
( ) 对 聚 烯 烃 进 行 表 面 处 理 来 提 高 其 极 性 及 3
表面 能 。
优 良的通 用 塑料 ,具 有 机 械 强 度 高 、耐 热 性 和 化 学 稳 定性 好 及 成 本 低 廉 等特 点 。 聚烯 烃 薄 膜 、片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年 6月 06
的电化学腐蚀 。阴极保护作为涂层防腐 的补充手
段 ,为涂 层缺 陷 处 的钢 管 外 表面 提 供 电化 学 防护 。
焊 接 部 位 的钢 管 最 容 易 被腐 蚀 。这 一 部 分 防腐 涂
层 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 整个 管道 系统 防腐 效果 。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 的补 口技术是用带粘 合 剂 层 的热 缩 聚 乙 烯套 ( )将 焊 接部 位 包 裹起 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