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复习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和方便地使用药物。
具体包括以下9条:
(1)正确的诊断:只有诊断正确,用药才能有的放矢,特别对急症和重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一旦误诊误治,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如感染性疾病,首先应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染亦应分清是何种致病菌,否则,选用抗菌谱与致病菌不符的再新再好的抗菌药亦难奏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四大类。
再如药物过敏性休克与感染中毒性休克,“药物肝”与“病毒肝”,地高辛治疗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是地高辛的中毒反应还是心脏病加重等,若不注意鉴别而盲目用药,可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2)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3)注意个体化用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血药液度监测技术的应用,发现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可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即药物剂量的等值而作用上的不等效,如按常规剂量应用苯妥英钠(每天300mg)、氨茶碱(每天300mg)、地高辛(每天0.25mg),对有些患者无效,但亦有引起中毒者,而且有些药物的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症状极易混淆,很难鉴别。
若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而盲目加大剂量可导致药物中毒而死亡。
所以用药时应注意加强对病情变化的观察,给药方案应逐步由常规化、经验化转向个体化、科学化,必要时还应监测血药浓度。
(4)严格掌握适应证: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国内滥用药物(无明确用药指征或适应证掌握不严),尤其滥用三素(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的现象仍很普遍,由此而导致的药源事故时有报道。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忽视药物相互作用而盲目联合用药所引起的药源事故亦时有报道。
(6)注意不良反应
(7)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注意药物的选择(疗效高、毒性低)和用法(合理的疗程和合理的停药)。
(8)注意方便用药:口服和外用给药不仅方便,而且较肌肉和静脉注射给药安全性高。
因此,除非病情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凡能口服和外用给药就不要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要静脉给药。
(9)注意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国民经济及自然资源的有效性的矛盾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医药费用亦急剧增长,因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人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药物经济学现已被国内外列入合理用药的范畴。
简而言之,就是用最低的医药费用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