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教案)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高中新课程
(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教案
编写:张太银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
2.阅读文言文能准确把握实词的意义;
3.熟悉高中阶段常见的几种文言句式。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二、文学常识: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汉字虽历经演变,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2.例: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固:(险固的地方)(《过秦论》)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半步)(《劝学》)
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
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对这类句子中的实词,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2: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3.例:(____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
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
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
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
成年的时候。
A项“竟” 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即一直到死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
即完毕的意思。D项中的“结发”在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结发同枕
席”的诗句,古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20岁,女15岁)才把头
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相关联想,通过
联想可推断词义。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3:学会联想
4.例: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收天下之兵兵:( 兵器 ) (《过秦论》)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 端正 ) (《赤壁赋》)
例①中的“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例②中的句中的“危”字,可借助成语“危言危行”很容易推断出是“端正”的意思。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4: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5.例:解释下面加点字:
①故山殊可过过:( 游览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 少 ) (《陈情表》)
例①“过”搭配对象为“山”,可释为“游览”。
例②“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语言环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5: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例: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即”表判断,译为“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