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台湾的情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流亡的9年里,胡适曾经两次回到台湾,第一次是1952年11月19日回台湾大学讲学。12月1日,在台湾大学演讲“治学方法”时,他提出了有名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喜欢故地重游的胡适还抽出时间赴台南访旧追忆自己婴幼儿时的记忆。12月26日上午6时,胡适在老友杨亮功、教厅视察杨日旭陪同下由台北乘车来到台南,台南各界首长及各校学生400余人在车站欢迎;9时30分,胡适在市长的陪同下,赴民族英雄郑成功祠献花;10时到永福国校参观其幼年住所。在1953年1月30日台南出版的《台南文化》第二卷第四期上,有一篇题目为“维桑与梓 必恭敬止——胡适之先生台南访旧追记”的文章里对胡适参观永福国校有详细的记述:“胡先生来了,汽车停处,胡先生下车,后面跟着一大堆人,永福国校的林校长扶着一位优雅的小女朋友向他献花,照相的人多半蹲着身子拍照,小朋友们鼓掌欢呼,其他的人则趋前欢迎……这场面很使胡先生感动,他频频向孩子们摆手,连声谢谢。今天真可说是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声音欢悦地响着,其实此时此地与孩子们的声音相呼应的胡先生,在六十年前在这同一地方也是个孩子,而且是更小的孩子,他那时是个孤独的盐务提调的少爷,是缺少同伴听不到这样欢悦的声音的……
1953年1月23日,胡适离开台湾再次赴美。
胡适第二次回台湾是1954年2月18日,回台出席“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并于4月5日离开台湾。
1962年2月24日上午,72岁的胡适在台湾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下午6时30分,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脏病猝发辞世。2月27日,台东县农会五一年度常年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全县20万农民向胡适的夫人致电吊唁,台东地方父老认为:胡适虽然是安徽绩溪人,但第二故乡却是台东,现在胡适的遗体不能安葬绩溪,就应该安葬在第二故乡台东县卑南乡槟榔村。
胡适与台湾的情缘
时间:2008-06-12 14:00 来源: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去世后,他又长眠于台湾。
胡适与台湾的情缘应该从他的父亲胡传说起,胡适的祖上并不姓胡,而是姓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唐昭宗李晔的太子随其义父胡三公南逃徽州,太子为了躲避追杀就改姓了胡,到胡适父亲这一代,胡家一直以经商为主,而胡传是胡家第一个真正走上读书做官道路的人。胡传生于1841年,死于1895年,自幼聪颖,24岁就考中了秀才,但后来多次参加乡试,一直没能考中举人。又逢太平天国起义,徽州是太平天国晚期的主战场,据说胡传曾1个人抓过3个洪秀全的兵士,可见,他的身体有多么的健壮。1881年,胡传怀揣两位友人的举荐信,只身旅行42天来到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投奔钦差大臣吴大徵,吴曾称赞胡传有治省之才,随后他便充任吴的幕僚,随吴在广东、郑州任职。
1891年,胡传被正式任命为“淞沪厘卡总巡”一职,并被江苏巡抚刚毅称为“能吏”,同年12月17日,他的小儿子胡适在上海淞沪厘卡总巡官署出生。1892年,新任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请朝廷调胡传赴台湾任全台营务总巡一职,3月17日,52岁的胡传一肚子怨气离开上海前往台湾,在船上,他挥笔写下了:
因缘不必问三生,聚散如萍却有情。
1962年10月15日,胡适被安葬于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大门对面的山坡上,万余人陪着灵柩出殡,墓园后来被台北市政府定名为“胡适公园”,这个自称是“半个台湾人”的人死后被安葬在了台湾这片土地上。
胡适离开台湾回徽州老家时,父亲胡传已经教会了母亲冯顺弟近千字,胡适也认了700多字。后来,一个日本人曾这样描写胡适幼年在台湾的生活:“在中国卷起一大波澜的胡适氏的学问,其实,是在台南台东两地,以天真的小手握住笔管,慢慢地练习的数百字奠定了基础的。”
台湾学者黄纯青最佩服胡适的学问、人品,他比胡适年长18岁。1952年胡适从美国来到台湾,他写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发表在11月29日的《中央日报(副刊)》上,题目为“台湾与胡适”,文章中,黄纯青带着骄傲的心情宣布:“台湾确是胡适博士之识字发祥地;台湾确是名闻天下的权威学者胡适之识字发祥地”。
题字算是胡先生访问故居中最重要而严肃的节目了。纸笔墨早已准备好,胡先生走到幕内提起笔来,沾墨略加思索,便在纸上写‘维桑与梓’四个字。笔太粗了,当他沾墨再要写下去时,一点墨滴在‘维’字的左上角边了,湮了一块。他叫人拿来小刀,把湮了的那一截亲自割去(一位教师接去那割去的纸要揉时,旁边的几个人马上不约而同地出声禁止,那位教师也才觉得那一片纸的贵重,而收了起来,这真是他意外的收获)。他换了一支较小的笔重新题上“维桑与梓 必恭敬止”八个两寸见方的字,站在他后面的他的一个朋友,看了连声赞美他典故用得确当。……胡先生写字时全收敛起笑容,左手还执着他刚才割纸的小刀,聚精会神地在题字。……他写完‘兄’字,不意又重复了一个‘兄’字,他的一个朋友叫他换纸,他说不必,略一停顿便把‘兄’字改成看不出别扭的‘弟’字了。写完了,永福国校的家长会长黄伯禄先生又拿来一张纸请题,这回他毫不思索,大大地题上“游子归来”四个大字。从这两幅字,我们可想像出此时胡先生怀念故居的恭敬。同时也可知道这桑梓旧地一定教他怀念他那为官干练正直的父亲,和那发长垂地既是慈母又兼严父的母亲。”
台东县政府为了纪念胡适莅临,还把火车站前的光复路改为铁花路,因为胡适的父亲胡传字铁花,胡适高兴之余,还为各界首长题字,甚至为伺候他的女佣及为他照相的师傅题字,这让他们个个喜出望外。临离开台东时,胡适又栽种了两棵树,捐出了7200元,作为奖励台东籍的大专学生的奖学金。
胡适赴台南、台东故地访旧后,回到台北,于1953年1月6日,在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欢迎会上演讲时,他大声称自己是“半个台湾人”,并且说:“黄(纯青)先生说我是台湾人,的确台湾是我的第二故乡,幼年时我曾在台湾住过一年又十个月。这次我到台南、台东等地,曾种了一株榕树,两株樟树,据说这两种树都有很长的寿命,将来长大了,也许有一个小小掌故的地位,也可以说替将来的台湾文献捏造一些掌故。”
入世岂愁多险阻,知人翻恐负公卿。
天风假我一帆便,海水谁澄万里清?
试看乡村颁社肉,几人作宰似陈平。
三天后,胡传到了台湾的基隆,当时他还不会写这个地方的名字,所以就在日记里把“基隆”写成了“基笼”。随后胡传开始进行环岛巡查,花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台湾岛的森林、山峡、海口,踏遍了郑成功时代的城垛和荷兰人留下的赤嵌城,他的3个随行先后在炎热的瘴气中病死,他自己也患了严重的风湿病。胡传是一个极认真的人,看到什么就往上报什么,结果害得不少官员被朝廷记大过,为此,他也遭人嫉恨。
1893年4月8日,胡适与母亲冯顺弟、四叔介如、二哥嗣柜、三哥嗣栖和一个老妈子6人一起第一次踏上台湾这片土地,那时胡适才1岁零4个月,他们先到台南,在台南“道署”附近住了9个多月,也就是今天台南市中区永福路北段永福国民学校内。1894年1月20日,胡适与母亲一行6人又随父亲胡传从台南来到台东,这时,胡传也由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升任为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一职。在台东,胡适共住了1年零18天,在台南、台东近两年时间是胡适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他与父母团聚在一起,父亲公务闲暇之时,就会剪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上楷书,然后教他们母子认字。其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2月7日,胡适及母亲一行被迫离开台湾,这一天也是3岁1个月零21天的胡适所见父亲的最后一面。几个月后,胡传因患严重的风湿病加上清廷割据台湾给日本给他的打击,在厦门病死。胡适后来回忆说:“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
1948年12月14日夜,北平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蒋介石于翌日派专机到北平,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及夫人南下。12月17日,蒋介石夫妇在南京官邸请胡适夫妇共进晚餐,并祝贺胡适58岁生日,刚好这天又是北京大学校庆日。1949年3月22日,胡适随蒋介石撤离祖国大陆,他再次赴台湾安置自己的家眷,在台湾他住了7天,又回上海。同年4月6日,胡适从上海坐船前往美国。1957年11月4日,胡适被蒋介石圈定为“中央研究院”院长。1958年4月8日,68岁的胡适结束了在美国9年的流亡生活抵达台北机场。
的确,台南、台东给幼年的胡适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多年过去了,胡适回忆起来依然是清晰的,“我虽然小时候在台湾住过,可是并不会讲台湾话,现在还记得的,只晓得吃饭叫‘呷板’,吃粥叫‘呷米’。”当时,台湾岛内有许许多多随国民党败退来台的外省人,台湾人称这些人为“阿山”,而自称“阿海”,他们许多人认为“胡适也是台湾人吗?阿海吗?”
胡氏滞留台东的时候,曾到卑南乡槟榔村阿里摆番社去凭吊他儿时故居。据调查,胡博士少时住所已变成小荒丘,附近已成河道,而他父亲当年的朋友已去世数月,使胡氏不能获悉当年状况而感到遗憾!因此胡先生只有和当地山胞合拍一照而已。但是值得留念的是胡父交卸知州时,曾把官服胡氏并曾亲眼看到,此服现仍完整如新。”
走过操场,胡先生被导引到一个朴陋的老楼房里去。这是前清台湾道署遗留至今未毁的一栋仅存的房子,它在这个学校里,本来因为位置最偏、光线最坏,所以一向就被当做仓库。……不管它是不是胡先生的旧居,总算是道署旧物,应该与他有关系。于是清理打扫,挂起‘胡适纪念馆’的招牌来……参观以后,就是照相的节目,接着又植树,种了一棵榕树。
当时在胡适故居,有记者问胡适这房子是先生当年的故居否,胡适笑着说:“那时候太小,记不得了。”10点45分,胡适离开永福国民学校,中午,台南市各界联合设宴欢迎胡适,宴会上,市长对胡适推崇备至,并称胡适为台南人,胡适也十分高兴地起立致谢,并愉快地接受市长称他为台南人。
第二天中午,也就是1952年12月27日中午,胡适又来到台东,重温他儿时那个十分模糊的旧梦。1963年7月,台北建国出版社出版的姚汉秋的《采访十五年》一书,在《胡适与台东》一文中记述到:“也许台东是胡氏少时的故居,因此他对台东的事务都很感兴趣。在各地欢宴席中,吴县长提起菜盘中的生鱼是台东的特产,他特别感到好奇,多吃它一二斤。也许重临台东,曾经激起他儿时的模糊记忆,所以当演讲完毕,当坐车缓缓驰行于人群当中,看见环绕汽车的儿童,倍觉亲热,不断抚摸这些孩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