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
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教研室 (200025) 李 旭
北京大学心理系 (100871) 钱铭怡
【摘 要】目的:探索青少年归因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问卷(C 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 M 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C AS Q)对269名14-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父母的温暖与青少年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青少年的抑郁有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在这4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与青少年的抑郁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作者最后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及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并对研究结果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归因方式 抑郁 中介 青少年
The Mediation E ffect of Adolescents’Attributional Style betw een Depression and P arenting
Li Xu Shanghooi Second medical Lhang in Qian M ongyi Depa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g 200025
【Abstract】Objective:T o explore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adolescents’attribution style between parenting and depres2 sion1Method:269adolescents aged12-14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C DI(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C AS Q(child at2 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and E M BU(Egma Minnenav Bardndosnauppforstran)1R esults:Parents’warmth,m other’s rejection and father’s punishmen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dolescents’depression,which correlation was mediated by attribution style of adolescents1While,parents over protection did not show any ass ociation with neither attribution style nor depression1Discuss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related to this subject was discussed1【K ey Words】 parenting attributional style depression adolescent mediation
现代社会,抑郁的发生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儿童、青少年中抑郁的发生率逐年增高[1-2]。从8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界开始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3]。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抑郁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发现抑郁的儿童或成人都具有以下家庭教养的模式:父母对子女多拒绝、多敌意、多批评、缺乏关注和情感的温暖[4]。此外,在西方,父母的过度保护也是一种与子抑郁相关的不良教养方式[5]。国内的研究发现:神经症患者的父母更多地采用关心少而管束多的教养方式[6];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关心,而有较多的惩罚,拒绝和否认行为[7]。
2、认知方式与抑郁的关系。Abrams on的无望理论认为,抑郁的归因方式是一种失调的推理方式,代表一种易感素质,在应激状态下会将消极的事件解释为由于个体内在的、持久的、整体的原因,从而产生无望感即抑郁的症状。Abrams on等认为此理论不但适用于成人,同样也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8]。研究发现,具有负性归因方式的孩子比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孩子抑郁程度更严重;抑郁的儿童与成人一样对成功做向外的,暂时的,局部的归因;对失败做向内的,稳定的,全面的归因,将结果视为失控,将失败看作无望[9]。
3、父母教养方式与负性归因的形成。关于负性认知方式的起源,Beck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特别是父母)交往的早期经历学习构造现实世界,早期的不良经历使儿童发展出那些日后会导致适应不良的态度和信念[10]。Peters on认为抑郁的解释方式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得来的,特别是通过在失败后家长的批评得来的。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其子女的自尊和认知方式的发展和形成[11]。研究证明:父母的拒绝、过度控制和负性情感会导致孩子的低自尊,这种低自尊会起到中介的作用,导致抑郁的发生[11]。钱铭怡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父母的缺乏温暖、拒绝否认与孩子的自尊呈负相关,并设想自尊在父母行为与孩子抑郁
之间起着某种中介作用[12]。
以往的研究着重于教养方式、认知和抑郁三因素之间两两关系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同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形成的理解,必须从孩子个体的认知系统对家庭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来考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假设: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形成子女负性认知方式,并通过这种负性认知方式的中介,对子女的抑郁的情绪产生间接的影响。
我们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归因风格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青少年进行测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归因风格及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中介关系的评定。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来自北大附中初三6个班,共274名被试参加了问卷研究。收回有效问卷269份。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51人。平均年龄1416±0157岁。
方法 (1)经过初步修订的儿童抑郁问卷(C DI)
儿童抑郁问卷(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 DI)是西方出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儿童抑郁问卷。问卷适用年龄在7-17岁之间。经多次验证C DI的内部一致性(Apha系数)在186到195之间。该问卷的中文版经过俞大维等的初步修订,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3]。
(2)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hildren’s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C AS Q)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由K aslow等根据归因理论编制,有48个迫选条目,包含普遍-特殊、内在-外在和暂时-持久三个维度。总分越高,越具有乐观的归因方式。
(3)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 M BU)
量表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行为两部分构成,其中母亲包含5个因子:情感温暖、理解(m1),过干涉、过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偏爱被试(m5);父亲包含6个因子: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偏爱被试(f4),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此量表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在国内应用十分广泛。
研究程序:由主试将问卷发给学生,在课堂上填写,写完后集体回收。
数据应用SPSS810统计软件包和LISER L8103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果
1、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抑郁及归因的相关
从表1中可以看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1)与拒绝、否认(m3)和子女的抑郁程度呈显著的相关,其中ml与抑郁是负相关(r=-128,P< 101),m3与抑郁是正相关(r=117,P<105)。其余过干涉、过保护(m2)与惩罚、严厉(m4)两个因素与子女的抑郁无显著相关;母亲的温暖(m1)与子女乐观的归因方式呈正相关(r=138,P<101),而拒绝、否认(m3)和惩罚(m4)与乐观归因呈负相关(r分别为-129和-126,P<101)。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m2)与子女的归因相关不显著(r= 014,P>0105)。
同样,从表2我们看到,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f1)和子女的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r=-117,P< 101),惩罚、严厉(f2)和子女的抑郁呈显著的正相关(r=113,P<105)。父亲的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过度保护(f6)与子女的抑郁无显著相关;父亲的温暖(f1)与子女的归因呈正相关(r=122,P<101),父亲的惩罚(f2)和拒绝、否认(f5)与子女的归因呈负相关(r分别为-123,和-126,P<101)。父亲的过分干涉(f3)和过度保护(f6)与子女归因方式无显著相关(r分别为-100和-107,P>105)。
表1 母亲教养方式、青少年归因与抑郁的相关
m1m2m3m4CDI m1-----
m21133----
m3-1323315333---
m4-132331493317433--
CDI-1283310611733111-
CAS Q13833104-12933-12633-14133注:3P<105,33P<101下同。
表2 父亲教养方式、青少年归因与抑郁的相关
f1f2f3f5f6CDI f1
f2105
f31423316133
f51051673315633
f613233155331653315633
CDI-117331133101111112
CAS Q12233-12333-100-12633-107-1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