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院系: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摘要: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近年来,随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更加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究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才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原因分析,改善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辐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产生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尚未到来之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

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1、用人单位。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

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等;另一方面,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2)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心比天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缺乏创业意识。

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3、政府方面。

(1)政府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的越发丰富,早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严格选拔过渡到了多种高等教育形式并存的大众时代。市场经济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要看市场的“脸色”,扩招后的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与用人单位展开了双向选择的博弈。但实际情况是,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等就业配套改革方面的步伐远远没有跟上扩招所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2)我国建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

目前,在推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制化进程方面的滞后,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是市场化,就需要行业监管和行业指导,在这方面我们现在面临着组织缺失,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良莠不齐,市场中的供需主体和市场交易行为也不规范,其中存在不少以赢利为目的的投机行为,在大学生就业需求保证方面还存在很多隐患。

4、社会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宽广、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决定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异。

(2)结构性矛盾突出。庞大的就业力量,客观上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3)高等教育和经济转型速度没有完全协调起来,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教学质量上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4)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现实。学校和社会不是隔绝的,社会上消极、腐朽的东西,弱化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去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到艰苦地方去创业的思想。

(5)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培养、心理辅导、劳动教育等有所忽视,这些弊端影响学生在择业上,贪图安逸,讲究功利实惠;学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