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目录

实验一混凝实验………………………………………教材546页

实验二粉尘粒径实验测定 (2)

实验三吸附 (4)

实验四废水可生物处理性实验 (5)

实验五萃取实验 (9)

实验六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 (10)

附录 (15)

实验三粉尘粒径实验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利用TZC-4型粒度测定仪,记录各种组分在液体中的沉降过程,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并作出沉降曲线,求出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粉尘所占的百分数,从而掌握重力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这一

原理而求得的。粒子在液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

ρρ18)(2g

d u L p p t -=

式中:u t −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 d p −粉尘粒子的直径(cm ) ρp −粉尘粒子真密度(g/cm 3) ρL −沉降液的密度(g/cm 3) μ−沉降液的粘度(g/cm ⋅s )

t L p p u g

d )(18ρρμ

-=

当测出颗粒沉降至一定高度H 所需之时间t 后,就能算出沉降速度u t ,进而算出颗粒直径d p ,上式可改写为:

t

H g

d L p p )(18ρρμ-=

式中:H −沉降高度(沉降液面到称盘地面的距离)(cm ) t −沉降时间(s )

利用上述原理了求得颗粒分布情况。

仪器使用时,只要将被测定物(3~10g )烘干后放在500ml 沉降液中经搅拌后进行测试,求得沉降曲线,并计算颗粒大小及它们的百分比。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TZC-4型粒度测定仪 2.旋转式液体粘度计 3.液体比重计 4.分析天平 5.搅拌器 6.恒温烘箱

7.水银温度计(1-100℃) 8.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 四、 准备工作 1. 测试样品制备:

(1) 干燥

将试样放入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应根据试样的性质而定,一般取80℃左右,保温4小时,然后将试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称重

一般试样量可选择3-10gCaCO

,测量范围在1-160 m之间。

3

(3)悬浮液的制备

根据试样选择适当的沉降液,最常用的沉降液是蒸馏水。为了更好地测得颗粒的分布值,防止试样粘结,需加分散剂。选取0.2%的六偏磷酸钠,将0.2%的六偏磷酸钠溶液5mL 到入50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到入沉降筒中,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便成为制备好的沉降液体.测定出沉降液的温度及粘度和密度。

(4)把被测试样,到入制备好的沉降液中,再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0-60分

钟。

2.天平部分的操作使用

天平接通电源就开始工作,通常需要预热30min方可达到操作温度,进行操作使用。

(2)天平校准

五.试样的测试和计算

1.测试

1)接通计算机电源,将鼠标点在TZC-4粒度测定仪图标上,快速双击鼠标左键,进入颗粒测定

窗口。

2)测试样品时,用鼠标点击“沉降曲线采集”,进入“粒度测定-〔数据采集〕”窗口,点击

“参数设置”菜单,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按对话框要求逐条键入参数,检查正确无误后,点击“确定”。

3)将称盘放入盛有悬浮液(经充分搅拌的沉降液+分散剂+被测样品)的沉降筒的底部,

再把称盘上下往复拉几次,主要用来改变搅拌机搅拌后产生的离心力,防止粗颗粒向沉降筒器壁沉降。

4)将前吊耳向上翻起,沉降筒放到天平底板上,再把前吊耳放下,迅速把称盘挂到前吊耳

上,天平经过短暂的平衡以后,面板显示的数字变动逐渐趋小,此时按下天平面板上的“TAR”清零键,同时迅速用鼠标点击“沉降曲线采集”菜单,显示屏上马上显示出采集的沉降曲线。

上述这一操作要熟练掌握,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止被测样品大量沉积。

5)应尽量使样品可沉降颗粒都沉降,沉降曲线趋于水平时,用鼠标点击“终止采样”菜单,曲

线采集便结束。

6)如果需要保留该样品的试验曲线,请点击“数据储存”菜单,显示屏上出现保存对话框。

在文件名栏内键入样品名称,再点击“保存”,曲线保存完毕对话框消失。点击“返回”

菜单,整个沉降数据采集过程完成,返回到窗口。

2.计算

对曲线的计算有下列二种情况:

a )即时采集沉降曲线后可直接进行计算;

b )曲线储存在计算机中的,先把曲线取出来,再进行计算。

如为第二种情况,其步骤为:

1)点击“数据处理”菜单,点击下拉菜单“文件”此时按住点击的左键不要松手,拉动鼠

标选中“打开曲线”,当该栏底色翻成深色后松手。显示屏弹出“打开”对话框,鼠标点击需要的曲线,然后点击“打开”,您选中的曲线便出现在显示屏上。

2)曲线出现后,点击“计算”菜单,选中“设置”菜单,弹出颗粒区间设置框,设置框中序号

1是采样终止时测定的颗粒直径,首先按“Enter”键,出现序号2,键入颗粒直径,如此往复到需计算的最大颗粒直径数值。然后点击“计算”下拉菜单等到出现提示框,便可以查看计算结果了。

3.打印

1)点击“报告”菜单选中“打印设置”,选择直方直图,然后选择确认键,再点击“报告”

菜单选中“打印”,即可打印选择的图表。

2)打印结束后,点击“返回”菜单。

六.思考题

1.选择沉降液、分散剂的依据。

2.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这样计算各种粒径范围内的沉降量百分比?

实验三吸附

一、实验目的

测定吸附等温线

二、实验原理

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本实验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苯酚。

三、实验水样及吸附剂

水样采用自配苯酚溶液,浓度为100mg/L 。

吸附剂采用5#、8#活性炭。吸附剂经磨细(一般采用通过0.1mm筛孔以下的粒径),水洗后,在110℃下干燥(烘干1小时)后备用。

四、实验步骤

1.在5个500mL的三角瓶中分别放入0、30、80、50、300毫克的吸附剂,分别加入250mL

的实验水样,测定水温,在震荡器上震荡30min(已接近平衡),用真空抽滤装置,滤出吸附剂。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水及滤出液中酚的浓度。

具体方法为:取原液1mL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35mL左右,加缓冲溶液0.5mL 再加四胺基吡啉(2%)1mL,铁氰化钾(8%)1mL,定容,显色10min,于510nm处实验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测吸光度,记录数据,计算原水及滤出液中酚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