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症状与定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后期锥体束受累引起痉挛性轻瘫,开始为同侧腿,而后发展至双腿。
③ 对一侧前外侧索压迫可引起对侧痛温觉减退。 ④ 最终导致膀胱、直肠失控。
14-1 (3) 哑铃型肿瘤综合征
这类肿瘤一律为神经鞘瘤,起源于椎间孔内,向外同时也向椎管内生长。 症状:
① 它产生神经根受压的征状与体征。 ② 当脊髓侧方受到压迫时,也可逐渐导致Brown-Sequard 综合征。
。 症状: (1)节段性肌张力低下,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反射消失
(2) 感觉传导束未累及,无感觉缺损。
XX
8. 前角、皮质脊髓侧束联合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症状: (1) 为前角细胞缓慢变性疾病, 好发于颈段, 通常为双侧性, 多节段的损伤可导致两手固有肌出现对称性萎缩。
(2) 如累及皮质脊髓束,常伴有上位神经元损伤(下肢肌)的症状。
发病:常见于脊髓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Friedrech 共济失调(遗传性疾病, 常见于幼年或少年)、外伤和脊髓外肿瘤。
症状: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和辨别觉缺失。 Romberg (+)
3 X
4. 后角损伤
后角损伤出现于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等。 症状:感觉分离, 同侧节段性痛、温觉消失; 深感觉正常。
X
5. 脊髓空洞症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坏死或空洞的形成,累及不同的 结构引起不同的症状。
② 累及到后索 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受损
③ 累及到皮脊侧束, 引起损伤平面以下 的锥体束征
④ 影响到前角 受损节段肌肉萎缩性麻痹
①累及到前白连合 节段性双侧分离性感觉缺失, 痛、温觉受损,深感觉正常
上圆锥 (L4-S2 节段) 圆锥(S3-Co 节段)
马尾
终丝
13-1. 上圆锥综合征
相对少见。其病变的高度可确定产生轻瘫,还是弛缓性瘫痪。 症状:1. 下肢关节(髋、膝、踝关节)的运动机能下降 或丧失。
2. 跟腱反射消失,但膝反射保留。
3. L4-S5皮节区感觉障碍。
4. 膀胱、直肠仅能通过反射排空。 5.性功能丧失。
迟钝。逐浅增大形成压迫症状,先压迫后根、后索, 而后累及锥体侧索。产生同侧进行性下肢痉挛性轻 瘫和感觉异常,以双腿冷觉为主,并引起同侧精细 觉、本体觉障碍,后期累及双侧。感觉障碍有由下 向上的倾向,直到受累节段才停止。局部椎体对叩 击敏感。
14-1 (2) 腹侧髓外肿瘤综合征
症状: ① 位于腹侧的肿瘤可首先压迫一侧或两侧前根。这个部位的颈髓肿瘤可引 起单侧或双侧手的弛缓性瘫痪。
1. 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根性痛和严重膀胱痛;
2. 感觉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显示为从L4向下扩散的根型;
3. 如果病变部位更向下,只有鞍马区受累;较高平面的病变也可 引起下肢弛缓性瘫;
4. 膀胱、直肠失禁及性功能障碍。
13-4. 脊髓拴系综合症(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或又名系束圆锤
双侧节段性软瘫 与 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硬瘫 并存
X
X
XX
9. 前、后根及周围神经综合征 (神经元性肌萎缩)
为 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病程缓慢 症状: (1)运动:节段性软瘫表现;下肢萎缩占优势(天鹅腿),跨越步态。
(2)感觉:节段性的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疼痛。
X
X
XX
X
X
10. 皮质脊髓束综合征(进行性痉孪性脊髓瘫痪)
Brown-Sequard 综合征症状示意图
①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本体觉消失 ②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 ③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
①
X
X
X
X ②
③
皮质脊髓侧索
12. 脊髓横贯性损伤
造成损伤平面以下: ① 双侧肌肉麻痹,肌张力增加,腱反
射亢进 ② 双侧深浅感觉消失 ③ 大小便失禁
13. 上圆锥、圆锥、马尾与栓系综合征
是由于脑运动区皮质神经元的退行性消失引起皮脊髓束变性,此病罕见,可能 为遗传性。婴儿起病,病程极为缓慢。
。 症状:损伤平面以下, 双侧痉挛性瘫痪
X
X
XX
11. Brown-Sequard 综合征
真正的脊髓半横贯损伤是极为少见,由刺伤引起,病变常累及损伤侧的部分结构。 症状:运动:损伤平面节段性软瘫; 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感觉:损伤同侧阶段性所有感觉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
13-2. 圆锥综合征
该综合征也很少见,可由髓内肿瘤、转移瘤、供血不足等引起。
症状及体征: 1.膀胱弛缓性瘫痪伴尿失禁(持续性滴尿); 2.直肠失禁; 3.阳痿; 4.马鞍区(S3-S5)感觉消失; 5.肛门反射消失; 6.下肢无瘫痪,跟腱反射存在。
13-3. 马尾综合征
导致马尾受累最常见的原因是肿瘤,如室管膜瘤,脂肪瘤。 症状:
病因:是一种发育畸形 脊髓圆锤因各种硬膜内病变,如粗大的终丝、纤维粘连、脊膜脊髓膨
, 出、硬膜脂肪瘤、脊髓纵裂等拴系使圆锤下降 合并下肢神经、膀胱、直肠括
约肌障碍。
脊髓拴系综合症分类: 1. 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症 因脂肪瘤、终丝粗大、皮样肿或脊髓纵裂畸形合
併粘连,使脊髓圆锤下降者。 2. 继发性脊髓拴系综合症 因其他原因引起。
14. 椎管肿瘤
依据位置可分为髓外或髓内。 髓外肿瘤又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椎体肉瘤、纤维瘤、脂肪瘤、神经鞘瘤);
硬脊膜内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异位室管膜瘤)。 髓内肿瘤常见的是胶质瘤、室管膜瘤或血管瘤。
(14-1) 髓外肿瘤: (1) 背侧髓外肿瘤综合征 这类肿瘤可起于后根区,早期产生根痛和感觉
6. 后索和皮质脊髓束联合损伤 (后外侧柱综合征)
常见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症状:损伤平面以下 (1) 双侧深感觉迟钝,Romberg (+) (2)双侧痉挛性瘫痪,Babinski (+) (3) 双侧运动失调、协同障碍。
XX
X
X
7. 前角损伤(前角细胞综合征)
常见于 :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损伤后的症状与定位
神经外科 王广斌
二 、损伤后的症状与定位
1. 背根节损伤
病因:常见于带状疱症 症状:损伤平面节段性感觉异常、疼痛难忍。
1 X
2. 背根损伤
症状:不完全损伤引起部分感觉异常或过敏 相邻几个节段完全损伤出现: 节段性感觉减退, 肌张力减低、以及反射减低或消失。
2
X
3. 后索损伤
③ 对一侧前外侧索压迫可引起对侧痛温觉减退。 ④ 最终导致膀胱、直肠失控。
14-1 (3) 哑铃型肿瘤综合征
这类肿瘤一律为神经鞘瘤,起源于椎间孔内,向外同时也向椎管内生长。 症状:
① 它产生神经根受压的征状与体征。 ② 当脊髓侧方受到压迫时,也可逐渐导致Brown-Sequard 综合征。
。 症状: (1)节段性肌张力低下,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反射消失
(2) 感觉传导束未累及,无感觉缺损。
XX
8. 前角、皮质脊髓侧束联合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症状: (1) 为前角细胞缓慢变性疾病, 好发于颈段, 通常为双侧性, 多节段的损伤可导致两手固有肌出现对称性萎缩。
(2) 如累及皮质脊髓束,常伴有上位神经元损伤(下肢肌)的症状。
发病:常见于脊髓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Friedrech 共济失调(遗传性疾病, 常见于幼年或少年)、外伤和脊髓外肿瘤。
症状: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和辨别觉缺失。 Romberg (+)
3 X
4. 后角损伤
后角损伤出现于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等。 症状:感觉分离, 同侧节段性痛、温觉消失; 深感觉正常。
X
5. 脊髓空洞症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坏死或空洞的形成,累及不同的 结构引起不同的症状。
② 累及到后索 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受损
③ 累及到皮脊侧束, 引起损伤平面以下 的锥体束征
④ 影响到前角 受损节段肌肉萎缩性麻痹
①累及到前白连合 节段性双侧分离性感觉缺失, 痛、温觉受损,深感觉正常
上圆锥 (L4-S2 节段) 圆锥(S3-Co 节段)
马尾
终丝
13-1. 上圆锥综合征
相对少见。其病变的高度可确定产生轻瘫,还是弛缓性瘫痪。 症状:1. 下肢关节(髋、膝、踝关节)的运动机能下降 或丧失。
2. 跟腱反射消失,但膝反射保留。
3. L4-S5皮节区感觉障碍。
4. 膀胱、直肠仅能通过反射排空。 5.性功能丧失。
迟钝。逐浅增大形成压迫症状,先压迫后根、后索, 而后累及锥体侧索。产生同侧进行性下肢痉挛性轻 瘫和感觉异常,以双腿冷觉为主,并引起同侧精细 觉、本体觉障碍,后期累及双侧。感觉障碍有由下 向上的倾向,直到受累节段才停止。局部椎体对叩 击敏感。
14-1 (2) 腹侧髓外肿瘤综合征
症状: ① 位于腹侧的肿瘤可首先压迫一侧或两侧前根。这个部位的颈髓肿瘤可引 起单侧或双侧手的弛缓性瘫痪。
1. 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根性痛和严重膀胱痛;
2. 感觉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显示为从L4向下扩散的根型;
3. 如果病变部位更向下,只有鞍马区受累;较高平面的病变也可 引起下肢弛缓性瘫;
4. 膀胱、直肠失禁及性功能障碍。
13-4. 脊髓拴系综合症(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或又名系束圆锤
双侧节段性软瘫 与 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硬瘫 并存
X
X
XX
9. 前、后根及周围神经综合征 (神经元性肌萎缩)
为 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病程缓慢 症状: (1)运动:节段性软瘫表现;下肢萎缩占优势(天鹅腿),跨越步态。
(2)感觉:节段性的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疼痛。
X
X
XX
X
X
10. 皮质脊髓束综合征(进行性痉孪性脊髓瘫痪)
Brown-Sequard 综合征症状示意图
①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本体觉消失 ②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 ③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
①
X
X
X
X ②
③
皮质脊髓侧索
12. 脊髓横贯性损伤
造成损伤平面以下: ① 双侧肌肉麻痹,肌张力增加,腱反
射亢进 ② 双侧深浅感觉消失 ③ 大小便失禁
13. 上圆锥、圆锥、马尾与栓系综合征
是由于脑运动区皮质神经元的退行性消失引起皮脊髓束变性,此病罕见,可能 为遗传性。婴儿起病,病程极为缓慢。
。 症状:损伤平面以下, 双侧痉挛性瘫痪
X
X
XX
11. Brown-Sequard 综合征
真正的脊髓半横贯损伤是极为少见,由刺伤引起,病变常累及损伤侧的部分结构。 症状:运动:损伤平面节段性软瘫; 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感觉:损伤同侧阶段性所有感觉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
13-2. 圆锥综合征
该综合征也很少见,可由髓内肿瘤、转移瘤、供血不足等引起。
症状及体征: 1.膀胱弛缓性瘫痪伴尿失禁(持续性滴尿); 2.直肠失禁; 3.阳痿; 4.马鞍区(S3-S5)感觉消失; 5.肛门反射消失; 6.下肢无瘫痪,跟腱反射存在。
13-3. 马尾综合征
导致马尾受累最常见的原因是肿瘤,如室管膜瘤,脂肪瘤。 症状:
病因:是一种发育畸形 脊髓圆锤因各种硬膜内病变,如粗大的终丝、纤维粘连、脊膜脊髓膨
, 出、硬膜脂肪瘤、脊髓纵裂等拴系使圆锤下降 合并下肢神经、膀胱、直肠括
约肌障碍。
脊髓拴系综合症分类: 1. 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症 因脂肪瘤、终丝粗大、皮样肿或脊髓纵裂畸形合
併粘连,使脊髓圆锤下降者。 2. 继发性脊髓拴系综合症 因其他原因引起。
14. 椎管肿瘤
依据位置可分为髓外或髓内。 髓外肿瘤又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椎体肉瘤、纤维瘤、脂肪瘤、神经鞘瘤);
硬脊膜内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异位室管膜瘤)。 髓内肿瘤常见的是胶质瘤、室管膜瘤或血管瘤。
(14-1) 髓外肿瘤: (1) 背侧髓外肿瘤综合征 这类肿瘤可起于后根区,早期产生根痛和感觉
6. 后索和皮质脊髓束联合损伤 (后外侧柱综合征)
常见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症状:损伤平面以下 (1) 双侧深感觉迟钝,Romberg (+) (2)双侧痉挛性瘫痪,Babinski (+) (3) 双侧运动失调、协同障碍。
XX
X
X
7. 前角损伤(前角细胞综合征)
常见于 :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损伤后的症状与定位
神经外科 王广斌
二 、损伤后的症状与定位
1. 背根节损伤
病因:常见于带状疱症 症状:损伤平面节段性感觉异常、疼痛难忍。
1 X
2. 背根损伤
症状:不完全损伤引起部分感觉异常或过敏 相邻几个节段完全损伤出现: 节段性感觉减退, 肌张力减低、以及反射减低或消失。
2
X
3. 后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