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
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一不小心,误杀一个好人跟误杀一本好书会一样的容易。
但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
一本好书是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的熏制珍藏,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扼杀一本后果是失去一个真理,而把这种扼杀放在出版界,就会造成一场大屠杀。
真理不能在恢复。
因此,对于书籍的出版得万分的小心。
在提出观点的同时,弥尔顿还对严格的审批制和检查员们进行了猛烈的讽刺攻击。
当时的出版物出版必定在旁标注某某某批准,一连大串。
看去十分的滑稽可笑。
作者虽然作品得
到了出版但是毫无尊严可言。
弥尔顿在与出版商的谈话中层这样问到:“试问谁可以保证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呢?”出版商答道:“国家可以,先生。
”然而,国家真的可以么?国家之限于把检查员挑选出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被选出来的检查员可能比一般的人更贤明,可是面对每天那么多待审查的书籍,他能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制定的书籍吗?若是洋洋洒洒几千页的手稿,那就更加难了。
错误的批注也在这个时候产生。
单纯的让几个有学识的人去评定,还不如放手让雪亮眼镜的群众来下定论。
这些都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立下了不朽功绩。
还有很多的精辟分析辩解不能一一罗列。
弥尔顿在书中淋淋尽致的展现了自己清教徒的虔诚,时不时的引用宗教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样。
他的中心论点: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虽然立场不是代表他所谓的一切人民,但是丰富了的生动性。
全书的语言尖锐,但不是幽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中编0821
段丹枚
学号:0810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