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2014版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部分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63e245b58fafab069dc0250.png)
常规项目现场检测布点要求
物理因素
空气温度:玻璃液体温度计法、数显温度计法(热敏电阻) 相对湿度:干湿球法、氯化锂露点法、电阻电容法(电容式感测器) 室内风速:电风速计法 室内新风量:示踪气体法、风管法 噪声:数字声级计法(稳态噪声-----快档测1min指示值或平均值;周期性噪声------慢档每隔5s读一个
2.仪器:
a.标准皮托管:Kp =0.99 ±0.01,或S形皮托管Kp =0.84 ±0.01
b.微压计:精确度不低于2%,最小读数不大于1Pa。 c.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不大于0.1m/s。 d.温度计:最小读数不大于1 ℃
风管法
3.测点要求:
a.检测点所在的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
瞬时值,测一个周期;非周期非稳态----慢档每隔5s读一个瞬时值,测若干数据) 照度:照度计法 采光系数:直尺测量法(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的比值) 大气压:空盒气压表法 空气中氡浓度:闪烁瓶法、径迹蚀刻法、双滤膜法、活性炭法 GB/T 18883
—2002中A6 (氡连续监测仪) 池水温度:温度计法(池水水面下15cm~20cm) 池水透明度:铅字法
g.调查检测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h.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
示踪气体法 i. 结果计算
示踪气体法 4. 结果计算
5.测量范围:非机械通风且换气次数小于5次/h的公共 场所(无集中空调系统的场所)
风管法
1.原理:在机械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下,通 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或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 出盖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 风管均要测量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 总新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 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ed9e95bbceb19e8b8f6bae8.png)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6-202x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202x年12月31日发布202x年12月1日实施1范围gb/t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频次与样本量、质量控制、样品送检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与经常性卫生监测,其它场所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测在公共场所营业期内,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价。
4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频次与样本量要求4.1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场所4.1.1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1.1.1监测频次。
空气质量监测为1d,上午、下午各监测一次;经常性为随机监测。
4.1.1.2监测样本量。
客房数量≤100间的场所,抽取客房数量的3%~5%进行监测;客房数量>100间的住宿场所的,抽取客房数量的1%~3%进行监测;且每个场所监测的客房数量不得少于2间,每间客房布1个监测点。
4.1.2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4.1.2.1饮用水监测。
按gb5749执行。
4.1.2.2沐浴水监测频次。
随机检测。
4.1.2.3沐浴水监测样本量。
随机选择5间客房,各采集沐浴水样500ml。
4.2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歌舞厅等场所4.2.1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2.1.1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监测1场~2场,每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只随机监测1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
4.2.1.2监测样本量。
座位数量1000个的场所布置5个监测点。
4.2.2游艺厅、歌舞厅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2.2.1监测频次。
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营业的客流高峰和低峰时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cd524db998fcc22bdd10d2d.png)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前言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 9663~9673、GB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与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4.1 选点原则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最新国标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最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a73476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9.png)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嗜肺军团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空调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新风量、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执行。
本文件中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标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性指标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34012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两端钝圆,有鞭毛,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在含有L-半胱氨酸和三价铁盐缓冲液的活性炭-酵母提取液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确认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军团菌,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菌型。
细菌总数 total bacteria count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6 ℃±1 ℃培养48 h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真菌总数 total fungal count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1 ℃、5 d培养所形成菌落数。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能产生溶血素,血平板上在菌落周围形成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型溶血)的化脓(或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无乳(或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10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10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4bd2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e.png)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4.3.3床单、被罩采样:应分别在床单、被罩的两端中间5cm×5cm处以及床单、被罩的中央部位5cm×5cm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4.3.4脸(脚)盆、浴盆采样:应在盆内缘1/2高度处涂抹一周。4.3.5拖鞋采样:应在鞋面与脚趾接触处采样。一双拖鞋为一份样品。4.3.6恭桶座垫采样:应在座垫圈前边1/3部位采样。4.3.7理发推子采样:应在推子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三次。一个推子为一份样品。4.3.8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各涂抹一次采样。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4.3.9胡刷采样:胡刷应浸泡在5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或用棉拭子在胡刷内外面均匀地各涂抹2次)。使用一次性胡刷不采样。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28fb8ebce2f0066f53322c5.png)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前言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 9663~9673、GB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与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4.1 选点原则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1f2cc7e964bcf84b8d57b20.png)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引用标准GB 9663 〜9673—1996、GB 16153 —19963•定义本标准米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4.1选点原则4.1.1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4.1.3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4.1.4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4.1.5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湿、风速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4.1.6公共卫生用品的采样点应选择在人群使用该物品时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
4.2监测点数目4.2.1进行空气监测时应按照公共场所不同性质、规模大小、人群经常停留场所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监测点,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点数目参照第6章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
4.2.2对公共卫生用品进行监测时,其监测卫生用品的数量以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 5 %计算。
对各类卫生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超过10件的单位,各类物品的采样数量应在1件以上。
5. 监测频率和样品要求5.1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空气监测应该监测一天,每日上午、下午和晚上各采样一次,或者在营业前,营业中和营业结束前各采样二次。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8333d859b89680202d82509.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2633064e45c3b3567ec8b3e.png)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前言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 9663~9673、GB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与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4.1 选点原则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更改对照
![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更改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0a9ef448ddccda38376bafe3.png)
采样点β -溶血性链球菌结果计 算: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 5.2.5.1 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³ (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 位)。
一个区域β -溶血性链球菌测定 结果:一个区域空气中β -溶血 5.2.5.2 性链球菌的测定结果按该区域全 部采样点中β -溶血性链球菌测 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6 嗜肺军团菌 原理 采用液体冲击法采样、培 养法定性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的 嗜肺军团菌。 仪器和设备 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采样流量 ≥100l/min,对于直径3.0μ m以 上的粒子的捕集效率应≥80% (或浓缩比≥8)。 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 器:采样流量7L/min~ 15L/min,对于0.5μ m以上粒子 的捕集效率应≥90%。 离心管:容积50mL。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文件
2.1
2.1
新增:细菌总数 公共场所空气 中采集的样品,技术在营养琼脂 培养基上经35℃~37℃、48h培 养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 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2.2
自然沉降法:指直径9cm的 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 露5min,经37℃、48h培养 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 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5.1
撞击法
5.1
原理
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 采样点。将采样器消毒, 5.1.1 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采样 。 样品采集完后,将带菌营 养琼脂平板置36℃±1℃恒 温箱中,培养48h,计数菌 落数,并根据采样器的流 5.1.2 量和采样时间,换算成每 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数。 以每立方米菌落数(cfu/m ³)报告结果。 选择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 样器的基本要求:a)对空 5.1.3 气中细菌捕获率达95%。 b)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性能稳定,便于消毒。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最新国标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最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dd9c95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9.png)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其他场所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细菌总数 total bacteria count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6℃±1 ℃培养48 h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大肠菌群 coliforms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在Baird-Parker平板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上可形成完全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呈葡萄球状排列。
真菌总数 total fungi count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1 ℃、3 d~5 d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能产生溶血素,血平板上在菌落周围形成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型溶血)的化脓(或A群)链球菌和无乳(或B群)链球菌。
4 细菌总数原理36 ℃±1 ℃培养48 h 在公共用品用具的适当部位来回均匀涂抹进行样品采集,样品经过处理后,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得到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仪器和耗材本方法中使用的仪器和耗材如下: —— 高压蒸汽灭菌器; —— 干热灭菌箱; —— 恒温培养箱:36 ℃±1 ℃; —— 恒温水浴箱:46 ℃±1 ℃; —— 冰箱:2 ℃~5 ℃; —— 电炉或微波炉; —— 天平:感量0.1 g ; —— 涡旋混合器; ——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 无菌试管:18 mm ×150 mm ; ——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 —— 无菌刻度吸管:1 mL (0.01 mL 刻度); —— 微量移液器:1 000 μL ; —— 灭菌棉拭子; —— 灭菌剪刀; —— p H 计或精密pH 试纸。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和现场监测与评价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和现场监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bc3826e2e3f5727a4e96212.png)
舞厅(200m2以下)、音乐茶座、公共浴室的更衣室、候诊
室、大型理发美容院等。
布2个测点(对称布点)
布3个测点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和采样技术
(3)梅花布点:在矩形现场四角及对角线交叉布5个点。适 用于200m以上的商场、书店,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1000座以上的影剧院,车站、码头、机场等候室等。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73,GB16153(1996版) ❖ 2000年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 2001年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 2006、2012年卫生部修订了空调系统相关标准规范 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规范》 WS/T395-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WS/T396-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和采样技术
选点原则 (1)选择人群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正常活动。 (2)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 (3)根据被测的面积大小可用均匀布点。 (4)室内1个测点的布在中央,2个采样点的设置在室内对称点上, 3个测点的设在室内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上,5个测点的按梅 花布点的方法。高层建筑物宜设上、中、下三个立体检测平面。 (5)化学污染物和物理因素被测点应离墙不小于0.5m,高度为 1.0~1.5m。微生物被测点应离墙不小于1.0m,高度为1.2~1.5m。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和采样技术
❖ —检测结果表达 ❖ 物理因素、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检测区域各测点测量
值的算数平均值表示; ❖ 微生物指标:检测区域各测点测量值的最大值表示,沉降
法除外(以平均值表示)。
公共场所现场监测和采样技术
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更改对照
![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更改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74b5a4f40242a8956bece4a3.png)
6.1
6.2
6.2.1
6.2.2
6.2.3
6.2.4
平皿:Φ 90mm
6.2.5
CO2培养箱:35℃~~37℃。
6.2.6
紫外灯:波长360nm±2nm。
6.2.7
涡旋振荡器。
6.2.8
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6.2.9
Hale Waihona Puke 水浴箱。6.3试剂和培养基
6.3.1
采样吸收液1——GVPC液体培养 基
6.3.1.1 GVPC添加剂成分
检验步骤 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 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培养,逐 日观察并于第5天记录结果。若 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3天计数结 果,并记录培养时间。
4.2.5
结果报告
采样点真菌总数结果计算:菌落 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 4.2.5.1 样体积换算成CFU/m³(每立方米 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一个区域真菌总数测定结果:一 个区域空气中真菌总数的测定结 4.2.5.2 果按该区域全部采样点中真菌总 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删除
4.2
新增: 撞击法
4.2.1
新增: 仪器和设备 见3.2.1
4.2.2
新增:培养基
4.2.2.1 新增: 沙氏琼脂培养基成分
新增: 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 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为5.5~ 4.2.2.2 6.0,加入琼脂,115℃,15min 灭菌备用。
4.2.3
采样 见3.2.3
4.2.4
4
真菌总数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
4.1
原理 采用撞击法或自然沉降法 采样、沙氏琼脂培养基培养技术 的方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真 菌总数。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 (2)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 (2)](https://img.taocdn.com/s3/m/bb27ab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5.png)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1.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达到规定要求,需要进行监测和检验。
本文将介绍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以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2. 监测检验目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监测检验旨在评估和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要求。
通过监测检验,可以对公共场所内的细菌、病毒、霉菌、垃圾处理、空气质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卫生问题。
3. 监测检验内容3.1 细菌和病毒监测•采集样本:根据公共场所特点,选择适当的取样点位,如门把手、护栏等,使用不含杀菌剂的棉签、拭子等采集表面样本。
•密封样本: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密封袋中,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运输样本:将密封好的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避免样本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检验分析: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样本进行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公共场所的细菌和病毒污染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3.2 霉菌监测•采集样本:选取可能存在霉菌的区域,如潮湿的角落、浴室等,使用专业霉菌采样器或霉菌培养皿进行采样。
•密封样本: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密封袋中,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运输样本:将密封好的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避免样本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检验分析: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样本进行霉菌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公共场所的霉菌污染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3.3 垃圾处理监测•观察记录:对公共场所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垃圾收集的频率、垃圾袋的密封情况等。
•样品测试:随机抽取部分垃圾进行采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垃圾中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结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评估垃圾处理的合理性和卫生状况,判断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3.4 空气质量监测•采集样本:在公共场所内选取合适位置,使用专业空气质量测试仪器进行采样,包括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指标。
公共卫生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标准
![公共卫生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16a9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1.png)
公共卫生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标准
公共卫生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菌落总数:这是指示公共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样品中总微生物的数量。
2. 大肠杆菌计数: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一种细菌,其数量可以反映肠道健康状况。
3. 大肠菌群计数:大肠菌群包括一些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但其数量过多也可能表明卫生问题。
4. 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是导致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检测它们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等其他致病菌:这些也是常见的病原体,需要定期检测以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6. 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霉菌和酵母过多可能表明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在具体实施检测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例如,对于微生物限度检验仪的标准可参考JB/T;对于微生物肥料的标准可参考NY和GB等。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指标和标准,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标准可能会根据地区、行业和特定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