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篇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篇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1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将军山路8号,是南京市中心地带的重要商业中心。
该建筑由三栋不同高度的塔楼及中央商业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其中,西塔是55层、高290米的超高层建筑,是南方地区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由国内知名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团队完成。
本文将对其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整体结构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采用了异型空心钢结构。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了抗震、自重与风压等因素,力求将建筑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兼顾。
其中,钢结构采用了空心和实心两种构造形式,使得三栋塔楼可以在高度上呈现出流畅的曲线。
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感,同时在光影角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各个建筑结构的区别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三栋塔楼高度不同,造型各异,因此其结构设计也各有特点。
其中,西塔是最高的一栋,整个建筑高度与重量均超出其他两个塔楼。
为了增强西塔的刚度与稳定性,设计师们在其周围设计了一个六组合边形,有效地降低了弯曲应力。
同时,在设计中还采用了钢结构构件,使得整个建筑的重量能够更加均匀地承受荷载,并减轻施工难度。
另外,东塔和南塔的结构设计比较类似,主要采用了楼板上覆盖式钢梁,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均匀。
同时,在防风、减震等设计方面也采用了相似的技术手段。
三、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在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们主要考虑到了人文与环境因素。
因此,除了结构的优化设计之外,他们还在外立面的设计上体现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其中,金鹰的“鹰”造型,使得建筑结构非常凸显,同时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呈现了一种融合之感。
同时,东塔、南塔、中间裙房的造型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元素,如砖墙、玻璃幕墙等,呈现出一种多彩多姿的视觉效果。
四、总结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既具有良好的建筑结构与安全性能,又体现了人文与环境意义。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兴起。
超高层住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需要满足抗震、抗风等多重工程技术要求,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就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经验总结1. 抗震设计超高层住宅建筑处于地震作用较大的区域,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加强了抗震设计的力度,采用了更高的设防烈度、更大的基本减震系数,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2. 抗风设计超高层住宅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加强了抗风设计。
采用了更大的基本风速、更严格的风振系数,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剪力墙等措施来增加建筑的抗风能力。
3. 结构优化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结构优化的方法,合理分配结构材料,控制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4. 刚度控制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刚度控制是保证建筑安全性和人们舒适性的关键。
在2024年的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刚度控制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置剪力墙等,来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减小变形。
5. 构件材料选择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构件材料选择对于保证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2024年的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了新型高强度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三、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理念的不断更新,未来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将会呈现以下特点:1. 系统集成化设计未来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将趋向于系统集成化设计,将建筑结构与其他系统(如机电设备、管道等)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建筑整体性能。
2. BIM技术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数字化的建模和仿真,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建筑结构的受力状况,提前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居住环境,还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风景线。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多个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我的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首先,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巨大,其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来自地震、风力和其他外部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用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灵活的结构形式来满足这些要求。
其次,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抗震性。
地震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频率,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采用悬臂柱、增加结构节点的刚度、设置防震墙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减震器、阻尼器等辅助设备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第三,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风力效应。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所受风力荷载也相应增大。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风的方向、速度和荷载分布,对建筑进行风洞试验和风力计算,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采用空气动力设计和阻尼器等手段来减小风力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第四,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节能与环保。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要求。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立面设计和绝热材料,减少能量的消耗和热量的传递。
此外,还可以选择高效的建筑设备和系统,如节能灯具、空调系统等,以减少能源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或绿色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第五,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经济效益。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摘要:由于超高层住宅建筑内部结构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对建筑施工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也有所提高。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筑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及抗震性能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思路,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结构设计;satwe软件;抗震性能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日益增加,致使城市住房建设用地较为紧张,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也日益增加。
目前,超高层住宅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愈加明显,许多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案逐渐被超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所采用。
同时住宅建筑结构类型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部分建筑的结构设计环节并不是十分合理,加上工程设计人员容易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给建筑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高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就成为了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难题。
1 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29000.4m2,地下1层,地上43层,大屋面高度138.02m。
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20m<高度<150m,属于b级高度建筑,楼盖为现浇钢筋砼梁板体系。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采用0.08,上部结构阻尼比0.05。
建筑类别调整后用于抗震验算的烈度为7度,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为7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2 基础设计本工程的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主楼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直径为11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8000kn;桩端持力层中风化凝灰岩(11)层,桩身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100mm,桩长约50m。
某超高层住宅项目结构设计
图 2 转 换 层 结 构 平 面 布置 图
4 超 限情况 和超 限应对 措施
本工程结构体 系复杂并采用高位梁式转换 , 存在高 宽比 及长宽 比超限等问题 , 进行 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专项审
和P MS A P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 , 知该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合理的。 关键词 超 高层住宅 ; 结构设计 ; 超限 ; 对 比分析
1 工程概 况
金都 ・ 海 尚 国际项 目位于厦 门市 同安 区南 部海滨一 侧 ,
总建筑面积 4 9 . 2万 m z , 由 8栋超 高层住宅 、 2栋多层住宅 、 裙 楼、 幼儿园及 2 层地下停车场组成。
( 7 ) 楼 板消弱 比较大 的区域计算 时按 弹性膜计 算 , 同时 对 相应 板厚 和配筋作加强处理 。
5 结 构计 算 的主要 结 果汇 总及 对 比分析
5 . 1结构计算程序 本 工程结 构整体计 算采用 S A T WE和 P M S A P程 序进行
计算分 析。
5 . 2 程序 使 用 的 注 意事 项
一建筑与装修
巍
2 0 1 3 丘
某 超 高 层 住 宅 项 目 结 构 设 计
钟 桂 连 ( 湖北佳境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 司,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0 )
摘
要 本 文结合某超 高层住宅项 目结构体 系布置 , 对超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 了分析 与研 究。通过对 S A T WE
圈 1标 准层 结构 平面布置豳
2 设计依据及主要计算参数取值
本工程结构设计 以国家和福建 地区 的相关 规范和规 程
超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刍议超高层住宅的结构优化设计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某工程实例分析了超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剪力墙计算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超高层住宅小区,规划限高150m,总建筑面积45万m2左右,其中地下室12万m2,单层地下车库,地上17个单体塔楼,都是100 ~142m超高层,其中5#楼约为130m,7#、8#和16#、17#楼约为140m, 4#楼户型同5#楼,高约100m。
按照规范[1,2]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厚度:地下室、底层架空层370mm或400mm,标准层均为240mm。
100m左右超高层竖向构件混凝土等级为c40~c30; 140m左右超高层竖向构件混凝土等级c55~c30.梁板混凝土等级为c35~c30。
该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适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场地类别为ⅲ类。
采用桩筏基础,主楼区域采用直径700、800、900、1000mm钻孔灌注桩,一层地下车库采用管桩满足抗拔要求。
2、结构概念设计高层建筑中,宜使结构平面内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均匀,根据高宽比选取合理的户型,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4#、5#、7#、8#、16#、17#楼平面见图1~图3,其中11#、12#楼和7#、8#相同,本工程不规则超限[3]内容见表1,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它不规则指标,以避免成为复杂超限高层结构[3]。
尽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计算分析手段不断提高,分析原则不断完善,但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地基土影响的复杂性和结构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际情况相差数倍之多,尤其是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之后,会出现构件局部开裂甚至破坏,这时结构已很难用常规的计算原理去进行分析。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物高度日渐增高,体型日渐复杂,结构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限设计的处理方法及思路,以供其他设计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超限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筑物的层数及高度只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并且建筑为了兼顾美观及使用,往往体型也伴随着较多的不规则性。
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针对超限情况采取对应的补充计算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超高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0.2万㎡,地上22.4万㎡,地下7.8万㎡。
由9栋塔楼组成,设2层地下室,塔楼高度为148.75m~158.95m,地下室高度为10.48m。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1栋塔楼结构超限情况及处理方法。
本工程基本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Wo=0.5kN/㎡,承载力计算时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塔楼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隔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塔楼外墙采用铝模砼墙。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30,梁板为C30;钢筋采用HRB400;嵌固端为基础面。
各楼层构件主要截面分别如下: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结构,塔楼底板1500mm,塔楼外底板厚度500mm;地下室顶板,塔楼范围外采用无梁楼盖体系,板厚400mm,塔楼范围内梁板结构,板厚160mm;塔楼标准层楼板厚度为 100~150mm。
剪力墙厚 450mm ~200mm;框架梁截面200mm×400mm~250mm×1595mm,次梁为200mm×300mm~200mm×605mm。
基础采用直径1.1m直径钻(冲)孔灌注桩,有效桩长约30~3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20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C45,持力层为<4-4>微风化花岗岩层。
超高层住宅及超高层公寓设计要点(瀚华设计院)
2梯6户 81 83.4
4梯7户 115.9 81.79
4梯8户 125.8 83.91
给排水设计
超高层住宅特点
电气设计
暖通设计
超高层公寓特点
03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超高层建筑特点
给排水设计
电气设计
暖通设计
超高层住宅特点
超高层公寓特点
绿地海玥项目1#楼标准层平面
保利广钢项目2#楼标准层平面
03
建筑设计
超高层住宅及超高层公寓设计要点 以绿地越秀海玥项目为例
超高层住宅及超高层公寓设计要点
• 建筑设计 • 结构设计 • 给排水设计 • 电气设计 • 暖通设计
建筑设计
超高层建筑特点
结构设计
给排水设计
超高层住宅特点
1. 关于建筑高度计算
1 规划建筑高度 规划上的建筑高度一般指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建筑女儿墙顶或者檐口的高度。因机场、气象、通信、军
于一个长边长度的连续登高操作场地;登高场地不小于20m(长) ×10m(宽) 。
小于50m的高层: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登高场地,相邻两个 登高场地间隔距离不应大于30m,且总长度仍需满足上述要求。登 高场地不小于15m(长)×10m(宽)
登高场地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坡 度不宜大于3 。登高场地只能采用覆土不大于100mm的浅表土,覆 土下需做地面硬化以满足消防登高车操作荷载要求。
加外遮阳板( 图1)、百叶遮阳( 图2)或自带百叶中空窗等措施。
电气设计
暖通设计
超高层公寓特点
问题:广州地区,出现部分审查单位不认可百叶遮阳( 图2) 、自带百叶中空窗这两种做法。
03
建筑设计
基于“广东新高规”的某超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广东新高规”的某超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
殷磊
【期刊名称】《新材料·新装饰》
【年(卷),期】2024(6)1
【摘要】文章采用“广东新高规”,基于设防烈度地震进行构件抗震承载力设计,性能目标设定为C级。
采用YJK及PKPM进行风荷载及设防烈度下的反应谱分析,并采用SAUSAGE进行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针对B级高度、一字剪力墙、墙肢拉应力和高宽比等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加强措施。
【总页数】4页(P107-110)
【作者】殷磊
【作者单位】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3.31
【相关文献】
1.广东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探讨
2.广州某项目A栋超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
3.某超高层塔楼基于广东《高规》与行标《高规》的结构设计对比及分析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作用及措施分析——以某超高层住宅建筑为例
5.某超高层住宅塔楼结构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佛山某超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佛山某超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摘要] 佛山某超高层住宅楼地上58层,地下2层,总高度171.75m。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文中主要介绍了本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采用satwe和etabs两个软件进行小震计算,以及采用push&epda程序分别对结构进行结构弹塑性静力和动力分析。
设计中采取了一些构造加强措施以及在罕遇地震、中震时的弹性地震作用下对落地剪力墙承载力进行了复核,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总建筑面积29万m2,由13栋32~58层住宅楼组成,2层地下室。
本文主要介绍的5号楼超高层住宅塔楼地上为58层,地下2层为地下车库与设备用房,标准层层高2.95m,建筑总高度为171.75m。
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超b级高度),无结构转换,标准层结构见图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一级。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tg=0.35s,建筑物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基本风压0.50kn/m2。
图15号楼标准层结构布置图2 基础设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知该场地为中软土,为了避免塔楼与塔楼外地下室产生的沉降差异,经过方案比较后对塔楼基础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层,微风化岩单轴抗压强度14mpa。
其中桩芯砼强度等级c35,桩径12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10000kn,桩长24~40米,底板承台厚3000mm。
基础埋深11米,满足高规条文不少于房屋高度1/18的要求。
两层地下室采用柱下单独基础,以强风化层(局部硬塑粘土层)为持力层,地下室底板(相对标高-9.0m)厚度700mm,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
细腰型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细腰型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摘要:本工程采用全落地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为167.4m。
对该超高层建筑分别采用两种软件进行了小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弹性计算、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中大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计算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根据各种分析计算结果及本工程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抗震加强措施。
关键词:超限高层;细腰型;剪力墙结构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汉阳新区四新地区,单栋建筑面积33126.55平方米,其中首层为入户大堂,14层、29层、44层为避难层,其余各楼层均为住宅。
地面以上首层为架空层,架空层高为5.850米,其余住宅和避难层层高均为3米。
大屋面高度为167.4米,最高点(屋架造型)高度为182.4米,该建筑结构为超A级高度而未超B级高度。
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楼及地下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主楼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Ⅲ类场地类别。
重现期50年的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由于存在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因此考虑一定的增大系数为1.1。
2 结构体系及特点本工程地上为五十五层,建筑物高度(从室外完成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为167.4m,地下一层。
上部结构嵌固端为地下室顶面。
建筑物上部采用全落地剪力墙结构,超A级高度而未超B级高度高层建筑。
由于本工程建筑功能为住宅,因此结合结构受力的需要在结构标准层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的外墙,分户墙和内隔墙等位置设置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设置了翼墙,建筑物的平面长宽比为1.33(按竖向构件外部尺寸计算),建筑物中部有一定的凹凸,属凹凸不规则,已对此处墙、梁、板尺寸进行一定的加大(墙厚350~400mm,梁350~400x1500,板厚150mm),同时配筋进行一定的加强。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超⾼层住宅设计要点⼤家周末好,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下超⾼层设计的相关要点。
⼀、有关概念1、规范中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条⽂。
不同规范的定义(1)、超⾼层住宅——⾼度超过100⽶的住宅。
⾼层住宅——≥10层的住宅。
(2)、⾼层、超⾼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层建筑会议将⾼层建筑按⾼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为50⽶);(2)17~25层(最⾼到75 ⽶);(3)26~40层(最⾼到100⽶);40层以上(即超⾼层建筑)。
2、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总结(1)根据我国《⾼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GB 50045-95》,在我国民⽤⾼层建筑分为四类:10-18层住宅,19层-100⽶住宅,100⽶以上的住宅(2)《民⽤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层⾄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九层为中⾼层住宅,⼗层及⼗层以上为⾼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建筑⾼度不⼤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于24m者为⾼层建筑(不包括建筑⾼度⼤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度⼤于100m的民⽤建筑为超⾼层建筑。
(注:建筑⾼度指地⾯到檐⼝或屋⾯⾯层的⾼度,屋顶上的⽔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不计⼊建筑⾼度。
)⼆、平⾯布局的形式1、核⼼筒形式核⼼筒⽐较多采⽤”⼆室合⼀“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梯的⼀个前室合并,剪⼑梯的另⼀个前室为⼀个单独的前室。
各户户门通过⼀个⾛廊与前室门隔开。
其中消防梯的前室可以与电梯厅合并。
如图1-4图1.核⼼筒平⾯⼀图2.核⼼筒平⾯⼆图3.核⼼筒平⾯三图4.核⼼筒平⾯四2、标准层的经济⾯积根据《⾼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45-95)(2005版)的3.0.1条:⼗九层及⼗九层以上的住宅属于⼀类建筑。
按照这个定义,建筑⾼度》100⽶的超⾼层住宅属于⼀类建筑。
⽽根据5.1.1条的规定,⼀类建筑中每个防⽕分区的⾯积不应超过1000平⽅⽶(设有⾃动灭⽕系统的防⽕分区,其允许最⼤⾯积可增加⼀倍)。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城市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超高层住宅作为解决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其结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在过去几年中,我有幸参与了多个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项目,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本文中,我将对2024年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项目提供参考。
首先,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抗震性能。
地震是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震设计是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2024年的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了新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包括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防震减震装置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超高层住宅的抗震性能,降低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
其次,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风力荷载。
除了地震,风也是超高层建筑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在过去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如风洞试验、抗风设计等手段来减小风力荷载对超高层住宅的影响。
在2024年的设计中,我们进一步改进了风力荷载计算方法,考虑了建筑物的尺寸、形状、高度、建筑物周围环境等因素,使超高层住宅能够更好地抵御风力荷载。
此外,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和施工工艺。
超高层住宅的高度和体量十分庞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承重结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工艺方面,我们采用了模块化、预制和现场拼装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最后,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需要注重可持续性。
在2024年的设计中,我们更加注重了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能耗控制。
例如,我们使用了高效节能的建筑外墙材料、绿色屋顶和太阳能设备,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建筑物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使超高层住宅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2024年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经验总结如下:抗震设计是首要任务,需要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风力荷载和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也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要先进,注重模块化、预制和现场拼装;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物的可持续性,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田志国【摘要】深圳某超高层住宅结构高度145.5m,属于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对该超高层进行各种地震水准作用下的计算分析表明,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能满足规范对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通过设定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体系合理.【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5(022)007【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性能化设计;超高层结构;剪力墙【作者】田志国【作者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518031【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深圳西丽湖片区某超高层住宅项目,建筑高度151.9m,主屋面高度145.5m,单体总面积约2.5万m2。
首层为架空层,层高6.0m;15层、30层为避难层,层高3.15m;其它层为住宅标准层,层高3.15m,顶部2层为复式结构,层高3.6m,地下2层埋深约9.7m。
建筑效果如图1。
图1 建筑效果图2 结构设计2.1 设计条件本项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设计基准期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75kN m2,本工程计算位移时采用0.75kN m2,承载力计算取1.1ω0,地面粗糙度为C类。
2.2 结构体系塔楼屋面标高145.5m,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地下室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塔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标准层平面为T型,等效平面宽度约21.8m,塔楼高宽比约为6.66。
塔楼剪力墙厚度400~200mm,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尺寸约200×500~400×700(mm)。
标准层楼(电)梯间附近板厚取150mm,其它区域板厚100~120mm。
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如图2所示。
图2 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2.3 结构布置思路⑴ 利用中部楼(电)梯公共竖向交通空间合理布置剪力墙,形成围合核心筒,并适当加大核心筒区域楼板厚度及配筋,以解决楼(电)梯楼板开洞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供抗侧刚度。
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1 工程 概况
联发杏林湾 1 号花 园位于厦 门市集美杏林 片区 , 总建筑 面 积4 7 . 6万 H l 2 。其中 8号楼为地下 1层 , 地上4 9层 的超高层 建 筑, 总高 1 4 8 . 6 m, 建筑面积 3 . 3万 m 。根据 《 高规》 表3 . 3 . 1—
2判定 为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标准层结 构平 面布
s i m i l a r p r o j e c t s .
Ke y wo r d s : Hi g h—r i s e b u i l d i n g;s t uc r t u r l a a n ly a s i s;T i me—h i s t o r y na a ly s i s ;P u s h o v e r na a ly s i s ;S e i s mi c p e fo r r ma nc e d e s i g n E- ma i l : 1 9 7 6 7 6 5 3@ q q . e o m
关键词 : 超高层 ; 结构分析 ; 时程分析 ; 静力弹塑性 分析 ; 抗震性 能设计 中图分 类号: T U 9 7 3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6 1 3 5 ( 2 0 1 3 ) 0 8— 0 0 1 0— 0 4
S t r u c t u r a l De s i g n o f a S u p e r Hi g h— — Ri s e Re s i d e n t i a l Q I A N X i a o b i n
2 0 1 3年第 0 8期 总பைடு நூலகம் 1 8 2期
福
建
建
筑
N o 0 8・ 2 0 1 3 Vo l・1 8 2
MIDAS Building在某超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Midas BLD获得的截面特性
双H型钢与双槽钢截面特性比较
关于2轴(y轴)的惯性矩偏小; 2轴(y轴)正负方向截面外缘上的3轴(z轴)截面模数偏小; 2轴(y轴)回转半径偏大。
2.2 结构特点
X向支撑体系
耗能偏心支撑
耗能梁
游泳池下 加强桁架
伸臂桁架加强层
偏心支 撑
中心支撑
X向
Y向
5.3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
楼层 楼层
50
40
30
20
10
0
0
1/2000
1/1000
1/667
1/500
1/400
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50
40
30
20
10
0
0
1/2000
1/1000
1/667
1/500
1/400
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从计算书结构位移取数值绘制,满足规范的1/400的要求
h/300
2=设防烈度地震 (中震)
可修复损坏
——
3=罕遇地震 (大震) 无倒塌
h/50
规范设计要求 底部加强区抗剪弹性, 底部加强区形成塑性铰,控制
弹性
抗弯不屈服
层间位移角限值,截面剪应力
弹性
弹性
规范设计要求 弹性
规范设计要求 弹性
规范设计要求 弹性
不屈服 不屈服 允许进入塑性 允许进入塑性 允许进入塑性
Midas Building
SAP2000
TOWER3(弹性时程) TOWER3(中震) TOWER3(大震) 0219小震 0309大震
mod7 Midas GEN
10个经典案例带你一起分析高层结构设计难点
布置优化
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间距和连梁 布置等方式,实现结构刚度的均匀分 布,减小扭转效应。
剪力墙连梁设计技巧
连梁作用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作为连接 墙肢的重要构件,起到传递剪力、
协调变形的作用。
设计原则
连梁设计应遵循“强剪弱弯”的 原则,保证连梁在剪切破坏前具
抗震构造措施
采取加强节点、提高构件 延性等措施,提高结构的 整体抗震性能。
经验教训型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高度、地震作用等因素,
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抗震设计是关键
02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抗震设计是确保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必
须予以充分重视。
精细化设计是趋势
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精细化设计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8
经典案例六至十概述及启示
案例六至十简介
案例七
某高层住宅楼,采用框架-剪 力墙结构,注重居住舒适度和 抗震性能。
案例九
某超高层塔楼,采用核心筒结 构,具有极高的建筑高度和复 杂的建筑形态。
案例六
某超高层商业综合体,位于繁 华市区,集购物、办公、酒店 等功能于一体。
案例八
某高层公共建筑,大跨度空间 结构,对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有 较高要求。
注重培养高层结构设计领域的人才队 伍,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 能力。
展望一
展望二
建议一
建议二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未来高 层结构设计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节 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高层结构设计领域的技术交流和 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发展。
THANK YOU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二篇)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1. 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和地震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受到地震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结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地震设计要求,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震效应的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加强结构的抗风性能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尤其是顶部和侧面的风荷载较大。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风荷载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弯曲刚度、设置风致振动减震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风性能。
4. 加强结构的抗火性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防火材料和控制结构的燃烧扩散速度,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为人员的疏散提供时间。
5.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超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布置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并确保其通畅和安全。
6. 加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很长,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合理选择材料、设计保护层和注意防水、防腐措施等,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7. 强化结构监测和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和高度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制度。
及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
总之,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风荷载等特殊情况,并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加强抗灾性能等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一、引言超高层住宅建筑具有高度、结构复杂、地震抗力要求高等特点,其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自重、抗风抗震、抗侧扭等。
本文将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包括设计原则、结构形式选择、力学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原则是保证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自重和荷载,通过合理配置结构材料和断面尺寸,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 经济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是庞大的工程,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经济性。
在结构形式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
3. 可行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实际施工的可行性。
要考虑到施工方便性、材料供应、施工工艺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三、结构形式选择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不易变形,施工简单方便,价格相对较低。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设计复杂的超高层住宅建筑。
它能够有效抵抗侧向荷载,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 钢结构钢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大高度的建筑。
四、力学分析1. 自重分析自重分析是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计算建筑的自重,确定结构的断面尺寸和材料使用。
自重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等方法。
2. 抗风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面对的最主要的外力是风力。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的抗风性能,通过风洞试验、风荷载计算等手段,确定建筑的结构布局和断面形状。
3. 抗震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必须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以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确定建筑的抗震设计参数和措施。
五、设计经验总结1. 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在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摘要:相对于传统建筑物而言,超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的注意
事项更加的复杂,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
物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新材料的特点以及新时代施工工艺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超高层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1.1选择适宜的抗侧力的结构体系
选择适宜的抗侧力的结构体系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之一,体系选
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应当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选择适宜的抗侧力
结构体系,具体方案参照表一;(2)应当保证抗侧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例如
采用纵横的墙体结构应保证墙体尽可能形成一个桶装体系,采用伸臂桁架体系时
要最大程度保证核心筒和框架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用环形桁架时需要使其
与框架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直接采用交叉式的网格筒体;
(3)如果必须采用不同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组合,则需要对每一个体系为建筑物做出的贡献进行计算,同时要清晰各自抗震防线;(4)对于建筑中不同
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5)建筑物的混凝土厚度与强度的等级尽可能
保持不变,如果必须发生变化也要保证两个因素其中之一是固定不变的;(6)
加强层要尽可能的选用刚度有限的,从而更好的预防加强层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两
个相接壤楼层部位出现薄弱的情况;(7)在进行结构体系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考
虑安全性因素之外还必须兼顾施工单位的工期,其中的钢结构工期相对较短,钢
筋混凝土结构相对较长,而内置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所需的施工工期要更久。
1.2注意重力荷载的传递路径
注意重力荷载的传递路径要分为以下几点:(1).对于建筑物注意重力荷载
的传递路径要明确掌控;(2)楼板的布置方案需要将整个建筑及其内部装饰和
设备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配置;(3)考虑到施工周
期等问题,重力荷载的传递可以选用楼板与钢架梁相互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
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结构自重考虑,可以适当的应用空腔平板进行施工;(4)对于承重梁和承重柱的设计要遵循弱梁强柱的原则,同时要考虑楼板中的
钢筋是否能够承受横梁两端的承载力,考虑承重梁弯矩的过程中也要将承重柱柱
宽所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5)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转换层结构形式为:梁式、转换搭接柱、空腹、转换楼板厚度、桁架式、斜柱转换式、转换承重墙、箱形和
板式结构等,其中最为常用的转换方式为桁架和斜柱转换式,因为两种方式下建
筑物的受力情况相对来讲更为合理;如果遇到建筑物中选用了多种荷载转换路径,则需要设计者采用仿真模拟软件来辅助计算或进行仿真模拟;在进行不同转换荷
载路径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相邻楼层受力情况是否连续;(6)框架-核心筒
结构需要考虑框架以及核心筒在受压之后产生的变形差,因此这两种结构可以选
用的连接方式有铰接或横加斜腹杆连接;(7)对于承重力较为集中或楼层相接
的位置可以采取适当将施工日期进行延期的方案。
1.3计算地震荷载
(1)超高层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将会超出普通抗震标准中的最大值,此时计算地震荷载需要将原曲线按照相同的斜率进行延伸,直到达到施工周期交
界的位置进行计算;(2)在设计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之后需要参照国家相关抗
震标准进行检验;(3)在进行抗震荷载计算的过程中要选用与反应谱和时程波
比较接近的方案。
实际反应谱同相关规范中系数差应当尽量控制在20%之下,将
各组波形时常相加应大于等于基本结构周期的五倍且保证大于等于15S,不可采
用单向地震输入;(4)为了保证建筑物良好的抗震性能,计算荷载的过程可以
适当增加阻尼以及场地的特征周期,特征周期折减系数取1.0较为适宜。
2工程概况
该项目由 17 栋高层住宅及商业裙房组成,其中 7#13#、16#、17#住宅均为 51 层,建筑高度为148.2 m,主楼下设两层地下室。
本文主要针对16#住宅做论述,该工程的效果图和标准层结构平面图如图 1、图 2 所示。
3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
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
根据建筑功能需
要并结合结构受力情况,本工程16#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
土结构技术规程》3.3.1条,本工程属于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标
准层平面外轮廓尺寸为48.26m×16.5m,标准层等效宽度为15.26m,按标准
层等效宽度计算,结构长宽比为3.2,高宽比为9.7。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3.3.2条,本工程属于高宽比超限建筑。
规则性的判断:(1)
二层结构平面楼板开洞造成Y向有效宽度为全楼宽度的23%,属于楼板不连续。
(2)根据STAWE的小震弹性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可知,局部楼层最大位
移比大于1.2,但不大于1.4,属于扭转不规则。
结论:本工程为高宽比超限
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二层门厅上方存在局部楼板不连续的情况,属于平面不
规则;局部楼层最大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
本工程具有两项一般不
规则的类型。
4性能目标及抗震设防
结合本工程设防烈度、结构的不规则程度、房屋高度、结构发挥延性变形的
能力、结构造价、震后的各种损失及修复难度等因素,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其性
能目标定为 C 级。
性能目标 C 的宏观及各类构件控制指标见表 1。
依据GB 2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抗规)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本工程地震动
参数取值见表 2,结构抗震等级见表 3。
5主要受力构件的配筋构造的优化
5.1剪力墙柱的配筋优化
设计中应通过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合理确定来控制其截面尺寸和轴压比,使绝
大部分墙柱段都是构造配筋而非内力控制配筋,此时墙柱主筋就可以按规定的最
小配筋率或比其略高的配筋率选择主筋规格;至于暗柱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从计
算公式可以看出,采用高强度钢筋比低强度钢筋更可节省用钢量。
结构顶层边柱
尤其是抽掉中柱的大跨度边柱,往往是大偏心受压,其主筋配筋量由内力控制且
都较大,为了降低配筋率来节省用钢量,通常采用改变柱竖向形状的方法,如加腋。
如改变后仍难以承受其所承担的弯矩,有时干脆可将梁柱顶节点设计成简支,柱中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此时的边柱也不必改变竖向形状且截面可较小。
5.2梁的配筋优化
大多由内力控制,但仍有小部分由最小配筋(箍)率控制。
从梁主筋
最小配筋率及梁箍筋配箍率公式中可以看出,要节约梁的用钢量,一是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二是采用高强度钢筋,前者不仅可降低最小配筋(箍)率,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作为受弯构件的梁的抗裂性能。
对截面宽度较小的梁,当配筋
量较大时往往需要放2~3 排钢筋,无疑将减小梁的有效高度,因此当不影响使
用或建筑空间观感时,梁宽宜略为放大,尽量布置成单排主筋,尤其是梁截面高
度不太大时,以达到节省钢筋的目的。
跨度较大的悬臂梁,不论其承受的是均布
荷载还是梁端集中荷载,其弯矩内力都是急剧下降的,因此当面筋较多时,除角
筋需伸至梁端外,其余尤其是2排钢筋均可在跨中切断,既节省钢筋又方便施工,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结束语
在多遇地震下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对本工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宽比超过规范限值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倾
覆能力,整体结构规则性较好,各项指标能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设定的抗震性能
目标,进行了相应的中震验算、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及二层大开洞部位
的有限元补充计算分析,对关键部位及重要构件采取了适当的加强措施。
以上计
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设计能实现所设定的抗震设防目标。
参考文献:
[1]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 50009-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5]傅学怡.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