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成语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1[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数字成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理

摘要成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大类,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历史悠久而又具有价值,其自身蕴涵的深刻内涵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的心理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材料。成语中的数字成语是成语中的特殊一族。它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有生活、学习观念,制度方面的,还有中国特殊的数文化。数文化与其它文化有机结合,特有的中国文化体现出特有的中国人的心理。如“一穷二白”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则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三从四德,三妻四妾”是古代婚姻制度的反映等。

关键词成语数字成语数字文化心理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信息,任何民族语言多是该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形态。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汉语也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发达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形式的固定短语,而且这些词汇和固定短语同样有着丰富的意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它们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凝固在四字格中,同时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发展为成语,大大的丰富了汉语的语言宝座。因而成语的来源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或者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其固定结构形式和组合成分,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这就使得一个成语比一个普通的词语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因此,整个成语系统也比一般的词汇更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锻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的意义通过成语整体来表示,而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使得成语意义定型,具有定型化的特点。如“怒发冲冠”不是说一生气头发都能把帽子顶起来,而是形容异常愤怒。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包括结构成分的定型和结构关系的定型。成语成分不能随意改动,如“说三道四”不能换成“说五道六”,“说一不二”不能变成“说七不八”等等,这是因为成语结构的成分都是经过历史的进化慢慢定型的,一经定型就不能随意改变。结构关系也是同样得道理,因而不能随意改变。如“一刀两断”不能是“两断一刀”,“毁于一旦”不能改成“一旦毁于”等。也有一些可以变动的,如“千金一掷”改成“一掷千金”,但是这类成语只占一小部分,而且其换位都是有严格的条件,所以总的来说成语结构关系也是定型的;成语由于长时期在书面语或口语各范围内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因而具有习用性的特点;任何一个成语,不管是旧有的还是新形成的,都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而成语大部分都有较悠久的历史,如来源于《左传》的“再衰三竭”“城下之盟”,《老子》的“自知之明”,见于《史记》的“一意孤行”,“先发制人”等,还有很多成语来源于《汉书》《后汉书》《唐书》《三国志》等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它本身或多或少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和历史的痕迹。

数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一大特色,即含有数字的成语,是成语里的特殊的一族,而且数量不在少数。看似简单的数字运用在成语中组成数字成语时,意义就不像表层意那么简单、易懂,而是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抽象意。吴慧颖在《中国数字化》一书中曾说过“数是国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数字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数字是汉语的基本词,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中已随处可见。古人最早结绳以记事,可见“数”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哲人的很多认识、想法、理论都有数字的参与。如《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杜甫的“三吏三别”,《吕氏春秋·察传》“三豕涉河”。孔子的“三思后行”等等很多。数字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是悉悉

相关的,如“五谷,五味”可体现出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五行,七曜”可看出中国的天文知识,“九州”是地理知识。

数字成语及与中国文化.数字成语中所含数字的数量不一,有只含一个数字语素的,如“一鸣惊人,入木三分,三顾茅庐”等;有含有两个数字的,如“一日三秋,朝三暮四,五颜六色”等;也有含有三个数字语素的,如“七老八十,十有八九”等;还有一些数字成语全部由数字组成,也即严格意义上的数字成语,如“一五一十,三三五五”等。有些数字成语中的数字与数字本身的涵义密切相关,而有些则没多大关联,就如“说一不二”就仅仅是说话算数的意思,与一和二的单独意象没多大关联,却不能换成其它数字。之所以只能用“一”和“二”而不用“三”和“四”或其它数字,估计除了约定俗成的原因外还由于“一、二”在数字中的领头作用吧。中国人喜欢把几个数字放在一个成语里用,如“二三其德”,二、三连用说明改变,说明不忠;“不三不四”,把三和四用不来一起形容用来表明不正经;“二八佳人”中二和八连用则是用来表年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一、二、三、四、五、七、九这几个数字所组成的成语所反映出的中国数文化。

一、“一”与“二”。《礼记·礼运》中说“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

阳。”可看出,“一”在中国文化中是包含着混沌状态的时空意象的,而这个“混沌状态”则可追溯到女娲造人时环境的模糊性、盘古开天时的一片“混沌”,加之夸父追日时的位移时移,都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就蕴涵在这“混沌”、模糊而又阔大的时空观念里。先哲们把这种最初的生命意识归之于“太一”,并由此化生出阴阳宇宙观。老子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是指无形无象无体的宇宙之源,由“道”而生的“一”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老子将一与道与世界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一为万物形成之源,即“一”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是独一无二的“道”。至此“一”的时空内涵与“道”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一”的数字神秘崇拜还是对太阳神及其后的“天”的崇拜而形成的观念。对于“天”,又称“太一、天一”即上所说生命意识的归属。后来又有“太极、天极”等等称谓。在中国原始宗教中,对于太阳神,对于上天的崇拜十分盛行。而太一、天一这些数字,也便成为带有宗教特殊象征意义的神秘数字了。由此可知“数始于一”,那么由“一”组成的很多数字成语也就很好理解了。1>“数始于一”----“一”是开始,是最好,是全部。“一”是开始最好理解,成语也很多,如“一见钟情、一触即发、一拍即合”等的“一”都是表示一开始的意思;“一”是最好,一作为顶头数字很自然的被中国人理解为最好的最棒的,科举要争第一,武艺也要争第一,因为“一”就是最好,所以都争第一,成语中的应用如“独一无二、九九归一、天下第一”等;“一”也可以代表全部,因为“一”是混沌状态的时空意象包含很广所以又引申出全部的意象,成语如“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腔热血”等。2>“一”作为奇数,有又“单”和“独”的意思,如“一木难支、一手包办”等,这里的“一”既是“单”和“独”的意思,同时也正因为它的“单”“独”而显的重要。3>“一”既是仅有又是全部,如“一寸丹心、一天星斗、一力承当”等很多,全部就是“一”,所以用仅有的“一”表达全部的寓意,用仅有代表全部更能突出所表达内容的重要,如“一天星斗”用“一天”即含盖了所有的星斗,把天用“一”归划起来,如果说用“满天星斗”则只感觉多,而且只是目之所及的这片地方的星斗多,并不能达到“一天”的效果。4>“一”既是所有数的开始,所以又是最小的数,代表的数量也最少,但是正因此它和别的数字同时用在一个成语里则更能体现差距,对比作用之强烈是任何数字都不能代替的。如“一日三秋、一日万机、一日千里、一无可取”等,用“一日”喻“三秋”更突显时间之漫长,一日行千里更能突显其速度之快,所以用最小的“一”做对比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就是中国人由“数始于一”而活用成的不同意义的“一”的成语,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