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芜湖段水域浮游生物群落年度结构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了解长江水域浮游动植物现状,为科学开展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依据,2015年芜湖市渔业渔政管理中心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分别在长江高沟小南岗、天然州、青弋江长江口3个断面设9个点,对长江芜湖段进行了浮游生物群落调查研究。定量调查结果发现,长江芜湖段浮游植物共计6门38属,浮游动物共计40种;定性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月份不同采集点生物量不同;总体情况是浮游生物丰富,能满足鱼类生存条件,适合鱼类增殖放流。

关键词长江芜湖段;资源调查;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 q1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39-03

长江芜湖段是安徽省鱼类资源较为丰富的江段之一,历史上也是中华鲟、刀鲚、胭脂鱼等名贵鱼类产量较高的江段,随着渔业资源的锐减,安徽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力度,芜湖长江段是开展增殖放流的重点江段。浮游动植物作为水体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的初级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及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随着长江天然渔业资源的锐减,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芜湖渔业渔政管理中心已连续5年在长江芜湖段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及一系列的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在长江芜湖段设多个监测点,进行了浮游生物群落调查研究,以期为科学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采样点布设与采集频次

采样点位于长江流域芜湖段的青弋江(长江南岸)、高沟(长江中间)和天然洲(长江北岸)。每个采样点同时布设3个平行样,即每个采样点有3个重复。具体采样从南开始,以北结束。

1.2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的采集主要参照调查规范方法进行[1-2]。浮游植物的定性采集用25#浮游植物网按“8”字形的循环几次捞取,用鲁哥氏液固定。定量采集用1 000 ml的采水器采集5次后用浮游植物网浓缩装入玻璃瓶,再用鲁哥氏液固定。浮游动物定性采集时,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水体表层至0.5 m深处以20~30 cm/s的速度作“8”字形拖动1~3 min。收集于100 ml标本瓶中,于现场加4%甲醛固定后作为浮游动物定性样本。定量采集时,用13#浮游生物网过滤5 l水样,加甲醛固定后作为浮游动物定量样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

2015年7月、11月长江芜湖段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不同月份浮游植物定性调查发现,7月共5门35属,其中蓝藻门8属,绿藻门11属,硅藻门12属,甲藻门3属,黄藻1属,其中以绿藻门、硅藻门为主,分别占31.428 6%、34.285 7%,蓝藻门占22.857 2%,甲藻门均占8.571 4%,黄藻门占2.857 1%。11月共6门38属,其中,蓝藻门8属占21.052 6%,绿藻门11属占28.947 4%,硅藻门14属占36.842 1%,甲藻门3属占7.894 7%,黄藻门、裸藻门各1属均占2.631 6%。总体来说,7月气候适合绿藻、硅藻繁殖,11月气候条件适合硅藻门类植物繁殖,蓝藻门居中,而甲藻门、黄藻门与裸藻门植物在调查中比例均为最小。

不同月份浮游植物定量分析发现,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密度不同,7月青弋江段浮游植物最密集,平均生物量最大,为0.410 0 mg/l,高沟段浮游植物量居中,平均生物量为0.349 6 mg/l,天然洲段浮游植物少,平均生物量仅为0.148 3 mg/l。11月青弋江段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188 9 mg/l,高沟段为0.183 2 mg/l,天然洲段为0.160 1 mg/l。青弋江段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最大,高沟段与天然洲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相差无几,相对来讲,均较小。 2.2 浮游动物

2015年7月、11月长江芜湖段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见表3、表4。

不同月份浮游动物定性调查发现,7月浮游动物共36种,其中轮虫13种,占36.111 1%,原生动物11种,占30.555 6%,枝角类8种,占22.222 2%,桡足类3种及无节幼体占比11.111 1%;11月浮游动物共40种,轮虫18种,占45.000 0%,原生动物10种,占25.000 0%,枝角类8种,占20.000 0%,桡足类3种及无节幼体占比10.000 0%。

不同月份浮游动物定量分析发现7月青弋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14 2 mg/l,生物量小;高沟段平均生物量为1.693 9 mg/l,生物量大;天然洲段平均生物量为1.223 2 mg/l,生物量居中。11月青弋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039 9 mg/l,生物量大;高沟段与天然洲段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70 1、1.169 4 mg/l,生物量均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2015年7月与11月2次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长江芜湖段以绿藻门与硅藻门类植物为主,裸藻门、甲藻门与金藻门类植物所占比例较少。7月环境条件适合绿藻门和硅藻门植物生长,各发现11属和12属,所占比例高达31.428 6%、34.285 7%;11月时硅藻门类植物繁殖较快,共发现14属,所占比例也最大,为36.842 1%。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在不同月份调查结果有相似之处。青弋江段浮游植物最密集,平均生物量最大;高沟段与为天然洲段浮游植物较少,平均生物量较低。但总体来说,夏季是浮游植物大爆发季节,与初冬季节调查结果相比较,7月时3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均远远大于11月调查的结果。

而2次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长江芜湖段以轮虫为主,7月与11月调查数据分别为36.111 1%、45.000 0%;原生动物种类居中,而枝角类与桡足类所占比例最小。总体来说,轮虫更适合初冬繁殖,此时种类高达13种。此外,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在2个采样时间变化不大,如7月与11月青弋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14 2、1.039 9 mg/l。但总体来说,7月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稍稍大于11月。另外,7月高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较大,而11月青弋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较大。

依据以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调查数据,结合定量定性分析,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芜湖段生态环境良好,浮游生物丰富,能满足鱼类生存条件,适合鱼类增殖放流[3-6]。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调查结果表明长江芜湖段浮游动植物丰富,较适宜花白鲢的生长,建议继续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渔政管理,控制网具捕捞网目,取缔电捕工具,调查渔民反映在沿江汊河中设置的小簖对放流鱼类的危害较大,在鱼类增殖放流季节取缔沿江汊江、汊河簖网、小拼。

继续开展相应的增殖放流工作。继续开展“四大家鱼”和其他鱼类增殖放流,品种以白鲢、花鲢为主。注意放流鱼种的质量,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放流时间,提高放流鱼种的成活率,特别注意加强渔民教育宣传工作放流后的渔政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