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儿童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障碍儿童的培育
05(13)班48号闭严
[摘要]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稍有语言障碍就急着要求、逼迫孩子正确讲话或给予过多的矫正,使孩子情绪紧张,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加重。本章的内容是为了让老师和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矫治幼儿语言障碍的,从而培养幼儿正确、大胆、流利的与别人进行语言交往。
[关键词] 语言障碍构音障碍声音障碍流畅性语言障碍
一、幼儿语言障碍的概述
1、语言障碍的含义
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认识四周事物的媒介,语言能力是否正常,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整体发展。在语言形成过程中,儿童的语言中有一些幼稚可笑的地方,这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儿童说话晚、咬字不清、嗓门过大、结结巴巴,令家长和教师焦急。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等儿童长大以后自然就会说得流利、清楚,但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却越发显得严重化、经常化。这些需要专门予以纠正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
言语是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过程。它包括言语的感受和语言的表达两个方面。通过耳朵听别人讲话和通过眼睛看文字,应当逐步具备听,属于语言的感受方面;通过耳朵听别人讲话和通过手的动作学习,属于语言的表达方面。一个语言发展正常的人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要正常。
2、语言障碍产生的原因
孩子1岁左右就能说出一批真正被家长所理解的词和短句,但这个时期如果出现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的因素,他的语言表达就会发生问题。产生幼儿语言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⑴身体原因(原发性语言障碍)——主要指发音器官、听觉器官、语言中枢异常等原因引起幼儿语言障碍,如发音困难、表达不清,说话不流利和口吃,发音困难大多由于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发音不当而出现慢性喉炎、声带发炎、节结所造成。三岁左右孩子出现口吃是一种说话节律的改变,但这些孩子仅有少部分延续到成年,有资料表明,口吃有明显的家族因素,并且有可能与遗传有关,从而给幼儿带来语言交流困难。
⑵环境原因——老师、家长为幼儿提供合适的语言指导,孩子的构音就会有良好的发展。但如果给孩子提供了不正确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示范,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不敢说话,从而引起幼
儿语言障碍。还有一些生活在多种方言混杂的家庭,孩子无可适应从而引起语言障碍,还有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受到虐待,或孩子被遗弃或者生活在缺乏正常语言刺激环境当中的孩子等,其听、说能力得不到训练也可造成语言障碍。所以不当的环境、不良的教学方法、不正确的说话方式都会使孩子发生语言障碍。
⑶心理原因——对有语言障碍的幼儿来说,心理上的压力愈大,他的声带越紧张,语流障碍就越厉害。有人认为,当幼儿说话不流利受到别人指责和注意的时候,他的言语流畅性就差。换句话说,孩子心里上预期害怕语言障碍,为了预防和注意,反而会变得更加紧张,说话就更加不流畅。因此,当幼儿情绪不稳、紧张、恐惧、刺激时,也会出现语流障碍。
二、幼儿语言障碍的表现
儿童语言障碍的表现,一般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语言障碍和流畅性障碍四种。
1、构音障碍,是指发音时一些发音部位的活动不自如,各发音部位的配合不协调,或发音动作不准确,导致发出错误的语音。譬如:因的替换:“手(shǒu)”说成“斗(duǒ)”,音的省略:“星期天(xīng qītiān)”说成“星期滩(xīng qītān)”音的歪曲:“师(shī)”说成“司(sī)”,音的添加:“吃了(chīlē)”说成“吃累(chīlèi)”。构音障碍是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在语言障碍儿童中约有四分之三属于这种问题。
2、声音障碍,是指说话时在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质方面有一种或几种异常现象。这类异常现象,使得儿童说话的声音与其年龄、性别和其它儿童明显不符,容易引起别人的特别注意。音质异常最为常见,表现为说话夹杂呼吸声、嘶哑声与鼻音等。发声嘶哑回夹有气息声,可由不正确的运用发音器官引起,也可由喉部发炎感染引起。音量异常是指有些儿童说话音量过大或过小,音调异常的表现可有语音单调、缺乏应有的抑扬顿挫的变化,音调太高或太低,女孩的声音低沉,像男孩的声音一样等等。
3、语言障碍,是指儿童的语言发展迟滞和由大脑言语运动中枢损伤造成的失语症。语言发展迟滞可表现为儿童对词汇、语法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明显落后与同龄儿童应达到的一般水平。失语症见于脑血管疾病引起大脑言语运动中枢的病变后,患儿或能听懂而不会说;或能看懂而不会写;或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和自己的话;或有说话和书写能力,但语言混乱,别人难以理解。
4、流畅性语言障碍,指说话的节律异常,包括语速过快和口吃两中表现。在儿童中,口吃的现象比较常见,口吃儿童约有50%是在5岁前发病的。口吃是说话过程中,音、音节出现不适当的重复、拖长,并伴有摆动手臂、挤眉弄眼等多余动作。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语言障碍:伴随听力损失、唇裂或腭裂、脑麻痹和智力落后出现的语言障碍。唇裂和腭裂对说话的影响一般涉及构音和声音的共鸣问题,脑麻痹儿童构音时显出更大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发展比健全儿童要差而且慢。
三、语言障碍的培育和治疗
对语言障碍儿童的培育,不仅要在言语治疗室中,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并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正常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对声音异常儿童的培育,首先要让儿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嗓音需要加以改变。可利用录音磁带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努力克服的是什么,如说话语音太高会使听者感到刺耳,语音太低则使听的人听不太清楚,这样同学之间难以进行正常的交往。然后教给儿童正确的发音。对滥用嗓子的儿童,可以让他离开使他滥用嗓子的环境。如有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喜欢大喊大叫,教师可让他暂时停止游戏活动,告诉他按平常的声音说话,矫正后在去玩。
对发音异常的儿童,家长和教师需要配合,让儿童经常练习听自己和别人的语言,练习发新的音,练习在社会性语言交往中使用语言。
对口吃的儿童的培育,要求儿童有节奏的说话,去除口吃儿童对口吃的严重恐惧,给儿童一定的任务,如要他去打电话,到商店里去买东西,向陌生人请教,鼓励他多说话,而不是逃避。当口吃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变得轻松自如并能流利的说话时,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其它还有行为疗法,即当儿童表现出流畅性语言后,让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去,并加以巩固。当儿童害怕发哪个音时,教他们放松身体,这样可以环节儿童紧张心理和恐惧行为,做得好则用积极的奖励加以强化。
对失语症儿童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对伴随性语言障碍,应首先矫治第一性的缺陷,然后进行语言训练。如唇裂和腭裂儿童应先进行外科手术,缝补裂缝,然后进行语言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要在提高智力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语言功能训练。
对存在语言障碍的儿童,强调早期发现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培育和训练,最基本的培育训练方法包括:
1、在儿童学说话的早期,要给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让其模仿各种声音,接触更多的实物,使儿童理解并认识这些声音的意义,并与各种物体、身体各部位、各种人物关系对应起来,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早期刺激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语言交流积极性的产生。例如:当幼儿听到小狗的叫声时,家长告诉孩子那个是什么动物?让孩子跟着说。并问他那只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让他学小狗的叫声。或者带孩子去动物园、室外多走走看看,认识并接触更多的东西。当在街上听到汽车的声音时也可以学,并让他知道不同的汽车声音有不同的意义,如警车的声音、救护车的声音、消防车的声音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2、训练正确发音,先从最简单的单音字开始教,并注意指导具体的发音部位。①嘴唇动作与语音的模仿:老师可以用孩子已熟悉的或其它游戏来进行嘴形动作的训练,如正伸舌、左右摆舌、吹手等等。在语音的模仿部分,老师可以先模仿孩子自然发出的语音,如我们发u,他也发u,待孩子熟悉轮流发音的游戏后,老师再主要发出一些新的语音让孩子来模仿,反复进行训练。
②词语的模仿:将儿童喜爱的玩具飞机拿在手上,当孩子表现出对于玩具的高度兴趣时,先示范的说出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协助孩子说。③别人要求时,可以说出词语,可在孩子熟悉或有意义的活动中,要求孩子说出词语来,如荡秋千,要求孩子模仿或者自发地说“摇”以后,才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