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使用说明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使用说明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使用说明

目录

1 软件介绍及安装 (2)

1.1 软件简介 (2)

1.2 安装环境要求 (2)

1.3 安装及运行步骤 (2)

2 软件主要功能 (5)

3 软件的使用 (7)

3.1 承载能力评估用到的数据库 (7)

3.2 分析井架稳定性 (11)

3.3 井架等级评定 (25)

3.4 数据库管理 (29)

3.5 使用帮助 (31)

钻修机井架承载能力评估系统使用说明

1 软件介绍及安装

1.1 软件简介

本软件由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发,系统综合井架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井架等级的评定方法,通过对Excel、Access数据库及APDL 等数据的处理,从而快速、准确地对井架的承载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1.2 安装环境要求

WINDOWS XP,WINDOWS 7等WINDOWS环境;

如想使用完整功能,需安装Ansys(推荐使用10.0)环境,否则只能使用现场分析模块。

1.3 安装及运行步骤

1、运行安装程序AssessDerricks.exe,如果已安装再次安装时提示如下;

图1.1 再次安装提示信息

2、在安装时,请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防护墙或允许软件的相关操作;

3、接受安装协议后根据提示安装即可。

由于用于开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与用户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安装时可能出现系统文件替换,用户只需要确定即可;同时,由于意外会产生系统错误提示,用户忽略即可,并不影响程序的安装。安装完后,在桌面及开始菜单中生成快速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计算公式

N2 =$L$2-2*$M$2 Q2=$P$2/$N$2 R2=59.7/(2*Q2)^(8/7) 第一种情况 直段长度盘管长度密度P n k a b △Pg 情况1 3500 0 清水1006 1 0.001 0.0786 0.25 0.024 R5=(LOG10(P5)+3.93)/50 R6 S5=(1.75-LOG10(P5))/7 S6 T5=0.0003767*($O5/1000)^0.8*($Q5*1000)^0.2*($S$2/60)^1.8 T6 C16=PI()*(($A16-2*$B16)^2-$L$2^2)/4 C17 D16=36/3600/$C16 D17 G16=$O$5*($A16-2*$B16-$L$2)*$D16/$Q$5 G17 H16=(1/(2*(1.8*LOG10($G16)-1.53)))^2 H17 E16=2*$H$16*$L$5*$O$5*$D16^2/($A16-2*$B16-$L$2)/1000000 E17 F16 =2*$H$16*$L$6*$O$5*$D16^2/($A16-2*$B16-$L$2)/1000000 F17 G20=($O$6*$D16^(2-$P$6)*($A16-2*$B16-$L$2)^$P$6/($Q$6*12^($P$6-1)))*( 4*$P$6/(3*$P$6+1))^$P$6 H20=16/G20 E20=2*$H20*$L$5*$O$6*$D16^2/($A16-2*$B16-$L$2)/1000000 F20=2*$H20*$L$6*$O$6*$D16^2/($A16-2*$B16-$L$2)/1000000 G2=($S$2/60000)/(PI()*$N$2^2/4) H2=$O$5*$N$2*$G2/$Q$5 K2=H2*($N$2/2/1.3)^0.5 K3=H3*($N$2/2/1.441)^0.5

鸿业暖通-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目录 目录 目录 (1)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2) 1.1 功能简介 (2) 1.2 使用说明 (3) 1.3 注意 (8) 第 2 章分段静压复得法 (9) 2.1 传统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缺陷 (9) 2.2 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特点 (10) 2.3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步骤 (11) 2.4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例题 (11)

鸿业暖通空调软件 第 1 章 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1.1 功能简介 命令名称: FGJS 功 能: 风管水力计算 命令交互: 单击【单线风管】【水力计算】,弹出【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如图1-1所示: 图1-1 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 如果主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最长环路 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如果支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除开最长 环路管段外的所有管段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控制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的最大值,如果程序算出的最不 利环路的阻力损失大于端口余压,程序会提醒用户。 当用户需要从图面上提取数据时,点取搜索分支按钮,根据 程序提示选取单线风管。当成功搜索出图面管道系统后,最 长环路按钮可用,单击可以得到最长的管段组。 计算方法程序提供的三种计算方法,静压复得法、阻力平衡法、假定 流速法,可以改变当前的选项卡,就会改变下一步计算所用 的方法,而且在标题栏上会有相应的提示。 计算结果显示包含搜索分支里面选取的管段的一条回路的各个管段数 据。 1.2使用说明 1.从图面上提取数据 单击按钮 2.从文件中提取数据(如果是从图面上提取数据则这步可以跳过) 单击按钮 从打开文件对话框从选取要计算的文件,确定即可。

连续油管钻井水力参数理论计算

连续油管钻井水力计算实例分析 一、计算原始参数 CT 规格:" 78 73 4.8(20.188")3500mm m φ???,级别CT80。 滚筒尺寸(底径x 内宽x 轮缘):260024504200mm φφ?? 采用老井加深工艺,原井筒1500m (5-1/2”和7”套管)加深钻井1000m 和2000m ,参考大量实例,钻头采用4-3/4”和6-1/8’牙轮钻头或PDC 钻头,螺杆马达采用3-3/4”和4-3/4”规格。 钻井液采用清水和一种水基泥浆(ULTRADRIL 钻井液),其流体参数为: ρl =1180kg/m 3,n=0.52564,k=0.8213Pa.s n ,粘度为45.5mPa.s 。 二、泵压计算 P P P P P P P =?+?+?+?+?+?泵工具CT 直管汇钻头环空CT 盘 (一)管内压降计算模型 CT 内流体的摩阻损失通常表示为压力降低的形式,即: 2 2f L v P f d ρ?= 中L 和d 分别是管长和管径,v 是管内的平均速度,f 是范宁Fanning 摩擦因子,它与流体的雷诺数、管壁的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二)清水(牛顿流)介质管内摩阻计算 1.雷诺数计算及狄恩数计算 e R d N ρν μ = 式中,N Re 为雷诺数,无量纲; ρ为液体密度,kg/m 3; ν为循环介质在管路中的平均流速,m/s ; d 为模拟连续油管内径,m ; μ为牛顿流体的动力粘度,Pa*s ; 狄恩数(Dean)是研究弯管流动阻力的基本无量纲数:

De N N = 其中r 0为连续油管内径,R 为连续油管弯曲半径,N Re 为雷诺数。 2.直管摩阻系数计算模型 (1)层流 对于直管,范宁摩阻系数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Re 16 SL f N = (2)紊流 对管内单向流摩阻系数公式进行了分析,当不考虑管粗糙度,在紊流光滑区(3*103

通风管道设计计算

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在进行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前,必须首先确定各送(排)风点的位置和送(排)风量、管道系统和净化设备的布置、风管材料等。设计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各管段的管径(或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保证系统内达到要求的风量分配,并为风机选举和绘制施工图提供依据。 进行通风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有很多,如等压损法、假定流速法和当量压损法等。在一般的通风系统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等压法和假定流速法。 等压损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有相等的压力损失为前提的。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将总压力按风管长度平均分配给风管各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尺寸。对于大的通风系统,可利用等压损法进行支管的压力平衡。 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计算出风管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再对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达到平衡。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步骤 800m /h 3 1500m /h 31 2 3 4000m /h 3 4 除尘器 6 5 7

图6-8 通风除尘系统图 一般通风系统风倌管内的风速(m/s)表6-10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表6-11 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如图6-8),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以风量和风速不变的风管为一管段。一般从距风机最远的一段开始。由远而近顺序编号。管段长度按两个管件中心线的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弯头、三通)本身的长度。 2、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风速对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消耗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压力损失增大,动力消

鸿业暖通_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目录 目录 (1) 第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2) 1.1 功能简介 (2) 1.2 使用说明 (3) 1.3 注意 (8) 第2 章分段静压复得法 (9) 2.1 传统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缺陷 (9) 2.2 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特点 (10) 2.3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步骤 (11) 2.4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例题 (11)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1.1功能简介 命令名称:FGJS 功能:风管水力计算 命令交互: 单击【单线风管】【水力计算】,弹出【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如图1-1所示: 图1-1 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 如果主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最长环路 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如果支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除开最长 环路管段外的所有管段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控制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的最大值,如果程序算出的最不 利环路的阻力损失大于端口余压,程序会提醒用户。 当用户需要从图面上提取数据时,点取搜索分支按钮,根据 程序提示选取单线风管。当成功搜索出图面管道系统后,最 长环路按钮可用,单击可以得到最长的管段组。 计算方法程序提供的三种计算方法,静压复得法、阻力平衡法、假定 流速法,可以改变当前的选项卡,就会改变下一步计算所用 的方法,而且在标题栏上会有相应的提示。 计算结果显示包含搜索分支里面选取的管段的一条回路的各个管段数 据。 1.2使用说明 1.从图面上提取数据 单击按钮 2.从文件中提取数据(如果是从图面上提取数据则这步可以跳过) 单击按钮 从打开文件对话框从选取要计算的文件,确定即可。 3.选择要计算的方法,设置好相应的参数 静压复得法: 是最不利环路最末端的分支管(不是从最 后一根支管)的风速。

风系统水力计算

风道的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是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部分。它是在确定了系统的形式、设备布置、各送、排风点的位置及风管材料后进行的。 水力计算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系统中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阻力损失,选择风机。 3.2.1 水力计算方法 风管水力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等压损法 该方法是以单位长度风道有相等的压力损失为前提条件,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将总压力值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各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确定风管断面尺寸,该法适用于风机压头已定及进行分支管路阻力平衡等场合。 (2)假定流速法 该方法是以技术经济要求的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再根据风量来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目前常用此法进行水力计算。 (3)静压复得法 该方法是利用风管分支处复得的静压来克服该管段的阻力,根据这的断面尺寸,此法适用于高速风道的水力汁算。 3.2.2水力计算步骤 现以假定流速法为例,说明水力计算的步骤: (1)绘制系统轴测示意图,并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通常把流量和断面尺寸不变的管段划为一个计算管段。 (2)确定合理的气流速度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运行费用低,但是风管断面尺寸大,耗材料多,建造费用大。反之,流速高,风管段面尺寸小,建造费用低,但阻力大,运行费用会增加,另外还会加剧管道与设备的磨损。因此,必须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合理的流速,表3-2,表3-3,表3-4列出了不同情况下风管内空气流速范围。

时应首先从最不利环路开始,即从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确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尽量采用通风管道的统一规格。 ⑷其余并联环路的计算 为保证系统能按要求的流量进行分配,并联环路的阻力必须平衡。因受到风管断面尺寸的限制,对除尘系统各并联环路间的压损差值不宜超过10%,其他通风系统不宜超过15%,若超过时可通过调整管径或采用阀门来进行调节。调整后的管径可按下式确定 225 .0''? ? ? ????=P P D D mm 式中 'D ——调整后的管径,m ; D 一原设计的管径,m ; P ?——原设计的支管阻力,Pa ; 'P ?——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Pa 。 需要指出的是,在设计阶段不把阻力平衡的问题解决,而一味的依靠阀门开度的调节,对多支管的系统平衡来说是很困难的,需反复调整测试。有时甚至无法达到预期风量分配,或出现再生噪声等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强风管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减少阻力平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在设计阶段阻力平衡问题的解决。 (5)选择风机 考虑到设备、风管的漏风和阻力损失计算的不精确,选择风机的风量,风压应按下式考虑考虑 L K L L f = m 3/h P K P f f ?= Pa 式中 f L ——风机的风量,m 3 /h ; L ——系统总风量,m 3 /h ; f P ——风机的风压,Pa ; P ?——系统总阻力,Pa ; L K ——风量附加系数,除尘系统L K =-;一般送排风系统L K =;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第四节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一、井架基础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面上的压力 P 基= 式中: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n ——动负荷系数(一般取1.25~1.40); Q O ——天车台的负荷=天车最大负荷+天车重 量,t ; Q B ——井架重量,t ; (二)土地面上的压力 P 地=P 基+W 式中: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W ——基础重量,t (常略不计)。 (三)基础尺寸 1、顶面积F 1= 式中:F 1——基础顶面积,cm2; B 1——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为 28.1kg/cm2=0.281MPa) 2、底面积F 2= 式中:F 2——基础底面积,cm 2; B 2——土地抗压强度,MPa ; 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 3、基础高度 式中:H ——基础高度,m ; F2、F1分别为基础的底面积和顶面积,cm 2;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nQ O +Q B 4 P B P B

B3——混凝土抗剪切强度(通常为3.51kg/cm2=0.351MPa)。 (二)混凝土体积配合比用料计算 1、计算公式 配合比为1∶m∶n=水泥∶砂子∶卵石。根据经验公式求每1m3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如下: 2、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见表1-69。 混凝土 用途 体积 配合比 每立方米混凝 土 每立方米砂子每立方米石子 每1000公斤水 尼 水泥 kg 砂子 m3 石子 m3 水泥 kg 石子 m3 混凝 土 m3 水泥 kg 砂子 m3 混凝 土 m3 砂子 m3 石子 m3 混凝 土 m3 1.坚硬土壤上的井 架脚,小基墩井架 脚,基墩的上部 分。 1∶2∶4 335 0.45 0.90 744 2 2.22 372 0.5 1.11 1.35 2.70 2.99 2.厚而大的突出基 墩。 1∶2.5∶5 276 0.46 0.91 608 2 2.20 304 0.5 1.10 1.57 3.10 3.63 3.支承台、浇灌坑 穴及其他。 1∶3∶6 234 0.46 0.93 504 2 2.15 253 0.5 1.08 2.0 4.0 4.27 4.承受很大负荷和 冲击力的小基墩。 1∶1∶2 585 0.39 0.78 1500 2 2.56 750 0.5 1.28 0.67 1.34 1.71 5.承受负荷不大的 基墩。 1∶4∶8 180 0.48 0.96 375 2 2.08 188 0.5 1.04 2.70 5.40 5.60 二、井身质量计算公式 (一)直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角全角变化率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公式2

A B C D E F G H I J 1 油 管层数油管增加的 径向长度 每层 长度 总长 度 弯曲 半径 r0/ R v 管 雷 诺 管 f管 管内 摩阻 2 1 0.0365 260. 32 260. 32 1.33 7 0.0 237 3. 17 202 031 0.00 6159 0.51 3 2 0.1059 273. 83 534. 15 1.40 6 0.0 225 3. 17 202 031 0.00 6130 0.53 4 3 0.1752 287. 34 821. 49 1.47 5 0.0 215 3. 17 202 031 0.00 6103 0.56 5 4 0.2446 300. 85 1122 .33 1.54 5 0.0 205 3. 17 202 031 0.00 6078 0.58 6 5 0.3139 314. 35 1436 .69 1.61 4 0.0 196 3. 17 202 031 0.00 6055 0.61 7 6 0.3833 327. 86 1764 .55 1.68 3 0.0 188 3. 17 202 031 0.00 6033 0.63 8 7 0.4526 341. 37 2105 .92 1.75 3 0.0 181 3. 17 202 031 0.00 6012 0.65 9 8 0.5220 354. 88 2460 .80 1.82 2 0.0 174 3. 17 202 031 0.00 5993 0.68 10 9 0.5913 368. 39 2829 .18 1.89 1 0.0 168 3. 17 202 031 0.00 5975 0.70 11 10 0.6607 381. 89 3211 .07 1.96 1 0.0 162 3. 17 202 031 0.00 5957 0.72 12 11 0.7300 288. 93 3500 .00 2.03 0.0 156 3. 17 202 031 0.00 5941 0.55 13 总摩 阻 6.72

风管的水力计算

风管的水力计算 1、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管段长度和风量 2、选到管段1-2-3-4-5-6为最不利环路,逐步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管段 1-2: 摩擦阻力部分: L=23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88Pa,?Pm1-2=0.88*2.3=2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双层百叶送风口、渐扩口、弯头、多页调节阀、裤衩 三通 双层百叶送风口:查得ζ=3, 渐扩口:查得ζ=0.6 弯头:ζ=0.39 多页调节阀:ζ=0.5 裤衩三通:ζ=0.4,V=3.47m/s 汇总的1-2段的局部阻力为=(3+0.6+0.39+0.5+0.4)*1.2*3.47*3.47/2=35.3Pa 所以1-2段的总阻力为:35.3+2=37.3Pa 管段2-3: 摩擦阻力部分: L=225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0Pa,?Pm1-2=1.0*2.25=2.25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 多页调节阀:ζ=0.5 裤衩三通:ζ=0.4,V=4.34m/s

汇总的2-3段的局部阻力为=(0.5+0.4)*1.2*4.34*4.34/2=10.2Pa 所以2-3段的总阻力为:2.25+10.2=12.5Pa 管段3-4: 摩擦阻力部分: L=84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33Pa,?Pm1-2=1.33*8.4=11.2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四通:ζ=1,V=5.56m/s 局部阻力=1*1.2*5.56*5.56/2=18.5Pa 所以管段3-4的总阻力 为:11.2+18.5=29.7Pa 管段4-5: 摩擦阻力部分: L=11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93Pa,?Pm1-2=0.93*1.1=1.023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70?防火阀、静压箱 70?多页调节阀:ζ=0.5,V=5.56m/s 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 局部阻力=0.5*1.2*5.56*5.56/2+30=39.25Pa 所以管段4-5的总阻力 为:1.023+9.25+30=40.25Pa 管段5-6: 单层百叶风口:ζ=3,V=3.17m/s 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 局部阻力=3*1.2*3.17*3.17/2+30=48Pa 所以管段5-6的总阻力为:48Pa 机外余压=机外静压+机外动压=沿程阻力+局部阻力+风管系统最远送风口的动压 =37.3+12.5+29.7+40.25+48+1.2*3.47*3.47/2=175Pa 机外静压=机外余压-设备出口处的动压

风管的水力计算

1、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管段长度和风量 2、选到管段1-2-3-4-5-6为最不利环路,逐步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管段1-2: 摩擦阻力部分: L=23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88Pa,△Pm1-2=0.88*2.3=2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双层百叶送风口、渐扩口、弯头、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 双层百叶送风口:查得ζ=3, 渐扩口:查得ζ=0.6 弯头:ζ=0.39 多页调节阀:ζ=0.5 裤衩三通:ζ=0.4,V=3.47m/s 汇总的1-2段的局部阻力为=(3+0.6+0.39+0.5+0.4)*1.2*3.47*3.47/2=35.3Pa 所以1-2段的总阻力为:35.3+2=37.3Pa 管段2-3: 摩擦阻力部分: L=225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0Pa,△Pm1-2=1.0*2.25=2.25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 多页调节阀:ζ=0.5 裤衩三通:ζ=0.4,V=4.34m/s 汇总的2-3段的局部阻力为=(0.5+0.4)*1.2*4.34*4.34/2=10.2Pa 所以2-3段的总阻力为:2.25+10.2=12.5Pa 管段3-4: 摩擦阻力部分: L=84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33Pa,△Pm1-2=1.33*8.4=11.2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四通:ζ=1,V=5.56m/s

局部阻力=1*1.2*5.56*5.56/2=18.5Pa 所以管段3-4的总阻力为:11.2+18.5=29.7Pa 管段4-5: 摩擦阻力部分: L=11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93Pa,△Pm1-2=0.93*1.1=1.023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70℃防火阀、静压箱 70℃多页调节阀:ζ=0.5,V=5.56m/s 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 局部阻力=0.5*1.2*5.56*5.56/2+30=39.25Pa 所以管段4-5的总阻力为:1.023+9.25+30=40.25Pa 管段5-6: 单层百叶风口:ζ=3,V=3.17m/s 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 局部阻力=3*1.2*3.17*3.17/2+30=48Pa 所以管段5-6的总阻力为:48Pa 机外余压=机外静压+机外动压=沿程阻力+局部阻力+风管系统最远送风口的动压 =37.3+12.5+29.7+40.25+48+1.2*3.47*3.47/2=175Pa 机外静压=机外余压-设备出口处的动压 =175-1.2*5.56*5.56/2=156.5Pa 风管不平衡率的计算: 风管4-7-8的总阻力为: 管段8-7: 摩擦阻力部分: L=23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89Pa,△Pm1-2=0.89*2.3=2Pa 局部阻力部分: 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双层百叶送风口、渐扩口、弯头、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第四节钻井常用计算公式一、井架基础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面上的压力 P基= 式中:P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n——动负荷系数(一般取1.25~1.40); Q O——天车台的负荷=天车最大负荷+天车重量,t; Q B——井架重量,t; (二)土地面上的压力 P地=P基+W 式中:P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P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W——基础重量,t(常略不计)。 (三)基础尺寸 1、顶面积F1= 式中:F1——基础顶面积,cm2; B1——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为28.1kg/cm2=0.281MPa) 2、底面积F2= 式中:F2——基础底面积,cm2; B2——土地抗压强度,MPa; P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3、基础高度 式中:H——基础高度,m; F2、F1分别为基础的底面积和顶面积,cm2; P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B3——混凝土抗剪切强度(通常为3.51kg/cm2=0.351MPa)。(二)混凝土体积配合比用料计算 1、计算公式 nQ O +Q B 4 P 基 B 1 P 地 B 2

配合比为1∶m∶n=水泥∶砂子∶卵石。根据经验公式求每1m3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如下: 2、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见表1-69。 表1-69 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 混凝土 用途 体积 配合比 每立方米混凝 土 每立方米砂子每立方米石子 每1000公斤水 尼 水泥 kg 砂子 m3 石子 m3 水泥 kg 石子 m3 混凝 土 m3 水泥 kg 砂子 m3 混凝 土 m3 砂子 m3 石子 m3 混凝 土 m3 1.坚硬土壤上的 井架脚,小基墩井 架脚,基墩的上部 分。 1∶2∶4335 0.45 0.90 744 2 2.22 372 0.5 1.11 1.35 2.70 2.99 2.厚而大的突出 基墩。 1∶2.5∶5 276 0.46 0.91 608 2 2.20 304 0.5 1.10 1.57 3.10 3.63 3.支承台、浇灌坑 穴及其他。 1∶3∶6234 0.46 0.93 504 2 2.15 253 0.5 1.08 2.0 4.0 4.27 4.承受很大负荷 和冲击力的小基 墩。 1∶1∶2585 0.39 0.78 1500 2 2.56 750 0.5 1.28 0.67 1.34 1.71 5.承受负荷不大 的基墩。 1∶4∶8180 0.48 0.96 375 2 2.08 188 0.5 1.04 2.70 5.40 5.60 二、井身质量计算公式 (一)直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角全角变化率

喷射钻井水力参数计算方法

SY/T5234-91 喷射钻井水力参数计算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喷射钻井水力参数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喷钻井水力参数计算。 2计算公式中的符号、名称及单位(见表1) 表1 序号符号名称单位 1 A b井底面积mm2 2 A J喷嘴面积mm2 3 D 钻柱外径mm 4 D b钻头直径mm 5 D h井径mm 6 D p 钻杆外径mm 7 D ro 岩屑直径mm 8 d 钻柱内径mm 9 F J 射流冲击力N 10 f o 环空净化系数—— 11 H 井深m 12 H o 临界井深m 13 K 钻井液稠度系数Pa·s n 14 k a 环空压耗系数—— 15 k b 钻头压降系数—— 16 k c 钻铤压耗系数—— 17 k ci 钻铤内压耗系数—— 18 k i 管内压耗系数—— 19 k p 钻杆压耗系数—— 20 k pi 钻杆内压耗系数—— 21 k tp 地面管汇压耗系数—— 22 L 钻柱长度m 23 L e钻铤长度m 24 L p钻杆长度m 25 N b钻头水功率kW 26 N S钻井泵实际水功率kW 27 N r钻井泵额定水功率kW 28 n 钻井液流性指数——

序号符号名称单位 29 P a环空压耗Mpa 30 P b钻头压降Mpa 31 p c 钻铤压耗Mpa 32 p i 钻柱内压耗Mpa 33 p p 钻杆压耗Mpa 34 p po 钻井循环压耗Mpa 35 p r 钻井泵额定泵压Mpa 36 p s 钻井泵工作压力Mpa 37 p sp地面管汇压耗MPa 38 Q 排量L/s 39 Q opt 最优排量L/s 40 Q r 额定排量L/s 41 Re 环空雷诺数--- 42 N u 钻头单位面积水功率W/mm2 43 νa环空返速m/s 44 ν c 临界返喷m/s 45 νj射流喷速m/s 46 νsi岩屑滑落速度m/s 47 μp塑性粘度mPa·s 48 μf钻井液粘度mPa·s 49 ρm钻井液密度g/cm3 50 ρro 岩屑密度g/cm3 51 τy屈服值Pa 52 η钻井泵水功率利用率—— 53 θ600旋转粘度计600r/min读数—— 54 θ300旋转粘度计300r/min读数—— 55 θ200旋转粘度计200r/min读数—— 56 θ100旋转粘度计100r/min读数—— 3 喷射钻井水力参数计算公式 3.1塑性粘度 μp=θ600-θ300 (1) 3.2屈服值 τy=0.479(2θ300-θ600) (2) 3.3流性指数 n=3.32log θ600 (3) θ300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

Dim t As Integer Private Sub Frame1_DragDrop(Source As Control, X As Single, Y As Singl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t = 1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t = t - 1 If (t = 0) Then Timer1.Enabled = False Me.Hide Form2.Show End If End Sub

VERSION 5.00 Begin VB.Form Form1 Caption = "连续油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 ClientHeight = 8160 ClientLeft = 120 ClientTop = 450 ClientWidth = 15435 FillColor = &H000080FF& LinkTopic = "Form1" LockControls = -1 'True ScaleHeight = 8160 ScaleWidth = 15435 StartUpPosition = 3 '窗口缺省 WindowState = 2 'Maximized Begin VB.Timer Timer1 Interval = 1000 Left = 9600 Top = 7560 End Begin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032073.html,bel Label2 Caption = " 欢迎使用 CT钻井水力参 BeginProperty Font Name = "宋体" Size = 21.75 Charset = 134 Weight = 700 Underline = 0 'False Italic = 0 'False Strikethrough = 0 'False EndProperty ForeColor = &H8000000D& Height = 2535 Left = 3480 TabIndex = 1 Top = 1680 Width = 9015 End Begin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032073.html,bel Label1 Caption = " 联系方式:948453545@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032073.html," BeginProperty Font Name = "宋体" Size = 15.75 Charset = 134 Weight = 400 Underline = 0 'False Italic = 0 'False Strikethrough = 0 'False EndProperty Height = 975 Left = 10920 TabIndex = 0 Top = 7200 Width = 4455 End End

钻井水力参数计算

已知:某216mm 井眼,井深3005m ,钻具组合为216mmbit+177.8mmDC(309m ,内径71.44mm)+ +127mmDP(内径108.6mm ,2696m),钻井液密度1.35g/cm 3,Φ600=47,Φ300=32,Φ3=4,泵的排量为34.55l/s ,最大泵压 18MPa ,试设计本井段的水力参数。流量系数C=0.98 1.流变参数计算 钻杆内流型指数: 5546.0)32/47log(322.3)/log(322.3300600==ΦΦ=p n 钻杆内稠度系数: )(5146.01022 /47511.01022 /511.05546 .0600n n p Pas K p =?=Φ= 环空流型指数: 4515.0)4/32log(5.0)/log(5.03300==ΦΦ=a n 环空稠度系数: 9786.0511 /511.0511 /511.04515 .0300=?=Φ=a n a K 2.计算钻柱内压力损失 钻杆内分两段,分别是177.8mm 钻铤(309m ,内径71.44mm ),2696mm 钻杆2800米,先分别计算钻柱内水力压力损失。 (1)钻杆内 1)钻杆内流速 s m d Q V i p /725.3) 1086.0(*1415.310 *55.34*442 3 2 == = -π 2)计算管内雷诺数 5.11693554 6.0415546.035146.08 7 .21086 .01035.14138 Re 5546 .01 5546.05546 .025546 .031 2=? ? ? ???+????=? ?? ? ??+= ----p p p p n p p p n n p n i n n K V d ρ 3)判别流态 若n 13703470Re -<,则为层流 若n 13704270Re ->,则为紊流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第四节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一、井架基础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面上的压力 P 基= 式中: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n ——动负荷系数(一般取1.25~1.40); Q O ——天车台的负荷=天车最大负荷+天车重量,t ; Q B ——井架重量,t ; (二)土地面上的压力 P 地=P 基+W 式中: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W ——基础重量,t (常略不计)。 (三)基础尺寸 1、顶面积F 1= 式中:F 1——基础顶面积,cm2; B 1——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为28.1kg/cm2=0.281MPa) 2、底面积F 2= 式中:F 2——基础底面积,cm 2; B 2——土地抗压强度,MPa ; 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 3、基础高度 式中:H ——基础高度,m ; F2、F1分别为基础的底面积和顶面积,cm 2;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B 3——混凝土抗剪切强度(通常为3.51kg/cm 2=0.351MPa )。 (二)混凝土体积配合比用料计算 1、计算公式 nQ O +Q B 4 P 基 B 1 P 地 B 2

配合比为1∶m ∶n=水泥∶砂子∶卵石。根据经验公式求每1m 3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如下: 2、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见表1-69。 表1-69 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 二、井身质量计算公式 (一)直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角全角变化率 式中:G ab ——测量点a 和b 间井段的井斜全角变化率,(°)/30m ;

△L ab——测量点a和b间的井段长度,m; αa——测量点a点处的井斜角,°; αb——测量点b点处的井斜角,°; △Φab——测量点a和b之间的方位差,△Φab=Φb-Φa,°。 2、井底水平位移 式中:S Z——井底水平位移,m; N O——井口N座标值,m; N n——实际井底N座标值,m; E O——井口E座标值,m; E n——实际井底E座标值,m。 3、最大井斜角 根据井深井斜测量数据获取或井斜测井资料获得。 4、平均井径扩大系数 式中:C p——平均井径扩大系数,无因次量 D实——实际平均井径,mm; D b——钻头名义直径,mm。 5、最大井径扩大系数 式中:C max——最大井径扩大系数,无因次量; D max——实际最大井径,mm; D b——钻头名义直径,mm。 (二)定向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同(一) 2、定向井井底水平偏差距 式中:S s——定向井井底水平偏差距,m; N d——设计井底座标,m; N n——实际井底的N座标,m;

水力计算说明书

水力计算说明书 一.风管水力计算 风管压力损失计算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如下两个问题: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确定好设备布置、风量、管道走向等之后,应经济合理地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以保证实际风量符合设计要求;计算系统总阻力,以确定风机的型号及相应的电机;计算风机及相应电机是否满足要求。 本设计中,风管压力损失计算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风管计算方法来确定。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计算步骤: ①绘制空调系统轴测图,并对各段风管进行编号,标注。 ②设定风管内的合理流速。 ③根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④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 为了保证各送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必须进行阻力平衡计算。一般的空调系统要求并联管路之间的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若超出上述规定,则应采用下面几种方法使其阻力平衡。 ①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支管管径; ②在支管断面尺寸不变情况下,适当调整支管风量; ③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支管加平衡阀。 (2)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计算风管的压力损失:通过对风管的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的计算,最终确定风管的尺寸。 ①矩形风管截面积: 3600 ×= V L S 其中:L 为风管的流量,单位:m3/h V 为风管假定的流速,单位:m/s ,本设计中取V=9m/s ②沿程压力损失: L R P m m =Δ 其中:R m 为单位长度的比摩阻, Pa/m L 为管长,m

③局部压力损失: 2 ρξp 2 m v = 其中:ξ为局部阻力系数; ρ为空气的密度,kg/m 3 ν与ξ对应的风道断面平均速度,m/s 。 ④风管的压力损失 s j m P P P P ΔΔΔΔ++= 其中, s P Δ为风系统设备阻力,Pa 。 (2)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 计算结果如下: 各机组出口送风管管径汇总 风管管径 空调机组 楼层 设备型号 送风量m3/h 制冷量KW 机组管径 长*宽 实际流速 覆盖区域散流器个数 负一层 KBG50-4 8623.8 135 630*320 11.13 9 KBG80-6 8623.8 135 800*320 10.65 9 KBG120-4 11498.4 180 1000*400 9.98 12 KBG70-4 7665.6 120 800*320 10.45 8 KBG70-4 5749.2 90 630*320 11.09 6 KBG80-4 8623.8 135 800*320 10.87 9 KBG60-4 5749.2 90 630*320 11.02 6 KBG80-4 5749.2 90 630*320 10.78 6 KBG70-4 7665.6 120 630*320 10.34 8 KBG70-4 7665.6 120 630*320 10.75 8 KBG70-4 7665.6 120 630*320 10.35 8 KBG100M-4 14373 225 1000*400 9.57 15 KBG140-4 14373 225 1000*400 9.43 15 KBG70-4 7665.6 120 630*320 10.57 8 KBG70M-4 4791 75 630*320 11.01 5 一层 KBG120-6 15264.2 229.6 800*400 12.02 14 KBG120-4 15264.2 229.6 1000*400 11.93 14 KBG80-4 9812.7 147.6 1000*320 10.83 9 KBG80-4 11993.3 180.4 800*320 11.59 11 KBG80-4 10903 164 630*320 12.45 10 KBG80-4 9812.7 147.6 800*320 10.37 9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评论(3)浏览(1777)[转帖]2010-7-23 15:03:56 §8.3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一.风道水力计算方法 风道的水力计算是在系统和设备布置、风管材料、各送、回风点的位置和风量均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风道水力计算方法比较多,如假定流速法、压损平均法、静压复得法等。对于低速送风系统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而高速送风系统则采用静压复得法。 1.假定流速法 假定流速法也称为比摩阻法。这种方法是以风道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因素,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的风速,再根据风管的风量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阻力。这是低速送风系统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压损平均法 压损平均法也称为当量阻力法。这种方法以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相等为前提。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取最长的环路或压力损失最大的环路,将总的作用压力值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环路的各个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所分配的压力损失值,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差值小于15%。一般建议的单位长度风管的摩擦压力损失值为0.8~1.5Pa/m。该方法适用于风机压头已定,以及进行分支管路压损平衡等场合。 3.静压复得法 静压复得法的含义是,由于风管分支处风量的出流,使分支前后总风量有所减少,如果分支前后主风道断面变化不大,则风速必然下降。风速降低,则静压增加,利用这部分“复得”的静压来克服下一段主干管道的阻力,以确定管道尺寸,从而保持各分支前的静压都相等,这就是静压复得法。此方法适用于高速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 二.风道水力计算步骤 以假定流速法为例: 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3.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的环路。

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

第 2 章气体管流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2-1 某工程中的空调送风管网,在计算时可否忽略位压的作用?为什么?(提示:估计位压作用的大小,与阻力损失进行比较。) 答:民用建筑空调送风温度可取在15~35℃(夏季~冬季)之间,室内温度可取在25~20℃(夏季~冬季)之间。取20℃空气密度为1.204kg/m3,可求得各温度下空气的密度分别为: 15℃:==1.225 kg/m3 35℃:==1.145 kg/m3 25℃:==1.184 kg/m3 因此: 夏季空调送风与室内空气的密度差为 1.225-1.184=0.041kg/m3 冬季空调送风与室内空气的密度差为 1.204-1.145=0.059kg/m3 空调送风管网送风高差通常为楼层层高,可取H=3m,g=9.807 N/m.s2,则

夏季空调送风位压=9.807×0.041×3=1.2 Pa 冬季空调送风位压=9.807×0.059×3=1.7 Pa 空调送风系统末端风口的阻力通常为15~25Pa,整个空调送风系统总阻力通常也在100~300 Pa之间。可见送风位压的作用与系统阻力相比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但是有的空调系统送风集中处理,送风高差不是楼层高度,而是整个建筑高度,此时H可达50米以上。这种情况送风位压应该考虑。 2-2 如图 2-1-1 是某地下工程中设备的放置情况,热表示设备为发热物体,冷表示设备为常温物体。为什么热设备的热量和地下室内污浊气体不能较好地散出地下室?如何改进以利于地下室的散热和污浊气体的消除? 图 2-1-1 图2-1-2

图 2-1-3 图2-1-4 答:该图可视为一 U 型管模型。因为两侧竖井内空气温度都受热源影响,密度差很小,不能很好地依靠位压形成流动,热设备的热量和污浊气体也不易排出地下室。改进的方法有多种:(1)将冷、热设备分别放置于两端竖井旁,使竖井内空气形成较明显的密度差,如图 2-1-2 ;(2)在原冷物体间再另掘一通风竖井,如图 2-1-3 ;(3)在不改变原设备位置和另增竖井的前提下,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强制竖井内空气流动,带走地下室内余热和污浊气体,如图 2-1-4 。2-3 如图 2-2 ,图中居室内为什么冬季白天感觉较舒适而夜间感觉不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