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优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优思
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优思
作者: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这个世道有些怪异。一方面,人人都说道德好,无人不痛恨、不谴责不道德的现象,而政府也总是在强调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始,虽然社会经济总量在不断高速增长,但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却不少反多,日甚一日,种种公认的丑恶行径,如官场的“跑官买官”和“塌方式腐败”,国企的“穷庙富方丈”,商界的假冒伪劣和食品严重不安全,医院的故意过度治疗与医生收患者红包,学界的学生考试舞弊、学者造假和学霸弄权,以及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坑蒙拐骗、讹诈绑票、黑黄赌毒等等,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不是属于前所未有的现象,就是属于较前更甚的情况,是故“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或“道德滑坡”已成人们的普遍慨叹。而那些所谓社会不存在“道德滑坡”的种种辩词,则均可休矣。
由于这一怪异,不免要生出一系列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回答的疑问:道德真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好东西吗?如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不讲道德?既然社会道德状况不好,社会经济也能持续增长,那社会还需要专门为之花费力气搞道德建设吗?反之,如果道德还是好东西,社会搞道德
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又如何才能让道德建设取得实效,让道德重回人心?
回答这些问题,需从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不是好东西说起。
1、道德到底是不是好东西?对“道德是不是好东西”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道德是什么的确认。关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学界一向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并且始终未获统一。我则根据道德的起源和特点的线索,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可以经得住任何挑战与质疑的定义。这就是,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群体内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规范的总和,直接受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的维系与推动,为人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以满足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与自我完善的需求。[①]这个道德定义包含以下信息。其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特殊性在于它出自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不同于法律、政策、体制、纪律、规章等制度性社会规范,它们均出于组织的制定。另一个特点是道德除了有行为规范,还有品质规范,如仁爱、仁慈、明智、勇敢、节制、忠诚、慷慨、谦虚等等,都是对人品质的要求,而制度和习俗等其他所有类型的社会规范,则仅有行为规范而没有品质规范。这就既将道德与制度相区别,也将道德与习俗相区别。此外,道德的直接维系后盾是社会舆论与个人信念,也不同于制度所拥有的直接后盾,即组织权力、国家机器和合法暴力。其二,道德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与人类创造的其他所有果实
一样,也属于人的创造物,其目的也在于满足人的需求,并因而成为服务于人的工具。既然如此,道德在本质上自然会是一个有益于人的好东西。其三,道德作为人的工具之一也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它是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的方式来满足人的两种特定需求的。这两种特定需求即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需求和自我完善的需求。道德之所以能使人们相互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于道德作为规范总和,本身含有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性规范,并且所有此类规范,诸如公正、公平、平等、正义、博爱、仁爱、仁慈、友善、团结、互尊、互利、互助、宽容、慷慨、谦虚、诚信、勿说谎、勿偷盗、不骂人、不打人、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从其含义来看,就知道它们全都不是为了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而是为了追求人际关系的融洽与温馨。道德之所以能使人自我完善,则在于道德作为规范总和,除了内含协调性规范之外,还含有自为性规范,也可谓自理性规范。如果说协调性道德是用来规导、调节人与人之间或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以指示各主体应如何相互对待、如何相互交往,那自为性道德首先是用来规导、塑造主体自身的。它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或德性。
自为性道德规范既有劝人不断进取的内容,也有告诉人如何应世、应变和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容。前者如勇敢、坚毅、刚强、刻苦、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豁达、乐观、明智、智慧、勤奋、开拓、创新、激流勇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后者如贵己、重生、全身、尽年、自保、自爱、节制、节俭、制怒、隐忍、顺世、遁世、游世、无为、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不为物悲、知足常乐、宁静致远、激流勇退、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这就说明,各种自为性道德规范的用意都绝不是要人听凭自然、随波逐流、自我放纵、自我堕落,而是个人人格的有意识地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或有利于个人的生存生活,或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发展,或有利于个人人格的提升。[②]因此,道德作为“好东西”,既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有自我完善的作用。而这两种作用必然都能提升个人的人生价值。因为一个有良好德性的人,一方面会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在追求和谐人际关系时,愿意施爱于人,贡献于天下,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高尚之人,甚至能由此而以“立德”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朽。不仅如此,道德也必然会有益于社会。因为协调性道德规范的存在和功能表明,一个人人讲道德的社会,自然就是一个有和谐人际关系
的社会,而一个有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自然就是一个稳定、有序而平稳发展的良性社会。2、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益?道德虽有以上好处于人,为何却无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理论界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经济的发展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的“道德经济二律背反论”和近期出现的“腐败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腐败经济学”之类说法,更是把道德放到了经济发展的对立面,似乎道德不仅无助于经济发展,甚至还有碍、有害于经济发展。对此我要说的是,以上说词或是出于不明事理的妄言,或是出于抵制政府强力反腐败的故意。可以承认,我国在社会道德呈滑坡态势的背景下,社会经济总量确实依然一直在持续增长,但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道德无益于经济。因为如果社会道德未滑坡,那么,我国此时的经济状况一定会比目前已有的经济状况更好,并且还会是好很多。道德也有经济效益,其道理在于,道德既然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一定会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收益就越大,于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乃至社会财富亦会越多越大。俗话说“好邻居不扎篱笆墙”,此喻甚佳。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我们就不必花那么多的钱装防盗门窗;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在交易前就不必做那么多防范违约被坑的功课,在交易过程中和过程后,也不必扯皮拉筋打官司,耗神耗诉讼费;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违法乱纪的贪污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