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论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封建体制变化的表现
社会经济的调整和生产关系和变革,农奴的解放和城市居民的分化,农奴的解放和城市居民的分化,英、法王权的加强,
2英法两国等级议会制的比较。

等级议会制;在英国叫国会,在法国叫三级会议,在实质上都是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都是封建君主控制下的王国政府的组成部分,职能与近代代议机关有本质差别。

但两国在形成过程、权限上有不同。

英国议会君主制是通过大贵族、城市市民、骑士和农民与国王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英国国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

13世纪并未定型,大贵族常常单独召开,骑士和市民只是有时参加,何时召开、召开形式均由国王决定,主要决定权在国王和大贵族。

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院。

由于骑士和市民的利益比较接近,因此一起开会,共同商量问题,并共同向国王提出请愿书。

这也成为国会立法权的源渊。

(百年战争中,下院议员联合一致,一经济上支持国库交换政治上利益。

14世纪末,下院权利达到“若要收非传统新税,必须经过下院同意,及具有批准赋税权.......到后来每种新法律出台,也要由下院请愿书中出现。

)议会的职能是批准赋税、颁布法律,审理重大案件、咨询国策。

法国议会一开始国王与市民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中小封建主也支持王权。

在市民支持下,1302年召开第一次议会。

会议的召开及代表名额由国王决定。

三级会议的召开与国王敛财富有关,只是国王与各等级商量作捐献,并不含有批准赋税或控制税收的意义。

等级会议不能限制王权,只是封建统治的辅助机构,是王权加强的支柱。

会议的召开
3,百年战争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两国的影响
原因;第一,王位继承问题,第二,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地,第三,争夺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地区
百年战争对英格兰和法国的人民都是大灾难,当时又流行黑死病,两国受到战争和疫病双重打击,普遍经济重创,民不聊生。

法国身为战事进行之地,国土满目沧痍,人民流离失所。

但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

反之,英格兰则一无所获、丧失几乎所有的法国领地,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

4论述德意两国这一时期的某些特点
一.中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1,特点一,政治上四分五裂,皇权软弱,诸侯势力强大;不断外侵,也削弱国力,加上长期政教之争,阻碍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2,特点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化进程缓慢,首先德国的封建关系产生较晚,封建化进程缓慢;虽然有很多城市,但多集中沿海,主要海外贸易,未成为国家统一的中心。

三、四分五裂的意大利
特点一;政治上四分五裂,长期受到外来侵略,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侵略;阻碍了意大利的发展和国家统一。

特点二;意大利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

意大利城市的恢复和发展最早最快,工商业也十分繁荣。

但没有形成统一市场和国家政治,经济中心。

四、城市共和国-----意大利中古最著名的城市共和国当为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这些
城市在反对封建贵族斗争中取胜,形成城市共和国。

5,介绍西班牙国家再征服运动
8世纪,在阿拉伯大规模军事征服逼迫下,1小部分西班牙基督徒退缩到半岛北部边陲的荒凉山区,逐渐形成了阿斯特亚、那瓦尔等独立的小封建政权。

10世纪时,又演变成卡斯提尔、莱昂等封建国家。

11世纪,卡斯提尔兼并莱昂,成为卡斯提尔王国。

同时,在半岛西部地区兴起了葡萄牙王国。

由查理帝国“西班牙边区”发展而来的阿拉冈王国在12世纪也出现在半岛东北地区。

这几个基督教国家利用倭马亚王朝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向穆斯林展开反攻,史称“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为“列康吉斯达”,意即“再征服”)。

广义地说,“再征服运动”始于8世纪,结束于1492年,前后共计700余年。

“再征服运动”就现象而言,是两种不同宗教、不同种族间的战争。

但其本质仍是西欧封建主夺取土地、扩张势力的封建战争。

它的高潮期与欧洲东部十字军东侵的高潮期,在时间上大体相同,绵延数百年之久。

卡斯提尔和阿拉冈是推进“再征服运动”的两个主要国家。

1085年,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六世攻占原西哥特王国故都托莱多;1212年,在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组织下,由法国、葡萄牙、阿拉冈、卡斯提尔等西欧各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在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八世统率下,同阿尔摩哈德王朝哈里发的数十万大军在托罗萨会战,取得辉煌战果,使“再征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236年,卡斯提尔攻占科尔多瓦,1248年再陷塞维利亚;阿拉冈也在此前后占领了巴伦西亚和巴利阿利群岛。

13世纪末,穆斯林只剩下半岛南端一隅的格拉那达王国。

名词解释
孟福尔议会:
贞德: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女英雄。

1428年英国围攻奥尔良。

奥尔良是卢瓦河上的要冲,是通往南方的门户,保卫奥尔良是关法国命运的决战。

法国农村姑娘贞德于1429年晋见国王,获准率领军队解救奥尔良。

5月间,经过艰苦奋战,大败英军,奥尔良之围解除,贞德威名远扬,荣获“奥尔良姑娘”的尊号。

1430年,在康边附近的战役中贞德为勃艮第党人所俘,并以4万法郎的价格卖给英国人。

1413年5月24日,贞德在卢昂被宗教法庭判以女巫的罪名并处以火刑,骨灰被仍进塞纳河。

模范议会:英国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

在英国“大会议”之后产生。

1265年1月,德•孟福尔依靠贵族、教士和市民的支持,战胜国王之后,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的规定,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大会议,它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集议会。

仿照大会议的代表成分,出席议会的除大贵族、教士外,每郡有2 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

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

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在根本利益、要求上各不相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各郡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经常单独在一起。

但是,中世纪时期的大会议、模范议会及1343年由两院组成的议会都只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还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

196僧侣骑士团
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

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

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

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

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

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

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
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

“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与世界上古史相比较,世界中古史有哪些特点?如何学习世界中古史?
1)世界中古史是划分区域的世界史:从文明点到文明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从闭塞到开放、从分散到整体。

2)中世纪是封建主义发展的时代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封君封臣、封土、王权与领主权中国:封建专制、封建大一统..西欧:分权与分裂、王权有限3)中世纪是信仰大发展的时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4) 世界中古文明是内源性与外源性混成的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法兰克文明
2、请运用整体世界史的观点,分析公元前后亚欧民族大迁徙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两大世界的相互交往和渗透:
(1)先进的农耕世界和落后的游牧世界
农耕世界:广泛使用铁器工具,农耕不断发展;手工业成就突出,防治、冶金及金属加工、制陶、造船等已普遍,精神文化亦获得相当成就;社会组织比较完备;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先进性。

游牧世界:仍处于原始闭塞状态,畜牧为主要生产部门,偶有农耕,几乎无手工业,所需农产品及手工业产品从农耕世界取得,比之农耕世界其社会经济相对落后。

(2)两大世界的交流与渗透
两大世界交流方式: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力冲突。

和平友好:是主要交流方式。

南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输入北方游牧民族,并带去了农耕
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制度等。

东西方各帝国还在便捷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进化起着积极作用;同样,游牧民族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及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输入到南方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起了积极作用。

暴力冲突:指两大世界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侵略和征服等。

农耕世界国家常以上国和优秀文明自居,鄙视游牧民族,常以“蛮人”“蛮族”。

中国古代称北方民族为蛮,夷,戎,狄
即为此种态度。

农业大国在强盛的时期时常以武力掠取北方土地,役使北方民族,对其进行统治,北方游牧民族,亦常借机入侵南方,掳劫人口,财物等,因而相互战争不断。

(3)两大世界交流的后果:两大世界之间闭塞状况突破,人类文明地区不断扩大,以非
21 洲,美洲和欧洲以及世界文明地区的交往说明后果的状况。

3、试述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背景:(1),圣德太子的改革主要是精神文化方面,没有触及到部民制的基础,但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2),日本留学生对唐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强盛大为赞赏,回国后抨击落后的部民制和和政治的腐败,积极提倡以唐朝为典范,进行政治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大中皇兄和中臣镰足也决心向唐朝学习。

(3),国际环境变化。

日益强大的新罗驱逐了日本在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

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日益深化的社会危机,掌握政权的旧势力毫无办法。

内容:(1),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的高官赐以食封。

(2),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设臵关塞、防人及驿站,各臵官职:(3),造户籍、记账,实施班田收授法。

(4),改革租税制度,实施租庸调新税法。

影响:(1),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新国家奠定了基础,改变了政权性质,使之成为新的封建经济服务的上层建筑。

(2),把广大的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分田,地位有所改善,提高其积极性。

(3),改革确立了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大大削弱了豪强氏族的传统特权,限制了对土和人民的争夺,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12、
试析中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长期政治分裂的原因
德意志的政治分裂的原因
(1)帝国定位:迷梦难忘。

德意志政治上的存在是同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15世纪时被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对意大利的干涉,疏于德意志的法律与政治建设。

(2)国家与教会存在太多的冲突。

在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时一直与教皇
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有着许多冲突。

(3)与贵族:很受牵制。

皇帝由选举产生的原则已经牢固确立,并且形成了了七大选侯选举皇帝的制度,德皇查理四世为了稳定政局,防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与1356年,发布“黄金诏书”。

(4)与市民:难以联合。

城市欠发达,组织了汉萨同盟1241—1669)
意大利的政治分裂的原因
(1)北意大利长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且实行的是城市是共和体制。

(2)中部主要是教皇领地,教皇长期称雄
(3)南部意大利在14、15世纪时则是法国和西班牙争夺的对象,数易其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