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110kV变电站电气

一次部分设计

前言

变电站(Substation)改变电压的场所。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主要作用是进行高底压的变换,一些变电站是将发电站发出的电升压,这样一方面便于远距离输电,第二是为了降低输电时电线上的损耗;还有一些变电站是将高压电降压,经过降压后的电才可接入用户。对于不同的情况,升压和降压的幅度是不同的,所以变电站是很多的,比入说远

2 设备的选择 (19)

结束语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一:一次接线图

第一章原始资料及其分析

1.原始资料

待建变电站是该地区农网改造的重要部分,预计使用3台变压器,初期一次性投产两台变压器,预留一台变压器的发展空间。

1.1电压等级

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分别为110kV,35kV,10kV。

110kV :2回

待建变电站

A

B C

35kV : 5回 (其中一回备用) 10kV : 12回 (其中四回备用)

1.2变电站位置示意图:

图1 变电站位置示意图

1.3待建变电站负荷数据(表1)

表1 待建成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负荷数据

电压等级 用户名称 最大负荷(MW ) 回路数 供电方式 距离(km ) 负荷性质

35kV

铝厂

15 1 架空 39 Ⅰ 钢厂 10 1 架空 25 Ⅰ A 变电站 15 1 架空 35 Ⅲ B 变电站

20

1

架空

40

电压等级

用户名称 最大负荷(MW ) 回路数 供电方式 距离(km ) 负荷性质 10kV

陶瓷厂 0.56 1 电缆 4 Ⅱ 电机厂 0.5 1 电缆 5 Ⅲ 化肥厂

0.63 2 电缆 4 Ⅱ 仪表厂 0.42 1 电缆 3 Ⅲ 木材厂 0.8 1 架空 14 Ⅲ 配电变压器A

0.78

1

架空

15

配电变压

0.9 1 架空16 Ⅲ

器B

其它0.7 2 电缆 4 Ⅲ

备用 2

注:

(1)35kV ,10kV负荷功率因数均取cos¢=0.85

(2)负荷同期率:kt=0.9

(3)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均为Tmax=3500小时/年

(4)网损率为k"=5%

(5)站用负荷为50kW cos¢=0.87

(6)35kV侧预计新增远期负荷20MW,10kV侧预计新增远期符合6MW

1.4地形地质

站址选择在地势平坦地区,四周皆为农田,地质构造洁为稳定区,站址标高在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地震烈度为6度以下。

1.5水文气象

年最低气温为-2度,最高气温为40度,月最高平均气温为37度,年平均气温为22度。

1.6环境

站区附近无污染源

2. 原始资料分析

要设计的变电站由原始资料可知有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由于该变电站是在农网改造的大环境下设计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农忙期和农限期需电量差距较大,而且考虑到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变压器的选择考虑大容量的,尽量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为了彻底解决农网落后的情况,待建变电站的设计尽可能的超前,采用目前的高新技术和设备。待建变电站选择在地势平坦区为以后的扩建提供了方便。初期投入两台变压器,当一台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主变压器的容量应能满足该站总负荷的60%,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应满足一、二级负荷的需要。

第二章 负荷分析

1. 负荷分析的目的

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和方法,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正确无误,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对供电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消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子过早老化甚至烧毁,造成重大损失,由此可见正确负荷计算的重要性。负荷计算不仅要考虑近期投入的负荷,更要考虑未来几年发展的远期负荷,如果只考虑近期负荷来选择各种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那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荷不断增加,不久我们选择的设备和线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所以负荷计算是一个全面地分析计算过程,只有负荷分析正确无误,我们的变电站设计才有成功的希望。

2. 待建变电站负荷计算

2.1 35kV 侧

近期负荷:P 近35 =15+10+15+20=60MW 远期负荷:P 远35 =20MW

∑=n

i Pi 1

=60+20=80MW

P 35=∑=n i Pi 1

k t(1+k ")=80*0.9*(1+0.05)=75.6MW Q 35=P ×tg φ=P ×tg(cos -10.85)=46.853 MVar 视在功率 S g35=

φcos P =85.06

.75=88.941 MV A I N35 =

N

U S 3=

35

3941.88⨯=1.467kA

2.2 10kV 侧

近期负荷:P 近10 =0.56+0.5+0.63+0.42+0.8+0.78+0.9+0.7=5.29MW 远期负荷:P 远10 =6MW

∑=n

i Pi 1

=5.29+6=11.29M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