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共 49张)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04
案例二
某智能住宅楼
06
分析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运行效 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能耗和运维成本,为住 户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THANK YOU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满足人 们生理和心理需求;
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 高建筑质量和耐久性;
考虑节能、节水、节地等环保措 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02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布局
空间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功能性原则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划 分空间,满足各功能区的使用
需求。
美观性原则
运用美学原理,创造和谐、统 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组
合。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节约空间,降低建造
成本。
灵活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变化,设计 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布局设计的要点与技巧
总体布局
根据地形、环境和使用 要求,确定建筑的主次 入口、交通流线、景观
• 技术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建筑的性能 和品质。
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适应性设计
使建筑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具有灵活性和可 变性。
智能化设计
运用智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楼宇自动化 系统、智能家居等。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的建筑构件和部品,实现建筑的快速搭建和拆卸,便 于维修和更新。
水器等。
环保材料
选用可再生、可循环和环保的建 筑材料,如竹木、生态砖等。
自然通风与采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专业技能,为社会 提供优质的公共建筑设计服务。
展望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建筑设计面临着更多挑战,如可持续发 展、智能化、无障碍等。我们将紧跟行业前沿,不断创新,为打造更 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绿色材料
选用环保、可再生、低碳排放的 建材, 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对环境的 影响。
室内环境设计
营造舒适氛围
室内环境设计要致力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体验。通过合理的采光、色彩搭配和家具布置等,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满足人们的 感官需求。
提升使用体验
关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动线流线。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确保建筑物及其 使用者的安全。
节能环保
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用户服务
关注使用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 提升建筑物的公众价值。
成功案例分析一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传 统文化元素。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精细的园景设计和恰当的材料选用,营造出 独特的中国园林风格,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该项目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 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和 舒适性。
应急消防设备
在关键区域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应急消 防设备,为及时扑救提供保障。
节能环保设计
优化能耗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 最大程 度降低建筑的用水、用电和用气 消耗。
可再生能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章2节(NPowerLite)-PPT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章2节(NPowerLite)-PPT
17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8
故宫总平面布局及 天安门、午门、太 和殿三个高潮的设 计。
19
三、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空间的封闭程度首先取决于它的界定 情况:一般地讲,四面围合的空间其 封闭性最强,三面的次之,两面更次 之。当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时,空 间的封闭性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将发 生一种转化—由建筑围合空间而转化 为空间包围建筑。
30
这些手段和方法 大体上可以归纳 成为六个空间形 式: a.通过门洞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b.通过空廊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c.通过两个或一 列柱墩从一个空 间看另外一个空 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31
d.通过建筑物透 空的底层从一个 空间看另外一个 空间; e.通过相邻的两 幢建筑之间的空 隙从一个空间看 另外一个空间; f.通过树丛、山石、 雕像等空隙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内在有机联系, 既体现在外部又体现在内部;既涉及近处又涉及到远处。
1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水上公园建于1950年,三湖九岛风光 秀丽,被誉为津门十景之一。这样一个风景宜 人之地,本来是天津市民散步休闲、该茶室临 水而建,外设水榭,游客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 外,或品茗、或小酌、或领略胡光水色、或与友 人私语畅谈,更有玉树临风、秀色可餐之感
1、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2、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3、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39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期新馆开馆后,国家图书馆 将新增读者座位2900个,日均接待 读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馆舍面积 达25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美国国 会图书馆、莫斯科图书馆的世界第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低层住宅分类
从居住条件“档次”来看依次为: 低层集合式住宅——“叠加别墅”——聚合式别墅——联排式别墅 (townhouse)——并联式别墅——独立式
(1)低层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 A.——内院式: 四合院式、三合院式、小内院式等。
B.——实体式
(2)低层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特点 A.——室内空间的穿插和渗透 B.——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渗透
1、 按照各种居住的物质功能需求(实)来设计住宅。 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到扩展生活需求,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2、 体现和满足居住者的各种精神需求(虚)。
对于很多购买房地产的居住者来说,“感性购买”是导致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3、 追求效率(利益最大化)和学会“浪费”。 该省的地方最大程度地节省;该“浪费”的地方,“浪费”得具有最大价值。 4、居住建筑的外观体现城市特色和文化,与环境协调。
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性质
(1)现实性与理想性 ——居住建筑是现实性最强的建筑 ——居住建筑是人寄托了最多情感和梦想的建筑 (2)特色与综合性 ——不能光靠“卖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最高境界是特色与综合性的统一。 (3)时效性与基本性质 ——居住建筑是具有时效性的(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其时效性往往较强) ——居住建筑的基本性质(生理和心理的休息场所,个性和自由的安全栖息地。) (4)个性与公共审美 ——设计者是公共审美的代表,是对美的猜想,而不是独想和狂想。 ——设计者的任务是在对服务对象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美进行挖掘和探索。 (5)地方性与全球化 ——对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误解(地方文化不仅仅是“地方形式”)。 ——有价值的个性文化是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对于很多购买房地产的居住者来说,“感性购买”是导致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功能分区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功能分区篇

ì “基本间”的设计
5)热工及通风要求
2016-12-9
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二
3.机械通风:容纳大量人流或要求密闭使用的房间可设置通 风设备,由专业人员配合建筑设计进行专门的通风设计。
ì “基本间”的设计
8)艺术要求
v根据不同 性质的房间 进行空间比 例和界面的 处理,创造 具有个性的 空间。
静谧的空间处理,tadao ando
c.人们对室内空间视觉、采光、通风、音响等各方面的要求。
2
ì “基本间”的设计例:办公室单元空间
v面积相同而 比例不同导致 使用效果的不 同
ì “基本间”的设计例:教室单元空间
2016-12-9
ì “基本间”的设计
2)良好的朝向
v 一般朝南为宜;
v 某些要求光线均匀的 房间,如绘图室、美 术室、化验室、药房 、手术室、陈列室等 要求朝北。
塔楼休闲娱ຫໍສະໝຸດ 酒店设备、避难服务式公寓
空中大堂 设备、避难 办公区2
办公区1
空中花园 酒店 LOBBY
写字楼
设备层 商场 地下车库
2016-12-9
塔楼
小结
p 单元间 p 使用程序 p 功能关系 p 功能分区 p 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主次、内外、动静、洁污 p 功能分区的分区方式
分散、水平、垂直
19
5)热工及通风要求 1.热工要求:
v 寒冷地区,建筑上必须采 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 损失,节约能源;
v 炎热地区,防止夏季过热 ,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2.自然通风:
v 通过较好的设计门窗的位 置组织室内的空气流动
v 炎热地区,防止夏季过热 ,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一

公共行政学概述PPT(共 49张)

公共行政学概述PPT(共 49张)
社。 13、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3、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本。
课外阅读:
14、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R·J·斯蒂尔曼编著《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2、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版。 20、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1、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2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25、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26、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7、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二、教材及参考书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五ppt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五ppt课件
内外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艺术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注重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 以及装饰手法等,营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室内外环境。同时,应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 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运用导向性元素如楼梯、走廊等引导人流; 通过暗示性手法如色彩、灯光等营造特定的 空间氛围。
03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与设 计
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体
点是造型的基础,线有直 线和曲线之分,面有平面 和曲面之分,体则是三维 的空间造型。
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手 段,通过色彩的对比、调 和、渐变等手法,可以创 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均衡性
均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中通过 调整元素的分布、色彩、质 感等手段,达到视觉上的平 衡和稳定。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造型艺术中的 重要原则,可以通过重复、 渐变、交错等手法创造出动 感和韵律感。
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
抽象手法通过简化的形状、色彩和质感来表现对象的 本质特征;具象手法则通过逼真的描绘来再现对象的
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和绿色植物等设计手法,创造舒适、健康的 室内环境。
未来公共建筑的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实现更高效、 便捷的建筑管理和服务。
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 用,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章-第六章-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可修改文字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章-第六章-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可修改文字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2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1)直跑楼梯有的公共建筑依据实际需要,在解决人流集散问题 的同时,也为了增强公共建筑大厅的艺术气氛,常用直跑楼梯与 门厅空间的艺术处理相结合,借以丰富室内空间的通畅感、节 奏感与导向感。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因而它可以布置在 门厅对称的中轴线上,以表达其庄重性,如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厅 内的中央楼梯(图2-11)、天津大学老图书馆门厅的大楼梯(图 2-12)等。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2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3)电梯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 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 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便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 流。 (4)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 通工具了。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于电 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 空间处理相适应。 (5)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 比较灵活。其位置主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方便来确定,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带。当然, 有的电梯可露明装设,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多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电梯位置宜选择在人流比较集中、明显易找的交通枢组地带,如图2-25所示。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问题。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 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在设计中若能充分研究这三大块空间之间 的相互关系,则可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 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建筑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规律——“目的性”、“地点性”、“时间性”— —建筑产生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贯穿始终的三大普遍规律。
目的性规律:
三大规律的主体和主导性规律。建筑现象的发展
变化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人的需要、欲求、意
愿等等,即人对建筑的目的。(人类产品共有)。
地点性规律:
地点不同,相应的条件不同,建筑势必因之而异。(建
2.设计的定义 设计的定义
设计: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辞海》472页) 亚历山大《论形式的合成》中,区分了原始的、民 间的建造过程与职业建筑师的设计活动,并很有见 地的称前者为无意识设计,后者则称为有意识设计。
设计的三个核心: 1)先于事物的实际存在 2)非常周密严谨符合逻辑 3)清晰完整的表达 表达的方式: 图示表达 模型表达 文字表达 语言表达
“公用地”危害理论——是指场地谁来用都行, 怎么用都 行
土木楼操场
作为停车场应该用地性质单一 应该排他性的使用, 如把停车场地面做成鹅卵石地面
▪水——给水 种类
饮用水: 直接能喝 洗涤热水: 洗澡等 洗涤冷水: 平常所用自来水 冲厕水: 如北京用中水 复杂分级: 物尽所需,在总体社会运营成本 上便宜
降水——对建筑影响大,雨与雪比较难挡,设计的建筑要 做到不漏和排水通畅
雨: 水表面有张力,雨水在粗糙的地面上流淌要1%以上 的坡,1%~3%的坡度是主要选取的值,因此建筑场地 没有平的,一定要考虑场地排水
雪: 要考虑雪的荷载

下水井
院子 人行道
场地排水简图
气流 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迎合或避开主导风向 速度: 几级风即速度每小时约多少公里 风频玫瑰图: 距圆心越远表示频率越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pt 37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pt 37页)
(d)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 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
(e)因电梯本身不需要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 位置重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便捷来确定的,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 心地带。当然也可露明装设,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3.交通枢纽空间: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 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 过渡的作用。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 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
公共建筑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
2.垂直交通: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 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类型:
(1)楼梯: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其它类型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要求,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 根据布局的需要布置在担负人流大致相当的部位上。设置一部楼梯的 要求详见规范。
(2)自动扶梯: ——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往往因为人多而集中的特点,常选择具备
连续不断乘载人流的自动扶梯,借以组织人流疏散问题,如百货大 楼、地铁站、铁路旅客站、航空港等。 ——自动扶梯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 的。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为30o,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 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 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 ——优点: --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 空间少。 --发生故障时可做一般楼梯使用。 ——但自动扶梯行程速度缓慢,对于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品者也不够 方便。所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 装设电梯或一般性楼梯,作为辅助性的垂直交通工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
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 (一)楼梯 (1)直跑楼梯 (2)双跑楼梯 (3)三跑楼梯 (4)旋转楼梯 (5)剪刀楼梯 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各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容量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容纳人或机械设备的空间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相关功能的分析 相互关联的建筑、 部门、空间或活动 ,均须互相紧邻 紧邻的等级 必须的 适宜的 自然的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不适宜的
必须隔离的 一定要隔离的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公 共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功 能 关 系 和 空 间 组 合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任务书
一般是由建设单位或业主依 据使用计划与意图而提出 (大型建筑项目须经“可行 性研究”后提出),经过审 定和批准而作为设计主要依 据的文件。
项目类型与名称
工业、民用;住宅、公建;商业、办公、文教、娱乐…… 建设规模与标准,使用内容及其面积分配等。
用地概况及城市规划要求等
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及设计进度等
业主的主观意图描述
来自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 法规、规范、标准等
2. 公共限制条件
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以及建筑 场地与其周围土地所有者的 各自利益,场地的开发和建 筑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 限制。
任务书中的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 环保、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
3. 图示条件
总图设计:场地变成场所
总图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 2. 建筑室外场地的布置 3. 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对于大多数一般类型的场地而言,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是场地内 最重要的组织要素。而对于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组合设计, 建筑的性质与场地特征又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控制线所划定的范围就是可建建筑区域的范围,它的划定主要 考虑如下因素:
1. 道路红线后退 场地与道路红线重合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有时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 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或后退红线)。
各地规定不同,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沿城市 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 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 至少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 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 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1. 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
总图设计就是要合理的确定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广场) 和绿化三者间的空间关系,并进行具体的平面布置。 其中,建筑物是场地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建筑物的落 位直接影响到场内其他用地的划分和功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
第四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4.1 建筑方案设计步骤
4.1.1任务分析
① 设计要求分析
• 平面限度 • 剖面限度
② 环境条件分析
•.1.2资料获取 4.1.3方案构思 4.1.4方案深化
4.1 建筑方案设计步骤
b.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 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 进行计算。日照间距系数图示
日照间距系数=D / H 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日照间距系数;
1) 当建筑处于保护区或建筑控制地带(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 关条例和保护规则,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周围一定范 围内划定的需要对有关工程建设行为加以限制的区域或地带) 时,对建筑的高度限制是不难理解的。
2) 当建筑处于居住区内,或比邻于居住区的住宅楼时,建筑的高 度要受到日影响规划的影响,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通过作图来把条件转化为总 平面图中的图式条件。
平面限度
即场地平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区域的确定。
场地剖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容量的确定。
剖面限度
平面限度
建筑用地一半都比较大,但是允许建筑物落座的范围却很小。因 此,整理图式条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确定场地内可以盖房子的 范围。这一范围构成了单体建筑的平面限度,它要求单体建筑 的最大长度和最大进深都不得超出这个限定尺寸。平面限度包 括下列边界限制:
2. 用地边界后退 在确定建筑物基底位置时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相邻场地或相邻建筑之间的关
系。为了满足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而划定的建筑控制线, 称为后退边界。
a.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 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 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 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建筑防火间距一般为消防车能顺利 通行的距离,一般为7米。 高层主体对高层主体13米,高层主体对多层(高层群房)9米,高层群房对 高层群房6米,多层对多层6米。
式中:
H—前幢房屋女儿墙顶面至地 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 度。(根据现行设计规范,一 般H1取值为0.9m, H1>0.9m时仍按照0.9m取值)
D—日照间距
剖面限度
场内建筑物的高度和容最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 情况,同时,又与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密切相关,因此 是场地设计中重要的因素。
3) 当建筑处于市中心或区中心的临街位置,或处于步行街两侧的 位置时,建筑的高度同样要考虑街道宽度对它的影响。为了确 保道路日照而对建筑高度的限制称为“斜线控制”。
2)环境条件分析
环境条件分析包括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如,树木植物植被的情况,水 体,山体,整体地形等等,此外基地所处地点气候 条件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 社会人文环境条件分析:如,周围建筑风格,高度; 城市主色调;基地在城市所处的位置等等。
1) 建设用地边界线 即业主(开放商、建设单位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使用权 的土地边界线。
2) 道路红线 它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是由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门来统一建设管理,建筑物的地下 部分或地下室、建筑基础及其地下管线一般不允许突出道路红 线之内。
3)建筑控制线 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
建筑方案设计从拿到任务书,到做出最后效 果图,基本分为四个大步骤,即:
任务分析 资料获取 方案构思 方案深化
4.1.1 任务分析
主要包括:
1) 设计要求分析 2) 环境条件分析 3) 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同时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三大因素
1)设计要求分析
作为建筑方案设计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 潜在的;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是笼统的。归纳起来 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