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平法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系钢筋平法知识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
如(图1.1)
(图1.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10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10
注:
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4、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型柱框架;
5、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注:
1、混凝土强度等于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基础底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七、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16G101-1P57
注:四级抗震时,labE=lab。
八、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b、laE――16G101-1P58
注:四级抗震时,laE=la。
九、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GB50010-2010
注:
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十、符号说明
第二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
一、概述
一、实施时间
新平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11G101-1、11G101-2、11G101-3)
二、变化及影响
16G101-1不适用于非抗震现浇混凝土墙、梁、板等主体结构的设计;锚固搭接长度及做了局部的调整;抗震等级、钢筋种类、保护层等方面影响不大。
新增连梁(LLK)、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等墙梁、梁、柱类型。
三、图集主要设计依据
本次图集的修编按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处理的反馈意见,对原有图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践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
16G101-1;适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替代原11G101-1;
16G101-2;适用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替代原11G101-2;
16G101-3;适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型基础、桩基础,替代原11G101-3
五、柱
1.新增柱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
(1)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
(2)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
(3)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
2.柱编号:“转换柱”替代“框支柱”;
3.取消原11G图集“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4.新增:KZ边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5.修改:梁上柱LZ纵筋构造:伸至梁底且≥20d,弯折12d改为15d;
6.修改:KZ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节点,纵筋连续通过节点,弯折起始位置距离楼面50mm
七、梁
1.新增楼层框架扁梁,代号KBL;
2.新增框架扁梁中柱节点(一)(二)、扁梁箍筋构造;
3.新增托柱转换梁,代号TZL;
4.新增框支梁、转换柱配筋构造;
5.新增托柱转换梁托住位置箍筋加密构造;
6.取消原11G图集“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
7.新增非框架梁端支座下部纵筋弯锚构造做法;
8.取消非框架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连续通过的构造;
9.修改竖向折梁钢筋构造(一)弯折由10d改为20d;
10.新增上柱小于下柱截面尺寸时,梁上下部钢筋锚固长度起算位置;
11.新增KL、WKL中间支座节点0.5HC+5d要求;
12.新增井字梁JZg配筋构造;
八、板
1.新增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节点;
2.新增悬挑板阴角附加筋;
3.新增局部升降板构造下部纵筋≥h,且≥150;
4.新增板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节点(一)(二)
九、锚固搭接
1.取消利用基本锚固修正系数计算la、lae的计算过程;
2.新增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LlE查询表和注释
二、总则和一般概述
一、总说明-平法依据
小结:
1、平法依据变化,参照的规范是近年新修订的版本。
2、新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依据,全国基本没有不设防地区,设防区都需要按抗震考虑。
3、平法图集仅是工程建设行业的标准设计,不是强制规范;规范的修订和图集的修订不可能同步,在这个窗口期有不符情况,以规范或标准为准。
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二、总说明-适用范围
小结:
图集中取消非抗震框架柱和非抗震框架梁的原因是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中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分区不再出现,表示在我国范围内消除了不设防区;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建造房屋,都必须要考虑抗震设防的要求。
三、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总则
小结:
1、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分不适用于砌体结构。
小结:
1、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需要考虑嵌固作用时需要注明。
2、影响纵筋的连接部位,箍筋的加密范围。
四、基本锚固
小结:
1、11G月16G基本锚固lab、labe相同,16G非抗震和抗震拆成2个表。
2、16G没有给出修改系数和计算规则。
后面直接给出了锚固搭接表。
2、11G中的换算关系:la=lab*ζa laE=ζaE*la llE=ζl* laE ll=ζl*la(换算起来比较繁琐,取值等方式容易起误差)
五、锚固长度
小结:
1、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
六、纵向钢筋弯钩与机械锚固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取箍筋构造、纵向钢筋的连接
小结:
1、16中注释原11中的第8条无,不受影响。
七、搭接长度
小结:
1、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
2、C20混凝土没有大于25的锚固长度大与25的数据与以前13g变化较大。
八、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梁并筋等效直径、最小净距梁柱纵筋间距要求、拉筋构造、螺旋箍筋构造
小结:
1、非框架梁以及不考虑抗震的构件,箍筋及拉筋弯钩平直段依然为5*d
2、剪力墙拉筋构造新增90°和135°组合,更符合实际施工需要。
3、注释原1和3合并为现在的1.
三、柱部分
一、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小结:
1、上部嵌固部位注写,新增3种场景的说明;
2、框架柱嵌固部位为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11G中要求由设计注明;
3、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小结:
1、转换柱编号代替旧图集框支柱。
小结:
1、对应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2、11G中没有对非对称配筋的注写要求,16G新增注写要求。
小结:
1、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实际图纸说明;
2、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二、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小结:
1、“同一连接区段”与“同一截面”区别?(严格来讲是有区别的)
2、与纵向钢筋的连接接头说法保持一致“同一连接区段内”。
三、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
小结:
1、虚线部分表示弯折既可以内侧、也可以外侧弯折;
2、原“基础底面”,修订为“基础顶面”。
四、梁上柱LZ纵筋构造
小结:
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五、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小结:
1、注4修改无梁且无板连接时,箍筋加密范围的Hn取值;
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六、关于“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小结:
1、总说明已经明确: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地区,非抗震KZ不适合本图集。
七、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小结:
1、节点①:11G是有柱纵筋直径≥25时条件才设置,16G可以理解为必须设置;
2、节点⑤:11G无且伸至梁底的要求。
八、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小结:
1、16G要求连续通过的纵筋,变截面处弯折位置楼面往下50mm。
九、KZ边柱、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小结:
1、框架边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伸出长度自梁顶算起≥laE时,柱纵筋伸到柱顶截断,
伸出长度自顶梁算起<laE时,柱外侧纵筋伸到柱顶弯折15d,内侧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12d;
2、梁上部钢筋,伸至对边弯折≥15d.梁下部纵筋按P85页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
3、当柱顶伸出屋面的截面发生变化时,需另行设计。
十、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小结:
表达方式发生变化,“取大值”表达明确。
四、墙部分一、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小结:
1、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2、注写规则同框架梁。
小结:
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和非阴影区钢筋注写方式。
小结:
1、拉筋布置节点图名称变化变化双向布置改为矩形布置。
小结:
1、对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侧面纵筋配置要求及支座内锚固依据,注写规则依据。
小结:
1、一级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设置附加竖向插筋的制图要求。
小结:
1、LLK图纸配筋实例(注写同框架梁)。
二、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小结:
1、端部无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做法,16G合并为一个节点;
2、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要求水平分布钢筋紧贴角筋内侧弯折;
3、新增端部有L型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
小结:
1、转角墙节点三,剪力墙外侧水平钢筋搭接长度变化(16G单向弯折满足0.8laE);
2、注: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构造要求。
小结:
1、端柱翼墙,新增对翼墙内侧水平钢筋端柱内的构造要求;贯通或分别锚固于端柱内(直锚长度≥laE)。
小结:
1、新增3个翼墙节点:
▶翼墙暗柱等截面
▶翼墙变截面,水平钢筋断开做法。
▶翼墙变截面,水平钢筋连续通过做法。
小结:
1、新增剪力墙水平筋端柱端部墙节点(二),端柱与剪力墙一侧平齐时:外侧和内侧纵筋弯折15d。
三、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
小结:
1、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下部钢筋的露出长度取消≥0的要求。
小结:
1、新增抗震缝处墙局部构造节点
2、新增施工缝处剪力墙连接构造节点
小结: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时,下部钢筋露出长度取消≥500的要求。
四、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构造
小结: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最大直径间距的0.25倍,间距不大于100。
五、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小结:
1、约束边缘暗柱;
2、约束边缘翼墙;
3、约束边缘转角墙。
六、构造边缘构件
小结:
1、构造边缘翼墙新增节点(二)(三)。
小结:
1、构造边缘转角墙新增节点(二)。
七、连梁LL配筋构造
小结:
1、修改原11G端部墙肢较时判断小于laE或<600
2、双洞口楼层连梁,中间支座箍筋不布置。
八、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
小结:
1、新增上翻连梁等节点和变截面构造节点。
九、剪力墙BKL或AL与LL重叠时配筋构造
小结:
1、BKL与LL重叠时,附加纵筋设置位置变化。
2、AL与LL重叠时,LL上部附加纵筋设置位置变化。
十、剪力墙连梁LLK纵向钢筋、箍筋加密区构造
小结:
1、纵向受力钢筋在墙内锚固,从洞口边算起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laE,且不小于600mm;
2、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肢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直径同跨中箍筋,间距≤150mm;
3、箍筋加密:抗震等级一级:≥2hb且≥500,抗震等二~四级;≥1.5hb且≥500;
4、支座负筋锚入墙内同受力钢筋,伸入跨内长度同框架梁;
5、梁侧面构造钢筋做法同连梁,N打头的侧面纵筋在支座内锚固同连梁受力筋。
(16G101-1P17)十一、地下室外墙DWQ钢筋构造
小结:
1、节点1转角墙外侧钢筋搭接长度变化;
2、外墙与顶板的连接节点3,搭接位置的变化。
十二、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小结:
1、剪力墙圆形洞口直径(300,800]时补强钢筋构造变化;环形加强筋+洞口每侧补强钢筋(D+2*laE)。
五、梁部分
1、梁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小结:
1、新增框架扁梁、托柱转换梁类别;
2、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KBH。
小结:
1、非框架梁下部钢筋不够直锚时做法依据。
小结:
1、框架扁梁注写规则
注写规则同框架梁,上下不纵筋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数需要注明。
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分为:柱内核心区、柱外核心区。
2、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小结:
1、上柱截面小于下柱时,梁上部钢筋锚固起算位置为上柱,梁下纵筋锚固起算位置为下柱。
3、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小结:
1、角部附加钢筋参考图集P67页(在柱宽度范围内的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150,但不少于3根直径不小于10的角部附加钢筋)。
4、关于原11G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