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任安书》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若有情天亦老
----读《报任安书》有感国人爱梅,经霜历雪,不畏严寒,国人爱竹,一身正气,宁折不弯。
沙场浴血,御敌于国外,扬威于异域。安邦济世,高居庙堂,心系黎民,不以福祸避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面对鞑靼铁蹄的力挽狂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可贵的品格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构成了我们灵魂的寄托,这种寄托,成就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厚重了我们的传承。
往往英雄总是与胜利与荣耀联系在一起的,功盖管乐,引万人敬仰,载于史册,受后世膜拜。然而,这并不影响有另外一些人,以自己的方式,以被别人所不齿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梦想,铸就自己的伟大,或许他们所要的只是一处陋室,一盏枯灯,或许他们要的只是自己的那颗心。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看到这么一句气势逼人的话语,又有谁会想到这是一位独苦伶仃的老人一生的执着,有谁会想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位老人承受了多大的耻辱与无奈。而这份耻辱与无奈,只是因为自己在不恰当的时候,替自己认为的一个品格高洁,忠君守信辩护了几句,从而惹怒了一个最不应该惹怒的人。
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一生中的黑暗由此而生,或许有些时候他自己也会在思考,当时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会为一个自己“不熟”的人进言呢,自己进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后果呢?当时的自己,虽说没有平步青云,毕竟身处中枢,有一个京官的牌子。可是现在的自己几乎失去了一切,受尽了屈辱,有时候甚至会想,那个时候为什么会让自己活下来。让自己这么黑暗的活下来。如果当时知道会有这种后果,自己还会不会脑子发热的去为了一个仅仅是数面之交的一个不熟的人搭上自己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尊严呢?他有答案,他又没有答案,其实这并不需要答案,因为,唯一的答案是:他是司马迁啊,是一个虽然无才无德,
但也曾听说品德高尚的长者遗风。是一个醉心于子期伯牙“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的司马迁,这个决定是自己的本性自然,并非有人托付,也不是投机,他只是觉得李陵并非是想投降,他的投降是为了留着自己的性命才能有机会回到大汉。这就是他全部的想法,单纯到像一张白纸。可是,价值也只是像一张白纸,被画上一个圈,然后,似雪花般飘散。雪花飘散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洁白,而自己的这一个单纯的想法,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无尽的耻辱。
出狱了,继续生活下去吧,自己还有未尽的梦想,带着自己所遭受的一切,继续生活
下去吧。做出选择就要承受后果,即使是这个后果本不应该由自己承担,又或者太重,自己
承担不起。可是我依旧相信自己是对的,这是理想。形体残缺,受尽屈辱,一无所有,千夫所指,这是现实。自己已经47岁了,岁月苦短,总要留下一些什么,历史上那么多人留下的丰碑,自己如何去接近,如何自己能够走得更远,自己的书稿还未完成,如果我著成那本书,传给能够理解它的后人,这样,我将与我的书有着自己的伟大,即使现在经受的再困难,我难道无法忍受吗?于黑暗中挣扎光明,与卑微中实现伟大,什么是气节,这也是气节。什么是英雄豪气,这就是英雄豪气,虽然没有那般的光芒万丈,对于后人而言却同样厚重。
或许有人会觉得,洋洋洒洒几千字,说了很多,都是在说自己受的委屈,自己的憋闷,说自己遇上了一个不辨是非的皇帝,遇到了一群刻薄少义的同僚,遇到了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时代,那么说这些话的时候,你自己又在做什么,或许你曾今义无反顾,为了自己认可的人,曾经的热血又如何,现在的你,不也是和你周围的人一样吗??面对着一个数次恳求你帮忙求情的熟识,你又是如何选择的?你还是选择了退缩,并没有如之前为李陵辩护一样为他大声疾呼,别人是黑的没错,那么你自己呢,分别跟随着皇帝陛下左右,却不愿意为自己的友人说一句辩护的话,你自己难道还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吗,受到宫刑的你,退缩的你于旁人又有什么区别?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公正写在法律里,法律高悬于庙堂之上,所谓的大胆进谏,智斗权奸,并非他们不懂,而是因为这些的代驾太高,他们消费不起。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消费,安静的混完一天,说几天皇上圣明,吾皇万岁就完成全天的工作。
我想那个时候应该是这样子的吧,太史令司马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件破屋子,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面,一夜无眠,看着任安的书信,繁重而枯燥的查找材料的编书已经让他的视力急剧下降了,这封信他看的很认真,也看到了不属于信里的东西,那是35年前,面前的一个少年,青春飞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也是25年前,眼前的一个年轻人,腹有诗书,前途迷茫,不知未来路在何方。那是15年前,继承父辈遗志,成为太史令,总算是有了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埋头苦干,即使时间晚了一点,但是总算是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官场中的见闻却让自己不知所措。那是7年前,为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说了一番辩护的话,从此屈辱随身,苦痛相随。在那段时间里面,自己又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呢??现在53岁的自己又该怎么选择呢?终于,天亮了,就这样选择吧,虽然我知道我已经失去了很多,接下来的这个选择会让我失去更多,我将从一个太监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太监,但是我决定了,原谅我的退缩,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但是我相信,你会懂我,即使是你也不懂我,我也只能对着你说一声,对不起,因为我懂我自己,
我并非害怕再一次的挺身而出会给我带来什么后果,我还有自己未做完的事情,这件事情也是支撑我到现在的理由。
第一次上书,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义,让自己受尽屈辱,第二次的拒绝,让自己更是成为了见死不救的小人,为什么我总是在失去,自己已经53岁了。这一生真的就这样碌碌无为了吗,就这样在混沌中死去?自己本来可以和其他人一样,熟悉官场规则,左右逢源,那样的生活惬意舒适,可是自己的道路为什么会这么难走,无数个为什么充斥在脑海。其实,又何必疑问呢?强迫他们跟自己一样坚守心中道义,不就与强迫自己同流合污一样是无稽之谈吗?上天也公平依旧,夺走你的一切,是因为他要给你的更多,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为了让你知晓世间百态,是你受尽屈辱,身处绝境,是为了让你明白人生冷暖,只有夺走你的一切,你才能拜托人世间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才能得享你自己争取来的最神秘的宝物,只有未曾有人走过的地方才能留下自己的脚印,这些地方也将因为你的涉足,而变得伟大。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心之所向,便是通途。就这样走下去吧,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不愿意再停下来,因为我知道,一旦停下来,我就再也无法迈出任何一步了。每个夜晚的灯光,每段史籍的查考,每个史料的反复查验,他是孤独的,这条道路上只有他一个人,他是幸福的,只有他有资格走在这条道路上。在他的面前,岁月停住了自己的步伐,它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看着他准备什么时候放弃,就如同它经常看着的别人一样,它见过了太多的有志之士却被时间磨平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最终甘于平凡。这一切,司马迁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是一本本的翻阅,一刀刀的刻简,其他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岁月在一旁看着,脸色逐渐变得严肃,因为它发现,这个人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他有着渊博的学识,他有着功成的渴望,他有着峭壁般坚韧的内心,他饱经沧桑,历经冷暖,他如浮萍般漂泊无根,却如大树般坚如磐石,他是太史令,司马迁。或许人们更愿意用另外一个称谓来称呼他---史圣。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他的志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后世的膜拜。历史见证了司马迁和《史记》的伟大,也见证了在这份伟大之后,这个老人历经的苦痛。在刻完全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会对自己说什么呢?或许是完成后的狂喜,或者是压抑后的解脱,也有可能只是一句呢喃“终于完成了啊”,在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官员,也不再是一个饱受屈辱的阉人,而是一个将生命奉献给梦想的巨人,浩瀚的《史记》,是他一生的注解,也是这条道路上独属于他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