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诊断:肿瘤标志物

膀胱癌诊断:肿瘤标志物
膀胱癌诊断:肿瘤标志物

膀胱癌诊断:肿瘤标志物都有哪些?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标记物检测以其无创、易行的优势,成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及预后评估的常用辅助手段。那么,膀胱癌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膀胱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

1、膀胱肿瘤抗原(BTA):膀胱肿瘤抗原又被称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可干扰补体途径,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肿瘤。膀胱肿瘤与膀胱的基底膜相接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底蛋白与基底膜表面蛋白受体结合,进而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基底膜破坏,产生的基底膜碎片进入膀胱后聚集产生BTA。随着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BTA检出水平升高,多发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发肿瘤,且初发肿瘤明显高于复发肿瘤。

2、ABO(H)血型抗原。正常尿路上皮富有ABO(H)血型抗原,它不是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组织抗原,在移行细胞癌患者中,这类物质存在与否,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膀胱私膜上皮表面的ABO(H)血型抗原部分或者全部丢失者,表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并且容易复发,预后差;保留有ABO(H)血型抗原者,则肿瘤不易出现肌层浸润。

3、核基质蛋白22(NMP22):NMP22是细胞核基质蛋白成员之一,特异性的存在于尿路移行细胞中,NMP22在恶性移行细胞中的含量约为正常细胞的80倍。NMP22主要参与DNA 的复制及转录、RNA合成和基因表达调控,可通过检测凋亡细胞释放出的蛋白量来测定其含量。相关研究表明NMP22含量与肿瘤大小、分期、分级呈正相关。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经膀胱镜复查,并辅以NMP22检测,可预测膀胱癌的复发。美国FDA已批准NMP22用于膀胱镜的辅助检查。

4、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正常尿路上皮不存在癌胚抗原,但膀胱癌患者的血浆和尿中CEA却明显上升,而相当一部分膀胱癌患者却仅有少量增高甚至不增高。由于尿路感染可影响CEA水平,故易出现假阳性。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溶解所产生的降解物。在正常人,FDP含量很少,在肿瘤产生时,纤维蛋白被激活,FDP含量升高。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尿液FDP含量对膀胱癌进行早期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和预后均与尿FDP的含量相关,尿FDP浓度越高,预示着膀胱癌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6、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普酶(NAG):NAG活性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关系,膀胱肿瘤分级越高,生长越快,其外周部分血供越差,越容易坏死,故尿中NAG也相应较高。

7、透明质酸与透明质酸酶(HA-HAase):肿瘤细胞能激活基质成纤维细胞合成高水平透明质酸,多数膀胱癌患者尿透明质酸水平在500ng/mg尿蛋白以上。不管肿瘤级别高低,平均透明质酸水平都增高3~7倍,而透明质酸酶仅在较高级别膀胱癌中才增高4~7倍。

……

单一的肿瘤标志物难以特异性地诊断膀胱癌,这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而多种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则可提高膀胱癌诊断的准确性,但同时也提高了诊断的假阳性率和成本。所以,目前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未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虽然目前尚无可以取代膀胱镜检查的肿瘤标志物,但肿瘤标志物具有成为膀胱癌有效诊疗的巨大潜力(目前,BTA、NMP22、FDP等临床应用已获FDA的批准),值得期待。

膀胱癌基本知识(科普版)

膀胱癌基本知识(科普版)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上皮性肿瘤。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少年和20岁以内的成年人患膀胱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浅表性肿瘤,预后较好。 一、膀胱癌的病因 1.吸烟 ●?吸烟系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 ●?约30-50% 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 ●?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4倍 ●?发病风险与吸烟的数量、时间以及吸烟时吸入的深度有关。戒烟后发病风险可下降。2.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约20%的膀胱癌由职业因素引起 ●?苯胺、联苯胺、氨基联苯、双氨基联苯、二氯联苯胺等为致癌物质。 ●?增加患膀胱癌危险性的职业有:染料工业、橡胶、制革、油漆、印刷、钻探、煤矿、 干洗、理发、牙医等。 3.咖啡 某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但若同时考虑到吸烟、人工甜味剂等因素,并无明确证据表明咖啡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 4.镇痛药物 非那西丁是苯胺的衍生物,长期大量应用非那西丁类镇痛药可增加尿路上皮癌的发生率,发生膀胱癌的潜伏期比肾盂癌长,可长达25年。其他类型的镇痛药与膀胱癌的发生无明确关系。 5.人工甜味剂 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大剂量的人工甜味剂,包括邻磺酸苯甲酰亚胺(糖精)和环己烷氨基磺酸盐,为膀胱致癌物质。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用人工甜味剂并不明显增加膀胱癌的发生率,目前认为,不吸烟的女性和大量吸烟的男性食用人工甜味剂可使膀胱癌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6.慢性膀胱炎和其他感染

留置导尿管或结石引起的慢性膀胱炎可增加膀胱鳞癌的发病率,因截瘫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人群中膀胱癌的发生率为2-10%,其中80%为鳞状细胞癌。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很高,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也升高。膀胱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7.盆腔放疗 子宫颈癌的病人接受盆腔放射治疗,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风险增加,而且在诊断时多为高分期且有局部浸润。 8.环磷酰胺 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病人膀胱癌的发生率可增加9倍,诊断时多发生膀胱肌肉浸润。目前认为环磷酰胺在尿路的代谢产物:丙烯醛,与出血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环磷酰胺引起的膀胱癌潜伏期为6-13年。 二、膀胱癌的临床表现 1.血尿 ●?血尿特别是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为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病状 ●?对于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就应当膀胱镜检以除外膀胱癌。 ●?血尿程度依出血量多少,表现为洗肉水样、伴有不规则或片状血块,甚至大量血块 充满膀胱。血尿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与肿瘤细胞分化、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出血严重或反复出血者可发生失血性贫血。 2.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为膀胱癌的第二个常见病状 ●?凡有膀胱刺激症状或排出过“腐肉”的膀胱癌,多属晚期或浸润性,预后不良。3.其他表现 ●?膀胱颈部或累及前列腺的癌肿、颈部附近带蒂癌肿及大块坏死脱落的癌组织,均可 阻塞颈口而出现尿潴留。 ●?癌肿累及输尿管口,则可出现肾区胀痛、肾输尿管积水、感染、肾功能损害。 ●?膀胱肿瘤晚期病人可出现下腹部肿块,肾功能不全,消瘦、严重贫血等恶液质表现。 ●?发生转移则可出现转移部位的相应症状,常发生的转移部位为骨、肝、肺。 [膀胱癌诊断分析] ●?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为血尿,凡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者都应想到膀胱癌的可 能。镜下血尿或无血尿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应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检查。

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726蝗压处型盘查!Q塑生!!旦笙!!鲞笠!!期』鱼!也!!!E:丛!!!!坚!!Q堕z!!!:!!:№:!! 关‘圳。 二、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前关于预后的研究都集中在膀胱癌本身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肿瘤标志物上,而对于环境暴露因素影响预后的研究却很少。由于膀胱癌以为表浅性肿瘤为主,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因此一些可能导致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又与膀胱癌的复发及预后相关。 1.吸烟:在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当中,吸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因素。Fl es hner等旧¨研究发现吸烟将增加膀胱癌复发的风险,但其他诸多关于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尚无法确定吸烟与膀胱癌进展或预后相关。A veyar d等心21在一篇系统综述中提示吸烟可能对膀胱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2.饮酒:虽然各项研究都表明饮酒与膀胱癌发病没有关系,但饮酒与膀胱癌的预后却存在相关,有饮酒嗜好的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对要好旧J。其他饮料摄入如咖啡、绿茶、红茶等与膀胱癌预后无关。 3.维生素摄人:J acobs等Ⅲ1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E而非维生素C能降低膀胱癌患者的病死率。另一项队列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膀胱癌的复发没有影响ⅢJ。 4.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膀胱癌预后密切相关。服用环氧化酶一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膀胱癌患者其膀胱癌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则没有影响。一项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考昔是否能预防膀胱癌复发的随机双盲干预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膀胱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都参与到其中。更多的病因及疾病预后危险因素仍需进一步明确。了解膀胱癌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膀胱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 ben K K,K i em ene y LA.Epi de m i ol agy of bl adder cancer[J].Eur U r e l, 1999,36(6):660-672. [2]G a ndi ni S,Bot t er i E,Lodic e S,et a1.Tob acco s m oki ng and c anc er:a m e— t a—anal ys i s[J].I nt J Can cer,2008,122(1):155164. [3]Bj er r ega ar d B K,R a asch ou—N i e l sen O.Sorens en M,e t a1.Tobacco s m oke and bl adder c ance r-—-i n t h e E ur opean Pros p e c ti ve In ve st i g at i o n i nt o C ancer and N ut r it i on[J].111t J C ancer,2006,119(10):2412— 2416. [4]Ji an g X,Y uan J M,Ski pper PL,e t a1.Envir onm ent al t ob acco sm oke and bl adder c a n c e r ri s k i n ne v e r s m oker s of Lo s A nge l es C ount y[J].C ancer R es。2007.67(15):7540-7545. [5]H em eh M,Y am am ot o H,C heng K K,et a1.ne ef fec t o f sm oki n g o n t he m al e e x c e ss of bl adder c anc er:a m et a—anal y s i s and geogra ph i c al anal y—s∞f J].Int J C ancer,2009.124(2):412-419. [6]Z eege r s M P,V ol ov i cs A,D or ant E,e t a1.A l cohol cons um pt i on and blad- der c a nc e r ri sk:res ul t s f r o m The N et h er l ands C ohoa St udy[J].A m J Epidem i01.2001.153(1):38_41. [7]Sal a M,C ordi er S,C ha ng—Cl au de J,et a1.Coff ee cons um pt i on and bl adder can cer i n nonsm oker s:a po ol ed a nal ysis of c ase—co f l t r o l s tudie s i n E ur opean count ri es『J1.C ancer C aus es C ont rol。2000,l l(10):925- 931. [8]Zee gem M P,D or ant E.G ol d bohm R A。e t a1.A r e cof fee.te a,a nd t o t al f l u i d cons um pt i on a ss o e i at ed w i t h bl adder can cer r i sk?R es ult s f rom t he N e the r l a n ds C o ho a St ud y[J].C a ncer C aus es C ontr ol,2001,12(3):231.238. [9]La V ecc hi a C,N e—E.N ut r it i on and bl adder c ance r『J1.Cancer C aus es Co ntr ol,1996,7(1):95.100. [10]St e i nm a us cM,N u f l ez S.Sm i t hA H.D i et and bl adder c ar l ce r:a m et a— analys is of si x di e t ar y var i abl es[J].A m J Epi dem iol,2000,15l(7):693-702. [11]Tr i pat hi A,Fol s om A R,A n der s on K E.R i s k fa ct o rs f or uri n a ry bl adder e ar c i n onla i n pos t m eno paus al w om en.T he I ow a W om en H ea l th St u dy [J].C ancer,2002,95(11):2316-2323. [12]W anna m e t hee SG,S haper A G。W al ker M.Physi cal ac t i vi t y and ri sk of can cer i n m i ddl e—aged m e n[J].Br J C ancer,2001,85(9):131l一1316. [13]G a go—D om i ngue z M,C as t el ao J E,Y uan J M,et a1.U s e of per m anent ha i r dy es and bl adder—cancer r is k[J].I nt J C ancer,2001,91(4):575-579. [14]C ast el ao JE,G ago—D om i ngnez M,Y uan J M,et a1.P he n obar bi ta l u∞ and bl adder c anc er r i sk[J].E ur J Epidem i o l,2003,18(7):659-664.[15]D el cl os G L,Ler ner SP.O ccupat ional r i sk f act or s[J].St and J U rol N eph r ol Su ppl,2008。(218):58-63. [16]C ant or K P,L ync h C F,J ohns o n D.B l adder c anc er,pa ri t y,and a g e at f i r st bi ah[J].C ancer C aus es Cont rol,1992,3(1):57-62. [17]A b en K K,W it j es I A,Sehoenber g M P.e t a1.Fam i li al a g gr egat i o n of ur ot hel i a l cel l carci nom a[J].Int J C an cer,2002,98(2):274-278. [18]Li cht enst ei n P,H ol mN V.V er kas al o PK,et a1.Env i r on m e nta l and her- i t abl e fa ct or s i n t h e c aus at i o n o f cancer—anal yses o f c o ho r t s o f t w i n s f r o m Sw ede n,D enm ar k,and Fi nl and[J].N Ensl J M ed,2000,343 (2):78-85. [19]O kkel s H,Sigs g a a rd T,W ol f H,et a1.A ryl am i ne N—ac e t yl t r ans fe r'a se (N A T I)and2(N A l2)pol ym or phi s m s i n su s cep t i b i l i t y t o bl adder c anc er:t he i n f lue n c e of sm o ki ng[J].C anc er E pi dem i o l B i o m ar k em Pre y。1997,6(4):225—231. [20]A ndr ew A S,G ui J,San der s o n A C,et a1.B l a d de r c a nc e r SN P panel pr e di et s susc ept i bi l i t y and sur vi val[J].H um G enet,2009,125(5—6):527-539. [21]Fl eshne r N,G ar l and J,M oadel A,e t81.Infl ue nc e o f sm o ki ng st at u s on t h e dis ea se-r el at ed out com es o f p at i e n t s w i t h t o ba cc o—-as soc ia t ed s u—pe rfi cia l t r ans i t i ona l cel l car ci nom a o f t h e bl ad der[J].C ancer,1999,86(11):2337-2345. [22]A ve yar d P.A dab P,C heng K K,et a1.D oes sm oki n g st a t u s i nf luence t he progno s i s of bl adder ca nc er?A s y s t e m at i c r evi ew[J].B JU In t,2002,90(3):228-239. [23]W akai K,O hn o Y,O bat a K,e t a1.P r ognos t i c s igni f icance o f s el e c t ed li f est yl e fa ct or s i n uri n a ry bl adder cancer[J].J pn J C ancer Res,1993, 84(12):1223—1229. [24]Ja cobs EJ,H enion A K,B r i ggs PJ,e t a1.V i ta m i n C and vi t a m i n E sup— pl em en t us e and bl adder c a nc e r m o rt al i t y i n a l a rg e e o hort o f U S m e n and w om e n[J].A m J Epidem i ol,2002,156(11):1002—1010. [25]M i chal e k A M,Cum m i ng s K M,Phel an J.V it a m in A and t um or re c u r- r e n c e i n bl a dder cancer[J].N ut r C ancer,1987,9(2—3):143-146. [作者简介]谢立平(1961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9-09-23)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 研究和应用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200025) 沈周俊胡明明 [关键词]膀胱癌;肿瘤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 ssn.1005-43483.2009.11.003 在我国,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死亡率为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目前,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为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但由于膀胱镜的有创性以及

入院记录_肿瘤科_膀胱癌范文

入院记录 赵大强,男62岁,已婚,上海人,汉族,上海面粉厂工人,现住上海市唐山路59弄26号。因间歇性无痛性眼观血尿半月,于1992年3月6日拟诊膀胱肿瘤收治,次日记录,本人口述。 患者于今年2月19日上午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血尿,呈粉红色,含血凝块,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发冷、发热。以往有夜尿增多,排尿费力、尿滴沥3年,但无血尿史。当日下午到××区中心医院就诊,肌注安络血不见好转,次日来我院求治。尿常规:蛋白+,约细胞30~50/HP,白细胞1~2/HP。经用安络血10mg、维生素K38mg肌注,每日二次,二天后血尿消失,但此后血尿时有时无。于3月4日来我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口上方有大约2.5×2.5×2.5cm的肿瘤。故收入院。 平素身体健康。8岁患“麻疹并发肺炎”6周治愈。1991年患前列腺肥大,正在治疗中。否认有慢性传染病史。生于上海,未曾去过外地。嗜烟,每日20支。不饮酒。28岁结婚,育2子1女,均健康,妻58岁,身体健康。父因肺癌于1969年去世。母因高血压脑病于1974年病故,无兄弟姐妹。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4/min,呼吸18/min,血压17.9/10.7kPa(134/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全身皮肤色泽正常,无黄染、水肿及紫癜。全身浅表淋巴结除左颌下可扪及3个淋巴结大约0.8×0.7×0.8cm外,他处均未扪及。头颅形态正常,五官器无特殊。颈软,颈静脉不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肿块及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律齐,心脏各瓣音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无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不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未闻及血管杂音。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限制。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泌尿外科情况双侧肋脊角对称,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肾脏均未扪及。沿双侧输尿管走向无压痛,未扪及肿块。耻骨上膀胱区不充盈,无压痛。阴毛呈男性分布,阴茎发育正常,无包茎,沿阴茎向尿道口方向挤压,无分泌物溢出,尿道口无红肿。双侧精索无静脉曲张,输精管光滑。阴囊正常,睾丸在阴囊内,不肿大,质地适中,无触痛。左侧附睾正常,右侧附睾尾部可扪及大约1.5×1.2×1.5cm硬结,表面不光滑,不活动,与附睾尾部粘连,界限不清,有轻度触痛。肛门直肠指诊:前列腺大约5×5.5cm,中央沟消失,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 检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0~50/HP,白细胞2~5/HP。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无充血,血管纹理清楚,距左侧输尿管口上方3cm处,有2.5×2.5×2.5cm大小新生物1个,呈菜花样,蒂部甚短,其余皆正常。 最后诊断(1992-3-20)初步诊断 1.膀胱乳头状癌,Ⅰ级 1.膀胱肿瘤 2.前列腺肥大,Ⅱo 2.前列腺肥大,Ⅱo 3.附睾结核,右侧?3.附睾结核,右侧?

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 测的临床意义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AFP 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 1.AFP 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2.CEA 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3.CA242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4.CA125 主演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5.CA199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直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很多消化系统的良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升高,据报道又近10%的胰腺炎患者血清 CA19-9有中等度升高。 6.CA153 主要相关肿瘤: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卵巢癌、肺腺癌、结直肠癌等均可增高。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乳腺疾患、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超过正常值。 7.CA724 主要相关肿瘤: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 其它相关肿瘤: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也有不同检出率。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对CA72-4影响较小。 8.CA50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胃癌、胆囊癌、肝癌、肺癌、乳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 9.NSE 主要相关肿瘤:小细胞肺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神经系统癌。

膀胱癌的诊断及其治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是比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经常接触致癌物如萘胺、联苯胺等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染料,橡胶、塑料制品,油漆、洗涤剂等也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吸烟不仅仅对呼吸系统有害,还是会引起膀胱癌。另外,某些疾病如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道结石、尿潴留等也可能会诱发膀胱癌。 【症状】 膀胱癌好发于50~70岁的成人,而且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初期不痛不痒,只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血尿一般为鲜红色。即使不进行治疗,几天以后血尿也会消失,使患者产生已“痊愈”或已“好转”的错觉,所以发病初期的血尿很少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结果错失治疗良机。 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时疼痛、排尿困难、下腹部出现肿块等现象,但这些患者多已到了晚期。当癌肿向盆腔广泛转移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 【诊断】 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首先应怀疑膀胱癌,及早做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无创伤,患者痛苦少。检查时,医生可直接通过膀胱镜看到肿瘤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等,同时可以直接取肿瘤组织作活检。膀胱癌的确诊还得依靠活组织检查结果。

【治疗】 膀胱癌同其它癌症一样,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如果肿瘤很小,而且只在粘膜层,没有向膀胱深处或周围转移时,可以不开刀,直接经尿道将肿瘤细胞切掉或将它烙死,但治疗后要经常检查。 如果肿瘤细胞已向膀胱肌肉深处浸润,可将部分膀胱或整个膀胱切掉。膀胱全部切除时,为了不影响生活质量,还需再作一个“膀胱”,一般是从患者身上切一段回肠作膀胱,将输尿管接在上面,再在腹部开一个口用来排尿。 膀胱癌患者术后极易复发,但如果复发后能及时治疗,仍然可以治愈,所以膀胱癌患者术后要经常检查,一旦复发可及早察觉,一般每三个月作一次膀胱镜检查。 今幸(Rh2)护命素与膀胱癌患者 我们的病人中有一位膀胱癌患者,今年67岁,山西人。 病人是对于人参皂苷Rh2,也是今幸(Rh2)护命素相对比较敏感的患者之一。翻出其病史,如下:2000年小便不禁,未检查与治疗。2004年出现血尿,使用抗感染药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膀胱癌。病人检测为移行细胞癌(Ⅱ-Ⅲ级),两次化疗之后形成尿道终末“萎缩”,排尿困难,因为经济原因未采取手术,也未继续化疗。 中医辨证病例为:病人血尿,有灼痛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属下焦湿湿热型。此后病人服用一个月左右中药,未见明显好转。 后来了解到人参皂苷Rh2产品今幸(Rh2)护命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转为正常细胞,同时清热解毒,消散肿结,或许对病情会有所帮助。 考虑到病人的情况特殊,公司决定给其一个疗程免费的爱心捐助,一个月之后,病人长达五年的小便困难消失,大便亦恢复通畅。 病人服药两月之后,病人舌苔薄白,脉缓和,说明热毒已消。又继续服用一月,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后,由于经济问题不得以停药。现病情稳定,经复查癌肿块大幅缩小,可惜病人经济窘迫,只能间断服药,否则癌肿完全有望彻底治愈也未一定。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用法用量指南 1、癌症早期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刚刚确诊为癌症,但尚未确定具体治疗技术方案的患者,服用后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转移、扩散。 功效特点:改善早期癌症患者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胸闷胸痛、肝区疼痛、血尿和慢性溃疡等症状。

膀胱癌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膀胱癌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陈玲综述李旭审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西安市710061) 摘要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易复发, 如能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患者生存状况将会明显改善。目前用于临床膀胱癌检测的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MP22、Survivin、HA- HAase、BTA, UBC、TLMA、CD44V6、L- selectin、MCM5、p27、MSI、FB/FDP、VEGF、BGA、integrin、centrosome 等。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膀胱癌, 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它们最有价值的潜在作用是监测膀胱癌复发和筛查有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患者, 并且几种肿瘤标志物的合理联合应用将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膀胱肿瘤肿瘤诊断肿瘤标记生物学 Advancements in Bladder Cancer Marker sCHEN Ling1, LI Xu2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u, E- mail: lixu56@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863146.html,1Onc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2Med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Bladder cancer is a common type of tumor in the urinary system. Its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it has a highrate of recurrence. I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earliest stages, the survival rate canbe improved.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mainly focused on NMP22, Survivin, HA- HAase, BTA, UBC, TLMA,CD44V6, L- selectin, MCM5, p27, MSI, FB/FDP, VEGF, BGA, Integrin, and centrosomes. These standard tumor markershav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for bladder cancer of different stages or types. These markers are helpful for monitoring bladdercancer recurrence and for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irritation symptoms of the bladder and haematuria. Combinations of some of these tumor markers are valu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Keywords Bladder cancer; Neoplasm; Diagnosis; Tumor marker; Biological 膀胱癌为我国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标记物检测是无创性、易行性的检测膀胱癌的方法。本文对目前正在或有可能用于临床上膀胱癌检测的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作一概述。 1 核基质蛋白2 2 ( nuclear matrix protein22,NMP22) 细胞核形态改变部分是由于核基质改变造成的。膀胱癌细胞内的NMP22 至少比正常细胞高25倍, 而且这些物质在细胞凋亡时以19- 300KD 裂解片断或复合体的形式释放到尿液中。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患者进行膀胱镜复查的同时进行NMP22 检测表明, 进行尿液NMP22 检测可预测膀胱癌的复发[1]。 2 Survivin IAP (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基因—Survivin的表达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 仅在G2 /M 期表达。Survivin 与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耐药等有关[2] , 根本机制为Survivin可通过多种调控机制, 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家族因子活性而发挥抗凋亡作用。Smith 等[3]最先应用简单的一步法抗体反应的Bio- Dot 微滤过检测系统检测尿中存活素, 同时用RT- PCR 和Westernblot 验证, 结果44例膀胱肿瘤患者中存活素表达均阳性, 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95%。 3 透明质酸与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 andHyaluronidase , HA- HAase )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透明质酸片段的分子量大小随肿瘤分级的变化而变化, 透明质酸片段越小, 肿瘤分级越高。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能激活基质成纤维细胞合成高水平透明质酸, 多数膀胱癌患者尿透明质酸水平在500ng/mg 尿蛋白以上。不管肿瘤级别高低, 平均透明质酸水平都增高3~7 倍, 而透明质酸酶仅在较高级别膀胱癌才增高4~7 倍。透明质酸试验对各级别膀胱肿瘤的敏感性相似。提示其为检测低级别膀胱癌的一个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 透明质酸酶试验则更多表明肿瘤为中度或高度恶性。透明质酸对G1 级膀胱癌较敏感, 而透明质酸

中医护理:膀胱癌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血尿:反复出现的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有的仅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可全程血尿或挟带血块。血尿有时可自行停止或减轻,而使人造成好转错觉。出血量及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数目并不成正比关系。尿路刺激症状;当肿瘤伴有感染或肿瘤发生于膀胱三角区时,尿路刺激症状则较早出现。 (2)膀胱刺激症状:肿瘤本身的浸润、坏死、溃疡及含并感染可刺激膀胱,产生尿频、尿急。临床对于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患者,应采取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早期诊断。 (3)排尿困难:由于肿瘤较大,或肿瘤发生于膀胱颈部,或带蒂的肿瘤,或血块形成而阻塞膀胱内口,致排尿困难,甚至产生尿潴留。耻区肿块:以此为起始症状者约3%,多为膀胱顶部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度高的膀胱实体性癌,直肠指检可触及高低不平的硬块。 (4)转移症状:膀胱癌晚期可向用围浸润或向其他内脏转移。当肿瘤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转移至盆腔淋巴结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见耻区耻骨上区疼痛,腰骶部疼痛或疼痛放射至外阴部或大腿。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可造成一侧输尿管阻塞,肾积水。 (5)全身症状:恶心、食欲不振、发热、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发现肉眼不见的血尿。 (2)膀胱双含诊:可检查膀胱肿瘤浸润的范囿和深度。检查时医患之间要配合,动作轻柔,以免出血。 (3)膀胱镜检查:这是诊断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可直接看到膀胱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浸涧等。检查时应同时作肿瘤活组织检查。 (4)CT检查:能发现肿瘤及增大的淋巴结,准确率达80%,且有助干膀胱肿瘤的正确分期。 (5)B超:这种检查患者无痛苦。准确性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一般肿瘤超过O.5cm就可被发现。对膀胱结石与肿瘤的鉴别论断有辅助价值。 (6)膀胱造影:一般用于补充膀胱镜检之不足,如肿瘤太大,可用造影以观全貌。多次曝光法可见膀胱壁僵直,不能扩大。双重对比照影法显示肿瘤则更为清晰。 (7)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无痛苦、方便,易为患者接受。但当低级别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时,难与正常移行上皮细胞或炎症所引起的变异细胞鉴别。尿液脱落细胞吖啶橙染色法检查:因膀胱癌细胞生化变化早于细胞的形态变化而吖啶橙有高度异染性,能与DNA分子结合。利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能得到鲜明的细胞图像,易于判断。 (8)尿液流式细胞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测定尿液中每个细胞内的RNA和DNA,从而可以准确估计肿瘤恶性潜力。 (9)葡萄糖醛酸甙酶B(B-GRS):一般认为尿内B-GRS的升高有发生膀胱癌的趋势。 (10)血卟啉衍生物的光敏诊断: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癌,尤其对于膀胱镜检查难以确定的肿瘤和原位癌可提高其诊断的阳性率。 (11)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血卟咻衍生物诊断:这是诊断膀胱癌的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可达到不用膀胱镜检查的定位诊断法。

常用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 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

3-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李宁忱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副主编谢立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凌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董胜国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范欣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潘铁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王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魏东卫生部北京医院 徐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许传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许克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秘书 宋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录 一、前言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三、膀胱癌的组织病理学 四、膀胱癌的诊断 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七、尿流改道术 八、膀胱癌的化疗与放疗 九、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与随访 十、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于2006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学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以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编写完成了2007年版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并在2009年进行了更新,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两年来,随着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使得《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又有了进一步更新的需要。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查阅最新相关文献,并经过反复讨论,完成此版更新后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期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本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71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35条。

膀胱癌最长能活多久

膀胱癌最长能活多久 现如今,膀胱癌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人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膀胱癌最长能活多久,希望你们喜欢。 膀胱癌最多能活多久膀胱癌泛指出自膀胱的恶性肿瘤,也就是有异常细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 最常见的膀胱癌细胞来自膀胱内面黏膜表皮,罹患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是来自基因的影响,另外吸烟、长期接触某种染料、汽油或其他化学物质者也有较高的风险,同其它癌症一样,膀胱癌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当患者患者有明显反应时多数已是膀胱癌晚期,并且已发生转移,那么膀胱癌扩散后还能活多久呢?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 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髂总淋巴结。 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 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后尿道。 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

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 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 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经过手术切除之后,能够快速切除肿瘤组织,见效快,但是它无法根除肿瘤细胞,易转移、复发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加重患者病情;放化疗的治疗方法能够局部或全身减轻肿瘤细胞负荷,见效快,但是无法根除肿瘤细胞,易转复发,全身毒副作用大,极易产生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大约70%的尿路上皮癌是乳头状的,它比广基和无蒂的肿瘤有更好的预后。 一般来讲,膀胱癌是癌症里危害相对小的病,一般发现的话,没有转移,都推荐手术切除部分膀胱,能保住膀胱尽量保住,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严重,膀胱切除,外带尿袋也是可以的。 我见过带尿袋生活10年的病人,照顾得注意身体也不错。 电切术通过尿道切除肿瘤的确方便快捷,但是复发率比较高,因为毕竟是通过仪器看膀胱,如有较小的肿瘤不容易发现,而且膀胱肿瘤基地还会存在也是复发的隐患。 术后定期灌注药物,可以降低60%的复发率,搭配膳食营养,增

彩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彩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5T13:52:31.1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刘娅 [导读] 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癌诊断中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结果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51例,占比94.4%;误诊3例,占比5.6%。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中T1期40例,T2期7例,T3期4例,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结论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膀胱癌;诊断;彩超;应用价值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颇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如何促使膀胱癌诊断率提高已成为了临床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资料显示,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能够作为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1]。基于此,本次以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对膀胱癌诊断中彩超应用价值的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54例患者中,男女分别43例、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2.3±8.9)岁。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且存在间歇性发作现象。 1.2 方法 使用仪器:PHILIPS HD15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仪,3.5MHz探头频率。诊断方法检查前患者适度饮水,充盈膀胱;取位:常规仰卧;经腹壁检查,行横、纵向及斜切等多向扫查,依具体情况可更换体位进行扫查;观察患者膀胱壁是否存在局限性增厚,是否有肿块向腔内突起,并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内部回声等,观察基底部宽度,是否存在对膀胱壁的侵润,以及盆腔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肿瘤内部血流状况等;患者若更换体位,则注意肿块是否会在体位变化下出现移动,通过CDFI细致观察患者肿瘤内血流状况以及病灶周围情况。 2 结果 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51例,占比94.4%。误诊3例,占比5.6%。超声测及肿瘤最大为53mm×38mm×43mm,最小为9mm×7mm×5mm。51例均确诊为移行上皮癌,误诊3例经确诊为:1例腺性膀胱炎,1例前列腺癌,1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具体见表1。 3 讨论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颇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以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血尿为早期临床症状表现,而晚期多以尿痛、尿频以及排尿困难等为症状表现。相关研究表明,B超是膀胱癌诊断中的首选方法[2]。彩色多勒普超声用以膀胱癌的诊断不仅能够诊断出肿瘤大小、数量以及形态、大小、分期等,还可提供盆腔淋巴结肿大相关的诊断根据。资料显示,早期诊断与诊断分期对临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B超诊断下可实现多切面、无创伤、无痛苦的膀胱检查,这对患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3]。 膀胱超声声像一般表现为“两明一暗”,主要是通过三层结构得到呈现。患者肿块周边一般会存在血流信号,多以动脉频谱为呈现,附壁血凝块则通常不存在血流信号[4]。资料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侵润深度观察及肿瘤分期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对预后判断也颇具意义[5]。膀胱癌分期的超声表现为:T1:肿瘤侵润深度为黏膜及其下层,肿瘤基底窄小,肿瘤后为光滑膀胱壁,连续性好。T2:肿瘤侵润深度为浅肌层,肿瘤基底偏大,后膀胱壁显现不清晰。T3:肿瘤侵润深度为深肌层,肿瘤基底偏宽,膀胱变形,膀胱壁厚,出现不连续、不清晰回声。T4:肿瘤侵润深度为淋巴结、膀胱壁外,膀胱壁增厚,回声中断,膀胱非对称,侵润发生变化,盆腔回声异常[6]。 本研究病例中,膀胱癌声像表现主要分四型:弥漫型、乳头型、混合型、结节型。侵润深度到黏膜及其下层,乳头状、菜花状则向膀胱腔内方向凸,少数基地偏宽往膀胱腔内凸出,内部回声为中低水平,且回声不均匀;较小病灶,膀胱壁出现局限性增厚,以结节状呈现;个别肿瘤现点状强回声后即伴有声影,在经腹部情况下探查是否存在膀胱肿瘤则对膀胱顶部以及前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本次研究病例中误诊3例,占比5.6%;误诊3例经确诊为:1例腺性膀胱炎,1例前列腺癌,1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腺性膀胱炎是慢性增生性膀胱炎性病变,其声像表现与膀胱肿瘤极为相似,主要为半圆形小丘/绒毛状结节,有高水平回声,具有与膀胱壁清楚的分界;前列腺癌对膀胱造成侵犯,突入膀胱生长,在探查过程中需朝下,以判断其是否跟前列腺内线存在相连关系;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与膀胱壁子宫内膜相异位而形成的瘤样结节,结节随患者生理周期变化会出现缩小/增大现象,通常现低回声,且不存在血流信号。 本研究中,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51例,占比94.4%。超声测及肿瘤最大为53mm×38mm×43mm,最小为9mm×7mm×5mm。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中,T1期40例,T2期7例,T3期4例,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其中T2及T3期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析原因在于前者肿瘤存在对浅肌层的侵犯,后者肿瘤具有对深肌层的侵入,对两者的鉴别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超声探头分辨率对深肌层与浅肌层的区分具有重要影响[7]。 综上所述,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 [1]平秦榕,颜汝平,王剑松.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J]. 医学与哲学,2015(6):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