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犹如一股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尽的活力。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多了,讨论多了,教师的表扬多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
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不能回避地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
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
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精心设计教案
(1)教案的设计要有“亮点”。
所谓“亮点”:就是有值得老师、学生思考、回味的地方。否则,一堂课就会平淡无奇,学生也会索然无味。
我在备复习课的教案时,常常设计出“亮点”。如:我在复习《三角形的分类》这节内容时,用信封把三类三角形装进去,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再如教《9的乘法口诀》时,我应用了徐斌老师的方法,用手指辅助教学。即把双手放于桌面上,说一九得九时,屈起小姆指,剩余九个就九。说二九十八时,就屈起无名指,那么这时无名指左边的小姆指就代表十,无名指右边的八个手指就表示八,以此类推。用学生自己身上的部位学习,学生兴趣高。
(2)在备课中重视备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要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及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是按以下学习方法进行的:一先猜一猜哪些图形可能是轴对称图形,二再折一折验证自己的猜想,三在小组里讨论。这样,学生经历了操作过程,对于轴对称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重点、难点的解决需要到位。
如果重点、难点没处理好,这一节课就不能称作为一堂好课,解决重点、难点可依靠多种教学手段。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用量的方法,二用折叠法,三把三个角剪下来再拼的方法……并且借助于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设备,让每位同学都能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巩固练习需精心设计。
巩固练习是对新课的强化和巩固,设计得巧妙,可让学生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习题,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设计一些有层次性、开放性的题目。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多角度思考。
(5)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是:先同学科老师在一起讨论重点、难点及教学教程,然后由一名教师主备,最后其他老师根据主备老师的教案修改、上课。在下次集体备课时,对上一次教案进行评析,在下次主备时注意吸取经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取决于实验教师的素质,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性工作。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在一次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上,一位年轻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可是再看看他的板书,字写得歪歪扭扭,连小学生的字也不如,这怎么能成为一节好课。
由此看来,不可小看教学基本功。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基本功也在不断变革,原来“三字一话”的基础上许多新的教学基本功应运而生。要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以下几种
基本功必须要熟练:
基本功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
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其前提是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
基本功二信息的敏感能力。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而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
基本功三教师的语言评价能力。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可如今,课堂上却常听到干瘪空洞的评价语言:“你真有天赋”“你非常聪明”等。甚至有的整堂课在“棒、棒、棒!你真棒”这样毫无内涵的评价语声中淹没。从中,可看出教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苍白,三是文化缺失。
基本功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技能。这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基本功五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是教师必
须要修炼的“基本功“之一。然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如何驾驭新课改后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基本功六教育的科研能力。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都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一线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素质。另外,新课程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
2、学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