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合集下载

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

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

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皮损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邱 纬,万里红摘要 目的:探讨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 2021年7月就诊的89例斑块状银屑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㊁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拔罐联合火针护理,护理周期为8周㊂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评分(V A S )]㊁皮损严重程度[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A S I)评分]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 Q O L -B R E F )评分]㊂结果:护理8周两组病人V A S ㊁P A S 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8周两组病人WHO Q O L -B R E F 量表社会㊁躯体㊁环境㊁心理㊁综合各领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采用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皮损严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㊂关键词 斑块状银屑病;拔罐;火针;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生活质量K e yw o r d s p l a q u e p s o r i a s i s ;c u p p i n g ;f i r en e e d l i n g ;p s o r i a s i s a r e a ;s e v e r i t y i n d e x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03.021 斑块状银屑病为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症状,且易反复发作,降低病人生活质量㊂目前,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加之生活㊁饮食等护理干预,以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皮损严重程度[1]㊂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得到各类皮肤疾病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银屑病病机在于气滞血瘀,干预需以活血化瘀为主[2]㊂拔罐㊁火针作为应用较广泛的中医外治法,其中拔罐温热效应可促使血管扩张,起到活血作用,而火针则可温通经脉㊁活血㊁去腐生肌等[3]㊂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皮损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 2021年7月就诊的89例斑块状银屑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㊁观察组44例㊂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2~63(47.66ʃ3.67)岁;病程8个月至8年(4.11ʃ0.98)年㊂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0~65(46.89ʃ3.75)岁;病程7个月至8年(4.03ʃ0.96)年㊂两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纳入㊁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斑块状银屑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病情处于静止期(近2周未出现新皮损);年龄ȡ18岁;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精神㊁认知功能正常;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㊂②排除基金项目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B 076㊂作者简介 邱纬,主管护师,本科,单位:330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万里红(通讯作者)单位:330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㊂引用信息 邱纬,万里红.拔罐联合火针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皮损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3,21(3):377-379.标准:合并其他皮肤疾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有光敏史;合并恶性肿瘤;沟通障碍;入组前1周接受相关治疗;哺乳或妊娠期病人㊂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卡泊三醇软膏(规格15g :0.75m g)治疗,嘱病人取适量药膏涂抹于皮损处,早晚各涂抹1次㊂对照组于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告知病人病因,并嘱其保持皮肤干燥㊁清洁,日常清洗时避免水温太热,且需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饮食应以高蛋白㊁高维生素㊁低脂肪等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且需避免食用菠菜㊁香菜等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的食物;日常生活应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关注病人心理情绪,告知其良好心态对疾病康复重要性,并耐心与其沟通,告知疾病并无传染性,缓解病人焦虑㊁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可鼓励病人加强与亲属㊁病友沟通,增强其治疗信心等㊂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先采用75%乙醇消毒针刺部位,施针者左手持酒精灯置于针刺部位10~15c m 位置,然后右手拇指㊁食指㊁中指缝隙夹1~3根毫针(规格0.35mmˑ25mm ),持针姿势如握笔式,将针尖对准火焰方向烧灼,待针体烧制通红或呈发白状,以腕力由皮损外侧向中心刺入,刺入深度4~7mm ,两针间距需间隔0.5c m 左右,留针2m i n左右;拔出针体后将消毒好的玻璃火罐点于针刺部位,停留10m i n 左右移除,移除火罐后用医用棉签清理针刺部位血液与组织液;每周拔罐㊁火针1次,连续干预8次为1个疗程㊂两组护理周期均为8周㊂1.4 评价指标1.4.1 疼痛程度 护理前㊁护理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5]评估两组病人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㊂1.4.2 皮损严重程度 护理前㊁护理8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A S I)评分[6]评估两组病人皮损严重程度,内容主要包括皮损面积(下肢㊁上肢㊁㊃773㊃全科护理2023年1月第21卷第3期躯干㊁头部)㊁严重程度(红斑㊁脱屑㊁浸润)两方面,各部位皮损严重程度得分为皮损面积ˑ严重程度,P A S I总分为各部位皮损严重程度总和,分值范围0~72分,得分越高说明皮损程度越严重㊂1.4.3生活质量护理前㊁护理8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 Q O L-B R E F)[7]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估领域包括社会㊁躯体㊁环境㊁心理㊁综合,各领域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㊂1.5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3.0软件处理数据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表1两组病人护理前㊁护理8周疼痛程度比较(xʃs)单位: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8周t值P 观察组445.89ʃ1.362.88ʃ0.9852.542<0.001对照组455.92ʃ1.343.47ʃ1.0353.016<0.001 t值-0.105-2.767P0.9170.007表2两组病人护理前㊁护理8周P A S I评分比较(xʃs)单位: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8周t值P 观察组4421.58ʃ4.227.98ʃ2.4651.257<0.001对照组4522.64ʃ4.6813.08ʃ3.2544.846<0.001 t值-1.132-8.333P0.261<0.001表3两组病人护理前㊁护理8周生活质量比较(xʃs)单位:分时间组别例数社会躯体环境心理综合护理前观察组4458.66ʃ4.6755.46ʃ5.4163.58ʃ6.1460.98ʃ5.4959.47ʃ6.33对照组4558.92ʃ4.5353.68ʃ5.8663.89ʃ6.3361.07ʃ5.6358.74ʃ6.50t值-0.2671.488-0.234-0.0760.537P0.7600.1400.8150.9390.593护理8周观察组4480.22ʃ5.89①78.94ʃ6.57①84.75ʃ7.92①85.62ʃ7.06①82.58ʃ7.52①对照组4575.41ʃ5.47①71.22ʃ6.32①76.99ʃ7.58①79.24ʃ6.95①74.28ʃ7.16①t值3.9935.6504.7234.2965.334P<0.001<0.001<0.001<0.001<0.001 ①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㊂3讨论3.1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治疗现状据报道,斑块状银屑病发生率为0.2%~3.0%,且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该病发生率逐年增高[8]㊂斑块状银屑病虽不会直接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但皮肤瘙痒㊁皮损处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且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影响生存质量㊂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并辅以生活指导㊁饮食管理等护理干预,以保证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病人用药依从性不佳,整体护理效果有限[9]㊂3.2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中医病机及拔罐㊁火针应用现状中医将银屑病归于 白疕 干藓 等范畴,认为该病是因情志不畅㊁外邪侵袭皮肤等导致,致使皮肤腠理营血不足㊁肤失濡养㊁气血瘀滞,从而发病,干预原则在于活血化瘀[10]㊂拔罐作为中医常用物理疗法,其利用罐负压可促使血管收缩,且可起到扩张毛孔作用,促使衰老的皮肤细胞脱落[11]㊂同时,拔罐的温热效应还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且可增强免疫细胞吞噬作用,从而提高皮肤耐受力[12]㊂目前,拔罐已用于各类皮肤疾病护理,且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发现,该疗法单独应用疗效不理想,联合其他外治法干预或可取得更好的效果[13]㊂火针作为针灸疗法独特体系,其将加热的针体刺入病变部位,可活血化瘀㊁温经散寒㊁去腐生肌等[14]㊂同时,火针基于 借火助阳 开门祛邪 等理念,可起到补虚㊁泻实等作用,从而利于活血化瘀[15]㊂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火针可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加速皮肤组织新陈代谢,从而促使受损组织快速修复[14]㊂刘拥军等[16]研究发现,火针单独用于皮肤疾病干预具有一定效果,但协同其他方案干预效果更显著㊂3.3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疼痛㊁皮损严重程度的影响银屑病发生后病人头部㊁四肢伸侧面等出现皮损,容易引发瘙痒㊁疼痛等症状,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及精神状况,降低其生存质量[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8周观察组病人V A S评分㊁P A S 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拔罐联合火针护理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可减轻疼痛,降低P A S I评分,与姜桂仙等[18]研究结果一致㊂分析原因在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拔罐护理斑块状银屑病病人可促使皮损处血管收缩,加速受损皮肤脱落及毒素排出,同时辅以火针干预,可增强受损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从而可促使皮损处修复,减轻疼痛感㊂3.4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对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银屑病作为顽固性慢性皮肤病,其㊃87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3V o l.21N o.3发生后不仅会影响病人皮肤外观,还会影响其精神状况,调查显示,约25%的银屑病病人因皮肤受损而出现自杀意念,且病人伴有较强焦虑㊁抑郁情绪,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8周观察组病人WHO Q O L -B R E F 量表社会㊁躯体㊁环境㊁心理㊁综合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采用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利于提升生活质量㊂究其原因在于,斑块状银屑病病人皮损相关症状减轻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心理压力减轻,从而利于保持良好心态,全面提升生活质量[19-20]㊂ 综上所述,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病人采用拔罐联合火针护理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皮损严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㊂因而考虑未来可将拔罐㊁火针联合用于银屑病病人治疗,但本研究并未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未随访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研究结果存有局限,未来仍需展开大样本量㊁延长随访时间研究加以探讨㊂参考文献:[1] 史兰辉,张玉珍,刘凤,等.游走罐疗法联合院内制剂(白疕软膏)外擦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护理研究[J ].四川中医,2019,37(11):208-210.[2] 徐爽,丁杨峰,易雪梅,等.中药熏洗联合走罐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1):23-25.[3] 李美红,赵一丁,孙丹,等.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性M e t a分析[J ].陕西中医,2020,41(5):686-689.[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4):223-230.[5] 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6] 蔡莎莉.银屑病P A S I 评分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1):78.[7] 武敬参,鄢秀英,王羽,等.健康调查简表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在评价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比较[J ].华西医学,2016,31(3):463-466.[8] 宋勋,郑淇,沈芳,等.夏丹膏凝胶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2):46-48.[9] 张怡,陆家晴,乐倩莲,等.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常规治疗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含量影响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152-154.[10] 赵煜,方萧辉,王龙君,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20,26(12):2406-2410.[11] 张莹,李星子,于波,等.刺络拔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4):380-382.[12] 李美红,赵一丁,梁璇,等.联用拔罐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效性的m e t a 分析[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9):711-718;741.[13] 杨素清,吕小飞,王姗姗.散风苦参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热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21,49(10):76-80.[14] 纪妤,李文彬,林雨青,等.基于 络病理论 探讨火针联合贴棉灸治疗斑块型银屑病[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143-146.[15] 殷文浩,金梦祝,戴晴.火针配合针刺治疗小腿斑块状银屑病的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7-120.[16] 刘拥军,于泽宇,赵伊宁.火针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湿热内蕴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2):132-134;138.[17] 靳峰阳,石卫东.光动力疗法相关性疼痛治疗的新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12):1429-1432.[18] 姜桂仙,杨晓丽,周敏新.火针联合拔罐对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氧化应激㊁脂肪细胞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2):1294-1298;1363.[19] 张薇,崔彩娟,叶苓,等.基于I M B 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20,42(4):517-521.[20] 王星星,吴卿,马晓红,等.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性与安全性M e t a 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1):53-60.(收稿日期:2022-08-24)(本文编辑卫竹翠)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病人前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刘晓卫,廖 黎,徐建珍,刘朝红,王 玲,潘全慧摘要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团队管理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 P P D )病人前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7月住院的26例P P P D 病人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加前庭康复训练㊂选取2020年8月 2021年7月住院的24例P P P D 病人为观察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管理的前庭康复训练㊂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 H I )得分[D H I 总分㊁躯体(D H I -P )㊁情绪(D H I -E )㊁功能(D H I -F )]和跌倒风险问卷(F R Q )得分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D H I 总分㊁D H I -P ㊁D H I -E ㊁D H I -F 和F R Q 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㊂结论:由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管理的前庭康复训练能改善P P P D 病人的眩晕残障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跌倒风险㊂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专科护士;前庭康复训练K e yw o r d s p e r s i s t e n t p o s t u r a l a n d p e r c e p t u a l d i z z i n e s s ;s p e c i a l i s t n u r s e ;v e s t i b u l a r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03.022基金项目 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校基金立项项目,编号:NMU B 20210244;2022年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护理科研项目,编号:R K H L 202214007㊂作者简介 刘晓卫,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廖黎㊁徐建珍㊁刘朝红㊁王玲㊁潘全慧(通讯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㊂引用信息 刘晓卫,廖黎,徐建珍,等.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病人前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3,21(3):379-382.㊃973㊃全科护理2023年1月第21卷第3期。

银屑病医学指南(2023年版)

银屑病医学指南(2023年版)

银屑病医学指南(2023年版)
摘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银屑病的全面指导,包括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
临床实践,提供了相关信息和建议,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
治疗银屑病患者。

病因
银屑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
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银屑病的病因理论,
并探讨了目前的研究进展。

诊断
诊断银屑病通常基于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本指南提供了详细
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该病。

此外,还
阐述了常见的临床类型和病变特点,以及不同临床类型之间的区别。

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防止
疾病的进展。

本指南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
括局部治疗、系统性治疗和光疗等。

此外,还重点讨论了生物制剂
的使用、副作用管理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预防
预防银屑病的发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

本指南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包括控制环
境因素、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触发因素等。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银屑病的全面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该疾病。

尽管本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编写的,但仍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权威性指南,旨在为银屑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银屑病及其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免疫系统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饮酒、吸烟等也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产生影响。

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同时伴有瘙痒、灼热或刺痛感。

根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和洗浴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药物等,口服药物则包括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

光疗主要采用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减轻银屑病的症状,而洗浴治疗则可以软化鳞屑、缓解瘙痒。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建议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还强调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避免饮酒、吸烟、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等,有助于预防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诊疗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当了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轻病情、延缓复发。

患者还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引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色斑块和脱屑。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BAD)为此发布了一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银屑病治疗的最佳实践建议。

本文将对这份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的相关知识。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2-03T07:18:09.40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王飞牛妍艳[导读]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银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NB-UVB照射治疗,外用尿素乳膏;研究组60例,采用NB-UVB照射治疗的同时给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外涂。

在治疗第4周及第8周时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降低程度、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86.67%,高于对照组的43.33%、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后,研究组评分分别为(8.13±1.07)分、(7.22±1.0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B-UVB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还可有效减少皮肤干燥、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考虑联合使用。

【关键词】银屑病;NB-UVB;薇诺娜柔润保湿霜【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010-02 Clinical efficacy of NB-UVB combined with WINONA Moisture Softening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ang Fei, Niu Yanya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Suq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B-UVB combined with WINONA Moisture Softening Cream (WMSC)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Methods 120 patients in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NB-UVB combined with WMSC for external use as study group,while NB-UVB alone as control group.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Score , the effective rate and sk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at the 4 and 8 week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61.67% and 86.6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48.33% and 7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SI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8.13 ± 1.07) and (7.22 ± 1.0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 NB-UVB combined with Winona moisturizing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kin dryness, itching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for clinical use.【Key words】Psoriasis; NB-UVB; WINONA Moisture; Softening Cream 前言NB-UVB是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主要光疗手段之一,疗效确切,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内用药或其他外用制剂等联合使用。

2024甲氨蝶呤在皮肤科临床应用23项共识提供指引

2024甲氨蝶呤在皮肤科临床应用23项共识提供指引

2024甲氨蝶唆在皮肤科临床应用23项共识提供指引甲氨蝶岭(MTX)在皮肤科应用有约70年历史,早在1971年,MTX即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现在仍是银屑病传统系统治疗的首选药物。

除此之外,MTX还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包括结缔组织病、免疫性疱病、血管炎等。

尽管MTX使用广泛,但很少有临床证据可以指导MTX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为此,意大利的19位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组成科学委员会,就MTX 在临床皮肤科中6个方面的管理达成23项共识1,内容包含治疗监测、用法用量、剂量调整等。

本文将结合国内相关共识展开介绍。

一、治疗前检查和治疗监测1、甲氨蝶岭的耐受性监测应多久进行一次?建议在开始治疗后2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查;CBC、肝功能和血清肌好水平应在治疗后的前2个月每月检查一次,此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我国《甲氨蝶岭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在此方面亦有相关建议,并更为详细:使用MTX前必须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n1NP)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每月查1次,之后每2~3个月复查1次,如出现异常,每2周复查1次;PnINP、肾功能、尿常规每3个月复查1次2o2、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总体而言,HBV重新激活的风险似乎较低,可以不用预防性治疗。

然而,当没有比MTX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时,应谨慎用药,并在治疗期间和停药后6~12个月内密切监测HBV的病毒载量,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

《甲氨蝶岭治疗银屑病应用专家共识》明确道,①活动性HBV感染是MTX 治疗的相对禁忌证;②HBV表面抗原阳性的青壮年患者应慎重使用MTX,确需使用者在用药过程中除了监测肝功能外,应该同时注意监测HBV的DNA 拷贝数,>1X103/m1者禁用MTX;③肝、肾功能不全或年龄>50岁的HBV 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应该避免使用MTX:④HBV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不论T殳状况如何,应避免MTX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合使用3o3、丙型肝炎病毒(HCV)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应该如何治疗?MTX对HCV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但在开始治疗前可以不用根治丙肝。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

㊃诊疗指南㊃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ʌ关键词ɔ体癣;股癣;诊断;治疗;指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2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19)14-0001-031定义体癣(t i n e a c o r p o r i s)指发生于除头皮㊁毛发㊁掌跖和甲板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㊂股癣(t i n e a c r u r i s)则特指发生于腹股沟㊁会阴部㊁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1]㊂2病原学与易感因素体股癣的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质㊂皮肤癣菌约有40余种,其中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约有20余种㊂国内各地区及不同医院的流调资料显示,体癣和股癣的病原菌大致相同,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㊁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㊂动物源性的体癣则以犬小孢子菌感染最为多见[2]㊂皮肤癣菌可以在人与人㊁动物与人㊁污染物与人以及人体不同部位之间传播㊂患者体质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是体股癣高发的诱因,穿着不透气及过紧衣物㊁肥胖多汗者或司机易患股癣;饲养宠物㊁糖尿病㊁密切接触感染者及污染物㊁自身患有手足癣或甲真菌病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易感染体癣㊂长期局部外用或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可使皮损不典型,形成 难辨认癣 ㊂既往认为阴囊少有皮肤癣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并报道的阴囊癣明显增多,多见于青少年,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㊂体癣中的特殊类型还包括叠瓦癣,是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的慢性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可由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染,多见于南太平洋㊁东南亚㊁中南美洲等高温潮湿地区,在我国近年罕见报道㊂3临床表现3.1体癣原发损害为丘疹㊁水疱或丘疱疹,由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并伴脱屑,其边缘微隆起,炎症明显,而中央炎症较轻或看似正常,伴不同程度瘙痒㊂3.2股癣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由股内侧向外发展的边界清楚㊁炎症明显的半环形红斑,上覆鳞屑,自觉瘙痒㊂3.3特殊类型难辨认癣(t i n e a i n c o g n i t a)临床表现多样,常表现为鳞屑较少,界限不清,无边缘隆起,中央可见脓疱㊁水疱,无自愈倾向,部分患者瘙痒明显[3]㊂阴囊癣(t i n e a o f t h e s c r o t u m)阴囊单纯性感染多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表现为特征性的上覆黄白色痂皮的斑片,而由红色毛癣菌引起阴囊及其邻近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股癣相似[4]㊂叠瓦癣(t i n e a i m b r i c a t a)表现为泛发性同心圆样或者板层样鳞屑性斑片,一般不累及毛囊,少有瘙痒等自觉症状㊂4实验室检查4.1真菌镜检刮取皮损边缘鳞屑进行真菌镜检㊂难辨认癣应避开炎症较为剧烈的水疱㊁脓疱区域,刮取相对干燥的鳞屑或者疱壁㊂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K O H)溶液后覆上盖玻片,放置数分钟或者稍微加热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㊂阳性表现为有折光㊁细长㊁平滑㊁分支分隔菌丝和/或关节孢子㊂荧光染色法即滴加真菌荧光染液后覆上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菌成分(孢子或菌丝)呈现蓝色或绿色荧光,能显著提高真菌镜检阳性率和准确性㊂4.2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刮取皮损边缘鳞屑接种于含氯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 D A)可以减少培养过程中的细菌和其他腐生丝状真菌的污染,25ħ~28ħ培养14~28d㊂根据菌落形态㊁镜下结构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皮肤癣菌表型鉴定㊂对表型难以鉴定的菌株可以采用r D N A-I T S分子测序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 A L D I-T O F M S)亦有助于皮肤癣菌种水平的快速鉴定[5]㊂4.3组织病理除非疑诊皮肤癣菌肉芽肿,一般不做㊂活检组织经过碘酸雪夫染色(P A S)和(或)六胺银染色(GM S)可见角质层中有与表皮平行分布的分隔分支菌丝㊁关节孢子等[6]㊂4.4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体股癣的皮肤镜检查通常表现为红色基底上沿皮纹分布的点状血管,边缘可见环状薄层白色卷曲状鳞屑,有时观察到毳毛受累,呈螺旋状或条形码样改变[7]㊂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 C M)在体股癣环状鳞屑性红斑部位可见真菌菌丝结构[8],作为辅助检查手段㊂5诊断与鉴别诊断体股癣诊断的主要依据为:①典型临床表现;②真菌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皮肤癣菌㊂鉴别诊断:股癣需要与念珠菌性间擦疹㊁细菌所致红癣㊁反向银屑病㊁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等疾病进行鉴别,体癣需要和湿疹㊁银屑病㊁脂溢性皮炎㊁玫瑰糠疹㊁多形性红斑㊁环状肉芽肿㊁固定性药疹等疾病进行鉴别;难辨认癣临床易误诊为亚急性湿疹㊁脂溢性皮炎㊁过敏性皮炎㊁红斑狼疮㊁酒渣鼻㊁多形性日光疹㊁单纯疱疹㊁梅毒等多种疾病㊂叠瓦癣注意和离心性环状红斑㊁匍行性回状红斑㊁二期梅毒疹等疾病鉴别㊂阴囊癣需要与阴囊湿疹㊁慢性单纯性苔藓㊁反向银屑病㊁扁平苔藓㊁固定性药疹㊁烟酸缺乏症等疾病鉴别㊂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㊂6治疗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缓解症状,清除皮损,防止复发㊂外用药㊁口服药或二者联合均可用于体股癣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用药㊂6.1局部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为首选[9],一般为每日1~2次,疗程2~4周㊂外用药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㊂咪唑类药物包括咪康唑㊁益康唑㊁联苯苄唑㊁酮康唑㊁克霉唑㊁硫康唑㊁舍他康唑㊁卢立康唑等㊂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㊁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㊂其他还有阿莫罗芬(吗啉类)㊁利拉萘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㊁环吡酮胺(环吡酮类),以及咪唑类和丙烯胺类复合制剂等㊂同时含有抗真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炎症较重的体股癣患者,但应注意避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建议限期应用1~2周,随后改为外用单方抗真菌药物至皮损清除㊂对于股癣,特别要注意外用剂型的选择,避免刺激反应㊂6.2系统治疗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㊁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㊂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㊂特比萘芬成人量为250m g/d,疗程1~2周㊂伊曲康唑200~400m g/ d,疗程1~2周㊂如患者合并有足癣和/或甲真菌病,建议一并治疗(参见相应诊疗指南)㊂6.3特殊类型体股癣的治疗难辨认癣治疗与体股癣基本一致㊂早期炎症剧烈阶段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剂型㊂面积大时需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㊂阴囊癣治疗与体股癣基本一致㊂首选外用抗真菌药物,建议以乳膏剂为主,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剂型㊂局部治疗失败病例,可以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口服抗真菌药㊂叠瓦癣该病复发率较高㊂局部治疗效果较差,建议系统与局部抗真菌药联合治疗㊂6.4特殊人群体股癣的治疗[10]老年人除了感染部位及受累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合并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㊂如果感染面积较大且不宜采用系统治疗时,局部治疗应适当延长疗程㊂如果需要系统抗真菌药时,宜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药物㊂儿童儿童皮肤更新速度较快,局部治疗可能比成人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㊂皮损面积过大或者有明显的毳毛受累时,可以考虑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儿童体股癣均安全有效㊂妊娠及哺乳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 F D 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分级标准,目前归入B类的抗真菌药包括克霉唑㊁奥昔康唑㊁特比萘芬㊁萘替芬㊁环吡酮胺等药物,在大剂量的动物安全性研究中没有发现生殖毒性㊂克霉唑和咪康唑在多项大样本的妊娠早期及中后期的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明确与之相关的胎儿异常的报告㊂上述药物可在权衡利弊后酌情用于妊娠期体股癣的局部治疗㊂在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中,克霉唑㊁酮康唑㊁咪康唑㊁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被列入L2级(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其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㊂系统用特比萘芬和氟康唑亦列入L2级㊂哺乳期的体股癣,建议以L2级抗真菌药物的局部治疗为主㊂免疫缺陷人群建议局部与系统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疗程适当延长并个体化,同时积极纠正免疫缺陷状态㊂对于部分持续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㊂7疗效评定标准红斑㊁丘疹㊁鳞屑完全消退,真菌镜检和/或培养为阴性,可视为痊愈㊂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㊂8预防与健康教育建议患者贴身穿着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和其他人混用衣物毛巾,内衣应定期洗晒煮烫等消毒处理㊂肥胖患者鼓励更频繁更换衣物,积极控制体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剂保持局部干燥,易复发患者可以采用抗真菌粉剂进行预防㊂家庭成员有类似感染时,应同时治疗,合并足癣及甲真菌病时应积极治疗㊂如果系接触宠物感染所致,应对宠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并治疗,同时对宠物接触过的家庭物品进行消毒处理㊂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顾军㊁李春阳㊁李福秋㊁李若瑜㊁刘维达㊁冉玉平㊁王爱平㊁温海㊁席丽艳㊁余进㊁章强强㊁朱红梅㊁朱敏㊂执笔:吕雪莲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6.[2]C a i W,L u C,L i X,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f u n g a li n f e c t i o n s i n G u a n g d o n g,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 f r o m2004t o2014[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6,181(5-6):387-395.[3]唐芹芹,刘海霞,徐江媚,等.难辨认癣的临床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68-170.[4]尹颂超,李美荣,魏玲,等.阴囊皮肤癣菌病患者临床及真菌学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5):553-555,563.[5]S u h S O,G r o s s o KM,C a r r i o n M E.M u l t i l o c u s p h y l o g e n y o ft h e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m e n t a g r o p h y t e s s p e c i e s c o m p l e x a n d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t r i x-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i o n i z a t i o n-t i m e-o f-f l i g h t(MA L D I-T O F)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f o r t h e r a p i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J].M y c o l o g i a,2018, 110(1):118-130.[6]P a r k YW,K i m D Y,Y o o n S Y,e t a l. C l u e s f o r t h e h i s t o-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i n e a:h o w r e l i a b l e a r e t h e y[J]?A n nD e r m a t o l,2014,26(2):286-288.[7]K nöp f e l N,d e l P o z o L J,E s c u d e r o M d e l M,e t a l.D e r m o-s c o p i c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o f v e l l u s h a i r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 t i n e a c o r p o-r i s:a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J]?P e d i a t rD e r m a t o l,2015,32(5):e226-227.[8]H u i D,X u e-c h e n g S,A i-e X.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f l e c t a n c e c o n-f o c a l m i c r o s c o p y i n d e r m a t o p h y t o s i s[J].M y c o s e s,2013,56(2):130-133.[9]E l-G o h a r y M,v a n Z u u r e n E J,F e d o r o w i c z Z,e t a l.T o p i c a la n t i f u n g a l t r e a t m e n t s f o r t i n e a c r u r i s a n d t i n e a c o r p o r i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2014,(8):C D009992.[10] K a u l S,Y a d a v S,D o g r a S.T r e a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o s i si n e l d e r l y,c h i l d r e n,a n d p r e g n a n t w o m e n[J].I n d i a n D e r-m a t o l O n l i n e J,2017,8(5):310-318.[收稿日期]2019-02-12[本文编辑]卫凤莲。

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护理干预分析

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护理干预分析

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护理干预分析张娜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 探讨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护理干预。

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收治的54例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且同意下,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负面情绪影响。

结果 观察组3.70%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22.22%的并发症率明显更低(P <0.05);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的负面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两组负面状态评分均得以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 <0.05)。

结论 针对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其负面情绪,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护理干预;负面情绪;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5;R758.63/739.5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1.01.029【收稿日期】2020-04-24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慢性炎性病症,患者可见鳞屑性红斑及丘疹等症状,好发于四肢、头部及背部,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寻常型及脓疱型等多种类型,起初可见绿豆般大小的红色丘疹,随着病情的发展,丘疹面积不断扩大,甚至遍布全身,使得患者出现高热及脓疱的症状[1]。

疾病迁延难愈,可侵犯身体多个脏器,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鳞状细胞癌属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肿瘤,常由某种慢性疾病发展而来,或者由各种癌前期病变演变而来,临床研究可知,瘢痕、外伤、紫外线照射、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等外界因素会使得银屑病发展为皮肤癌[2]。

银屑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临床报道较少,该种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对患者的整体外貌形象产生的影响大,使得患者身心均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对疾病的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3]。

皮肤科银屑病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银屑病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银屑病的诊疗护理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病程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

临床表现以红色丘疹、斑块上覆有鳞屑为典型症状,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自然发病率为O123%〜3%。

【病因及发病机制】银屑病有明显的家族史,现代免疫学技术检测发现本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银屑病病变处的表皮细胞周期为36小时,比正常者缩短约7/8;临床上常见到银屑病的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特别是儿童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推测银屑病是对细菌毒素的变态反应。

精神异常、外伤、手术、季节变化、潮湿、射线照射、内分泌变化、血液流变学改变、妊娠、刺激性食物及某些药物(如普蔡洛尔、锂盐、抗疟药等)均有可能诱发本病或使之加重。

【临床类型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

1寻常型银盾病是最常见的临床类3)。

皮损可分布于全身,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

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可缓慢扩大或融合成红色斑块,形状各异,斑块上覆有银白色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腊滴现象(刮除整层鳞屑时有如轻刮蜡滴)、薄膜现象(皮损斑块处鳞屑增厚,易刮除,刮除后出现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膜)与点状出血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为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表现。

本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

根据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还有一种类型为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常有链球菌感染史,起病急,皮疹迅速分布于全身,多为丘疹、斑丘疹,颜色潮红,上覆有白色鳞屑,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搔抓皮损处和使用机械性刺激有可能造成旧皮损未消退,又不断出现新皮损,皮损周围有红晕,表面鳞屑较厚,也称同形反应。

2.脓疤型银屑病(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起病急,可有数年的寻常型银屑病史,然后发展成脓疱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163511【摘要】目的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病例选择本院于2019年02月-2020年12月纳入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对比患者的PASI评分,血燥型较低、血热型较高,差异显著;并且在中医体质分类中,平和质PASI评分均低于其他体质,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气郁质及湿热质患者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通常以血热型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迁延不愈;平和质通常以血燥型为主要表现,病情相对较轻,可见体质类型会严重影响疾病转归。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银屑病是一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皮肤损伤严重,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难度较高【1】,患者发病时通常以皮肤红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同时外表还会覆盖白色磷屑,磷屑脱落之后会伴随出血点,常见于四肢、头皮以及背部等部位,虽然该病症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长时间受到疾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随之受到影响,不管是对患者的日常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依照患者疾病产生因素实行辩证治疗,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中医辩证分型为血燥、血热及血瘀型。

中医体质学说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人类各体质类型、特征等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疾病性质、反应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就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例选择本院于2019年02月-2020年12月纳入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最高年龄为51岁,最低年龄为26岁,中位年龄为(41.35±1.11)岁;病程为2周-40年,平均病程为(9.20±1.33)年。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要点解读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要点解读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 反应,减轻瘙痒和红肿 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 能导致皮肤萎缩和毛细 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 三醇、骨化三醇等,可 调节皮肤细胞增殖和分 化,减轻皮肤炎症,但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 瘙痒和红肿。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 等,可抑制免疫反应, 减轻炎症和瘙痒症状, 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 肤干燥和刺痛等不良反 应。
光疗
窄谱紫外线(NB-UVB)和宽谱紫外线(PUVA)是常用的光疗方法,适用于轻中度及局 限性银屑病。光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干燥、瘙痒、疼痛等,长期使用可诱发皮肤肿瘤,需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和剂量。
妊娠期及哺乳期银屑病治疗
01
妊娠期及哺乳期银屑病治疗原则
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环
重视患者教育
本版指南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复发。
关注长期疗效
本版指南更加关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强调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研究进展与展望
要点一
新药研发
近年来,针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 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 ,将会有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为银屑病的治疗提 供更多选择。
紫外线照射包括窄谱UVB、宽谱UVB和UVA1,主要用于治疗轻至中 度银屑病。
光化学疗法是使用补骨脂素类药物联合紫外线照射,适用于中至重度 银屑病。
光生物学疗法是使用窄谱UVB联合补骨脂素类药物,可提高疗效并减 少不良反应。
外用药物种类及其应用
01
02
03
04
0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39・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张羽曾宪玉殷进关键词:皮肤病;发热;小柴胡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9-02发热是皮肤病常见症状之一,在水痘,急性丹毒,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疾病中多见,通常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中反复发热,治疗难度较大。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常用于伤寒少阳证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非表非里,汗下不宜,只可和之,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⑴。

笔者临床中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急性荨麻疹及脓疱型银屑病伴发热3例,均获良效,介绍如下。

1验案举隅1.1脓疱型银屑病何某某,男,13岁,2019年9月1日初诊。

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脓疱4年余,再发加重1月入院。

患者4余年前头皮、躯干、四肢开始岀现大量红斑、鳞屑及脓疱,伴瘙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予以口服强的松20mg,1次/天,联合阿维A胶囊20mg,1次/天等对症支持治疗,岀院后药物逐渐减量至阿维A胶囊10mg,1次/天,皮疹控制尚可。

月前患者自行停药,1月前颈部、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处岀现小片状红斑、脓疱,未予处理,皮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伴较多分泌物,皮疹处疼痛不适。

3天前患者自觉恶寒发热,未监测体温,遂至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T:38.3t,BP:107/85mmHg,R:26次/分,HR:110bpm,Wt:74kg。

颈部、躯干、双侧腋下、双大腿、双上肢对称分布大片暗红色或红色斑片,其上可见密集分布针帽大小脓疱,斑片上见糜烂面及较多分泌物。

双手指甲、足趾甲板增厚、浑浊,部分缺如。

刻下症:恶寒无汗,项背疼痛,四肢无力,口苦,口臭,倦怠乏力,纳差,心烦,腹胀,大便日行,小便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4x109/L,血红蛋白115g/L,血清白蛋白39.4g/L,肌酐44“mol/L,血电解质、心肌酶谱、IgE、糜烂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未见异常。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 121 -①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1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何晓雨①【摘要】 目的:探究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 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与常规组37例。

常规组给予阿维A 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PASI 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两组PAS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IL-6、TNF-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CD3+、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 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PASI 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斑块型银屑病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阿维A doi:10.14033/ki.cfmr.2023.30.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0-0121-05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ecukinu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itr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HE Xiaoyu.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0): 121-1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cukinu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itr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Method: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plaque psoriasis who admitted to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7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of 3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itret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cukinumab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psoriasis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 scor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mmune function (CD3+, CD4+/CD8+)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SI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terms of groups, time and interaction (P <0.05); after 4 weeks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SI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3+and CD4+/CD8+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Secukinu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itr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SI scor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and has superior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 Plaque psoriasis Secukinumab Injection Acitretin 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1, China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斑块,上覆以鳞屑[1-2]。

银屑病诊疗PPT课件

银屑病诊疗PPT课件
紫外线、光化学疗法、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 生物制剂、联合治疗
维A酸类、甲氨蝶呤、环孢素、光疗法/光化学疗法、 生物制剂、支持治疗、联合疗法
维A酸类、环孢素、甲氨蝶呤、生物制剂、支持治疗、 联合疗法
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孢素、 硫唑嘌呤、柳氮磺胺吡啶、生物制剂、支持治疗、 联合治疗
银屑病治疗方法
外用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内用药物
•蒽林
•焦油与UVB
•皮质类固醇类霜剂、洗剂 Goeckerman
、软膏、凝胶、生泡剂、香 波、溶液
•焦油制剂 •维生素D类(霜、软膏、溶
•UVB •窄波UNB
•PUVA
液)
•卡泊三醇
•维A酸类
•外用免疫试剂
•吡美莫司
•维生素A类 •阿维A酸 •口服他扎罗汀 •细胞毒素免疫调节疗 法
• 8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制定一些指南,我国 到2000后才开始。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简介
时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于2008年 制定。
目标:规范银屑病的治疗,根据临床研究的依据加以修 改和完善。
郑志忠持笔,参加冯捷、杨雪琴、顾军、刘晓明、方栩、 郑敏、潘祥龙、孙青。
来源:本治疗指南已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年第3期” 刊登
香港 台湾 中国大陆
发病率% 0.3-1.2
0.7 2.6 4-5.5 <1 0.23 0.123,0.47
银屑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银屑病
II 型糖尿病 慢性肺病 心肌梗塞 关节炎 高血压 抑郁症 癌症 皮炎 健康
11
10
9
8
7
6
5
2
4
3

依奇珠单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银屑病1例疗效观察

依奇珠单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银屑病1例疗效观察

http :/ /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7 期Vol.9, No.7, 2023OPEN ACCESS依奇珠单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银屑病1例疗效观察李静, 沈霞, 李红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肾脏内科, 上海, 210052)摘要: 本文回顾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使用依奇珠单抗注射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依奇珠单抗方案:第一次皮下注射依奇珠单抗注射液80 mg ,此后每3周注射1次(共6次),并以80 mg 每月1次维持治疗;透析方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

经1年多的观察,患者全身皮损明显改善,无鳞屑及皮肤瘙痒等表现,提示依奇珠单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银屑病; 血液灌流; 依奇珠单抗; 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 R 473.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7-0234-03Therapeutic effect of Ixekizumab combined withhemoperfus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psoriasisLI Jing ,SHEN Xia ,LI Hongxia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 PLA Navy Medical Center , Shanghai , 210052)ABSTRACT : In this paper , clinical data of a cas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erythrodermicpsoriasis who were treated with Ixekizu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wa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xekizumab 80 mg , followed by injection every three weeks (6 doses in total ),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80 mg once a month. The hemodialysis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hree times a week , and hemoperfusion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every two weeks. After more than 1 year of observation , the patient's current systemic skin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without scaling or skin itching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Ixekizumab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 ha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erythrodermic psoriasis.KEY WORDS : psoriasis ; hemoperfusion ; Ixekizumab ; hemodialysis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临床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银屑病共病五种类型,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银屑病诊疗指南》word版参考模板

《银屑病诊疗指南》word版参考模板

《银屑病诊疗指南》银屑病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由于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估计我国银屑病患者已达数百万。

然目前主要是不规范的治疗使银屑病病情加重,导致疾病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其他脏器的并发症,威胁生命,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规范银屑病的治疗,避免医源性伤害的发生,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银屑病治疗指南,制定银屑病诊疗指南。

专家组将不断地根据临床研究成果的依据,定期对《指南》加以修改完善,来适应临床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银屑病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银屑病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概述银屑病(psoriasis)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皮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为特点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

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病因不明。

干癣等名称已不通用,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牛皮癣,但症状不像牛皮癣,也不是真菌所致的癣病,病名又易和中医所称的牛皮癣(见神经性皮炎)混淆,因而一般改称为银屑病。

全球有1%-3%的人口受累于银屑病。

属中医“白庀”范畴。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易于复发,病程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因此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科领的重点研究疾病之一。

二、症状初起皮损往往是红包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而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

鳞屑是银白色,逐渐加厚。

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这种薄膜状鲜红表面有点状出血的情况被称为奥斯匹兹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 寻常型银屑病:(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

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和“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 脓疱型银屑病:(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他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的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和指(趾)甲损害;④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他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和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和低蛋白血症。

4. 关节病型银屑病: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 中医辨证诊断: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和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

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银屑病不仅是一种皮肤病,更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特别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的治疗目的和原则治疗目的:控制和稳定病情,减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消除或减轻红斑、鳞屑、斑块等皮损;避免复发或诱发加重的因素;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银屑病有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和系统治疗等多种疗法。

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根据个体病因、疾病亚型、严重程度和治疗要求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若单一疗法效果不佳,应予联合、交替或序贯治疗。

治疗原则:①正规,强调使用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或方法;②安全,以确保安全为首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③个体化,应综合考量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银屑病的局部治疗1. 外用药物治疗:常用于轻度银屑病患者。

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起效快,使用方便,全身不良反应少。

缺点是长期使用可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皮损泛发者使用不便,患者依从性差异较大。

应根据皮损特点和患者需求,选择不同种类及剂型的外用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包括润肤剂、保湿剂、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8(IL-8)单克隆抗体和焦油制剂等。

复方制剂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便于患者使用,如复方卡泊三醇(卡泊三醇+ 倍他米松)、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维A酸+ 丙酸氯倍他索)及复方他扎罗汀(他扎罗汀+ 倍他米松)等。

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与银屑病的复发密切相关,因此保护皮肤屏障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至关重要。

坚持外用含神经酰胺/类神经酰胺的保湿剂能降低银屑病复发率和减轻复发时的严重程度。

目前,非药物局部保湿剂是国际公认的治疗银屑病的一种标准化辅助治疗方法。

2. 光疗:紫外线包括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 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 nm)和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80~290 nm)。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窄谱UVB(NB-UVB),适用于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慎用。

NB-UVB治疗方法:首先测定患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初始剂量以0.5~0.7 MED照射;每周治疗3次。

根据患者照射后的反应,递增前次剂量的10%~20%或固定剂量(0.05 J/cm2或0.1 J/cm2);治疗后如无明显红斑,可递增照射剂量;出现轻度红斑,维持原剂量照射;出现中、重度红斑,待红斑消退可继续治疗,但照射剂量需减前次剂量的10%~20%;出现痛性红斑或水疱,应暂停治疗并作对症处理。

减量:皮疹消退超过80%时,可减少至每周2次,维持1个月,然后每周1次,维持1个月,最后每2周1次,维持2个月以上,剂量视患者接受照射后的反应和耐受情况减少15%~25%。

总治疗时间需要4个月或更长。

UVA联合光敏剂补骨脂素(psoralen)治疗(简称PUVA)及308 nm准分子激光和308 nm滤过紫外线可用于局限性顽固皮损[7-11]。

3. 中医外治法:分为中药外治法和非药物疗法。

中药外治法包括涂擦、封包、药浴、熏蒸、溻(渍)和穴位注射疗法等。

非药物疗法包括火罐、针刺、穴位埋线、火针、三棱针和耳针疗法等。

应辨证施治,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规范。

十、银屑病的系统治疗药物1.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MTX对中重度斑块状、关节病型、红皮病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均显示较好的疗效,对甲银屑病和掌跖部位银屑病也有疗效。

在光疗、光化学疗法和其他系统治疗无效时尤为适用。

常用推荐剂量为5~25 mg/周,起始剂量2.5~7.5 mg/周,可单次口服或分3次口服(每12小时服药1次,每周连续服药3次),每2~4周增加2.5 mg,逐渐增加剂量到15~25 mg/周[12]。

病情控制后至少维持1~2个月后逐渐减量,每4周减2.5 mg,直到最小维持量。

MTX疗效在12周或16周较好,如无明显疗效,则停止治疗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MTX治疗期间须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若连续累积剂量大于1 500 mg,须定期检测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预防及监测肝纤维化。

使用MTX治疗的患者是否补充叶酸目前观点不一[13-14],建议补充叶酸者认为可以减少MTX的不良反应,不会降低疗效[15]。

补充叶酸有两种建议,一是1 mg/d连用5 d,二是5 mg/12 h每周3次,在最后1次服用MTX后12 h开始服用[16-17]。

2. 环孢素(cyclosporine A):环孢素对各型银屑病均有效,推荐用于严重病例和其他疗法失败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

环孢素常用推荐剂量为3~5 mg•kg-1•d-1,可用每日2次的给药方法[18]。

治疗银屑病的推荐起始剂量一般为2.5 mg•kg-1•d-1,治疗4周,接着按每2周增加0.5 mg•kg-1•d-1至最大剂量5 mg•kg-1•d-1。

如果患者服用可以耐受的最大剂量超过6周后还没有满意的疗效则必须停药[19]。

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每2周减0.5~1 mg•kg-1•d-1,直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

环孢素逐渐减量比突然停用复发率低、缓解期长[20-21]。

环孢素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常在2周至2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的程度,故应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环孢素使用方法:①间歇式短程疗法(intermittent short-term therapy),短期口服环孢素(12~16周)至银屑病症状明显改善后停止用药[18,20,22];②持续性长程疗法,CyA初始剂量为4 mg•kg-1•d-1,当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治愈后,继续以最低剂量治疗,以维持疗效[23],维持剂量一般为3~3.5 mg•kg-1•d-1[24];③救援疗法(rescue therapy),指对于一些重度银屑病患者短期使用环孢素治疗,使环孢素快速发挥其治疗作用,接着用其他药物替代治疗,作为“救援” 或“桥接”治疗[25],主要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亚红皮病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④交替治疗(rotational therapy),为了减少环孢素持续用药治疗的时间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可交替使用其他系统药物治疗(如阿维A、延胡索酸酯、MTX、霉酚酸酯)[2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