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有感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这一书主要介绍东亚三国: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在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虽然这本书写于较早年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但并不妨碍我透过这本书对于日本和韩国文化做出一定的了解。
在语言方面,日语和韩语的表达相对于中文而言,其表达细致入微甚至显得冗长复杂,这是由于日语和韩语中大量连词的使用,这也使得日语和韩语相对于汉语显得更重口语,而汉语具有模糊性和折衷性,使得汉语更易于书面,故而中国的文学作品较日本和韩国的而言更具韵味,而这又有很大一部分也归功于汉语中大量成语的使用。
而在书中介绍到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洗手间文化。
中国的厕所无需多言大家每天都在使用,书中提到“如果吃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话,那么排泄则应算做一种厕所文化”,“西方人把厕所称为1.5平方米的文明博物馆”,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者在书中曾提到他第一次去日本时,见到日本厕所时觉得其干净整洁的程度不亚于星级酒店,书中提到日本仅是供厕所使用的香料或者香水就有数十种,在这三个国家之中若比较起三个国家厕所的卫生条件,那么排第一的无疑是日本,次之为韩国,最后是中国。
我想日本厕所如此干净也是日本人洁癖的一种表现。
但如果说厕所的干净程度和一个名族的文明程度直接挂钩的话我觉得那并不绝对。
一定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有影响的,那么中日两国人民的性格又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书中以“封闭”
形容日本人,而以“开放”形容中国人。
举了赴日留学的留学生的一个例子,说留学生很难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很难交到很好的日本朋友,最后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回国。
由此看来作者说日本人外温内冷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许也和日本人恪守原则,过分理性有关,而且日本人也很少把外人甚至连朋友或者同事带到家里;而于此大不相同的则是中国人,中国人时常邀请朋友或者同事到家中做客,那么韩国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总体来说韩国的情况介于日本和中国之间,韩国人洒脱大方,有时也爱虚夸,但不像日本那么排外,但也不过于开放,处于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
若说日本十分排外的话,也不完全正确,日本则是一个十分善于学习的民族,善于学习吸收借鉴优秀的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语,但在有洁癖的日本人眼中说不定是完全无法理解和容忍的。
初到日本的游客和留学生中十个就有九个觉得日本太干净了。
日本人是十分爱干净的,说是洁癖也不为过,一天要洗好几次澡,而且日本的洗涤用品也大多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日本人似乎十分热衷于生活在干净无菌的环境中。
那么三个国家的妈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书中提到中国与韩国的妈妈十分注重于子女的学习和个人能力,认为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后于人,而日本的妈妈更倾向于子女日常的生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公共道德礼仪以及独立能力的培养,但中韩两国的妈妈又有所不同,韩国的妈妈认为他们的孩子永远是一级棒的,对于子女的
控制欲是十分强烈,这一点在韩剧中时常出现的男孩的母亲反对男孩与另一女孩结婚的桥段中可见一斑,而日本的妈妈则致力于将孩子培养成大社会中的一环,不要求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拔尖突出,但一定要会与人相处,与别人相互协作。
三个国家在饮食方面也有些许的差异,就拿吃西瓜来说吧,日本人喜欢在西瓜上撒上盐巴,说是西瓜太甜反而不爽,故而撒上盐巴,通过添加咸味来调和西瓜的味道,但我想我们平常吃西瓜如果要撒上什么的话绝对是撒上糖,而不是盐巴。
饮食文化虽有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互通的地方,就比如说三个国家的人都会使用牙签,但日本人是将剔出的食物是就着茶水吞下,而我们这是吐出来。
书中用三个字分别形容三个国家的民族特性,韩国为“情”,日本为“理”,中国为“义”。
“情”说的是韩国人多情而热情,韩国是一个多情的国家。
“理”说的是日本人注重原则过分理性。
而“义”说的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情,我认为作者书中写到的“如果韩国是以家庭血缘为中心的人情世界的话,那么中国人的人情世界的同心圆则是以家庭血缘为中心以义理为半径的更大的一个圆。
”用来说明韩国的“情”和中国的“义”的差别还是十分贴切的。
日本社会理性但并不是无情冷酷,他们也有温情和善良,只是不像韩国人那样用人情支配社会,而是以超越人情的原理原则作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尺度。
日本人的理性不单单体现在工作上,他们对待亲人也是持“亲中有别”的态度,并不像韩国那样持“亲中无别”的态度,在日本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常说“谢谢”,“麻烦”等礼貌用语。
日本人的理性也使得日本
的工业制造做工精细,日本人在打隧道之前需要经过大量精细的计算,确保从两端同时开挖的隧道在中间对接时能实现零误差。
日本人的理性也使得日本人十分注重细节,他们曾经对“屁”有过细致的研究,甚至有许多这方面的书籍,此外你能想象对于小小的牙签,日本人也有过深入的研究吗?他们甚至有牙签的博物馆,里面有着各式各样的牙签,日本人理性但不绝对,他们对于婚外恋有着出人意料的包容,而以之为题材的《失乐园》更是风靡一时,这一度让我十分费解。
对于三个国家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书中提到韩国每一个时代间的文化几乎是断绝的,随着王朝的更替,韩国几乎是将前朝的文化破坏殆尽,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了传统文化,而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日本,日本十分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时间的推移下越发浓厚,而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虽不如日本,但也不似韩国那般全盘否决,这也使得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大国有着与之相匹配文化底蕴。
书中作者十分赞赏日本民族对于先进文化的学习能力,这也许是近代以来日本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一个原因吧。
如果说中韩两国十分注重“说”的文化的话,那么日本注重的就是“听”的文化,日本人十分善于倾听。
这也许是日本人十分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承认差异才是相互理解的基础。
在我看来是十分有道理的,文化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承认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认识到其他文化的有优点和缺点,进而全面地理解看待其他文化,
也只有这样在学习其他文化时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