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和活力课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堂和活力课堂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理念的激荡、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我更加紧系统、深入地考虑课堂的个性化、趣味性、活动化、创新性,建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近期,所谓“活力课堂”在全市沸沸扬扬地推开,经过学习、思考,对于建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我又进行了一次反思与总结。

一、两个关注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基础

思想指导行为。打造活力课堂,必须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后者,教师都会本能地关注,所以关键是要让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也成为一种种本能。

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核心是决不要让学生感觉上数学课是一种折磨,要让学生不反感上数学课,在此基础上,努力使学生因为接纳教师而接纳数学课,因为喜爱教师而喜爱数学课、喜爱数学学习。学生偶尔一次作业未及时完成不要紧,补上就好;学生课堂上偶尔违纪不要紧,改正就好;学生屡教不改不要紧,肯接受教育就好;学生成绩差也不要紧,身心健康就好。课堂中,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情绪和参与活动、发表意见、体验成功、得到尊重等人权。

关注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课堂的生命线。关注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是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在教师组织引领下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内容中的一点一滴、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中的一招一式,都要紧扣有效,而衡量、检验这一切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课堂达成度。

二、三大观念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关键

观念引领行动。

教材观:这儿讲的教材观,是指教什么的问题。在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瑰丽多姿的时代,再好的教材,当它走进课堂,都有所缺陷。老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师用书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在正确、充分领会标准指导思想前提下,依据教师用书的科学、合理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材素材与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或通过网络搜集到的,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验,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认知特点,更具时代气息、更接近社会科学发展、更有知识趣味性、挑战性的教育资源,形成最优化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教学观:这儿讲的教学观,是指怎么教的问题。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我认为,要做好怎么教的事情,首先要把握住学生该怎么学,为学定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发挥自己的风格。看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行云流水、潇洒灵动,但学特级教师上课,却常常左右不逢源、亦步亦趋也还常常是不尽如人意。我想,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那些特级教师、名师那眩人耳目的精彩技艺,是基于为学定教的个性演绎。所以,我认为,要上出得意的课,固然需要教师自身有精湛的教学技艺,还必须能科学合理地把握学生应该怎么学,能科学合理地做到为学定教,此后,才能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学习观:这儿讲的学习观,就是指教师应当教育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学习方式。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以为课程标准概括的很好,可谓十二字真言,即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一个人的学习,首先就是要有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才是与人合作交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其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所以,学习中必须强调动手操作。我认为,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式的学习的课堂,那就是活力课堂。

三、四种策略有效打造活力课堂

现代化:一句话,就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是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常态情况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对课堂的成败得失,起决定作用。运用信息技术采集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实时开放,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充满时代气息,同时也拓展师生的知识视野;运用信息技术,革新和优化教学方式,可以为课堂情境增色、为学生思维助力、学习助兴;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对改变其学习方式,提升其综合学力,促进其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意义卓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和学的方式。

自主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这已经是共识,问题在于如何促使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这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对学习不嫌其烦、不嫌其苦、甚至乐此不疲。这样,所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出来了,课堂也自然风生水起、活力四射。当然,兴趣之后,还得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课堂人权。

活动化:记得有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当主持人问学生“你

喜欢老师怎样上课”时,一位小学生说“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动起来。”孩子用“活”、“动”两个字概括了她心目中的课堂形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化,不能只图热闹,不重实效。课堂教学活动化,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是要活动就活动,避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数学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生活化:这儿讲的生活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教学内容生活化。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大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生活,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二是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小竞赛、做游戏、讲故事、猜迷语等等。如此,生活化的课堂,也必然情趣盎然,气氛活泼,精彩高效。

活力课堂是一种教育理想,希望走在这条理想之路上的人们,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