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勤-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良勤.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本质[J]. 社会科学研究,2002(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这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但这“脉”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如何界定的?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在理解上学术界又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没有作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囿于历史的局限性,都没有从本质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另一种观点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探索,认为“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作的理论概括,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由于没有区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问题,在具体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往往把本质与特征相混淆,把高度发展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罗列在一起,统统称为“本质特征”。仍然没有准确回答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我认为必须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的论证。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如果他们的论述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描述上,而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能够说明社会主义存在的依据?这种缺乏存在的依据的理论又怎么称得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互为表里,忽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而把某些社会主义特征当作本质,正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错误和挫折的理论根源。要正确回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脉”如何相承,又如何发展,也必须明确回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分析和判断。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从未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我们无法摘引他们一句或几句结论来回答这一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考察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系统地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

(一)

社会主义最初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当这种憧憬是从个别天才人物头脑中产生时,其理论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憧憬都是从“经济事实”出发的,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这种合乎规律的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才可以称为理想。

理想必须是合符规律的,但合符规律的未必是理想。人类历史上依次出现的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符合规律的,但绝对不是人类的理想。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必须有其独特的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目的性,有明确的价值目标。正是这种价值目标,构成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构成共产主义特征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正是在合符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中展开的。过去我们较多地注意和研究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论述,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判断时,必须把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考察放在首要地位。

马克思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系统的论述,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该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进行批判性的考察时,发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把作为自己学说基础的私有制看成一种不言而喻的事实,而没有说明理由。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虽然揭示了私有制的本源是劳动,无论商品、货币、资本都不过是人的劳动的凝结,从而得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又使他自己的学说陷入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中。既然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的全部产品就应该属于工人,为什么工人只能获得“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呢?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把工人当作“劳动的动物”,工人和一匹马一样只应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须的东西,他们对这一显而易见的矛盾完全不予理会。马克思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从对劳动的研究出发去寻求私有制的本质,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这一理论,开启了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自由的、自主的活动。“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正是这一点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因此,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创造的产品不属于自己,他们生产的商品越多,自己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并且越受他们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和奴役。这种物的异化现象源于人的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已不是自由的自主的活动,而是一种“被迫的强制的劳动”,工人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劳动对他来说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发挥自己的体力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尽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因此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当人们只有逃避劳动,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时,人与自己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于是,人丧失了自身。既然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所有,劳动也只能给工人带来痛苦,那么劳动的存在就必然给另一个不劳动的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因而,这种异化劳动不仅生产了商品,而且生产了一个站在劳动之外的、剥削工人的资本家。这是马克思对资本占有雇佣劳动所作的最早的理论表述。

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使马克思发现:私有制的本质并非亚当·斯密所说的劳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6

动,即不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劳动,而是异化劳动。马克思指出:“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智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智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2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又是异化劳动的实现形式,这一发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然私有制的本质是异化劳动,既然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了自己,使人不再成其为人,那么,理想的未来社会就应当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还原为人。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3马克思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私有制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异化,作为否定私有制的共产主义,当然应该是对这种异化的扬弃。由于私有制这种奴役人的力量不能由它自身来说明,只能由劳动者自身的异化来说明,因此,私有制的消灭就不是单纯的对物(私有财产)的剥夺可以实现的,必须“通过人”对自身异化的扬弃才能实现。消灭私有制的目的,也不是像蒲鲁东、巴贝夫那样是为了均分私有财产或均分消费品,而是“为了人”从异化劳动的重负下解放出来,实现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不是倒退,而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前提的。可见共产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是人的解放而不是对物的占有。这才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即共产主义的本质所在。

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不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不足为据,如果说《手稿》中关于扬弃异化劳动的说法还十分抽象,难以说明问题。那么再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一系列著作,我们将发现《手稿》中关于人类解放才是共产主义的目的和本质的思想不仅没有被否定,而且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更具体的说明。

1845年秋到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他们根据这一新的历史观,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作了科学论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作了科学论证。他们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既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自身。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分工,先是自然分工,这种分工已产生出“非常原始和隐蔽的奴隶制”,即妻子儿女成为丈夫的奴隶。但只有社会分工,即“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4。分工使一部分人不再从事物质劳动而专门从事经济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从事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12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