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认识论及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
1. 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体、对象、工具、结果都是物质的;(2)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既把人们头脑中的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2. 特点: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分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不能把来源等于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发展,为认识提供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其中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
1. 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特点: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有条件性(适用条件和范围)、具体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认识
1.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特点:反复性(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限制所以反复)、无限性(主体客体对象都是无限的)、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设问:
认识论的核心词语: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补充:
1.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 认识具有反复性:(主体角度)认识受到人们实践水平的限制,也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客体角度)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例题解析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入法执行一段时间以来,行人和驾驶员对于具体如何实施“礼让行人”仍存在一些争议。

行人:部分司机斑马线前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未能做到“礼让行人”。

而且交管部门对于此类违法之举,执法与执罚都过于宽松。

驾驶员:个别行人“闯红灯”“抢黄灯”,肆意穿行斑马线。

还有一些“低头族”在斑马线上慢吞吞过马路。

这种情况下进行“礼让行人”,会造成交通拥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于如何实施“礼让行人”产生争议的原因。

【答案】
1.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主体角度)
2.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礼让行人”具体如何操作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所以,对于“礼让行人”具体如何实施,行人和驾驶员会产生争议。

(客体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