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表 1 2006—2015年中日贸易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贸易总额 20736 23602 26679 22885 29777 34491 33366 31255 31244 27866
对日出口额 从日进口额 贸易差额
一、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两国经济结构趋同,竞争加剧 20世纪以前,中 日 两 国 经 济 水 平 差 距 较 大,中 国 对 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日本对中国 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双边贸 易合作具有互补性优势。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 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在出口产 品结构上由原先的纺织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化。而又因 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国内经济停滞不前,使得中日 经济结构逐 渐 趋 同,由 原 来 的 “互 补 型”转 变 成 “竞 争 型”。目前,机电和钢铁成为两国主要的竞争领域。贸易 商品的趋同加剧两国贸易竞争,严重影响了两国的经贸 合作。 (二)中国对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从 2002年开始,中日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 差地位。中国对日本的逆差额最高达到 2010年的 5565 亿美元。2012年两国由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出现抵制日 货的民间自发行为,使得中国顺差 4424亿美元。导致
中日贸易由来已久,两国自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 作出现高速增长。进入 21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一直 在波折中艰难前进。1993—2003年,日本连续 11年成为 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日本降至中国第五大贸 易伙伴。2011—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呈现一路走低趋 势,2015年两国贸易总额仅为 27866亿美元,同比下降 108%。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15年,中国 GDP 达到 1086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近 20 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即使 2012年安倍晋 三上台实行了“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形势并未有所好 转。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双边经贸合 作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中日农产品贸易背景农产品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

随之而然,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人们对工业品和服务劳动的需求存在某种弹性,有时候对其具有绝对的需求,很少存在这种弹性或伸缩性,因而必须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满足,这是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安定来说的前提条件。

[1]日本与中国是邻国,农产品贸易也是往来不断。

但是日本由于自身国情,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更是近年来慢慢变细小,人口密度大,先天资源禀赋差,对农产品的需求更是多上加多。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充足,不但耕地面积大,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绝对优势,在农产品出口上具良好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对于原料和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大量进口农产品,成为最大的净进口国。

日本最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粮食(小麦、玉米、大豆),其次还有:水海产品、动植物油、果蔬、畜禽类产品、乳制品、园艺、茶叶、松香、绒毛等。

近年,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2500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10%,主要用于饲料。

据日本海关发布的初步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份日本谷物进口总量为2,462,22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而我国作为非常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虽然在农产品的问题上看起来两国具有互补性。

但是,日本在农产品问题上,并没有做妥善处理。

日本利用贸易壁垒,非贸易壁垒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我国农产品想进入日本市场将更加困难,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大挑战,中日的农产品贸易摩擦越演越烈,这也是中日经济中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国出口难以回避的障碍。

这种做法对我国向日本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是造成中日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虽然中日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在逐步增大,但是伴随着它的增大,中日农产品贸易又出现了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模式,同时中日贸易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

中日贸易问题论文

中日贸易问题论文

中日贸易问题论文摘要:如此一来,中国在反倾销问题上就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带领企业积极应诉。

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表,应精通各种国际法规,并能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和企业一起分担高额的诉讼费用,这样便能消除个别企业势单力薄的弊端。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 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其次,从具体的产业来看。

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

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

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

日本在研制出新材料之后,能迅速地将其转化成独领风骚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日本可以制造出世界独有的差别化产品,而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

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

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在汽车领域,目前中国的汽车普及率极低。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正在逐渐增加,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

但中国汽车企业与丰田、本田这样的跨国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题。

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前言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举国废墟,满目疮痍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兴,更是在短短的数十年中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其发展速度堪称奇迹。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自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两国谁也无法否认对方的客观存在和与己方利益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广泛而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由于种种原因,中日经贸关系出现过许多问题,经过两国的不懈努力,求同存异,中日经贸合作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走来,两国经贸摩擦的阴影也逐渐消散。

但这并不代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在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中仍然要面对许多分歧和问题。

这无疑是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正确而清醒地认识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平稳健康地渡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六十余年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经历了从民间交往到半官方半民间交往再到官方交往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三十多年,在两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经济关系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贸交往领域逐步扩大到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企业投资、资金合作等广泛的领域。

回顾这六十年来中日经贸交往的过程,从经贸关系的性质来看,以1972年中日复交为分界线,可分为民间交往时期和“政府主导、官民并举”时期。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1. 引言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贸易关系进行浅析,探讨两国贸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中日贸易的现状中日贸易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360亿美元,使中日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贸易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品种结构丰富中日贸易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是双方贸易的主导品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2.2 单边依赖程度高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导致对日本单边依赖程度较高。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中国对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的驱动。

而日本则更多地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产品。

2.3 地区性贸易中日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东亚地区是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的相互依赖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 中日贸易的发展趋势3.1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3.2 双边投资逐渐增加随着中日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双边投资也逐渐增加。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而中国企业也在日本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

双边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3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促进中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

FTA的签署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并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的发展。

4. 中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4.1 贸易摩擦的影响中日贸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如钢铁、汽车等。

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和贸易量的下降,对中日贸易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中日贸易关系

中日贸易关系

(2)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见课本P277) 3 、政府间资金合作状况(见课本P277)
三、中日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关系问题
2、技术壁垒问题 3、贸易摩擦问题
1、政治关系问题 1990 1991 1992
日本率先采取措施缓和对华制裁,并逐渐恢复两国高层往来和对华ODA项目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问中国,标志着中日关系恢复正常
Thanks!
P P T模 板
2、直接投资状况 第三个阶段是1998-2001年,称之为挫折阶段。1997—1999年日本对华投资的 下降主要源自于:(1)日本经济的停滞以及日本国内金融机构的惜贷削弱了日 本企业海外扩张的能力。(2)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日本企业对东亚国家和中 国的投资趋于谨慎。(3)日本对华投资的周期进入萧条时期。(4)国内对外国 的直接投资进行了政策上的干预,如出口退税等。 第四个阶段是2001-2006年的高潮期。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日本经济 逐步摆脱萧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进入增长时期。中国加入WTO之后,关 税削减和投资便利化的承诺,之后的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有利因 素,使得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2003-2005年这3 年间,投资件数均超过了3200件,直接投资额均超过了50亿美元,2005年甚至 达到了6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
2、直接投资状况 (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1991年,称之为试探萌芽阶段。这段时期日本对华直接投 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实际投资额为31.4亿美元,投资项目共1889个。尽管日本 对华投资只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小比例,但日本却是当时在中国最大的境外投 资者之一,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之一。 第二阶段是1992-1997年的发展阶段。随着1992 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改革开放 步伐的加快,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也开始加快。此后日本成为对华直接投资增长 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段期间导致日本对华投资直接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1)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得以明确。(2)日 元对于人民币的升值是其一,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调整使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 贬值,也导致了对日元的贬值。从而刺激了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仅1993 年的直接投资件数就超过了1979年到1992年的投资件数的总和。1997年一年的 实际直接投资额就达到了43亿美元。超过了1979年到1992年的总和。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作者:胡宇婷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6期摘 ;要:自1972年中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47年来,双方经贸关系也走向正常化,随着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日益扩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摩擦与纠纷也一直随着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产生,但是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目前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两国为了其根本利益需要做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中日经济;对外贸易;合作互利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自1972年中日建交,到进入经济发展全球价值链时代,中日贸易迅猛发展,从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300億美元;2008-2012年,日本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截至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约3300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18年中国成为日本双边贸易伙伴排名第一位超过了美国,美国位居第二,第三为韩国其次为澳大利亚等。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和日本发展的互补依赖关系,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6.8%。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增长5.5%。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95.5亿美元。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明显,证明了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提高,这意味着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日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开始提高,而中国对日开始降低。

两国贸易现状发生转变。

二、影响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中日经贸关系僵化由历史问题造成近年来,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重点就是政治问题。

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不承认侵华战争的事实,对于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试图篡改美化。

以及“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进入僵化。

旅游业中中国游客数大幅下降,开始大幅度的抵制日货活动,两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减缓。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引言中日贸易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中日贸易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高度互补性中国和日本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而日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

因此,中日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两国经济的互利发展。

2. 大规模贸易往来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两国市场巨大,消费能力强劲。

因此,中日贸易往来规模庞大,双边贸易额一直稳定增长。

3. 货物贸易占主导地位中日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等为主要贸易商品。

双方通过货物贸易实现贸易顺差或逆差的情况普遍存在。

4. 双向投资增长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逐渐增加。

除了贸易往来,企业之间的直接投资也在增加。

中国对日本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领域,而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主要涉及汽车、电子、零售和餐饮等行业。

5. 地区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贸易是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日贸易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国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为东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尽管中日贸易在许多方面呈现出积极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1. 贸易不平衡中日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增长迅速,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相对缓慢。

这种贸易不平衡对两国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贸易摩擦增多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双方在贸易政策、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

这些贸易摩擦不仅对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地区的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安全问题由于中日之间的政治和历史问题存在分歧,导致贸易往来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潜在的障碍。

中日两国产业贸易的优劣势与竞补性

中日两国产业贸易的优劣势与竞补性
有优势
技术合作:中日两国在技术领域存在互补性,可以共同研发新技术 技术引进:日本在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中国可以引进学习 技术输出:中国在5G、高铁等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可以输出到日本 技术交流:中日两国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共同提高技术水平
中日两国产业贸易互补性强,双方在多个领域存在互补性
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优势,日本在高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具有优 势
加强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贸易平衡与多元化发展。 鼓励中日两国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贸易平衡与多元化发展。 加强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贸易平衡与多元化发展。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制定针对性的营销 策略
中日两国产业 贸易的竞争激 烈,导致价格
战频繁发生
市场饱和,需 求增长缓慢, 企业利润空间
受到挤压
技术壁垒高, 难以突破,导 致产品同质化
严重
贸易摩擦频繁, 影响两国贸易 关系的稳定和
发展
PART FOUR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产业互补:中日两国在产业上存在互补性,如中国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具有优 势,而日本在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具有优势。
PART THREE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 产业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产能过剩
中日两国贸易不 平衡的主要原因 是日本对华出口 产品结构单一, 而中国对日出口 产品结构多样化。
日本对华出口产品 主要集中在汽车、 机械、电子等领域, 而中国对日出口产 品则涵盖了纺织品、 服装、玩具、家电
电子产品:日 本在电子产品 方面具有优势, 而中国在电子 产品制造方面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

从 E本进 口原材料 , 用中 国廉 价劳动 力进 行加 工, 品再返 l 利 成 销 日本 。因此是 “ 大进大出”造成 表面 的贸易繁荣现象, , 中方只 赚取 少量 的加工费用 。 ( 中 E政 治关系影响贸易 三) l 长久 以来 , 日贸 易受 中 目政治关系的影响较深 , 中 两国态 度始 终存在落 差: 9 9年之 前 , 19 日本 比较积极 , 曾经提 出“ 宫 泽构想 ”邀请 中国参加 ,却没 有得 到积极 的回应; 9 9年之 19 后, 中方 比较 积极 , 出中 日韩经济 整合 的构 想 , 遭到 日本 提 却 的冷遇 。另外 , 日本政府官 员频繁 参拜 靖国神社 , 日本在 中国 台湾 问题 上干预 中国内政 、 篡改教科书等政治问题 , 严重影响 了 中 日双边 关系以及双 边贸易的正常发展 ,成 为两 国产 生贸 易摩擦的催化剂。这使得两国贸易摩擦 增多, 并正逐渐升级 。 19 9 6年 日本对从 中国进 口的纯棉绸实施保障措施调查。 0 1 2 0 年 1本对 中国的毛 巾实施 紧急进 口限制 ,这是 日本第一次对 3 外国产品采取强制措施。 2 0 从 0 6年的“ K— I化妆 品事件 ” S I 、 2 0 的“ 0 8年 毒饺 子事件 ” 2 1 的” 鱼岛 扣押 中国船长事 ,0 0年 钓 件“ 到民众 的“ 抵制 目货 ” 口号 , 两国不断加 剧 的工 、 的 在 农产 品贸易摩擦的战争中 , 牺牲 的是两国出 口的产品。
品结 构 的低 级 化 给 中 国 外 贸 带 来 了极 大 的经 济 损 失 , 中 国 陷 使 入 了“ 比较 优势 陷阱 ” 。 ( ) E贸 易 的 主 要形 式是 加 工 贸 易 二 中l 加工贸易是指 “ 两头在 外 、 中间在内 ” 的贸易方式 , 国 即从 际市场进 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国内加工装配 、 在 制造, 制成品 出 口国际市场。 包括进 口原材料, 加工成品出 口; 口主件或零配 进 件, 加工装配 出 口; 国产原料 为主 , 口辅料 , 工成 品出 口 以 进 加 等。 这是一种利用国外资源 , 国内劳动 力优势, 发挥 创汇增收 的 贸易方式 。在 中国对外贸 易中, 加工贸 易占很大 的比例 , 从某 种意义上讲,中国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利润都被 外资企业赚取 。 尤其是近几年 , 投 资很 多都是制造业 中的加工业, 日 其企业 怒 两 国 的贸 易 往 来 , 样 受 害 的 不 只 是 日本 的 利 益 , 时 也伤 这 同 害了我 国出 口产品及出 口商的利益。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中日服务贸易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分析差异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比较方面,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存在以下差异:一、市场准入: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不同。

中国对日本的服务外资准入条件相对较宽松,允许外资参与更多的服务领域,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

而日本则对中国的服务外资设置了较多限制和条件,限制了中国企业进入一些敏感行业,如金融等。

二、服务领域: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不同。

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相对较为开放,涉及多个行业,如旅游、教育、金融等。

而日本对于一些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较低,如金融、医疗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限制。

三、人员流动:中日两国在人员流动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对于来自日本的高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更多便利,鼓励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

而日本则对于中国人才的流动设置了更多的限制和条件,使得中日之间的专业人才流动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知识产权保护:中日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差异。

日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较为完善,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和便利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技术和创新资源。

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对比中日服务贸易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来促进中日服务贸易的发展:一、加强市场准入的互惠互利。

双方应加强沟通,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和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

中方可以参考日本的建设性经验,在尊重和保护本国产业的为日本的服务外资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二、推动服务领域的开放。

中方可以进一步放宽对日本服务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和经营。

双方可以加强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和项目,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和发展。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问题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对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来描述中日贸易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以分析制约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此略。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制约因素策略AbstractChina and Japan are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an Asia Pacific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bilateral trade problems continue to update, which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exp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I know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e , than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dvice.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 good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various form, trade and growth of amount;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fifth part is tha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above problems.Key Words: China ; Japan ; trade ; restricting factors; strategy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3)(一)改革开放之前 (3)(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3)(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4)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4)(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6)(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7)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7)(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7)(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9)(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9)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10)(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摘要:中日两国是邻邦,也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经济体。

两国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是中日双方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析了解中日经贸关系的特点、中日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主要问题发展前景中日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是在民间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协定贸易时期,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受两国关系非正常化的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很小,到建交前的1971年只有8.7亿美元,而1950——1971年中日贸易额累计也仅有63。

7 亿美元, 贸易商品主要是肉类、农副产品、化学产品、冶金产品等。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指导下,中日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优质的劳动力相结合,结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互利互补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虽然日本对华贸易中保护主义色彩严重,技术出口限制较严,但展望中日贸易的发展,有利条件有很多,中日贸易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一、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1。

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中日贸易额呈跳跃式增长.1972年突破10亿美元,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2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19。

1亿美元。

, 2005 年达到1844。

5亿美元,日本列欧盟、美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达 207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日本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摘要加强中日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对促进两国经济蓬勃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关系不断深化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

但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合作过程中经历了摩擦,产生分歧和争议。

理性全面分析并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互惠互利的全新局面,对与亚洲经济的腾飞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进行简明扼要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议。

加强中日经贸合作,符合时代潮流。

中日间在经济领域影响日趋加深,彼此密不可分利益交融。

本文阐述了中日双方均应当深刻理解并强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通过努力协调和解决问题及争端,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必要的努力和推进。

ABSTRACT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close relationship, expanding areas of coop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is more and more closely. Bu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has experienced the fr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disagreement and controversy. Ration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certainly to bring a new situation of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with Asia's economic take-off development also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no-japanese trade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brief elaboration, and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creasingly deepening in the daytim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impact, inseparable interests blend each oth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wo sides should b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the efforts to coordinat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disput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make the necessary efforts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push forward.前言日本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重要贸易伙伴,其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往来由来已久,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但是成就和摩擦是并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摘要]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经贸总量在世界排行第四。

中日合作影响巨大,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是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机遇年,不仅会影响到亚洲,而且会影响到全世界。

本文将以贸易角度,分别对中日贸易的必要性、现状、政策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中日双边贸易贸易摩擦贸易结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

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贸易合作经历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也是中日关系的机遇年,中日贸易合作将迈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扩大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

两国在自然禀赋、要素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发展层次方面的差异既是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也使优化双边贸易结构。

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二、中日两国贸易现状
1.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
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中可知:中日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只有89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073亿美元,增长了将近23倍。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据200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了2367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且比2006年将近增长了12%,连续9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

1980以来,中日两边的贸易额一直呈增长趋势,除了1998年有些例外。

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1993年至2003年的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

但自2004年以来,美国和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开始贸易增长速度有所缓慢。

2005年、2006年、2007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率分别下降至%、%、%。

这其中不乏因为全球或地区经济动荡、政治关系多变、国家政策制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增长曲线中的断点和增长趋势的不连续。

2.中日两国贸易统计上的不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分别对中日贸易额的统计数据表明,中方和日方对中日贸易的统计数据严重不平衡。

90年代以来,对日贸易收支除少数年份外都是逆差。

而日本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巨额的逆差。

例如,2000年中国统计的对日贸易收支为亿美元的顺差,
而日本的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亿美元的逆差。

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逆差分别为2002年50亿美元、2003年121亿美元、2004年209亿美元、2005年165亿美元、2006年241亿美元。

除2005年略有起伏外,总体呈现逐年扩大态势。

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日方统计则出现相反的结果,日方在双边贸易中一直逆差,逆差分别为2002年219亿美元、2003年180亿美元、2004年204亿美元、2005年286亿美元、2006年257亿美元。

由于中日贸易存在逆差使得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断然认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进行反倾销调查,紧急进口限制,引起贸易摩擦。

日本对中国大葱,香菇等出口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的背景正在于此。

3.贸易产品结构发生转移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消费品、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成套设备;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煤炭等原材料产品和粮食食品等初级产品(80年代中期以前);电机、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及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80年代中后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发动机及零件、加工机床、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高级数码相机和高级轿车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多数以冰箱、风扇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器、电话机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少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机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上面分析可知:
中日贸易由原材料、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

三、对中日贸易的政策建议
为了中日贸易的更进一步的交流,两国要充分认识以下问题。

1.持续保持中日双边贸易增长要确保两国的政治稳定。

中日两国有诸多敏感问题,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同盟新一轮强化问题等等,往往造成“政冷经冷”,使得中日贸易也受到影响。

中日两国可以经常对围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加强节能环保合作、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加强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四大领域展开讨论。

2.中日两国的贸易统计上的不同,往往会引起贸易摩擦。

对引起中日统计上的差异不作分析,而断定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启动紧急进口限制,这种做法有失平衡。

因该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尽早解决。

如近年来日本“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急剧增加,由此出现的对华贸易逆差,应该用同过去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3.依据国际分工向优势产业转化。

在现阶段,一般来说,中国的优势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两国依据现有的比较优势,对各自的优势产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并转化优势产业的话,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如果以动态的方法来把握优势产业的话,那么应该认识到他的构成是经常变化的。

基于产业结构长期预测的两国政策调整,两国应该从多层次来把握优势产业,如不简单的把优势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上,而按照劳动力与技术,劳动力与资本,技术与资本的多层次的定位上,这样才能更接近于现实。

总之,中日两国的互补性和互惠性,是面向21世纪中日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只要中日双方都能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消除人为障碍,中日经济贸易合作前景将更加光明。

注:“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是指日本的纺织、服装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从日本或从第三国及中国筹集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部分制成品以返销的形式出口到日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军红.“中国成日本最大贸易国”的背后玄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 2005.
[2]夏占友.中日经贸关系顾与展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5.
[3]陈建安.中日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及中日产业合作.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2005,4.
[4]刘昌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东北亚论坛,2007.
[5]中国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ISBN 7-80181-100-3).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