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练案25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

2019高考政治练案25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
2019高考政治练案25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

1.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用村民通俗易懂的戏词,把一个个身边所见所闻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引得村民开怀大笑。他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深受村民喜欢,每次演出都是“保留节目”。这启示我们导学号 60922701 ( C )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受到欢迎,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①正确;人民群众并不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②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深受村民喜欢,这启示我们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却场场爆满。该剧尽量保留原剧本中的精华部分,大胆借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视觉、听觉、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让大批年轻观众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戏曲给我们的启示是导学号 60922702( A )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④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让年轻人喜欢上了老戏曲,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观点不正确,②不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指的是实践,青春版《牡丹亭》借助现代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实现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③正确;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3.诗乐一体,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诗词吟唱传统。《诗经》《楚辞》本就是歌词集,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是配乐唱词,具有鲜明的音乐色彩。今天,人们以流传下来的古乐谱文献为基础,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给古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以吟唱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育。这表明导学号 60922703( A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丰富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与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现代技术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们以流传下来的古乐谱文献为基础,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给古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说明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给古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使文化具有生机与活力,故①符合题意;利用现代作曲技术,以吟唱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育说明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故②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③错误;现代技术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并没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4.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导学号 60922896( B )

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③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中,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④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故选B。

5.传统戏曲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曾被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戏台因为电视机的出现而逐渐门庭冷落,新型的大剧院由于票价高昂并不能成为大众日常消费所需的场所。近年传统戏曲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成功,如台湾布袋戏的成功经验就是典范。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导学号 60922897( B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②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电视机对传统戏剧的影响、新型大剧院高昂票价对大众文化消费的影响,体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对戏曲文化的生产、传播和人们的消费方式的影响,近年传统戏剧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的成功,以及台湾布袋戏借助新兴媒体传播的成功经验,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信息社会人们的新需求,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①④正确;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②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③错误。故选B。

6.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

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导学号 60922898( B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外来文化,②不选。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④不选。故选B。

7.《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一改传统煽情的模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通过欣赏这一节目,观众深深感受到优秀文化独特的魅力。这说明导学号 60922899( A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文化能够丰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通过欣赏这一节目,观众深深感受到优秀文化独特的魅力,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朗读者》是情感类节目的创新,它的成功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②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③不选;优秀文化能丰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说法片面;故选A。

8.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我们要导学号 60922900 ( C )

①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②以汲取世界文化为主,滋养传统文化③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正确取舍,与时俱进④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正确取舍,①③符合题意;对待外来文化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说法错误;我们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④说法不科学。

9.《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导学号 60922901 ( C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五课第一框导学案 公开课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预习案★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体及两点作用。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思考交流;2、3、4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探究案★ 材料新中国成立65年来,从起步、成长,直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国产动画片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合作探究(5分钟)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人说,动画片给儿童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举例说说你的看法。合作探究四:有人说,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振兴,不仅需要动画创作者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你认同吗?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思考: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写意画面,配音与音乐方面也充满时代气息。创作者以本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我国传统题材当家,在此基础上更充分地展开想象,注入现代元素。思考: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1、萌芽期(1949-1959)特点:初露光芒。代表作品:《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三毛流浪记》等。主要类型:木偶片、黑白片。 2、崛起期(1960-1969),特点:美术电影盛行。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1960)。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 3、蛰伏期(1970-1979),特点:民族风。代表作品:《哪吒闹海》(1979)。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剪纸片。 4、繁荣期(1980-1989),特点:百花齐放,代表作品:《葫芦兄弟》(1986,剪纸),主要类型:剪纸片、水墨片、系列片 5、转折期(1990-1999),特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代表作品:《宝莲灯》(1999),主要类型:系列片。 6、活跃期(2000-2014),特点:技术转型,代表作品:《喜洋洋与灰太狼》,主要类型:系列片、flash动画。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文化创新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开幕式美轮美奂,别出心裁。在这里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符号,让人追思岭南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历程;而以“水”为核心元素,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象征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宽广胸怀。亚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独特岭南文化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外文化兼收并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好声音》这档源于荷兰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创新,追求节目质量,以其独特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大众喜爱。这表明() ①吸收成功经验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材料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 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 文化创新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卡雀”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是独龙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腊月中,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庆祝年节( ) ①是独龙族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独龙族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体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疆阿勒泰库尔尕克托干的干沟村166户人家,只有何厚宾一家是汉族。最初村民们看何厚宾种菜都很不解:“你们怎么吃草呢?”如今同村的人说,现在我们都跟何厚宾老人学会种菜了。老人家对每一个村民都很好,我们也尊敬他。可以说,这是( )。 ①菜地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②村民之间传递温暖和友善 ③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

④各族同胞共同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④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五课文化创新(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

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2019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2017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01 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01 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 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0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答题要素】 ①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02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题模板】主心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答题要素】 ①“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 ③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⑤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有关“文化建设”的命题 01 净化文化环境的原因 【设问模式】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净化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必要性(文化现状)+重要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题要素】 ①文化现状(文化市场的“喜”与“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02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

2019年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必背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主要通过和表现出来 (1)民族节日蕴含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的。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对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意义(地位):文化多样性是的基本特征,是的重要动力。 (2)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要尊重, 、本民族文化。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自己民族的文 化,、本民族文化。 ②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 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③遵循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的封闭主义。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其他途径:小到,大到活动 5.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等发 展形态。 ②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众传媒的特点(功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汇集,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7.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8.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 ②更加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 强大功能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 的;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 标志; ③传统文艺:以古代、、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____ 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等,对今天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3、传统文化的作用(两重性): ①如果能______________ ,不断满足,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一成不变则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 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好 地。

文化生活第5课1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44 241 7. 中国海信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占据市场竞争优势,投入巨资,耗时4年,立足实践,调查研究、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机芯片,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机产业的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 文化创新 No.07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3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发作用。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自主探究】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预习提示:阅读课本48-49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阅读课本48页、51页虚框的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理解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意义)【预习提示:阅读课本49-50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42 243 2.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预习提示:阅读课本50-51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 从哪些方面进行文化的创新? 2.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探究案】 1.预习过程中完成教材上的相关探究材料和问题。 2.判断: (1)通过读书、看电视、上网等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文化创新的资料,所以,书本、网络等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拓展案】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 A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 .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C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 .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4.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沈荛尹为了再现历史,甚至历时六年重走长征路;在连环画《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再版后记中,作者之一陈云华这样总结:“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画不出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感染力在于创作者的精益求精 C.优秀的文化作品只能来自于生产实践 D.文化作品只有源于实践,才有感染力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表明了: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案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一、明:(明确任务) 1、举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阐述文化创新的意义。 二、知:(基础过关)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离开了,文化就会成为、,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提出,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准备了。 (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 1、文化创新。 (1)文化社会实践,又社会实践的发展。 (2),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保证。(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原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推动文化、、、,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主体: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文化创新的具体要求 (1)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2)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群众的根本利益。 (3)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三、懂:(疑难突破) 1、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新文化的本质。 2、全面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创新提

2019届高三《文化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从静态角度(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 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5)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形式) 4、文化的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2019政治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推荐文档

2017政治会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理解文化的内涵Ⅱ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Ⅰ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4、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5、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Ⅱ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6、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Ⅱ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 (2)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分析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Ⅲ (一)内容 1.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理解 1.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要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地位,不但要改变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性质,而且要防止其思想文化成为他国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2.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知道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Ⅰ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了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Ⅰ 10、探讨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III ①提高我国文化的质量和品质,走精品化道路。②走产业化的道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升级。 ③加大中国文化的宣传,树立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④国家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政策应该有目的的倾斜。 ⑤挖掘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悠久的优势。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了解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Ⅰ 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Ⅱ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明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和重要意义Ⅱ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知道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的原则Ⅰ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Ⅰ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6、了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Ⅰ 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大众传媒的含义: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探讨如何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Ⅳ 从两方面回答: 第一、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热情欢迎优秀外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第二、主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8、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作用Ⅰ (1)含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