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协大英县委员会

关于我县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4月9日至4月12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和县农办、县畜牧局、县扶贫移民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蓬莱、河边、回马、天保、象山、智水等镇乡的部分贫困村和温氏回马种猪场、永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会丽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友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林柯源产联式专业合作社、谈神嘴养殖专业合作社,对我县畜牧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精准脱贫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作,狠抓产业扶贫,大力培植脱贫“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畜牧局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和畜牧养殖短、平、快的产业优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产业,帮助带动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增收。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网络、加强服务指导,全县以智水、天保、玉峰为重点建立了“生猪二次寄养”扶贫示范片;以河边、卓筒井、天保为重点建立了“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黑山羊养殖扶贫示范片;以回马、隆盛、蓬莱、卓筒井、智水为重点建立了“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乌骨鸡养殖扶贫示范片。2017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375 个,建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出栏生猪55.1万头、肉牛0.55万头、肉羊7.32万只、肉兔219.02万只、小家禽367.9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6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74万吨,实现畜牧

业产值19.0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2%,畜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元。全县45个贫困村实现畜牧业产值1.5亿元,村均产值330余万元;带动1300余户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30.23%,使从事养殖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截至目前,我县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一枝独秀,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78%,以肉牛、山羊为代表的草食性动物和小家禽占比较低,而贫困户中多以小家禽养殖为主,增收较为缓慢。全县尚未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畜牧产业结构。

(二)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缺乏,加之畜禽市场效益波动较大,存在亏损风险,企业因考虑自身利益而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不强。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广泛参与扶贫攻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畜牧产联式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要素支撑力度较弱。中省项目资金和县本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贫困户小额贷款在养殖业方面利用率不高。同时,受政策限制,绝大部分支农资金不能打捆用于畜牧产业扶贫;在划定禁、限养区和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后,可用于畜禽养殖的土地受限,制约了禁、限养区和农业两区内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养殖规模。

(四)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由于历史欠账多、监管难度大、

治理资金缺等原因,全县畜禽粪污处理面临很大压力。畜牧规模企业治污投入较大且投入不足,全县尚有11个散、乱、差的小微养殖场面临环保整改压力,对部分贫困户的畜禽养殖有一定的影响。

(五)部分贫困户参与度不高。由于部分贫困户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缺资金、缺劳力、少技术、怕风险等因素,导致贫困户主动参与畜禽养殖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发展养殖脱贫增收的意愿不强。

三、建议意见

(一)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安全环保、规模适度、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和“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原则,按照“一镇(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围绕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猪、黑山羊、乌骨鸡等特色产业,选好并集中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标准化程度高、产业优势集聚、经营理念先进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有效提升我县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积极推进规模适度的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广农户生猪二次寄养方式,巩固我县生猪产业大县地位。二是大力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草食性牲畜,引导全县羊产业协会统一抱团发展。稳步推进以乌骨鸡为重点的小家禽市场化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引进饲料、屠宰企业,延伸优质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业链条,增加畜牧产业附加值。四是积极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农产品“互联网+”模式,拓宽畜牧产品销售渠道。

(二)完善联结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产联式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企业、工商资本、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参与畜牧产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贫困户)联合建立风险基金,鼓励养殖户购买政策性保险,强化产业经营风险防范。三是进一步探索“合作共建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产业发展主体,建立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与村集体收入分配机制,实现参与主体抱团发展,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四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加强对合作社会计账目的监督,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和参与各方的利益保障。

(三)整合产业要素,助推产业发展。一是按照产业发展“缺啥补啥”的原则,优先支持经营效果好、社会效应优良的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根据合作社(企业、规模业主)发展需要,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畜牧产业建设、扶贫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财政支农资金,有针对性地解决畜牧产业发展中圈舍建设、饲料生产、品牌建设、排污治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调整用地政策,把养殖用地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农业两区划定,林业经济林、公益林划定相结合,做好畜禽养殖用地规划,为畜牧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三是强化金融支农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农村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支持畜牧产业发展,发挥小额贷款在扶贫工作中的真正作用。

(四)加快提档升级,强化污染治理。一是充分考虑土地承载能力,严格把关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关,大力推进动态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