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课”评什么共5页

“评 课”评什么共5页
“评 课”评什么共5页

“评课”评什么

所谓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评课究竟评什么,虽然根据不同的教研活动所针对的目的会有不同的侧重,但评课总体上都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㈠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紧扣课程标准,体现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其中,对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识记、理解、应用;通过练习、训练学生能否按程序完成某项任务;是否能熟练使用某种工具。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学生是否经历、探究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应用、领会、掌握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积极反应;学习过程是否身心愉悦;能否将具体的现象、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

㈡教材处理是否妥当。教材处理即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的创造性加工、编排。在当前一标(《课程标准》)多本(教材)的情形下,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掌握“课标”,认真读懂教材,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深入感悟教材资源。

通过课堂的讲授看教师是否“会”用教材。实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会用教材,即:1、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2、点亮教材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3、填补教材“空白”,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4、开发例、习题资源,让例、习题增值。教师要有例、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例、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开放性的问题,为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㈢教法运用是否恰当。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

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知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结,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还有,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譬如在探

究学习中,是否指导学生从所给情境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等活动,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等。

㈣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师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是否根据课堂教学实情,灵活应变,或归纳或演绎,或分解或综合,或发散求收敛……,使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如水银泻地。

教学设计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另外,教学过程中预设之外的生成处理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的,教师的创新火花是无法在事先的预设过程中闪烁的。

㈤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