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和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5月
184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和强化
罗映梅
(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意识形态是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社会管理并降低相关成本,确保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未来和希望的重要主体,我们应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和强化。
关键字:全球化 社会思潮多元化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5—0184—0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未来和希望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进行引导和强化极为有意义。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一)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新制度经济学则更一般化地将意识形态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由相互关联的、包万象的世界观构成。意识形态通过给人们提供一整套“世界观”,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并借助这种认知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造就良好的社会规范,弥补社会现有规章制度的不足,鼓舞和吸引人们的斗志、激情,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克服搭便车,促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理性化等。
(二)大学生的特殊性与意识形态教育
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意识形态的重要社会功能,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首先,大学生群体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可以说是青年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是一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依靠力量,是承载着社会未来和希望的重要主体。但同时,大学阶段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决定了我们为谁培养人才的关键问题。
其次,在意识形态的投资方面,大学生会比老年人有更大的积极性,教育效果更佳。
二、社会思潮多元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所谓主流意识形态,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刘爱军博士告诉我们,学术界对此的一般性理解是: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它表现为一定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有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
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认知和生存状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凭借现代媒体、先进的交通工具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以更快捷的方式得以实现,人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眼光。然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负面效应,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出现自我化倾向、实用化倾向、功利性倾向、投机性倾向的弱化现象。
三、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强化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途径的协作教育模式。只有多个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相互配合、多种教育层次的相互作用,和长期的贯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学校在实施教学中要挖掘学科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功绩和贡献及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的学习对他们的民族精神进行渗透和强化;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优劣,提高善恶美丑的辨别力;同时,要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传播力量。
(二)、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的要融入化和具体化
要真正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就必须把它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到社会工作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村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和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中去。
(三)、强势正面舆论,营造文化氛围,净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
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 杜旭宇.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基于意识形态功能、特点的分析[J].求实,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