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效_药动学_PK_PD_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黄熙 , 臧益民 , 夏天 .试论“ 证 治药动 学” 新假说[ J] .中 药药理与临床 , 1994 , 10(6):43 .
[ 7] 陈长勋 , 金若敏 , 贺劲松 .用 血清药理 学实验 方法观 察 附子的强心作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1996, 3(3):12 .
[ 3] 陈华 .中药大黄茵醌 衍生物 在体 内的吸 收 、排泄 和分布 [ J] .药学学报 , 1963 , 10(10):525 .
[ 4] 刘启德 , 梁美 蓉 , 欧卫平 .青 藤碱 时辰药 代动 力学 研究 [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95 , 6(1):23.
[ 5] 胡一中 , 黄圣凯 .槐定碱的生理药动学模型[ J] .中国药 理学与毒理学志 , 1995, 9(2):133 .
3 结语
近年来 , 中药药动学从单一有效成份的血药浓度 测定到诸多方法联合研究方剂中多种成份的体内代 谢及其相互作用 , 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中药药物 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 , 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不够 成熟 , 总体上水平还不高 , 其中方法学问题仍是主要 的研究内容 , 特别是效应动力学 、效量动力学和毒效 动力学的异同性 , 以血药浓度为指标的药动学与以生 物效应为指标的药动学相关性 。 如何克服血药浓度 法和生物效应法在研究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的不足 之处 , 如何将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结合起来 , 同 时测定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和进行生物效应观测 , 建 立中药复方药物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同步分析 统一模型 , 逐 步完善中药复方药物的药 动学研究方 法 , 真实客观 地反映中药复方药物的体 内药动学过
时辰药动学是基于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具有内 在的时间演化规律而建立的一门学科 。体内许多内 外分泌激素 、细胞因子等的分泌也都具有时间节律 , 表现为在血中的浓度曲线随四季 、日夜 、晨昏的不同 而有高低变化的特性 , 进而外推用以探讨药物在体内 的动力代谢过程也是否具有相应的时辰节律 , 不同时 间用药药物的动力学过程可能不同 , 并进一步导致药
药物累积法是将药物动力学中血药浓度多点动 态测定原理与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
方法结合起来 , 以估测药代动 力学参数 。 如 王尧先 等[ 9] 用此法估测了胃福冲剂 、健脑抗栓胶囊 、补肾抗 栓片和生脉饮 4 种复方制剂的药动学参数 , 结果皆按 一级动力学消除 , 胃福冲剂和补肾抗栓片呈一室模型 分布 , 健脑抗栓胶囊和生脉饮按二室模型分布 。此法 能体现中药药物复方配伍的整体性 。但给药剂量 、给 药途径及观察指标都与临床给药稍有差别 , 且毒理效 应可能与药效不平行 。此法比较适用于毒性较大的 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的药动学研究 。 2 .2 .2 药理效应法
[ 10] 卢贺起 , 张智 , 魏雅川 .以 药效法测定 四物汤 药动学 参 数的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5, 11(1):11 .
[ 11] 潘嘉 , 王家葵 , 邹文候 .抑 菌效应法测 定川芎 挥发油 药 动学参数[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2, 18(4):18 .
2 中药药效/ 药动学研究方法
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大体分为体内药物浓
收稿日期 :2007-11-21 作者简介 :李杰(1982-), 男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硕士研究生 。
— 68 —
第4卷 第2期 2008 年 2 月
亚太传统医药 A sia-P acific T r aditional M edicine
了解方中各味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成分的化学 群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 这将有助于探明中医方药作用 的物质基础 , 阐明其作用 原理 。 由于化 学结构和特 性 , 各成分进入体循环的程度亦不同 , 如果按照血药 浓度法分析中药复方制剂中每个成分的动态行为 , 将 可以得出众多的动力学参数 。因此探讨不同类别化 学成分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 , 即 PK-PD 模型就 具有重要的意义 。
[ 12] 周莉玲 .青藤碱制剂药 动学试验中 药物累积 法与血 药 浓度法的相关性研究[ J] .中成药 , 1996, 18(9):1.
(责任编辑 :王尚勇)
Study Progress of PK/ PD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Jie1 , L ai H ongshan1 , H ao Ji ng1 , Z hang X uping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 中药的新方法[ 7] 。其基本研究方法是 :将中药的粗提 物经口服给药后一定时间采血 , 分离血清 , 用此含药 物成份的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 。用含 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有以下优点 :①血清中所含药物 是经过体内一系列生物转化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 成份 , 也包括内生性有效成份 ;②血清的理化性质与 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基本相同 ;③保留了体外实验的优 点 。 若将动力学原理引入中药血清药理学 , 应能得到 相应的药动学参数 。
— 69 —
第4卷 第2期 2008 年 2 月
亚太传统医药 A sia-P acific T r aditional M edicine
Vo l.4 N o .2 Feb .2008
程 , 将有待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
[ 1] 宋景春 , 郭文怡 .中药 复方的 临床 药动学 进展[ J] .中国 医药学报 , 2001, 16(1):20 .
1 中药药代研究目的和内容
药代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等过程 , 以提高药物的临床控 制程度 , 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 1 .1 常规药动学
常规意义上的药代动力学 , 建立测定药物有效成 分或指标成分的方法和动物模型 , 通过测定血液/ 组 织/ 器官等部位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 拟合模 型并计算药代参数 , 为临床用药或进一步深入研究提 供参考[ 3] 。 1 .2 时辰药动学
药理效应法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呈线性配置 , 药物 在作用部位的药量与给药量成正比 , 而作用部位的药 量与药效强 度有 对应的 函数 关系 。 测定 出的药 效 T 1/ 2 反映了中药复方药物在体内药效成分与效应及 时间的关系 , 也直接反映了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动 态变化规律 。如卢贺起等[ 10] 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 药效指标 , 得出家兔口服四物汤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一 室模型 , 药物吸收 、消除半 衰期分别为 0137 、0147h 。 此法比较符合中医药的整体思想 、理法方药 、辨证论 治等传统理论 。 但中药复方药物的药理作用往往是 多方面的 , 其某种作用的药动学过程并不能完全代表 该药的特点 ;同一方剂其药效指标不同 , 所得的相应 药动学参数可有较大差异 。
效和毒性出现差异[ 4] 。 1 .3 群体药动学
群体药动学是通过对药物在少数代表性人群中 的药代研究 , 了解其中的个体间变异程度 , 进而外推 到整个人群 , 以反映药物在所使用目标人群中药代的 动态变迁过程 , 为中药的作用机理探讨提供依据[ 5] 。 1 .4 证治药动学
证治药动 学是 90 年代由黄熙[ 6] 等提出的新假 说 , 包括辨证药动学(Sy n-PK)和复方药 动学(T rePK)两部分 。 其主要目的在于将中医药基本理论与 药代研究相结合 , 通过据 。 1 .5 中药血清药理学
中药是中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 。 在 “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 , 传统药物将会在世界医疗 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中药的药效/ 药动学研究借 助于动力学原理 , 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 、组分 、中药 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 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 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 量描述[ 1 , 2] 。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8] 顾宜 , 王胜 春 , 高苏莉 .中 药五 灵胶囊 体内 相对 生物 利 用度[ J] .第 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1 , 22(5):453 .
[ 9] 王尧先 , 赫梅先 .用动物急性 死亡法估 测 4 种中成药 的 药动学参数[ J] .中成药 , 1991 , 13(5):24.
[ 2] Xiao Peigen , L iu Changx iao .Pharmaco log y , phar macokine tics and to xicolo gy of active co nstituents isolated fr om Ginko biloba [ J] .A sian Journal of D rug M 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 2001, 1(3):229.
第4卷 第2期 2008 年 2 月
亚太传统医药 A sia-P acific T r aditional M edicine
Vo l.4 N o .2 Feb .2008
中药药效 /药动学(PK /PD)研究进展
李 杰1 , 赖红杉1 , 郝 静1 , 张旭平2
(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41 ;2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四川 成都 610017)
度 , 并观察其经时过程 , 结果表明 :五味子乙素的分布 半衰期为 1123h , 消除半衰期为 4180h , 达 峰时间为 3108h , 经时曲线下面积为 28114mg · h · L , 相对生 物利用度为 97 .55 %。 2 .2 生物效应法
生物效应法是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 究 , 求取药动学参数 。可分为 : 2 .2 .1 药物累积法
Vo l.4 N o .2 Feb .2008
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 。 体内药物浓度主要适用 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 , 生物效应法可用于 有效成分不明确 , 缺乏化学检测方法的复方药物 。 2 .1 体内药物浓度法
体内药物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 , 其原 理是利用药物在血 、尿或其它体液 、组织中的浓度与 其药理效应大体呈平行关系 , 测定给药后体 内的血 (尿)药浓度 , 建立药动学模型 , 计算药动学参数 , 了解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 顾宜等[ 8] 利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五灵胶囊中五味子乙素在家兔血浆中的浓
2 .2 .3 微生物指标法 微生物指标法是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
中抗菌中药复方药物的浓度 , 然后拟合模型计算药动 学参数 。 如以抑菌效应为指标 , 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 学参数 , 结果其药动学参 数符合一室开放 模型[ 11] 。 此法简便易行 , 灵敏度高(10μg/ m l), 体液用 量少(3 ~ 5μl), 可不进行分离 , 测定指标直接反映药效 。 适 用于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复方药物 。 2 .3 应用同一含药血清平行进行 PK-PD 研究
定量地统一研究药物体内过程与生物效应的动 态规律 , 对于中药复方制剂来说 , 有一定的困难 。 这 一方面是由于成分复杂 , 同时还可能出现原发和继发 反应间血清药物浓度 与药效反应间的关 系可变性 。 含药血清本身的复杂性对实验也会有一定干扰 , 有时 还会出现血清药物浓 度与效应间存在的 时滞现象 。 因此 , 应用同一血清样品先分别进行药代与药效动力 学研究 , 然后 建立 PK-PD 模 型 , 通过药 量与时间关 系 , 把剂量与药效反应联系起来 , 是解决上述困难的 可行方法[ 12] 。
摘 要 :综述 了中药药效/ 药动学(PK/ P D)近十几年来 的研究 进展 , 包括 其研究目 的和内 容 、研究方 法等 , 以及所 面临的问题 。 关键词 :中药 ;药效 ;药 动学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5;R9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197(2008)02-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