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J 0 dt
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 非稳态扩散:通量J随时间而变化。
dJ 0 dt
• Fick 第二定律
Fick 第一定律
• 在稳态扩散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 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量(通称扩散通量)
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Jm

D
dc dx
• 扩散通量,J,atoms/(m2·s)或kg/(m2·s)
(3).考虑吸附作用 分配系数Kp的物理意义是在平衡状态下,某种物 质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比例。
Kp

X c
式中,c 溶解态浓度,mg/L
X 单位质量固体颗粒吸附的污染物量,mg/kg
K p 分配系数,L / mg
• (3).考虑吸附作用 • 对需区分溶解态浓度的污染物,可用下式计算
• 扩散系数,D,m2/s; • 浓度梯度,dc ,atoms/(m3·m)或kg/(m3·m) • “-”号表示扩dx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进行。
自然规律的相似性
• 热流,傅立叶定律, Q k dT dx
• 电流,欧姆定律, I dE
dx

物质流,费克定律,
• 一般情况
K DL Dt Dm
DL Dt Dm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概 述
2.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混凝沉淀-吸附 3.生物作用
二、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 垂向混合区 • 横向混合区 • 纵向混合区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 1.污水排入海水,污水层厚度通常为1~2m, 污水从排除口到它的前沿须行进1~2h.
D0 (DpQp DhQh ) /(Qp Qh ),溶解浓度
3.Steeter-Phelps 模式
临界氧亏点位置
xc

86400u K 2 K1
ln

K2 K1
1
D0 C0

K 2 K1 K1

氧垂曲线
氧垂曲线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 (1)二维水质方程 • ① 顺直均匀河流。描述污染物的稳态二维对流扩散的
Jad cv
• 浓度变化,
c t
ad

J ad

(cv)
v 0, 不可压缩流体
dc v c dt ad
对流-扩散方程
c t
c t ad
c t dif
Jm
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在稳态(
0 t
),忽略纵向离散作用,一
级反应动力学方程-Kc, 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
断面面积为常数,上游来流量Qu, 上游来流水 质浓度cu, 污染源排放流量Qe, 污染物排放浓度 ce, 则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
式 uc 中c0河 ce0 x流 p((流cuK速xQ,/u8m64c/0esQ0ue )) /(Qu Qe ); x 沿河流方向距离, m c 下游距排污口x距离处的水质浓度
式中:c—溶解态浓度,mg/L CT—总浓度, mg/L SS—悬浮固体浓度,mg/L
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 (1)完全混合距离 在实际河流中,污染物从排污口排出后要 与河水完全混合需要一定的纵向距离,这 个距离称为混合长度。 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 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称该断面已 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至完成横向断面 混合的距离称为完全混合距离。
基本方程为:
u
c x

Mx
2c x 2

My
2c y 2

SK
若忽略纵向扩散项Mx
2c ,上式成为: x 2
c
2c
u x M y y2 Kc
横向扩散系数My可近似用下式估计:
M y y hu * y 横向混合无量纲常数
h—平均水深
u* g hJ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Jm
D dc dx
Fick 第二定律
• 三维费克第一定律
Jm Dc i j k, 哈尔米顿算子
x y z
• 三维费克第二定律
c t

J m

D2c
2

2 x 2

2 y 2

2 z 2
,
拉普拉斯算子
对流
• 流体流动引起的物质通量
扩散面积与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lg A 1.226 lg Q 0.0855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2.温排水 温排水入海后不久就和水体垂直混合均匀。温排 水一般只影响到浅表层2~4m。
3.溢油 溢油动力学过程一般划分为扩展过程和漂移过程 扩展过程:在溢油的最初数十小时内,扩展过程 占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随时间而逐渐变弱。 扩展过程主要受惯性力、重力、黏性力和表面张 力的控制。
• 岸边浓度为:
c( ,0)
Biblioteka Baidu

c
()1/ 2
exp

Kx u

(3)瞬时点源的河流二维模型 设定条件:河流为顺直均匀的一维河流,流 量为Q,横断面积为A,断面平均流速为 u=Q/A,瞬时源源强为M,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c t
U
c x

DL
2c x 2
Kc
• (2)连续点源的河流水质模式
• 设定条件:河宽为B,在离岸边距离为ys处有一连 续点源,源强为QeCe。
c
/ c

exp
Kx u
(4 ) 1/ 2




n
exp
2n ps
4
p2
exp
(2n
ps
4
p)2

式中, M c x / Q2;
p qc / Q;
ps qcs / Q(相应于ys );
ca ce Qe / Q; n 河岸的反射次数。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 在岸边排放,即ys=0(ps=0);上述方程成为:
c / c

exp
Kx ()1/2
u

n

exp


( p 2n)2
4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河岸反射的影响, 即n=0
c / c

exp
Kx ()1/2
u
exp
p2
4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Mc
c qc


Kcmx
/u
式中,M c

mx
huM
,称为横向混合因子;
y
mx 河流纵向形状系数,mx 1;
u 断面平均流速。
设M c为常数,并用K / u近似代替K mx / u,则上式成为:
c x

Mc
2c qc 2

Kc
/u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一、预测方法概述 预测方法分为三大类:数学模拟法、物理模
拟法和类比分析法。 (1)数学模拟法 利用水体净化机制的数学
模型预测水质的变化。 (2)物理模拟法 依据相似理论,在一定的
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试验。 (3)类比分析法
二、预测条件确定
• (1)污水水质、水量 • (2)排污状况 分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
Jad
v c D2c
湍流扩散
• 湍流具有高扩散性,湍流中的扩散通量
J J ad J t Jm v c c' v' Dc
• 污染物浓度的时间演化
c J (cv) c' v' D2c
t
湍流扩散
• 类比分子扩散,将湍流通量模式化
3.Steeter-Phelps 模式
c

c0
exp


K1
x 86400



D

K1c0 K2 K1
exp


K1
x 86400u


exp

K2
x 86400u


D0
exp

K2
x 86400u

其中,c0 (cpQp ChQh ) /(Qp Qh ), BOD浓度
c'v' Dtc
Dt 湍流扩散系数 • 最后得到湍流扩散方程
c (cv) (K D)2c t
纵向离散
• 由于流场速度梯度而应起的纵向混合称为离散。 • 层流流场有离散作用,湍流流场也有离散作用。 • 均可采用费克定律的形式进行模式化:
Q

DL
c x
总的纵向扩散系数
(2)非点源
c cpQp chQh xWs
Q
xs 86.4Q
Q

Qp
Qh

Qs xs
x
式中,Ws——沿程河段内(x=0到x=xs)非点 源汇入的污染物总负荷量,kg/d;
Q—下游x距离处河段流量, m3/s ;
Qs—沿程河段内(x=0到x=xs)非点源汇入的 污染物总负荷量;
xs—控制河段总长度,km; x——沿程距离(0≤x≤xs), km
初始和边界条件:
c c
( x,0) (0, t )

0
c0
(t )
c(, t ) 0
式中,c0 M / Q

(t )

1 0
t 0 t 0
利用δ(t)函数的特性和拉氏变换,得到方程的解
c(x,t)
c0
4DL / u2
1/ 2
exp
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河流一维水质模型通式
( Ac) T

(Qc) x

x

DL
A
c x


ASL

ASK
式中: A—河流断面面积 Q—河流流量 c—水质组分浓度 DL—纵向离散系数 SL—点源或非点源强度 SB—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 SK—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第三节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水质模型的标定 第五节 水质现状评价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概述 1.物理过程——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 混合作用主要有下面三部分作用构成 ●扩散(包括分子扩散和紊流扩散) ●移流 ●离散
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 (2)混合长度的计算公式
(0.4B 0.6a)Bu
(0.4B 0.6a)Bu
L

(0.058H 0.0065B) gHI
Ey
式中,a 排放口距岸边距离
• 当评价河段长度大于混合长度时,既可采用 一维水质模型。当评价河段长度小于混合长 度时,应采用二维水质模型。
• ②用累计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 • 累计流量的定义
y
mqqccy(y)距河一0流m岸横yh的断ud横面y 向的距形离状为系y数时;的累计流量;
u 当地垂向平均流速;
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
• 引入累计流量坐标qc(y),代替直角坐标y,得相 应的水质方程为:
c x

qc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3.溢油 扩展过程分为三阶段:惯性-重力阶段;重力-黏性阶段;黏
性-表面张力阶段。扩展过程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的各向 异性,如在主风向上,油膜被拉长,在油膜的迎风面上形 成堆积等。 漂移过程是油膜在外界动力场(如风应力、油水界面切应力 等)驱动下的整体运动,其运动速度由三部分组成,即潮 流、风海流、风浪余流,其中前两者不会因油膜的存在而 发生大的变化。
Kx u


exp

x ut2
4DLt

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 1.湖泊、水库的盒式模型 • 以年为时间尺度来研究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中,
往往可以把湖泊看作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其基本方程 为:
Vdc dt
和不正常排放(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 两种情况进行预测。 • (3)水文条件 枯水期、丰水期及冰冻期 • (4)模型参数和边界及初始条件
三、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方法
1.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1)点源 稀释混合方程
c cpQp Qp Qh
式中,c 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 / L Qp 上游来水设计流量,m3/s cp 设计水质浓度,mg / L Qh 污水设计流量,m3/s ch 设计排水浓度,mg / L
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的定义:分子扩散是一种 由原子或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物质 传输过程。或:原子或离子迁移 的微观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宏观 现象。 浓度场:
c f (X,t)
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 稳态扩散: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给定方向的单 位面积的净原子数(称为通量)不随时间变化。
• Fick第一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