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工艺学--第4章--淀粉制糖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开始,底物分子越少,水解的机会就越小,直接影响到糖化的速度;


易老化,不利于后续糖化;
糖化液的过滤相对较差。
液化程度也不能太高:因为葡萄糖淀粉酶是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 构,而后发生水解催化作用。液化程度超过一定程度 不利于糖化酶生成络合结构; 影响催化效率; 使糖化液的最终DE值偏低。
在淀粉的液化过程中,需要根据酶的不同性质,控制反应条件,保证酶反 应能在活力最高、最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目前发酵工厂常用30-40%淀粉乳浓度、pH6.0-7.0,温度85-90℃。淀粉酶 制剂的加入量,随酶活力的高低而定,一般控制在5-8单元/克淀粉。
(3)液化程度控制
液化程度不能太低: 液化液的黏度就大,难于操作; 葡萄糖淀粉酶属于外切酶,水解只能由底物分子的非还 原末
随着淀粉乳浓度的提高,分解反应加剧,色素加深,例如:
pH=3.0时,HMF生成量最少,色素最浅。 3.0<pH或pH>3.0,色素逐渐加深。 分解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造成糖损失,色素增加。
1.2. 淀粉酸水解工艺流程
酸水解调节的选择
(1)淀粉质量:对淀粉质量要求较高。对于不同来源的淀粉,一般谷物淀
不上进一步糖化,因此,必须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老化
程度可以通过冷却时结成的凝胶体强度来表示。
3、液化的方法与选择
液化方法
基本条件 淀粉乳浓度30%,pH1.82.0,液化温度135℃, 10min,液化DE值15-18%
优点
缺点 有副反应生成有色物及 复合糖类,淀粉转化率 低,糖液质量差,糖化 液中含有微量醇和不容 糊精
酶酸法液化
工艺过程较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杂
机械法
工艺过程有待于进一步 完善
/v_show/id_XMjE3ODkzNDcy.html
(1)工艺流程
调浆→配料→一次喷射液化→液化保温→二次喷射→高温维持→二次液化→冷却→糖化
(2)淀粉液化条件对酶反应的影响
淀粉酶的液化能力除与淀粉的结构有关外,还与温度和pH有直接关系
加入0.15%的CaCl2作为淀粉酶的保护剂和激活剂
5. 不同制糖工艺的比较
项目 葡萄糖(DE值) 葡萄糖含量(%干基) 灰分/% 蛋白质/% 羟甲基糠醛/% 色度 淀粉转化率/% 工艺条件 过程能耗 副产物 生产周期 设备规模 防腐要求 葡萄糖收率 适合发酵生产工艺情况 酶解法 91 86 1.6 0.08 0.30 10.0 90 高温加压 多 多 短 小 高 较低 差 酸酶法 95 93 0.4 0.08 0.008 0.3 95 高温加压 多 中 中 中 较高 较酸法高 中 酶解法 98 97 0.1 0.1 0.003 0.2 98 高温 少 少 长 大 低 较酸法高10% 有利
根据发酵工厂的生产经验,在正常液化条件下,控制淀粉水解程度在葡萄糖
值为10-20较好,保持较多的糊精及低聚糖,较少葡萄糖。一般液化结束后,升
温至100℃保持10min进行灭菌处理,然后降低温度,供糖化用。
4. 糖化工艺
4.1 糖化酶的水解作用 糖化酶对底物的作用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将α-1,4和α-1,6糖苷键水解, 键的断裂位置也在C1-O处,糖化酶也能水解麦芽糖成为葡萄糖。
k a N
其中,a为催化剂活性系数,与酸的种类有关,比如盐酸的a值是硫酸的2倍, 磷酸的3倍,乙酸的40倍;N为酸的摩尔浓度,N越大,k越大。但实际上不能用 过浓的酸,常采用稀酸水解。 δ是多糖的水解性常数,可以衡量各种多糖之间水 解难易程度; λ为温度对水解速度影响的常数。在水解过程中,温度可加速水解
(1)酸水解动力学方程
淀粉水解反应的速度除与反应条件有关外,还与参与反应的淀粉、酸 及水浓度有关。由于体系内的酸浓度和水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几乎保持不变, 不影响反应速度,因此水解反应的速度只决定于淀粉浓度。水解反应可假 设为一级化学反应:
dc kc dt a ln kt ax
k是水解反应速度常数,其值与温度、酸种类和浓度有关
DX值
糖化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为DX值
葡萄糖含量(%) DX 值= 100 干物质含量(%)
第二节 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
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催化剂不同,淀粉水 解为葡萄糖的方法有酸解法、酶解法及酸酶结合法三种。
1、酸解法:盐酸、硫酸和草酸等 2、酶解法: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α-(1,6)-淀粉酶
几种糖化酶的性质 糖化酶 曲霉糖化酶 黑曲霉3912-12 根酶3092糖化酶 UV-11糖化酶 温度(℃) 60 50-64 54-58 55-60 pH 4.0-5.0 4.3-4.5 4.3-5.0 3.5-4.2
4.2 糖化工艺
糖化是在一定浓度的液化液中,调节适当温度与pH,加入需要量的糖 化酶制剂,保持一定时间,使溶液达到最高的葡萄糖值。工艺流程如下:
酸酶法
3、酸酶结合法
酶酸法 /u63/v_Njg4ODM3MjQ.html /u18/v_Njg4ODM4Mjc.html /us/63348544/25057548.shtml
1、酸解法
(3) 酸的种类和用量
一般盐酸量(以纯HCl计)为淀粉量的0.5-0.8%
将所有酸一次性投入淀粉浆中,泵入糖化锅。易糊结块。
将全部酸用水稀释,先放入锅内,再泵入粉浆进行糖化。易产生 复合分解反应。 将部分酸(如1/3左右)用水稀释放入锅内,其余酸放入粉浆中,再 泵入糖化锅糖化。较好。
(4) 糖化温度、压力和时间:高温、短时间,蒸汽压力0.25-0.40 MPa。 (5) 蛋白质对糖液的影响:能降低H+的有效浓度,选用蛋白质含量少的 淀粉。 (6) 糖化终点的检查:用无水乙醇检查有无白色反应或碘显色反应。 (7) 中和:酸水解所得糖液pH一般为1.7-1.9,常用N2CO3作中和剂。 (8) 脱色:活性炭。 (9) 过滤:板框过滤机。
2. 半连续化法(高温液 化法或喷淋液化法)
料液容易溅出,操作安 设备要求低,操作容易, 全性差,蒸汽用量大, 效果比直接升温好 液化温度未达到高温酶 的最适温度,液化效果 一般,糖化液过滤性差
3.喷射液化法
淀粉乳浓度30%,pH6.5, 液化效果好,液化液清 液化温度95-140℃,10- 亮、透明、质量好,葡 120min液化DE值15-18% 萄糖的收率高 淀粉乳浓度30%,pH6.5, 酶用量少,液化液过滤 液化温度90℃,30min液 性能好,易于现实管道 化DE值15-17% 设备连续操作 旋转蒸汽加热器,喷射 温度大于160℃,糊精的 聚合度200-300 液化液较有利于糖化酶 结合,糖化后得糖化液 DE值可达90%,适合于各 类淀粉
第四章 淀粉制糖工艺
淀粉 Starch
葡萄糖 Glucose
1、它们之间有联系么?
2、淀粉能生成葡萄糖?
3、淀粉是如何生成葡萄糖的呢? 4、工业上如何将淀粉生成葡萄糖?
第一节 概论
一、淀粉
淀粉为白色无定形结晶粉末,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三
种,是由葡萄糖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6H10O5)n。不
酸法液化
适合任何精制淀粉,所 得的糖化液过滤性好
酶法液化
1. 间歇液化法(直接升 温液化法) 淀粉乳浓度30%,pH6.5, Ca2+0.01mol/L,液化温 设备要求低,操作容易 度85-90℃,30-60min, 液化DE值15-18% 淀粉乳浓度30%,pH1.82.0,液化温度90℃, 30-60min,液化DE值1518% 液化效果一般,经糖化 后得糖化液过滤性差, 糖浓度低
3、葡萄糖
葡萄糖值——DE值
工业上用DE值(也称葡萄糖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 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
还原糖含量(%) DE值= 100 干物质含量(%)
干物质是指有机体在 60℃-90℃的恒温下, 充分干燥,余下的有 机物的重量。
还原糖用菲林法或碘量法测定,DE值越高,葡萄糖浆的级别越高。
过程的完成,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提高3倍。
(2)复合反应—尽量减少
在淀粉酸水解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催化影响, 能通过糖苷键的聚合,失掉水分子,生成二糖、三糖或其他低聚糖 等,称为复合反应: 2C6H12O6 C12H20O11 +H2O
葡萄糖复合反应的程度和糖浓度、酸种类、温度等有关:
液化→糖化→灭酶→过滤→储糖计量→发酵
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液化液用酸将pH调至4.2-4.5,同时降温至60℃,然
后加入糖化酶,60℃下保温数小时后,用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时,将料液 pH调至4.8-5.0,同时加热到90℃,保温30min,然后将料液温度降低到60-70℃
时开始过滤,滤液进入储糖灌备用。
溶于有机溶剂,溶于水。 大米中含淀粉62%~86%,麦子中含淀粉57%~75%,马铃薯
中则含淀粉超过90%。
淀粉由于来源不同,大小也不同。马铃薯100-150µ m,木薯530µ m,红薯10-25µ m,小麦2-10µ m。
直链淀粉
淀 粉
支链淀粉
土豆 玉米 西农9718
1、直链淀粉
是由葡萄糖通过α-1,4 键连接聚合而成,呈链 状结构,聚合度约100600,遇碘反应是纯蓝色。
间歇式
连续式
第三节 淀粉的酶解
2、淀粉的糊化和老化
糊化:指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
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
的现象。糊化温度:50-70℃。
老化: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 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晶过程。在糖化过程中,淀粉酶很 难进入老化淀粉的结晶区起作用,使淀粉很难液化,更谈
粉较薯类淀粉难水解。 项目 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总蛋白质
11-14(或使用淀粉乳)粗纤维
0.4以下 二氧化碳
0.01-0.02
0.001-0.003
水溶性蛋白质
灰分 脂肪
0.01-0.02
0.08-0.10 0.04-0.06
pH
外观
4.5-5.5
无结块、无霉变、 无异味
(2)淀粉乳浓度:淀粉乳浓度低,设备利用率较低,淀粉乳浓度高,糖 液中复合糖和分解反应杂质增大,一般淀粉乳浓度在18-19BX。
28
淀粉乳浓度高,水解所得葡萄糖浓度也高,致使复合反应进行强烈,
使得糖液纯度下降。
HCl>H2SO4>HAc,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复合糖的量不断增加。 DE值<28,无复合反应。
(3)分解反应—尽量避免
酸法水解淀粉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压力过高,时间过长,葡萄糖受 酸和热的影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5’-羟甲基糠醛(HMF),因5’-羟甲基糠 醛不稳定,又可进一步分解生成乙酰丙酸、甲酸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又能自 身互相聚合,或与淀粉中所含的其他有机物质相结合,产生色素。
2、支链淀粉
直链部分由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 苷键相连接,而支链与直链葡萄糖分 子以α-1,6糖苷键相连接,分子呈树状,
支链平均有25个葡萄糖基团,在高温
水中可溶,遇碘呈兰紫色。
一般植物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0-25%,支链淀粉占75-80%
3、淀粉的工业生产
/v_show/id_XNTYyMDY5MDg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