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信用与信用体系)【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
第4章信用与信用体系
1.试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信用问题。
答:(1)信用形式:购买商品时,用信用卡刷卡;进行货物贸易时,进行赊销;买房时,“房贷”等等。
(2)信用问题:信用卡透支已经超过应该归还的期限;某商家的倒闭,导致与其往来的商家欠款追不回来;银行的坏账等等。
2.信用产生和发展与私有制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答:(1)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从逻辑上讲,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公有制度下,要么是根据需要取用属于公有的财产,要么是按照某种既定的计划对公有财产进行分配。
无论采取哪一种公有财产的使用模式,其本质都是无偿的:付出不必要求偿还,取用也无须考虑归还,更不会涉及与利息相关的超额偿还问题。
只有在财产与其所有者利益息息相关的私有财产制度下,借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解决了以不损害所有者利益为前提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财富调剂的问题。
(2)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
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权作为信用体系和信用秩序的基础,在于追求产权必须以诚实履行信用并遵守市场秩序为前提,履行信用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是否拥有产权。
对产权的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也是增强生产经营动力、稳定投资预期、规范投资和经营行为的基础条件。
而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也恰恰与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逐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推动我国信用的
良性发展。
3.如何理解道德范畴的信用与经济范畴的信用之间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的信用主要是指诚信,即通过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经济范畴的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两种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买卖具有本质区别。
正是这种价值单方面让渡与未来还本付息承诺的组合,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借款人的诚信问题,这必然涉及道德范畴的信用。
因为对借款人而言,未来能否兑现还本付息的承诺,除去借款人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信守承诺的意愿。
当然,如果将诚信理解为允诺者愿意承担并在未来兑现某种义务,并将其类比为借贷关系中借款者要承担将来还本付息的义务,似乎又在“承担并兑现义务”这一本源意义上找到了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债本来就意味着一种义务,义务就是一笔尚未偿还的“债”。
4.试分析货币借贷成为主要信用形式的内在原因和动力。
答:货币借贷成为信用的主导形态。
货币借贷是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将一定数额的货币贷放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和利息。
货币之所以会逐步成为信用的主导形态,不仅在于货币借贷和实物借贷相比,解决了以上提到的专业化分工使得需求和自产物品的错位问题,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借贷双方的要求,给予借贷双方更多的选择;还在于货币借贷更加简便,不存在实物借贷中鉴定相关实物品质时可能出现的纠纷。
5.试对高利贷之所以具有高利率特征进行分析。
高利贷发展对现代信用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1)高利贷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利率,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决定的:
①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基本经济学规律,也同样适用于高利贷这一古老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盛行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货币关系不甚发达。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不得不通过借款来解决再生产乃至生存的问题,借贷资产严重的供不应求,必然导致极高的利率。
②贷者的垄断地位。
在高利贷盛行时期,借贷供求具有如下的显著特征:就需求而言,不仅借贷需求非常旺盛,而且借款者高度分散;而借贷资财的供给不仅数量有限,经营借贷业务的主体还高度集中,他们要么是少数巨富,要么就是与宗教相关的机构,如寺院、庙宇、教堂、修道院等。
受制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传递的闭塞,再加上贷方对风险的顾虑,借贷双方的空间距离通常不可能太远,借贷行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贷方所处的垄断地位。
因此,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卖方垄断市场中,贷方具有绝对话语权和定价权,而借方则处于毫无议价能力的弱势地位,极高的借贷利率也就成了非常自然的事情。
③风险与成本的补偿。
在当时,高利贷市场的借方大体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一类是奴隶主和封建主。
对于前者,选择高利贷主要是由于伤病和婚丧嫁娶,不借钱就无法办事,或者遇到天灾兵乱,不借钱就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及家庭成员的生存。
此时,明知债息极高、负担沉重也不得不借。
而对于后者,借钱要么是为了维持其统治的需要,关系到其生死存亡,再高的利息也得借;要么是为了挥霍享受,借钱时根本没有考虑成本以及将来偿还的问题。
(2)随着分工的深入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高利贷也逐渐转向货币借贷的形式。
高利贷除了具有利率极高的特征之外,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则是其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
高利贷者确定的利率水平,往往会因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与其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地区差异和时间季节因素也是影响贷款利息的重要因素。
由于借款人通常居于弱势地位,高利贷者在确定利息时不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往往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现代信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高利贷的影响,形成了一项重要的原则“高风险高收益”。
6.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信用对你、你的家庭及你的朋友的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答:当一个朋友买房时,一方面,他需要支付一定的首付;另一方面,他会选择分期付款。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信用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我们不会因为没有完全的购房能力,而被迫流浪。
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优越性。
7.简要分析五部门经济中的资金流动关系,谈一谈你对“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1)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按照经济主体的基本特征,可以将宏观经济划分为以下五大部门:居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①信用关系中的居民,居民主要是指有货币收入的自然人;②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企业在信用关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③信用关系中的政府,政府在信用关系中的地位是由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决定的;④充当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信用中介;⑤信用关系中的国外部门,如果将除本国之外的所有经济体视为一个整体,则形成了与国内部门相对应的国外部门。
(2)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现代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
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经济生活的庞大网络。
在各主体都要使用货币,并需要以货币或各类金融资产持有其盈余的货币经济中,赤字必然意味着资金流入并形成债务,盈余也同时意味着资金流出并拥有相应的债权。
即使是那些恰好收支平衡
的主体,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债权或者债务,只不过是其债权、债务正好相等而已。
此外,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信用作为支撑,个人与企业的商业活动、金融市场的各类投融资活动、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等,都需要以良好的信用为基础。
经济的扩张与收缩,以及针对经济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就与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密切相关,而就信用本身而言,也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的说法。
8.如何准确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请指出几种典型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形式。
答:(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因此,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中介参与,凡无中介参与的为直接融资;凡有中介参与的为间接融资。
(2)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筹资者直接发行的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通常被视为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9.结合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谈谈你对现代经济中的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看法。
答: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在现代经济中,由于信用关系无所不在,债务人违约的信用风险也就变得非常普遍。
当出现违约事件时,债权人会因为未能得到预期收益而出现财务上的损失。
在债权人通常也同时拥有债务的情况下,其债权无法回收,自然会影响到其债务的偿还,并因此导致违约事件的连锁发生。
在2007年开始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人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信用风险沿债务链传导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信用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而言,违约事件出现无非包括债务人刻意违约和债务人不得不违约两种情况。
债务人刻意违约,一定是其违约收益要远远高于其失信成本。
这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加大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的成本,从而减少刻意违约事件的发生。
而对于债务人不得不违约而言,通常又会涉及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在经济扩张期,信用风险会明显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会使总体违约率下降;而在经济紧缩期,信用风险则会明显增加,因为赢利情况的总体恶化,也会导致借款人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二是发生了对公司经营有负面影响的特殊事件。
10.谈谈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
答:(1)商业信用是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赊销是商业信用中最为典型的形式;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通常与商业信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通常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银行信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够突破商业信用的诸多局限,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尽管金融市场十分发达,融资工具品种极为丰富,各种原生和衍生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但银行信用仍然是最为重要的融资形式。
11.试分析国家信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许多国家政府事实上已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