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城县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谋化

2018年以来,襄城县发改委服务业办公室在委党组和市发改委服务业办公室的正确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推动全县服务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原则,紧扣“灵山秀水、诗意襄城”的发展内涵,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有力推动了我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一、201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0.5亿元,预计增长10%,1-5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2位。服务业在我县经济社会中的比重日益增强,将逐步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在政府引导下,近年来新上了一批服务业项目,其中,首山文化生态特色园区、北京世纪润发超市等已建成投用,群发农产品物流产业园、龙耀健康城二期、仙翁山中医药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1-5月份,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

(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服务业办公室充

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对2018年谋化的1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全程督导、压实责任、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了项目计划和进度的落实。目前,1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为20.6亿元,2018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4.2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9%。其中,首山文化生态特色园区已完成年度全部投资,德润园林海棠园、紫云谷新型养老示范基地等11个项目均已完成2018年度投资额的50%以上,世界村全球购跨境电商城等2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四)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做好项目推介,提高银行对县域企业的贷款支持,通过多次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银企定向交流会,促成金融机构与多家企业达成贷款协议,截至5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1.5亿元,比年初增加6.9亿元,增长4%。

(五)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和景区提档升级。4月2日至16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4月29日成功的举办了襄城县第九届首山樱桃采摘节,共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叫响了旅游文化品牌。期间还与近百名客商签约了27个项目,总投资达50.7亿元。正在积极建设首山文化生态特色园、民俗文化旅游、仙翁山中医药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襄城旅游景区。

(五)大力实施现代物流工程。积极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工程,整合提升全县物流业。投资6.3亿元的群发农产品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在申报省级专业物流园区,将着力打造成中原一流的县级综合型、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极聚辐射能力的物流基地。投资3亿元的集优科技产业园将建设双创中心孵化器、跨境电商城、智能物流数据中心等现代电商物流工程,建成后科技园将成为襄城高新技术的集聚区,用科技创新推进襄城经济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服务业发展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大型龙头企业,消费品市场主体仍是小企业和个体户。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县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计算机软件、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三是投资增长乏力。服务业投资比重小,支撑发展的动力不足,致使服务业配套功能设施不完善。县内商业配套和服务功能还跟不上发展需求,人力资源、商务环境、标准化信息交流平台还有待提高。四是三产增值税下降。1-5月,第三产业中十四大类有十大类下降,合计同比下降了42.8%,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是公共管理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商务服务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下降幅度在29.9%-76%。

三、2018年下半年工作谋划

2018年下半年,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县总体目标,以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重点,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突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提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健康养老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房地产业,深入推进服务业与一产、二产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服务业向高端高质、创新驱动、融合集聚、多元开放的方向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县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针对2018年谋划的紫云谷新型养老示范基地、德润园林海棠园、仙翁山中医药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龙耀健康城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等14个列入县重点的服务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推进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谋划、动态储备,加快谋化建设一批对我县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重要带动和支撑作用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带动全县服务业提质增速。以首山、紫云山、仙翁山等我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突出培育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旅游文化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树立全县旅游文化品牌;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宣传引导,齐心协力,加快推进我县“个转

企”工作,提升经济增长后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保障,鼓励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在我县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工作,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引进人才计划。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旅游、教育体育等服务人才需求纳入全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将服务业人才纳入“金襄引才百人计划”,加大领军人才的开发力度。鼓励县职业学校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调整或增设专业。大力实施分行业高端人才培训工程。

三是做好项目谋划和招商。实施项目建设带动工程,认真筛选、包装、储备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业重大项目,纳入县三产服务业项目库。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项目。

四是完善发展环境。在用地保障上,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服务业项目享受工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服务业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在加大资金投入上,增加县财政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担保、奖励、引导性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服务业项目。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五是积极提升传统服务业。按照千年古县的整体规划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