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试验设计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匀试验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开泰.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林维萱. 试验设计方法.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3、栾军. 现在试验设计优化方法.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4、茆诗松等. 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一、均匀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均匀设计是由我国数学家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于1978年提出的。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正交试验设计不能用。

对于一个水平数为m的正交试验,至少要做m2次试验,如m=10时,m2=100,即至少要做100次试验,这在实际中是难于实施的。因此,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只适用于因素水平数不太多的多因素试验。

正交表的特点是使试验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均匀分散”即均匀性,使试验点均匀分布在试验范围内,让每个试验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部分试验反映全面试验的情况,大大减少试验次数。“整齐可比”就是综合可比性,使试验结果的分析十分方便,易于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及规律性。但是,为了保证整齐可比性(即“均衡搭配”),对任意两个因素而言,必须是全面试验,每个因素的水平必须有重复。这样,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就不能充分均匀分散,试验点就不能太少。

综上所述,正交试验为了保证“整齐可比”,使均匀性受到了一定限制,使试验点的代表性还不够强,试验次数不能充分地少,如果不考虑整齐可比(即综合可比)性,而完全保证均匀性,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地均匀分散,不仅可大大减少试验点,而且仍能得到反映试验体系主要特征的试验结果。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称为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验工作量,尤其在试验因素水平较多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例如,一个四因素七水平试验,进行一轮全面试验要做74=2401次,用正交试验也至少要做72 = 49次,而用均匀试验则仅需7次。因此,对于水平数很多的多因素试验,对于试验费用昂贵或实际情况要求尽量少做试验的场合,对于筛选因素或收缩试验范围进行逐步寻优的场合,均匀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

由于均匀设计没有整齐可比性,所以试验结果的处理不能采用方差分析法,而必须用回归分析。因此,试验数据处理较为复杂,这是均匀设计的一个缺点。对于发明均匀设计法的那个年代(1978年),计算机应用尚未普及,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但对于计算机十分普及的今天,则已不是一个难题。再说,多分析数据比多做试验,一般来讲要更为经济。

二、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

与正交试验设计相似,均匀设计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格来安排试验的,这种表称为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是根据数论方法在多重数值积分中的应用原理构造的,它分为等水平和混合水平两种。

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用U n (m k )表示,其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因素数

U n (m k

)

试验次数 因素水平数

表1为U 6(64)均匀设计表,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每个因素6个水平,共做6次试验。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具有如下特点: (1) 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只做一次试验;

(2)

任意两个因素的试验点画在平面格子点上,每行每列恰好有一个

试验点。如表U 6(64)的第1列和第3列点成图1(a)所示。

表1 U 6(64) 均匀表

表2 U 6(64) 使用表 (a )第1、3列

(4)第1、4列

图1 均匀表不同列组合的均匀性

上述两个特点反映了试验安排的均衡性,即对各因素,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一视同仁。

(3) 等水平均匀表任两列之间不一定是平等的。例如,用U6(64) 的第1、3和第1、4列分别画图,得图1(a)和图1(b)。可见图1(a)的点分布比较均匀,而图1(b)的点则分布不均匀。均匀设计表的这一性质与正交表有很大不同,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附加的使用表,以帮助我们在均匀设计时如何选列来安排各个因素。表2为U6(64) 的使用表,它告诉我们在利用U

(64) 进行均匀设计时,若只有2个因数时,则应安排在第1、3列;若有3

6

个因数,则应安排在第1、2、3列。表2中最后一列D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 D值越小,均匀度越好。

(4) 等水平均匀表的试验次数与该表的水平数相等。当水平数增加时,试验数按水平数的增加量在增加。如水平数m从9增加到10时,试验数n也从9增加到10。但对于等水平正交试验,当水平数从9增加到10时,试验数将从81增加到100,按平方关系增加。可见,均匀设计中增加因素水平时,仅使试验工作量稍有增加,这是均匀设计的最大优点。

(5) 水平数为奇数的表与水平数为偶数的表之间,具有确定的关系。将奇数表去掉最后一行,就得到水平数比原奇数表少1的偶数表,相应地,试验次数也少,而使用表不变。例如,将U7(76)去掉最后一行,就得到了U6(66), 使用表不变。因此,许多书上只给出水平数为奇数的均匀设计表。

(6) 均匀表中各列的因素水平不能象正交表那样可以任意改变次序,而只能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平滑。就是将原来的最后一个水平与第一个水平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封闭圈,然后从任一处开始定为第一水平,按圈子的方向或相反

方向,排出第二水平、第三水平,… …。

2、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用于安排因素的水平不相同的均匀试验,其一般形式为U ()

,321

321

k

k k n

m m m

⨯⨯式中n 为试验次数,321m m m 、、为列的水平数,3

21k k k 、、分别表示水平数为321m m m 、、的列的数目。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是从等水平的均匀设计表,利用拟水平的方法得到的。 设某试验需考察A 、B 、C 三个因素,A 、B 取三个水平,C 取二个水平。这个试验可以用正交表L 18(2×37)来安排,这等价于全面试验,并且不可能找到比L 18(2×37)更小的正交表来安排这个试验。那么,是否可以用均匀设计来安排这个试验呢??直接运用是有困难的,但可采用拟水平法对等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改造。我们选均匀表U 6(66),按使用表的推荐用1、2、3前三列。现将第1、2列的水平作如下改造:

{1,2} −→ 1, {3,4} −→ 2, {5,6} −→ 3

第3列的水平作如下改造:

{1,2,3} −→ 1, {4,5,6} −→ 2

这样,便得到了一个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U 6(32×21),见表3。把因素A 、B 、C 依次放在U 6(32×21)的第1、2、3列上即可。

表3有很好的均衡性(即正交表所具有的均衡搭配性质),如第1、3两列和

第2、3两列的所有水平均出现且只出现一次,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次作拟水平设计都能这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